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思想方法

2017-01-24□晓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工作

□晓 山

新时代领导干部应具备的思想方法

□晓 山

科学的思想方法是领导才能的灵魂,是领导能力结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对每一名领导干部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领导干部要有新气象新作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领导干部应具备以下思想方法:多些道,少些术;当官就应当不易;始终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诚实无破绽;不卑不亢成常态;办法总比困难多;方略是谈出来的;力求高标准,接受缺憾性;公生正,廉生威;智慧加勇气,所向披靡;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和谐不是和稀泥,团结不是一团和气;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求大同、存小异,寻求最大公约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实践出真知;统筹兼顾。

领导干部;思想方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强政治领导本领,坚持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科学制定和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落到实处。”[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巴尔扎克曾经说过:“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先有思想、后有行动。事实告诉我们: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行动,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动,有统一的思想才有统一的行动。科学的思想方法是领导才能的灵魂,是领导能力结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思想方法上的关口是最重要的“闸门”,如果“闸门”打不开,行为做派就会受到羁绊,工作就会事倍功半。因此,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对每一名领导干部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多些道,少些术

所谓“道”,指的是道路、方向、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而“术”,则是技术,是一件事情的具体方法,是指发展的外在具体方式。道是术的基础,术是道的表现,道为上,术为下;道为本,术为末;道是思想,术是方法,道术合二为一才是正道。“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止于术”。说的是,掌握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即使不熟悉方法,也可以学会并不断优化;但如果只掌握了一些具体方法却不了解内在规律,“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那么仅靠方式方法是行不通的。缺少了道,再多的术也无益。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多在道上下功夫,少在术上花心思。

大道至简,大象无形。最有价值的道理其实是最朴素的道理,“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顺应规律做事的人才能取得成功,违背规律行事,终将以失败告终。现实中,领导干部不按规律办事的现象并不少见,有的搞“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那一套,对规律“明知故犯”,凌驾于客观实际之上;有的办事稀里糊涂,不分轻重缓急,瞎干盲干,抓不住本质、重点和关键,在细枝末节上浪费了时机、耽误了全局;有的人云亦云,机械化执行,不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凭经验、吃老本,思维固化。领导干部把握不了规律,就会思路上拎不清、行动上常“跛脚”,工作就难以顺利推进;只有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工作才能得心应手、事半功倍。要学会观察思考,提升洞悉事物的能力,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把平时工作中零碎、肤浅、表面的感性认识,上升为全面、系统、本质的理性认识,提升认识规律、找准规律、运用规律的水平,在具体工作中切实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善作善成。

自作聪明终会“聪明反被聪明误”。俗话说:“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一个人如果精于算计、尽耍小聪明,难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那些工于心计的领导干部,有的好动“歪脑筋”、搞“小动作”,哄组织、欺群众,实功虚做;有的不琢磨事、光琢磨人,喜欢打“小算盘”,走旁门左道、邪门歪道;有的好大喜功、偷奸耍滑,干实事不见身影,却总爱抢功劳。诸如此类,都有耍“小聪明”、搞“小九九”之嫌,短期来看也许有讨巧之功,但偏重术容易只顾眼前,看不到长远。受制于术而疏于谋道只能算是自作聪明,愔熟于道才是大智慧,有谋略才能谋大计、抓根本、顾大局。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不能搞小聪明,要在掌握大智慧上苦下功夫。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学习掌握,学会寻找登高望远的思想阶梯,在实践中检验和提高自己,培养战略眼光、形成战略思维,不断悟出为官从政之道、事物发展之道,做一个有大境界大情怀大智慧的人,做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人。

第二,当官就应当不易

古人说:“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为官肩挑千钧担,无官才能一身轻。为官是责任是重托,也是一种担当。倘若领导干部拿着俸禄不干事、高高在上不管事、欺压群众干坏事,是会被老百姓用扁担打的。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群众期盼更高、从政标准更严、肩上担子更重,要努力成为一名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的确不是也不应当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职务就是责任。人的一生都活在责任之中。一个人承担的责任越多,其人生价值就越大。领导干部的职务不是一种待遇,不是一种享受,也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责任。职务越高,责任就越大,要求也越高,本事也要越大。肯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越多,党和人民的事业就越有希望。首先要知责。权力就是责任,权责必须对等。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职责,对领导干部的能力素质也有不同的要求,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深化对自己所处岗位职责的认知,对工作存在什么问题,面临的困难等要了然于胸,努力使自身能力素质与岗位职责相匹配。其次要担责。为民负责担当是领导干部的应有品德,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担责,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做到不避事、不误事、不出事,还要能干成事。最后还要揽责。不能只揽功不揽过,既要有敢闯敢干的勇气,也要有直面失误的胸怀,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不讳疾忌医,敢于认错,主动揽责,及时纠正。

