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工作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角色定位

2017-01-24朱小娟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理论工作者传播者培育

朱小娟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海淀 100872)

理论工作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角色定位

朱小娟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海淀 10087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然离不开理论工作者的积极参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理论工作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作用尚未完全发挥,由此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度和践行力度。将理论工作者的角色定位为学习者、践行者、传播者和构建者,注意协调和发挥这些角色的合力作用,对于做好培育和践行工作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理论工作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者;践行者;传播者;构建者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目的,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在我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涉全民的一项重要课题,离不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理性认知与行为认同,尤其是理论工作者的深入研究与主动传播。的确,理论工作者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缺少的主体,具备着无可争议的“传播者”角色。但事实上,理论工作者在培育和践行中不应仅仅囿于“传播者”这个单一角色,而应当将自己的角色扩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的学习者、模范的践行者、主动的传播者和积极的构建者。若此,才能充分发挥理论工作者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的作用,更好地促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实践。

一、深入的学习者

理论工作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明确自己的第一重身份——深入的学习者。教育者应先受教育,决定了理论工作者必须做深入的学习者,必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样,才能切实履行好其他角色。

(一)基本前提:教育者先受教育

1.率先垂范,扎实学习。理论工作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居于教育者行列。若要把培育和践行这项工作做好,理论工作者首先就要认真学习和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应用作为“看家本领”。正如“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2]同样地,理论工作者要想真正做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项工作,就必须率先垂范地学习之,然后才能逐步稳妥地推进后续其他工作。

2.深入学习,准确诠释,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抽象的概念,其生命力在于实践。由此决定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不是单纯地扩散24字的知晓范围,也不仅仅在于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而是正确揭示24字的形成过程,解释其蕴含的丰富内容,普及“如何做”。这就要求理论工作者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与研究,准确诠释和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更广范围内的影响力。

从目前的情况看,理论工作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与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内容、意义与要求以及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理性研究,积累了颇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与逻辑铺垫。同时,不能否认的是,部分理论工作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还不够深入,钻研还不够精细,致使研究成果创新性不足。有的理论工作者甚至知行脱节、表里不一,在正式场合标榜自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拥护者、支持者,但私下里却质疑、讥讽、批判甚至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自我打脸”的事情,恰恰反映了行为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还停留在极为浅薄的层次,也非常不利于培育和践行工作的开展。

(二)应有的姿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1.真学:全面理解和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与精髓。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表达,具有精深的内涵和一以贯之的主线。如何找准这条主线,进而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需要理论工作者保持认真、诚实的态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始末、科学内涵、基本要求以及它与其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彻底的研究。也就是说,理论工作者应通过保持初学者的谦逊、赤诚,以保证深入学习的持久性和延续性;通过不间断地强化研究,以摸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来龙去脉,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和特性,避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误读,乃至阻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2.真懂:清晰地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理论工作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第一,不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而应力求“真懂”。既要对24字内容的表述烂熟于心,又要透过文字读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一项要求背后的实质。第二,深刻理解这24字何以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表述,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至于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界一直是见仁见智。需要指出的是,理论工作者既要清醒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的要求并着力探讨个人如何践行,也应当注意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家和社会层面的要求,从而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理解、真正读懂。

3.真信:确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多元社会凝聚共识的“最大公约数”。在当前这个多元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相互交流交融交锋的时代,确定一种主导的社会价值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理论工作者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者,务必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信”。第一,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提出到现在屡遭争议的事实,理论工作者应当客观辩证地予以剖析,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目前全国各族人民在价值观认同方面取得的最大共识,能够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普遍规范,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第二,理论工作者应当对自身的创造能力充满信心,相信通过学习和研究,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趋于完善,并自觉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念升华为自我的行为原则和理想追求。

