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在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中的特殊作用
2017-01-24王盛泽
□王盛泽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福建 福州 350003)
人民军队在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中的特殊作用
□王盛泽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福建 福州 350003)
党的群众路线经历了持续探索形成过程,到延安时期最终形成。在探索过程中,人民军队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在白色恐怖和秘密状态下,群众路线遇到挑战,是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将军队与人民群众实现有机结合,解决了这一矛盾。人民军队对于解决“为了谁”“依靠谁”、如何依靠以及方式方法等实践问题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在党的群众路线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自身优势,成为探索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和进行群众路线实践的最有力先锋。
人民军队;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自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开始了对群众路线的探索,直至延安时期最终形成。党的七大第一次明确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观点正式形成。[1]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人民军队发挥了特殊的重要作用。
一、党成立初期,即对党与群众的关系提出初步的设想和要求,并为此作出很大努力
中国共产党要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首先就碰到一个如何进行革命的问题。“革命”是要靠被压迫的群众的力量,它包含三层意思:第一,要被压迫的群众有阶级觉悟和革命的要求;第二,要觉悟的群众团结其力量;第三,要有指挥革命的群众党。为此“要向民众宣传,要组织民众,要训练民众。再就是我们要组织指挥民众革命的群众的大党,以促强并运用革命的势力。”[2]P149-150所以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根本问题。
建党初期,党的领导人就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指出:我们的党,绝不能建成一个研究问题的小团体,而是要付诸行动的大政党。所以党员必须到群众当中去,必须引导群众,起来斗争。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提出,“要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3]P1。党的二大指出:共产党“不是‘知识者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也不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一个大的‘群众党’;我们既然要组成一个做革命运动的并且一个大的群众党,我们就不能忘了两个重大的定律:(一)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3]P162“我们的活动必须是不离开群众的。”这是以党的决议形式最早提到群众的概念和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此后又进一步提出“要组织指挥民众革命的群众的大党”。军事运动“要向民众宣传,要组织民众,要训练民众。”“若无有觉悟的农工群众的团结,没有指挥革命的群众党(多数党),而仅靠军事行动,又岂能成功?”[2]P150,P152“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2]P522“利用各种机会宣传党的主义和政策,使群众对本党有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使群众与党渐能发生亲密的关系”[4]P73。党的六大作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的决定。随后李立三提出“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尽最大的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党宣称“已变成了真正群众的党”[5]P207“党的群众是我们的力量之源泉”[5]P412。
这些表明党一直在探索党与群众的关系问题,并为此进行努力,但在当时环境下是难以完全实现的。一是因为惧怕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破裂,存在着“对于领袖的作用的估计过分而估计群众作用太不足的流弊”[5]P429。并且取消了一般革命群众运动之存在!而拱手交给国民党,“对于群众斗争,不能加以充分的领导,客观上往往反而加以阻滞。”[5]P459。二是大革命失败后,党内主张以城市暴动为“中心和指导者”、实行全国武装暴动的观点占据了上风,一些地区出现了强迫工人罢工、农民暴动的情况,使党在这些地区“严重脱离群众”。李立三就承认:群众的主观力量,尤其是有组织的力量,的确还很薄弱,现在的任务是:“深入群众中去,去扩大群众的组织,去恢复群众的战斗情绪。”[6]“湘省则更因党的盲动主义政策的错误,党内党外群众几乎失尽。”[7]P118三是秘密状态使然。党在三大之前处于秘密状态,组织发展比较缓慢,影响较为有限。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党组织才比较公开或半公开,虽提出要“渐渐扩大我们的组织,谨严我们的纪律,以立强大的群众共产党之基础”。[8]P147但时间不长,而且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许多活动是以国民党的名义开展,所以党在群众中的影响还是有限。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就提出:过去群众对于党的领导的影响太少,党的领导听取群众的意见不够。特别是在蒋介石、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后,党的组织和工作被迫转入秘密状态,这对于开展工作、联系群众、领导斗争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党中央也认识到,“在秘密工作里是不成为群众的党的。”[2]P525这些原因对于党的群众路线造成极大的妨碍,“指导机关仍然没有群众化”“指导机关与群众的关系很不良,不仅隔断,甚至背道而驰,群众完全离开党,党的指导机关完全抛弃群众”[5]P520-521。“所以党没有工农群众化,不能尽‘群众的组织者’之职任,不能成为领导群众战斗的核心。”[5]P723“革命群众始终把C.P.看作他们以外的东西”。白色恐怖严重时,党员便站不住脚,“群众的工作和党在群众中的基础,并不能建立起来”“甚至其生活亦逐渐与群众隔离”“夺取广大群众也自然而然成了空话。”[9]P667-673