为官从政必须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老百姓的舒服度就好一点、满意度就高一点,对我们的感觉就好一点。”既然当了领导干部,就要付出比一般人更多的心血,就要受到比一般人更严的道德纪律约束,这是天经地义的。现在,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持续深化,“为官乱为”受到一定遏制,但一些干部却有了“为官不易”的感慨,深陷“干事越多风险越大”的思想顾虑,不想为、不敢为、不会为;更有甚者说“当官是高危职业”,感叹“官不聊生”。这些都是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为官不为”“当官不易”的借口。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越是管得严,越是对干部的保护;越是管得松,越是对干部的不负责。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没有束缚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反而为领导干部营造了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从政环境。要端正认识、摆正态度,保持良好心态,自我提高要求,更好地适应全面从严治党下新的从政环境;要审慎用权、严以用权,不能以权谋私、为所欲为;要切实增强规矩意识,懂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时刻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

第三,始终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牢牢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既是一种掌控能力,又是一种工作方法。俗话说,自己爱挑的担子不嫌重;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主动的人,能保持一种积极的工作状态,往往能赢得比别人多的机会,快速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有效破解问题难题;被动的人,往往受到环境或者他人的牵制,情绪消极、抱残守缺,谈不上把握控制局面,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好的防守是进攻,只有掌握主动权,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唯有真正掌握了主动权,才有可能得心应手、顺风顺水。

要善于把握大局大势,活在当下才能放眼长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领导干部必须善于把握形势。什么是形势?形势就是当时当下所处的方位和基点。“形”即已经呈现的状况,是当时当下的具体实在;“势”即还没有出现、将要出现的形状及趋向。形中有势、势寓于形。看“形”比较容易,看“势”则需要点水平。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领导干部做任何事情,都要善于把握形势,预判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干部要坚持历史观点,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这就是告诉我们,只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才能将工作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立足当前,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要活在当下,现在的时间最重要、现在做的事情最重要、现在跟你一起工作的人最重要;着眼长远,关键是要学会提升两三个层次看问题,立足全国,放眼世界,跳出本单位看本单位、跳出本地看本地,县里的工作放在全市、全省来看,市里、省里的工作放在全国来看,审时度势,争取主动,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我们既要立足当下、真抓实干,又要着眼长远、未雨绸缪,明确要做的事;既要掌控好进度和节奏,长计划、短安排、立即做,一桩一桩地做,又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件事不做则已,做必做到底,做到最后胜利。

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需力避主观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隐藏于现象之中,事物也不会自动沿着人的需要发展,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利用规律和条件,达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凭主观想象、一时的热情,不能仅凭感觉、经验、意识、观念等个人主观意志去认识、判断。毛泽东同志说:“在斗争中,由于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化优势为劣势,化主动为被动。”这就是告诉我们,发挥正确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无视客观规律和条件,陷入唯心主义错误,也不能片面强调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陷入机械的唯物主义。要做到按客观规律和客观实际条件出发发挥主观能动性,关键是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领导干部一方面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切实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另一方面则要善于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掌握实情,学会“解剖麻雀”,真正抓住事物的本质规律。

第四,诚实无破绽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也”。诚实,就是要忠于事物的本来面貌,不虚伪,为人处世坦荡荡。诚实是面明镜,能洞察出一个人表里不一的地方。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如果说出去一个谎言,就必须要编织更多的谎言来弥补。领导干部唯有坚持诚实守信,才能无懈可击,不出破绽。组织对诚实的人委以重任,一般来说都出不了大的偏差。

要做老实人,不当“两面人”。诚实应是任何一个人必备的品格,作为党的干部更要率先垂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些干部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许多落马的领导干部都属于此列,他们极善于搞“两面派”、当“两面人”。现在,有的干部热衷于“面子工程”,喜欢做“水分”文章;有的台上大谈对党忠诚、廉洁奉公,唾沫星子满天飞,台下政治野心膨胀,大搞团团伙伙、中饱私囊,违法违纪的事没少做。这些就是不老实的表现,就是“两面人”。“纸糊的鲜花怕雨水”“刷金的菩萨不经擦”。“两面人”表现在行为上是“两面”的,说到底,其内心其实是“一面”的。他们“苦心”营造的“光辉形象”和“金玉良言”无非是在掩饰和隐藏黑暗、肮脏的内心,根子上是为己而非为公,本质上就是自私自利。“两面人”不仅给组织脸上抹黑,损害人民群众利益,更会挫伤那些踏实干事的干部的积极性,败坏党内政治生态。“两面人”终究经不住组织和人民的严格检验,终究走不远。洋洋千言不如躬行一事,遮遮掩掩不如坦诚相待。做老实人不吃亏,说老实话不丢人,办老实事不屈才。领导干部要把“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作为底线来坚守,作为党性来锤炼,作为境界来追求,站稳立场、保持定力,任何时候都要依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正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做一个诚实守信、襟怀坦白的人。

