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纲领
2017-01-24□张明
□张 明
(国防大学 政治学院上海校区,上海 200433)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纲领
□张 明
(国防大学 政治学院上海校区,上海 20043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位特征、思想方略与目标任务,为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使命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性盛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坚忍不拔的责任担当精神,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主题,深刻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定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对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指导我们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一、新时代新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同志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是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结合上思考得出的正确结论。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清晰地指出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时代方位,既是我们科学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特征的根本依据,又是我们继续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描绘蓝图、制定方针的基本依据,为我们明确下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发展的新时代。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三十九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八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从社会主义思想提出至今五百年的漫长历史过程来考察,从1516年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到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1917年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到苏联模式逐步形成;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到1978年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顾社会主义思想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进程,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更加充分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习近平同志指出:“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精华,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实践逻辑相结合的产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实践创新和划时代的理论新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具有新的历史方位和阶段特征。必须科学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方位特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进行思考。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广大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总体上实现了小康;再经过三年努力到二〇二〇年我们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但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但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原本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但已经不构成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会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矛盾依然十分明显。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全面依法治国任务依然繁重,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加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一些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1]
再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全党必须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同时,我们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断变化的特点,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历史和现实充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不仅富起来而且强起来,才能为世界各国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二、新思想新方略: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的现实,给我们党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这就是如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以及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坚忍不拔的责任担当,紧紧围绕这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发展要求,科学分析和观察当今世界与当代中国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根植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来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渊源、现实基础的深刻阐释和对中国走现代化道路面临新问题新挑战的深刻分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注入了全新的时代内涵,使理论内涵更加丰富、理论体系更加完善、理论逻辑更加系统、理论方法更加科学,是中国共产党人伟大实践基础上的划时代的理论新建树,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华。体现了我们党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党在思想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科学纲领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3]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理论的作用,增强理论自信和战略定力。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新的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新发展,这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们党具有高度理论自觉理论自信的根本体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来源于伟大的实践,伟大的实践更需要伟大的理论来指导。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要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仍然需要保持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需要与时俱进的伟大理论作指导。全党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贯彻党在新时代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更好地引领党和人民事业蓬勃发展。
全面贯彻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就是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就是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就是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就是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就是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就是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就是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就是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必须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就是要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人民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就是要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维护中央对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一国两制”方针不会变、不动摇,确保“一国两制”实践不变形、不走样。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文化往来,推动两岸同胞共同反对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就是要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人民的梦想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正确义利观,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就是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治国理政新境界、管党治党新境界、国防军队建设新境界、大国外交新境界,创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历史性飞跃。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三、新目标新使命: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战略部署
到二〇二〇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经提前实现。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三十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可以说,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必须按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坚定不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1]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从党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科学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具体的建设目标和战略任务。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1]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1]
新征程要有新目标,实现新目标需要责任和使命担当。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战略目标,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使命责任,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正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1]
实现伟大目标,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党肩负着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使命责任。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必须充分认识这场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实现伟大目标,必须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制度优势。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自身建设必须始终过硬。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实现伟大目标,必须持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发扬咬住青山不放松的拼搏精神,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续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第二个百年战略目标,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使命责任就是要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伟大实践,因为建设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伟大工程决定伟大斗争能否取得胜利,决定伟大事业能否顺利推进,决定伟大梦想能否最终实现。推进伟大工程,也要结合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来进行,要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四者紧密联系起来、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同时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从严管党治党,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胜利,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五百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使具有六十九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四十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文明舞台的中心,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更是中华儿女的世代期盼和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永远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党,必然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始终与时代共进步的政党,必将永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 年版)[Z].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中国共产党章程[N].人民日报,2017-10-29.
TheScientificGuideforUpholdingandDeveloping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foraNewEra
ZHANG Ming
(ShanghaiCampusofCollegeofPolitics,NationalDefenseUniversityPLA,Shanghai200433,China)
Since the Eighteen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PC,the undertaking of our Party and our country has acquired all-around,creative historical achievements,and witnessed deep-layer,radical historical changes.The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and this is the new historical orient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has correctly grasped the orientation,strategy and miss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thus 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and theoretical guide for our Party uniting and leading the people to conduct great struggle,build great projects,promote great businesses and realize great dreams under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and striving for the great vict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new era;new thought,new target;new mission
D61
A
1674-0599(2017)06-0033-08
2017-10-30
张明(1963—),女,浙江嵊州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上海校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聚焦强军目标创新军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立项批准号:14BKS09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朱文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