虽然“群众党”与党的群众路线不能等同,但还是有所联系,这种状况对党的群众路线提出探索新路径的要求。
二、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是党的群众路线提出、发展和形成的重要时期。许多内容最早是针对人民军队提出的,人民军队实行群众路线有自身的优势
党领导三大起义后,开始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步伐,从而也使军队(包括军队的党)与群众关系的问题提上了日程。但在建党初期,党中央有把军事斗争、军事力量与发动群众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的倾向,认为要先发动群众,后才能开展军事运动,所谓先党后军[10]。而毛泽东正是通过依靠人民军队来做群众工作,从而解决了这一矛盾,并且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在三湾对部队进行改编,规定连设党代表,专做士兵政治思想及指导士兵开展群众运动。随后总结群众工作经验,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期间,党中央也在实践中改变认识,指出:“党在目前总的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军事工作,自然亦不能离开这个路线。”“游击战争的发动,必须是广大群众的要求,他的斗争的行动,必须与广大群众有密切的联系。”[11]P499“凡红军一切行动务要避免单纯的军事行动,要与群众斗争取得密切联系。”[11]P643这也是党对人民军队任务的初步探索。
到1929年红四军转战赣南闽西期间,这一问题更加受到重视。但由于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部队中存在着错误的意识,如单纯军事观点,“把群众与红军分做两个东西,有根本不相信群众力量的危险。”[11]P638“只谋军队的本身利益,不顾及群众的要求;……只求军队的训练,不顾及发动群众工作;只管作战指挥,无论党及群众工作一点也不过问”[12]P63等。正是针对此状况,开始了军队走群众路线的探索。中央“九月来信”提出:筹款工作“要经过群众路线”;没收地主豪绅财产“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红军给养及需用品问题也要“渐次做到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这是文献中对群众路线的最早表述。古田会议根据这一精神及自身的探索经验,明确指出:“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红军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被压迫民众争取解放的工具,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红军“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13]P86会议确立了政治建军的原则,提出“政治的观点即群众的观点”,批评了轻视政治工作的单纯军事观点,认为“这种路线发展下去,便有走到脱离群众,以军政垄断政权,离开阶级地位之危险”[14]P338。党的群众路线作为一种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的雏形已隐约可见。
古田会议后,毛泽东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军队管理的七条要求,其中就有群众工作的内容,如干部要放下架子,深入群众,做到群众化,真正和战士打成一片;干部要相信群众,充分运用群众创造的斗争经验,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管理自己等[15]P54。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从而也就提出“从群众中来”的思想。1930年召开的全国红军代表会议提出:从群众的路线去扩大红军的组织,加紧群众的宣传鼓动工作。更加认识到政治思想工作和群众工作路线的重要性,认定群众工作是为斗争的发展去争取更广大的群众和组织更广大的群众,去巩固和加强阶级的战线,所以“群众工作的路线是要十分正确和活跃的运用,决不能把各[个]别的策略来混淆群众工作的正确路线”。而且“一切工作的基点都是出于群众的阶级的路线”,彻底转变形式主义做法,“来执行正确的群众路线、阶级路线。”[16]P942-943“地方群众工作的好坏与红军本身工作是有密切的关系”[16]P947。提出要加强红军对群众工作的教育,使之成为红色的宣传员、组织员、战斗员,广泛地争取群众扩大群众组织,发动群众斗争。
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群众工作。1932年,党中央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17]P269的论断,1934年2月的红军全国政治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政治工作是我们红军的生命线”[18]P3144。红军部队对涉及群众工作和群众路线的问题都十分重视,注意检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不断加以改进。如群众没有彻底发动起来,群众没有得到实际利益;筹款路线的错误及乱捉人使群众恐慌;工作犯了包办路线的错误[16]P1049等。经过纠正,使群众工作得到改善,军民关系更加密切,“党与群众的联系是更加宽广和紧密了。”[19]P2780
在这方面,军队中的党支部、党员都要发挥模范作用。规定支部要加强对地方居民的工作,注意维持红军与战地工农群众的正确关系,党团员应成为遵守群众利益的模范,应制止一切侵犯群众利益的行为[20]P3416。红三军团通过的《群众工作决议》明确规定:在发动群众工作中,必须坚决执行明确的阶级路线,充分执行群众路线,一切工作计划不能单纯的根据红军主观的要求来决定,而应适合当地的客观环境和群众斗争发展的程度。“只有充分执行群众路线,一切工作才会落于实际,才是真正在领导群众的阶级斗争”[16]P1295-1296。