最大的诚实是对党绝对忠诚。对党忠诚是好干部的首要品质,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对党绝对忠诚要害在“绝对”两个字,就是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周永康、令计划等人严重违纪违法,根源就在于背叛了对党忠诚的入党誓言,他们对党不忠,政治野心膨胀,破坏党的团结统一,严重违背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组织不忠,严重违背了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纪律;对人民不忠,利用职权非法敛财,纵容家属子女擅权牟利,其行为与党的高级干部的身份格格不入。这些教训我们要深刻汲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哪天在我们眼前发生‘颜色革命’那样的复杂局面,我们的干部是不是都能毅然决然站出来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总书记的提问值得每一名党员干部警醒、反思。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要倍加珍惜组织的信任和培养,对党绝对忠诚老实,诚实对待一切,做人、做官、做事上不欺骗组织,下不欺骗群众,在真中见境界、实中显作风、干中出成果,真正赢得党和人民的信任。

第五,不卑不亢成常态

古语讲:“真山真水堪游历,不卑不亢好做人。”不卑,就是要不畏强权、坚持原则,遇到事情能够不退让不胆怯,不卑躬屈膝。不亢,就是不以领导心态自居,要接地气,对待群众要谦和,怀有一颗仁者之心。正所谓“不卑不亢、有理有节”,不卑不亢是一种为人之道、处世哲学。

身居高位也应保持一颗平常心。有平常心的人,既积极主动、尽力而为,又顺其自然、不苛求事事尽善尽美。在领导干部身上,平常心就体现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事业保持从容淡定的自信和乐观。一旦失去平常心,就会“乌纱略戴心情变,黄阁旋登面目新”,自我膨胀,认为自己身份地位高人一等,不知不觉趾高气扬起来。毛泽东同志曾说:“官气是一种低级趣味,摆架子、摆资格、不平等待人、看不起人,这是最低级的趣味,这不是高尚的共产主义精神。”这就告诫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必须树立“公器”不能“私用”的理念,官越大、权越重,越要干出更好的成绩,越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行使权力的最高位置,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要淡泊名利、宠辱不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任何一个职务、任何一个岗位都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要正确看待个人进退留转和环境变迁,服从工作需要,服从组织安排和群众选择。要正确看待一时的成败得失。“胜败乃兵家常事”,事物的发展本来就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凡事要抱最大的希望,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留最小的遗憾,“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凡事不可刻意,一刻意就会扭曲自己,就会弄虚作假。

领导干部要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事贵以专、贵以恒。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坚持不懈地付诸实践;对党的事业付出努力不难,难的是做到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为群众做几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公私分明、不谋私利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杨善洲的伟大就在于60年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以超然物外的思想境界,一辈子不为子孙积财,一辈子不为自己“留后路”,一辈子淡薄权力、名利、地位,一辈子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树牢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一种境界、一种眼界、一种责任、一种操守。所以,领导干部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要真正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始终保持一种定力,有一股恒心、恒劲、恒功,持之以恒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真诚信仰马克思主义,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持之以恒加强党性锻炼,时刻用党性原则对照自己,处处用党章党纪规范自己;持之以恒改进作风,克服“过关”心态,使反“四风”成为常态,做到慎权、慎独、慎微、慎友;持之以恒树立正确政绩观,保持干事创业激情,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

第六,办法总比困难多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在发展过程中免不了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矛盾。领导干部面对困难和挑战,是做“缩头乌龟”,还是“迎难而上”?是为失败找借口,还是为成功想办法?这直接关系到问题能否有效化解。俗话说,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当干部,就要有一股积极向上的“精气神”。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一个著名论断: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人活在世界上不仅是物质的存在,还得有精神生活。对干部而言,“精气神”实质上是干部是否在状态的一种外在表现。“精气神”好,干部就会在状态,始终保持一股昂扬向上的斗志和锲而不舍的恒心,就会有激情,就会千方百计想办法,就没有翻不过的“火焰山”,就没有跨不过的“流沙河”,就能够在排除万难、战胜挑战中取得主动、赢得未来。“精气神”不好,干部就不会在状态,整天浑浑噩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遇到困难和挫折不会主动思考,主动出击,有的甚至会自暴自弃。这样的干部,不可能做好工作,更指望不了推动发展。不在状态的干部不能用,状态时有时无的干部也要不得。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要保持适度的紧张感,增强危机感、责任感、使命感,始终保持内在动力和革命激情,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进步发展;要发扬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树立狭路相逢勇者胜、百舸争流奋者先的理念,争创实实在在的业绩。

领导工作的实质就是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们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这就是要求我们要强化问题意识,遇到矛盾不绕道,碰到问题不回避,善于发现问题,研究分析问题,有效解决问题。历史是矛盾问题的消亡和解决,现实是矛盾问题的存在和发展。问题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就是生活工作在问题之中。实践证明,谁能更好发现问题、把握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谁就能赢得发展的先机和主动。问题其实是导向。矛盾问题出现时,只要有所作为,主动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问题就不再是问题。重视发现问题,关键是要克服习惯性思维,学会用逆向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用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眼光看待工作。坚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正确认识问题,把研究作为分析问题一种习惯,作为一种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多研究少臆断,多思考少浮躁,在研究中把握矛盾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在研究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解决问题是领导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所有的办法和措施都必须紧紧围绕解决问题这个目标展开。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解决矛盾和问题的能力水平,直面矛盾,敢碰问题,勇于担当,再难再复杂的问题也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决“啃下来”。

第七,方略是谈出来的

有人说过,天下是谈出来的。方略也是谈出来的。那么,何谓方略?具体说来就是方法和策略,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治国安邦要讲究方略,为官从政也需要方略。如何制定科学正确的方略?海纳百川听诤言,政由民意出真知。领导干部要学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从而拥有科学正确的方略。

思想的火花往往是在碰撞中产生的。思路决定出路,好思路是形成科学正确方略的前提。一个好的方略要靠集思广益之后的凝聚与升华才得以实现。萧伯纳曾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人的思想如同“火石”,若发生交流、碰撞就会迸出“思想的火花”。从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思想界百花齐放,繁花似锦,到明末清初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的大彻大悟,再到中国近代无数次思想的解放,无一不是在“碰撞”“论战”中产生;欧洲从文艺复兴到思想启蒙运动,都是在大家云集、思想争鸣中唤醒了沉睡在中世纪黑暗时代的欧洲人。由此可见,思想需要碰撞,没有经过碰撞的思想,仅是“一家之言”,仅代表个人看法,往往带有局限性、片面性。只有不断地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与“交锋”,让不同的思想能发出不同的声音,才能得以改进与完善。领导干部更要重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不仅要与机关干部交心谈心,更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在调查研究中知民情、察民意,在听取意见中找不足、改作风,在实践锻炼中学方法、长才干。

党内民主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这种局面,是我们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所在,也是我们党凝聚干部群众智慧力量的正确方式方法。营造民主讨论的环境,需要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一个自由平等、宽松包容的舆论和对话的环境。只有在这样一个平台上,才能各抒己见,可以作比较充分的交流;才能以海纳百川的宽大胸怀,虚心倾听不同的声音,允许别人说话,允许别人说不同意见的话,甚至允许别人说错误的话;才能言者无忌,闻过则喜,闻过则省。也只有在这样的民主空间里,才能开启智慧,放开想象,从而激发出新的思维、新的观念。由此可见,营造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生活氛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多沟通多商量,集思广益,择善而从,集体讨论决定,既可以防止“家长制”“一言堂”、个人说了算,又可以“谈出”解决问题的理想方案和办法。

第八,力求高标准,接受缺憾性

领导干部在工作中一方面要高标准严要求,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和境界,这是组织和群众的要求,也应当是自我追求;但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不可能事事称心如意,另一方面领导干部也要努力做到“不思八九,常想一二”。只有这样,许多事情才能想得通、抓得实、干得好。

不断追求高线,才能真正守住底线。目标决定高度,态度决定成效。古人说:“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法不得也!”为人做事一定要不断追求高线,朝着“最优”目标去努力,工作才能经得起检验,才能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即便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不了“最优”,结果往往也不会太差。如果我们只追求“过得去”,总是在底线上方一点徘徊,甚至打“擦边球”,肯定会掉到底线以下。领导干部不断追求高线,朝着最优目标去努力,就要立标杆、明方向,对标先进、见贤思齐,善于“取他山之石,为我所用”;就要强化能力不足的危机感,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以新眼光把握新机遇、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真正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就要强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认识,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对待工作,用心、用情、用力去做事,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在现有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永不止步,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过于追求完美,容易导致更大的不完美。对领导干部来说,敢于较真就是对工作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执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自信。做事敢于较真、追求完美可以理解,但物极必反,过于较真、求全责备则会陷入完美主义,这样反而会耽误工作。在领导干部队伍中,有一些完美主义者事事要求尽善尽美,却常常因为追求不得而陷入失望、自责、怨天尤人、止步不前的境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就蕴含着一种“缺憾性”的美学,这启发我们要正确认识人生和工作中的缺憾。因为一个人不管能力有多强、本事有多大,总会有自己的短板,我们不能因为一个人的不足而否定其优点长处。同样,谁都做不到在工作中永远不出瑕疵,不能“鸡蛋里挑骨头”,更不能因为工作的一点疏漏就把工作全盘否定、把人“一棍子打死”。“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关键是要能正视错误并努力改正,重要的是能及时吸取教训不贰过。同时,对待失败,要能够区分失败的主客观原因,合理划定容错的边界,允许“试错”,给干事者以总结经验、重整旗鼓的机会,推动形成能够容错的良好工作氛围。