但苏区红军群众工作还是存在缺点和不足,特别是在“左”的错误影响下就更是如此。把红军的任务限制为专门打仗,提出“要努力做到解除红军主力‘分散’筹款‘分散’做地方工作的任务(当然不是说红军不做群众工作),使红军用全力于决战方面”[21]P2214。于是红军自从不分散做地方群众工作后,对争取群众争取苏区的扩大的工作不太注意了,甚至完全放弃了。在创建新区域时,不以争取群众、发动群众斗争、组织群众为第一等重要的中心工作,而以打“土豪”筹款为出发点,对工农群众的宣传鼓动非常薄弱。这些错误“不但不能使工农群众得到利益反而受到损失,这怎能使群众不脱离我们,怎样不使群众恐惧与厌恨”[22]P1661-1663。
抗战期间,军队发展了,面对新的情况,毛泽东反复强调人民军队要服务于人民,部队要和人民打成一片,与人民利益适合的东西就要坚持下去,与人民利益矛盾的东西就要改正,这样才能无敌于天下。[23]P7301937年10月,毛泽东明确提出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即官兵一致的原则,军民一致的原则,瓦解敌军和宽大俘虏的原则。军民一致就是要做到秋毫无犯的民众纪律,宣传、组织和武装民众,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24]P379等。“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24]P512。朱德也提出:抗日游击战争是以群众为堡垒,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如果抗日游击队不能团结群众、维护群众利益,不能使群众成为游击队的良好依托,那么,这样的游击队将会没有出路。抗日游击队和群众的关系,好比鱼和水的关系一样,抗日游击队有了群众依托才能生存和长大。[25]P41“军队要恢复苏维埃运动前期红军做群众工作传统,把群众工作看成自己经常的一个任务(作战、生产、做群众工作,应成为军队的三大任务),这样才能增加军民的亲密关系,巩固根据地,坚持长期斗争。”[26]P152-153八路军总部“要求各部队立即动员和组织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在所占领的区域内独立自主地做群众工作”[27]P171。
作为人民军队而言,它开展群众工作,实行群众路线有着极大的优势。首先,它来自于人民群众,成分基本上都是工农分子,所以与工农具有天然的联系和感情,容易建立密切的联盟关系。早期红军的成分比较复杂,但后来绝大部分是农民,据红一方面军1933年9月的统计,工人占30%,农民占67%;红军的来历,在苏区得到土地革命利益的占68.6%,从白区工农群众斗争中来的占14.8%。[28]P663“红军是工农联合的一种形式”。八路军、新四军也大概如此。其次,军队都是在根据地建立和活动,所以一般都是公开的。在秘密状态下,党既要保护组织特别是领导机关的安全,又要争取群众,扩大影响,这确实是一对矛盾。刘少奇就认为“用秘密的方式是不能组织广大群众的。”[29]P326而军队在根据地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斗争,更有利于与群众建立密切的关系,实行群众路线。早期红军打仗的时间与分兵做群众工作的比例是一比十。再次,军队的性质宗旨如何,这在人民群众中的观感更为强烈。在群众中对党组织的印象只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而军队士兵是与群众最为接近的群体,认识更为深刻。中国民间对军队的观感一直是负面占多,有“好铁不打丁,好男不当兵”的说法,“中国一般人都有反对军队的心理,在工农群众中,散布着反对军队的心理”[9]P372。特别是旧式军队成为掠夺和压迫人民的工具,所以遭致人民群众的痛恨。而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与旧军队完全不一样,群众一对比就产生更为强烈的印象,得到认同。
三、人民军队在解决“为了谁”“依靠谁”、如何依靠以及方式方法等实践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群众路线一个至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实践。人民军队在这方面身体力行,发挥了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一,人民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解决了“为了谁”的问题
“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30]P1004红军、八路军、新四军及人民解放军,都是人民自己的军队,一贯是为着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的。不管是在苏区反“围剿”、长征、三年游击战争,还是抗日战场、解放战场,指战员们都是浴血奋战,不怕牺牲,为人民的解放奉献了一切。人民军队“从坚决作战严整纪律、尊重民众利益和亲切的接近民众中,造成军队与民众的良好关系,建立起军队在民众中巩固的信仰。”[31]P730对此人民群众有着切身的体会。
第二,人民军队坚决依靠群众,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夺取战争的胜利,解决了“依靠谁”的问题
周恩来曾指出:“以红军为中心战斗力量来开始进展的国内战争应建立在广大的群众的基础上。”[32]P127“群众是我们的依靠,群众是我们胜利的担保!”[22]P1772聂荣臻也强调指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光靠山是不行的,首先要靠人民群众,只要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不论是山地,还是平原,我们都可以牢牢地站住脚。人民群众比山靠得住。[33]P329不管在哪个时期,人民军队都能够做到一切依靠群众的力量,军队碰到的一切困难,都依靠民众的帮助与配合得到解决。项英认为,新四军“一贯来为民众利益而奋斗,事事以民众利益为利益。到处帮助民众,团结民众,所以到处得到民众的信仰和拥护,所以时时在民众帮助之下有力的战胜困难,打败敌人”。[31]P769正是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人民军队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第三,人民军队开展宣传群众、组织群众的工作,实现了军民一致,解决了如何联系群众的问题
红军的工作路线,第一位的就是发动群众。红四军在闽西就做了很多分兵发动群众的工作,“这样有计划的分散后,各部分的工作路线是深入群众,迅速帮助分田,建立苏维埃政府,组织并训练赤卫队。”“一纵队的士兵也同地方的群众把关系弄好了,有的帮助地方群众割禾,群众很喜欢他们。”[12]P305红三军团就规定红军开展群众工作的类别,共有调查、宣传、发动、组织、分配田地等21项。[12]P599抗战期间,新四军组织战地服务团,既是宣传队,又是民运工作队。每到一地,都要做社会调查,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统一战线政策,发动人民群众,组织抗日团体,动员青年参军。八路军用很大的力量做群众工作,在宣传动员的基础上,依据群众的觉悟程度,做好居民的组织工作,帮助建立党的组织和民主政权,以及各种群众救国团体,组织人民抗日武装等。“正是这些共同的斗争,使军民之间结下了鱼水相依的关系,军队爱护人民,人民拥护军队”[34]P227-228。