第九,公生正,廉生威

公正、廉洁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公正是核心,廉洁是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领导干部只有“历其公义,塞其私心”,才能摒弃私心杂念,做到不以个人好恶为标准,不让亲疏关系为羁绊,事事出于公心,处处依照公心,只有这样,才能在干部群众中扬威立名,赢得群众的信赖。

领导干部要坚守正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有天下为公的宽阔胸襟,摒弃任何私心杂念,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鞠躬尽瘁。这也是对全体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本质姓“公”,天职就是服务,为公履职、为民请命,公器绝不私用,更不能搞“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七大姑八大姨齐上阵。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有天下为公的情怀首先就是要做到公道正派,这是行使权力必须秉持的基本原则,更是群众寄予的厚望。以“公”为“道”,不偏不倚;持“正”为“派”,不歪不斜,才称得上“公道正派”。公道正派是履职之要、正气之源,如果公道正派上出了问题,再能干也不会赢得民心。只要心在人民,无论大事小事,均利归天下,那何必争多得少得?要把公道正派作为立身之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大兴公道正派之风,谨慎用权、秉公用权、科学用权、按制度办事,保持崇高的理想追求,正确对待是与非、公与私、真与假、实与虚,心系万家忧乐、民生冷暖,时时想着老百姓的疾苦,惦记着千千万万人民的幸福,而不是狭小的、自私的、有限的快乐。

自己不打倒自己,谁也打不倒你。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从政为官的正道是什么?就是为民服务、清正廉洁、光明磊落,不搞歪门邪道。这既是领导干部做人做事的道德底线,也是从政为官的纪律红线。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在悔过书中写道:“廉洁是1,事业、功名、地位、财富、尊严都是0。廉洁出了问题,一切都等于0。”这个用血的教训得出的“政治生命公式”,值得每一名领导干部深思。侥幸是不幸的开始,当官就不能想着发财,“手莫伸,伸手必被捉。”组织上培养一名干部十分不容易,如果过不了廉洁这一关,本事越大,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危害越大。思想上一尘不染,行动上才能一身正气。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管住自己、战胜自己,关键是筑牢思想防线,做到自警自律、慎独慎微慎初,不慕虚荣、不谋私利,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第十,智慧加勇气,所向披靡

《孙子兵法》中说,“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智勇双全者,才能攻坚克难。知识是力量,智慧更是力量;勇气是气势、是气概、是担当。领导干部作为管党治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带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的重大使命,就必须具有智慧加勇气这种过硬的综合素质。

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才是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好干部身上的智慧和勇气,就像硬币的两面,一面是聪明才智,一面是勇气担当,既要想干事、敢干事,也要能干事、会干事,才能当好领头雁。想干事,就是要有干事的意识。从政为官,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天经地义,否则就是虚食重禄,尸位素餐,就是最大的失职,不但会受到道德谴责和良心拷问,也会受到党纪国法追究和制度惩处,履职尽责是应尽的本分,干事创业理当义不容辞。敢干事,就是要有干事的勇气。敢干就要敢当,担当意味着付出、奉献,甚至牺牲,领导干部敢作敢为,主要是敢啃最硬的骨头、敢挑最重的担子。要牢固树立“新官要理旧账”的正确政绩观,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搞“兜底翻”,继承发扬过去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积极主动有作为。能干事,就是要有干事的本领。干事是一种作风,也是一种能力。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领导干部只有拥有过硬的本领,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廓清迷雾,审时度势,见人所未见;才能带领群体或组织制定科学的目标,谋划正确的道路,避免徒劳无功。

只有内心强大,才能无私无畏。内心强大,并非能战胜世界的一切,而是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能够面对,能够想办法攻坚克难。一个内心强大的人,在临危关头、危急时刻、复杂严峻时刻,面对逆境、困难和挫折,敢于直面现实,依然能够科学判断,临危不惧。内心不够强大,就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要么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要么活在他人的眼目口舌之中,失去独立判断能力,变得摇摆不定和坐立不安。政治定力是内心强大的根基。政治是方向,保持政治定力是做好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如果政治上出了问题,能力再强也会犯糊涂,就算智勇双全也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保持定力的根本是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持党的集中统一,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做出实绩是内心强大的有力支撑。有实力,腰杆才硬,在干部群众面前说话才有人听、做事才有人跟。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最大实力的体现就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干事,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实绩。自身过硬是内心强大的关键。平生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一个干部如果该守的底线没守住,该坚持的原则没坚持,一身铜臭气,底子不干净,在干部群众面前腰杆就不硬,说话、办事就会失去底气。所以,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真正做到挡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崇廉拒腐,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第十一,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