纪律是解决军民关系的桥梁,“纪律好即是向人民说明自己的政治面目,人民根据军队的纪律,即可判断革命军队及革命政权的性质,来决定其拥护或反抗的态度。”[35]P872人民军队严格的军纪更为群众所称道。要求严格遵守纪律,“凡违反军风纪者,无论大小,必于查究”,以“使红军精神及主旨深入于一般群众”[12]P261。军纪的严格执行,使“四军对于群众的影响非常之好”[12]P327。老百姓正是通过这些细小的事情,看到红军与旧军队的天壤之别,认识到这支队伍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在一般群众的心中,红军就是他们自己的家人,就是他们的保卫者……彼此关系,更加亲密起来了。”[12]P274-277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也以严明军纪著称,各抗日根据地都在军队中开展了大规模的整训,着重进行服从组织、遵守纪律、爱护民众、听从指挥的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经过整训,严格了纪律,密切了官兵关系和军民关系。
人民军队通过帮助各地建立民主政权的形式,来达到联系群众、为群众服务的目的。在井冈山斗争中,通过建立革命政权来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针对苏维埃政权未能体现“的确是工农群众的”,甚至富农、流氓也被拉进来的问题,对政权进行改造,先是开展调查,调查政府一切工作是否为着群众利益,政府委员是否贪污腐化,脱离群众?然后鼓动群众对政府提出批评,最后召开代表会议进行改造,选举新的委员,规定新政府应做的工作。[16]P752-753抗战初期,因为没有政权,“发动群众也不好办,部队在的时候,把群众发动起来了,可是一走,群众就散了。像行云流水一样,扎不下根基。”[36]P642可见不建立政权不行,国民党也不愿抗日根据地有政权。徐向前提出:我们是抗日的军队,要搞抗日根据地,就得建立政权,发动群众。于是在党组织领导下,由军队帮助建立起各级抗日民主政权。而且新政权“真正和人民打成了一片,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37]P178
为加强军民联系,红一方面军以朱德、毛泽东的名义,发出动员部队帮助群众插秧耕田的训令。规定是义务,不吃农民的饭,不要任何报酬,态度要十分和气,不得有不好态度对待农民。[12]P734实行中帮助范围进一步扩大,耕田种土,包括耕田、耙田、插秧、割草、扯草、挖土、种菜、种杂粮、施肥等工作。还有架桥修路,修渠作陂,打扫疏沟等。[12]P740这些有利于“加强工农红军的阶级结合”。新四军宁愿卖掉一批军马解决困难,决不增加群众负担,宁愿吃草,也不同灾民争粮。同时利用作战空隙,抽出大批骡马,帮群众春耕、秋收。“处处关心民瘼,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积极想方设法,解除人民的痛苦。”[38]P241帮助群众扑灭蝗虫,度过天灾。抗战期间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不但解决了物质供给问题,减轻了人民负担,而且密切了军民关系。
抗战期间的民兵组织,更是直接生成与扎根于群众之中的人民自卫武装,也是正规军队的后备兵员。各根据地“注意民兵作为人民武装的地方性与群众性和内部民主生活之保持”[39]P532,为配合打击日军,保护群众利益等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群众对民兵的信仰的空前的提高与军民关系的良好”“民兵是武装起来的农民,也是八路军正规部队的后备军,民兵的态度和表现,也正是军民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体现。”[40]P36
1943年后,在全军开展拥政爱民运动,使“每个战士都懂得革命军队与旧军队不同的性质与任务。我们的军队,是在共产党领导下,来自人民,属于人民,为了人民的军队”[39]P43。树立“根据地人民是革命军队的靠山和父母,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我们的一切斗争、一切工作是为了人民,因此应当与根据地人民建立血肉相连的关系,帮助人民,保护群众利益,严格部队纪律,不侵犯群众一针一线”等观念。在拥政爱民运动中,订立十大公约,执行三大纪律、十项注意等。在部队普遍进行了驻地居民群众的调查访问、座谈、清理旧案,解决过去军民关系中某些不够融洽的悬案,赔偿群众的损失并向群众道歉;帮助群众耕种收割以及修理道路、打扫卫生、挑水等劳动;帮助驻地居民组织劳动互助与放牛队等。军队成为拥政爱民的模范,从而“更加密切了军队与政府民众间的关系”“使我军在人民中的威信大大的提高,军民的团结更加巩固了。”[41]P994
第四,在工作方法上,人民军队指战员总是深入群众中去了解实际情形,考察群众思想要求、情绪及斗争的实际情况,以保证党的政策的正确性
党在各苏区提出要发动各部队各个工作人员开展当地的调查工作,以“加深对群众的阶级的路线的认识和实际的执行”。布置工作要根据当地的调查,加紧巡视工作,加强由下而上对一切工作的自我批评,动员所有的战斗员指挥员参加实际工作[16]P943-945等。对于号召群众参战方面,坚决反对命令群众、强迫群众,结果走到脱离群众的死路,耐心的采用群众路线鼓动办法,先在群众大会上作热烈的鼓动。然后经过群众的讨论,由群众把要做的列成一条一条的决议,由群众互相督促执行。[12]P576-577“实行先调查后工作的正确路线,纠正盲目的工作方法。”[12]P599这种路线与从群众中来的群众路线工作办法是相一致的。毛泽东就提出:策略和工作方法是看实际环境来决定的,要求部队“要很实际的去了解当地的情况,与当地群众斗争的情绪与要求,决定更实际的策略和方法,才能得到更大的实际的效果”。[12]P677这些都是发动群众的正确工作方法。
当时红军中要求执行定期的政治工作报告制度,汇报党在群众中的领导作用怎样,其中群众工作的内容就包括群众团体的组织与改造;政权机关的建立与改造;分配土地;地方武装的建立与改造;扩大红军的数量与质量;筹款工作;群众工作中的进步与错误[16]P1082等。经常检查部队开展群众工作的错误和缺点。如包办主义,红军代替了政权机关和群众团体的一切工作,削弱了群众的自信心和政权机关与群众团体的威信与作用,客观上阻碍了群众自觉的阶级斗争的发展;命令主义强迫群众分田,指派群众当红军等,结果是脱离了群众;形式主义只图做得多做得快,结果田分了还有土豪收租,[16]P1091等等。提出群众工作路线的转变和错误的纠正,就是要真正执行群众中的阶级路线和群众路线,使工作人员彻底了解工作路线,肃清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在抗日根据地,也十分注意检查在群众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如山东抗日根据地“未能及时转变方式,着重依靠群众,分散荫蔽,深入下层”“犯有脱离群众的官僚倾向”[42]P781“忽视与轻视群众工作,不甚关心群众利益与改善群众生活”[43]P173等。于是采取了切实的措施,开展了减租减息等工作,帮助解决当地群众的切身问题,这样使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减轻了负担,真正感到共产党同他们是一条心。