“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出自《周易·既济》,指的是:君子总是想着可能发生的祸害,预先作出防范。居安思危,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对于祸害,如果预先能够想到,能够作出防备,就能加以杜绝,或在祸害发生时采取应变措施比较顺利地克服它。否则,祸害突然降临,仓促应付,后果不堪设想。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时候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过访的客人,看见主人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着柴草。于是客人建议主人改造烟囱,并把柴草搬至远离烟囱的地方。可是主人不仅自己没有预见到危险,也没有采纳客人的意见。后来,还真发生了火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想在前、做在前。当干部如果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势必会陷入“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的无章可循,或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务主义,导致工作效率、效益低下,问题频发。风起于青萍之末。蝴蝶效应提示我们,只有从细微的反常信息中抓住带有倾向性的全局发展问题,才能一窥知豹,及时预测事务的发展状况,运筹帷幄,周密部署,引导、指挥其向预定方向发展。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体现的是一种战略思维和大局意识。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顺时忧逆,学会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发展的方向,不随波逐流、随遇而安,要“智者见于未萌”,防微杜渐、有的放矢。

见微知著,才能防微杜渐。应急管理集中体现在妥善处置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上,而突发事件和危机事件最能考验一个干部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当前,社会多元化,矛盾问题复杂化,各种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发生概率明显上升。一些领导干部一遇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就慌神,不知所措,出了事总想躲着、捂着、盖着。“怕”不是办法,“躲”也不是办法,有些事你越怕它越来。一方面,要立足现实,思虑将来,对于工作潜在的各类隐患要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周密安排,把一切保障措施及防范措施都做在平时。只有这样,当洪水袭来,雪灾肆虐和社会公共危机突发时,才能有对策,有措施,有预案,而不至于乱了方寸。另一方面,领导干部是群众的主心骨,面对突发事件,必须稳住阵脚、沉着应对,切不可自乱阵脚。要尽快摸清情况,分析问题,找出对策,对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要当场表明解决问题的态度,坚决付诸行动;对无法当场明确表态解决的,可以责成有关职能部门限期研究解决;对因决策失误或工作不力而侵害群众利益的,要公开承认失误;对不合理要求,要表明态度,坚决拒绝。要坚持灵活性和原则性的统一,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不能因为事态紧急就忘了法治,甚至用灵活性破坏原则性。

第十二,和谐不是和稀泥,团结不是一团和气

讲团结是大智慧,会团结是大本事,团结好是大境界。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歪嘴和尚念经,越念越歪”,错误理解团结的意义。讲团结不是要搞一团和气,讲和谐不是要“和稀泥”。领导干部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一定要有正确立场和鲜明态度,敢于站出来说话,敢于表明自己的态度。

讲团结不能“出卖原则”。团结不仅出战斗力、出生产力,而且也出效率、出政绩、出干部。作为领导干部,必须视团结如武器,把团结作为政治担当,在政治生态中激浊扬清、砥砺前行。需要注意的是,领导干部团结干事,是为了达到某一特定正确目标而结合在一起,有共同的方向和信仰,不能无原则地妥协,到处和稀泥,更不能不讲纪律,“出卖”原则。团结必须是建立在原则、纪律基础上的团结,是对错误的东西开展斗争、开展批评前提下的团结。要明白,批评人不是干部的缺点,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客观需要。有的同志无原则无立场,判断是非对错仅凭个人好恶,对错误思想行径不言不止不批,搞“一团和气”,这样只会是温水煮青蛙,让错误的人和事越陷越深,让已经发现的问题更加根深蒂固,最终贻误事业发展。真团结应该是凝聚各方智慧,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克己奉公、勤政为民,坚持立场原则,不夹带私利,在信任理解包容中共同前行。

用好民主集中制这个有力武器。“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也是最重要的组织纪律和政治纪律。对于一个领导班子,用好民主集中制这个武器,处理好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的关系非常关键。遗憾的是,有的地方和部门民主发扬不够的问题和正确集中不够的问题仍然同时存在。有的“一把手”发扬民主不够,擅权专断,集体决策形同虚设,不按规则办事;有的领导干部该担当的不担当,对不同意见不敢集中、不善集中,导致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有的班子闹不团结,甚至争权夺利,矛盾公开化。这些问题,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削弱了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邓小平同志指出,“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干部可以变质,个人也可以变质”。凡是“三重一大”项目,都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集思广益,绝不能搞一言堂、个人说了算。要勇于担当,敢于拍板决断。要抓好班子带好队伍,经常对下属咬耳扯袖,敢于较真碰硬,敢于批评人,及时指出下属的错误,防止小病拖成大病。要把团结作为一条政治纪律要求,作为一种政治境界、思想境界来追求,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生动局面。

第十三,将心比心,以心换心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良策。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凡事多为别人着想,诚以待人。

为人处世要善于换位思考。纵观中外,从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到《马太福音》的“你们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换位思考都是人们所奉行的道德教谕。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换位思考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是一把凝聚人心、化解难题的“金钥匙”。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不会换位思考,特别是做群众工作时,求得群众理解不易,明明是为群众好,却得不到群众支持。磨破了嘴皮子,跑断了腿,群众却不领情,而有的干部却如鱼得水,和群众打成一片,以什么样的状态打开为官之路,自然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回证。领导干部越是身居高位,越是要在看问题、想问题、做事情上,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立场和观点上分析判断,时时事事处处考虑到他人的需求和利益,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增进沟通与理解,减少误会与争辩,提高工作效率,解决实际问题,实现与群众与下属关系的和谐相处。

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城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这就教育我们为人处世都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堂堂正正,始终保持一颗纯净之心、真诚之心。真诚,是人与人交往中最珍贵的赠品。惟有真诚,才有信任。对领导干部更是如此,只有以诚相待,才能团结同志、凝聚人心,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好各项工作。切不可偏信厚黑之学,以世故为得体、以推诿为明哲,遇人遇事工于心计,把简单的工作关系搞得很神秘,把正常的人际关系弄得很复杂,把“城府深”当作为人处世的哲学。领导干部待人处事要真诚、坦荡,不能表里不一、阴阳怪气,要从自己做起,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官场术、“潜规则”等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无论对上级、对下属、对群众都要推心置腹,以诚待人、以情动人、以心交人,不偏袒任何人任何事,不分高低贵贱,不分亲疏远近。要学会尊重,尊重群众、尊重同志,用平等信任的心态对待所有的人,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权利,认可他人的创造性,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重视他人的意见。应重视协商、学会沟通,学会非暴力沟通。遇事能多思考、冷静处理,在干事创业中团结他人,平等交往中宽容别人,汇聚众人智慧和力量。

第十四,求大同、存小异,寻求最大公约数

最大公约数本是一个数学术语,可引申为“求大同”。寻求最大公约数的过程就是求大同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以最大公约数的思想方法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聚合众力、融合众智”。这就告诉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统一时要找最大公约数,善于求大同、存小异。这是在根本利益一致的前提下,处理矛盾的有效途径。

维护全局求大同,尊重包容存小异。大同是中华民族从古至今共同的社会政治与道德理想,“求大同”,是一种基本原则,同时也是群体秩序和目标实现的起点,没有大同就寸步难行,如果背离方向、背离原则,就无“同”可求、无“异”可存、无“体谅包容”可言。但求同不意味着消灭差异,而是指要承认区别,这既符合唯物辩证法,也是领导干部胸怀、格局的体现。君子和而不同,只要不违背原则,在争取大的方面或原则问题上谋得共识的基础上,在小的方面或具体问题上可以保留不同意见。当不好选择的时候,坚持原则是唯一正确的选择。领导干部要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观念,放眼全局,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权衡利弊得失,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做到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事,才能手中有办法,尽全力达成一致。同时要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对于工作生活中不妨碍大同的个性,不能采取限制或者打击的办法,要懂得尊重和欣赏别人的个性,允许差异的存在,允许有不同意见,允许保留自己的见解。有欣赏他人能力的人,是有本事的人。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群众认可才是真正的政绩。“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公认作为做好各项工作的最大公约数。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老百姓是永远的检查组,领导干部开展任何一项工作,自己说好不算好,百姓说好才是好。要以百姓心为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标准;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要把民心作为最大的政治,部署工作、制定政策、推动经济发展、改善社会民生,都牢牢坚持人民立场这一根本政治立场,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第十五,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读书学习不一定非要当干部,但当干部必须重视学习。人对学习的追求应当是无止境的,领导干部更应如此,只有把学习当作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在学习上不断攀登更高的山峰,才能真正做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学习力是干部的核心竞争力。“刀不磨会生锈,人不学会落后”。当今时代,知识爆炸、信息核变,如果我们不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就会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毫无竞争力。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习近平总书记从青年时期就注重读书学习,躬身实践,他在陕北农村插队时,曾经走30里路去借书。如今我们不用“30里取书”,但必须具备“30里取书”的求知精神。干部是干出来的,也是学出来的。如果我们不注重学习,不自觉学习政治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拓宽眼界视野,思想就容易僵化、庸俗化,“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必定贻误工作、贻误事业。必须一刻不停地加强学习,让学习成为习惯,在学习中增强自信、赢得主动,做一个有竞争力的人,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宋代学者朱熹曾说:“为学之实,固在践履。苟徒知而不行,诚与不学无异”。一切学习都不是为学而学,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而不用,只是个书橱、书柜、书虫而已。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领袖学、向同事学、向人民群众学,带着问题学,结合工作学。要养成边学习边研究的习惯,在学习研究中探求工作的本质和规律,努力防止和克服“忙于工作、疏于学习的事务主义”和“不学习、不研究照样可以干好工作的经验主义”,不能工作学习两张皮,要把工作与学习紧密结合,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在工作中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要坚持学而思、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把学习成果体现到素质能力的提高上,体现到主观世界的改造上,体现到工作能力和水平上,关键是要把“两学一做”融入日常、做到经常,把党章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学透,深入、全面、系统地掌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用推动工作的实践检验学习的成效。