正因为如此,军队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红军一打仗,群众到处登山助战,使敌人不晓得我们有多少兵力,便恐慌起来。打仗胜了,群众到处起来缴敌人的枪,捉拿俘虏。充分显示了群众的力量和威力。八路军以模范的纪律来影响民众,民众和八路军像一家人一样,他们爱护八路军,掩护八路军,配合八路军作战。民众担任运输、担架、侦察、警戒、交通、联络等等工作,民众帮助破坏道路,自动参加作战。“正因为八路军能和民众亲密合作,与民众打成一片,就得到了民众热烈的拥护和帮助,因之也就能胜利、发展和壮大。”[44]P54-55朱德说过:“军队是我党在人民中的一支大旗,人民把八路军新四军看做是党的代表,我们军队人员的一举一动,均发生很重要的影响。”[45]P285群众正是通过人民军队的所作所为,认可了党的群众路线,进而认可了中国共产党。
正如周恩来所说,“军队便是实现我们理论的先锋!”[2]P372通过人民军队来建立群众路线,这是一个重要的创新,人民军队是探索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和进行群众路线实践的最有力先锋。
[1]唐双宁.“党的群众路线”提出、形成和发展过程初探[N].金融时报,2013-08-20.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3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4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6]立三.酝酿战争革命暴动的反动统治[N].红旗,1928-11-20.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6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8]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5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0]参阅王盛泽.闽、粤省委对待朱毛红军的态度分析[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6(5);任伟.先党后军:中共早期与“枪杆子”关系考论[J].南京大学学报,2014(5).
[11]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第1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12]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军事系统:第9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1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办公厅.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1册[Z].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
[15]韩振峰.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1996.
[16]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军事系统:第10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17]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8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8]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军事系统:第12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19]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第4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20]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军事系统:第13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21]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党的系统:第3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
[22]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等.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文库·军事系统:第11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5.
[23]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2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5]朱德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26]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4册[Z].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
[2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朱德年谱[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8]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办公厅.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历史资料选编:第2册[Z].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2.
[2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13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30]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1]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新四军·文献(1)[Z].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3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周恩来军事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33]《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第2册(回忆录选编)[Z].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
[34]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八路军·回忆史料(2)[Z].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1.
[35]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新四军·文献(2)[Z].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4.
[36]徐向前.历史的回顾(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37]黎玉.黎玉回忆录[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2.
[38]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新四军·回忆史料(2)[Z].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
[3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40]金冲及.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独特历程[J].抗日战争研究,2017(1).
[41]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新四军·文献(4)[Z].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
[42]《中共中央北方局》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中共中央北方局·抗日战争时期卷:下册[Z].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
[43]常连霆.山东党史资料文库:第9卷[Z].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
[44]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八路军·回忆史料(1)[Z].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0.
[45]《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编写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2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
TheSpecialRoleofthePeople’sArmyintheFormingoftheParty’sMassLine
WANG Sheng-ze
(PartyHistoryResearchOfficeoftheCPCFujianProvincialCommittee,Fuzhou,Fujian350003,China)
The Party’s mass line experienced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exploration and was finally formed in the Yan’an period during the Anti-Japanese War.The People’s army played a special,important role during this process.Due to the white terror and underground working status,the mass line faced severe challenges.Mao Zedong,together with other communists,solved this contradiction by organically combining the army with the mass people.The people’s army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answering questions such as "whom to fight for","whom to rely on" and how to rely on,and made good use of its own advantages during the forming of the Party’s mass line,becoming the most powerful vanguard exploring the theory of mass line and practicing the mass line of the Party.
the people’s army;the CPC;mass line
D23
A
1674-0599(2017)06-0068-08
2017-10-21
王盛泽(1964—),男,福建宁化人,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央苏区史、中共党史。
本文系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福建三年游击战争史”(立项批准号:13BDJ0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贺文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