第十六,实践出真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实践才能出真知,实践才能长才干,实践是提高领导干部能力的根本途径,是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的有效办法。

干部是干出来的。实践就是实干,当干部就得“干”字当头,不干,半点儿马克思主义也没有;不干,再好的规划也是空中楼阁,再美的蓝图也是废纸一张。当前有的领导干部不思干,看不到自己肩上的职责;有的不愿干,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只做和尚不撞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的不会干,能力欠缺,工作无招,干事无方,发展无策;有的不敢干,怕担风险,怕干不好出问题、惹麻烦、得罪人,缩手缩脚。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领导干部要切实做到“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爱岗敬业、夙夜在公,做到人在岗上、身在事上、心在责上,集全部心思于工作,倾一切才智于事业,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重托,也不辜负自己对人生价值的追求。要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更多地投向基层、投向一线,及时把实践锻炼成熟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让干部不仅在实践锻炼中长见识、增才干,而且在实践锻炼中受关注、有平台,真正使“一线出干部”成为一种导向,带动注重实践、投身实践蔚然成风。

总结反思是进步的阶梯。大总结有大收获,小总结有小收获,不总结就没有收获。这是一条重要的工作规律,也是干部提升能力水平和工作成效的有效途径。“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毛泽东同志一语道破总结反思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孙悟空西天取经,长路漫漫,每次跟妖魔鬼怪打得天昏地暗,打完以后都要腾云驾雾飞到天上,看看远方妖怪又在何方,思考下一步怎么做。这虽是个神话故事,但也给我们深刻启示,只有经常对工作进行梳理、总结、反思,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一方面,领导干部要自觉地汲取经验教训,在总结反思中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和问题,要有刀刃向内的勇气,主动地克服自身错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提高边实践边总结的能力;另一方面,要防止见子打子,在繁忙的事务中静下心来踱方步、想问题,确保工作年年有发展、不断上台阶。

第十七,统筹兼顾

所谓统筹兼顾,就是要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平衡好各方面利益,使得各项事业能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也是我们党在长期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领导干部必须运用好统筹兼顾这一科学方法,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效能。

要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毛泽东同志强调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就是讲看问题要注重系统性、全局性,必须通盘考虑、齐头并进,不能顾此失彼,就像一架钢琴的“琴键”,少了一个键就弹不出应有的曲调。领导干部学好“弹钢琴”的工作方法就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培养、锻炼和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善于从全局和长远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要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强化全面系统思想,防止畸轻畸重、顾此失彼,在抓好重点工作、紧急工作、事关全局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一般工作的进展情况,把“千条线”拧成一股“绳”,才能有效避免“长短腿”“缺漏项”问题,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辩证法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这就告诉我们,抓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处理好短期与长期、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使各项工作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协调发展。要抓本质,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要抓重点,能分清主次,提纲挈领,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上下一般粗,处处平均用力,“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要抓关键,把握关键少数,掌控关键环节,“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集中精力,扭住不放。面对改革发展的繁重任务,领导干部更应临繁不乱,学会运用辩证法,区分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有重点、有层次地抓住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的主线,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牵动全局的重点工作和事关整个大局的重大问题上,放在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TheThinkingMethodsLeadingCadresShouldMasterfortheNewEra

XIAO Shan

Scientific thinking methods are the soul of a leader’s talent,being the most fundamental and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leadership competence structure.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each leader to master correct thinking methods.As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entered a new era,the leading cadres should show new look and make new achievements.Faced by the new situation and new mission,leading cadres should master the following thinking methods:more emphases on Tao,less on skills;being a leader is not easy;always mastering the initiative of work;being honest is of no flaw;it is normal to be neither humble nor pushy;methods are always more than difficulties;tactics are based on negotiation;pursue to high standard,but accept pities;equity leads to healthy atmosphere and cleanness to authority;wisdom plus courage means everything;plan ahead;harmony doesn’t mean reconciling differences regardless of principles;judge another person’s feeling by one’s own;seek common points while reserving differences,seek for the greatest common divisor;learning as work,work as learning;knowledge starts with practice;make over plans and take all relevant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leading cadre;thinking method

C933

A

1674-0599(2017)06-0109-12

2017-10-28

晓山(1963—),男,江西吉安人,教授,研究方向为党建、领导学。

朱文鸿)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工作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不工作,爽飞了?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选工作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