4.真用: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主动传播者和积极构建者。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理论工作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研究,不是要在纸上兜圈子,而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承载的客观真理内化为主体意识,外化为自己看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持续性的学习与研究,逐渐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和发展。第一,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言谈举止,用客观事实和彻底的理论有力回击他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质疑,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第二,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传播者。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方法上着力,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争取占领更多的思想阵地。第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构建者。通过继续学习和深化研究,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使之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不断发展。

(三)履行好“深入的学习者”这一角色的着力点

1.追根溯源,弄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过程,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法性地位。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如果对任何任务,对政治或其他各问题,追溯其原始而明白其发生的端绪,我们就可获得最明朗的认识。”[4]当前,仍然有一些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疑惑,甚至不认同。这些质疑的声音之所以发出,虽与24字核心价值观表述本身还不够完备有关,但更多的是由于人们不了解24字表述的形成过程,进而质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性。为此,理论工作者要履行好“深入的学习者”这一角色,首先应当以客观的态度,正确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楚解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过程,阐释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每一层次要求都是有历史渊源的。例如,第一个层次内容是对我国原有奋斗目标的继承,第三个层次内容来源于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只有通过反复研读,弄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产生过程,揭示其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主导价值观的合理因素,才能增进人们的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

2.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功能,积极回应培育和践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惑与难题。一种受到人们普遍接受与欢迎的意识形态,往往具有解释社会现象的功能,能够在抽象理论与社会实践之间保持适度的张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来源于客观实际,其理论的魅力也要体现到现实中去,即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功能。通过各种表现形式,讲清中国情况,解释中国困惑,解决中国问题。这是对理论工作者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理论工作者履行好“深入的学习者”角色的必然要求。鉴于此,理论工作者必须拓宽研究范围,强化研究深度,合理解释社会现象;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自觉,发挥其“批判的武器”的作用,为解决现实困境提供可行的方案。

3.走出书斋,结合社会热点与现实情况开展研究,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土壤。社会实践是一部“无字书”,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理论工作者要履行好“深入的学习者”这一角色,就不能把自己与社会实践隔离开来,否则,研究结果一定欠缺说服力,也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为此,第一,理论工作者应当走出书斋,以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们的实际诉求为根据,针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展开深入且系统的研究,促使研究成果更接地气,更能感染人、启迪人、引导人。第二,理论工作者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作一种“主观反映客观”的过程,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学习态度潜心研究,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自信心态,理性正视多元价值观并存的现实,从质疑的声音中挖掘和寻找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过程中面临问题的新观点、新视角,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发展提供更多路径参考。

二、模范的践行者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理论工作者作为有较高学识的一类人,不是纯粹的“文字工作者”,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种榜样的力量,“不仅要体现在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接受认同之中,更要体现在自己的言论和行为之中,体现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5]

(一)理论工作者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践行的“关键中介”

1.认可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语·子路》篇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在培育和践行的过程中,理论工作者既要“喊嗓子,更要“做出样子”。说到底,理论工作者只有先认可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地将这种认可转化为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才能理直气壮地开展培育和践行工作,才能说服人,也才能真正地增进一般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肯定、接纳与实践。

2.重在培育和践行。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单单是理论层面的要求,更不仅仅是对普通社会大众的要求,而首先是对党员干部、理论工作者等“传播主体”的要求。因而,决不能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简约化,不能忽略对理论工作者等特殊群体的要求。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必然,也是推动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需要。

(二)言行一致,坚定信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理论工作者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践行者,而不是其他什么普通的践行者,最重要的是保证言行一致,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

1.身体力行,做他人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理论工作者无论发表什么言论、做出何种行为,都是围绕着“有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这个中心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目前最高层次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旨在回答“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应当成为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公民的价值准则。理论工作者要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推动者。

2.站稳立场,坚定信仰。学术讨论无禁区,理论宣传有纪律。理论工作者完全有自由与人进行学术争论,甚至可以就个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疑发表不同意见,但理论工作者的身份毕竟是特殊的,时刻不能忘记自身的职责,应在与人探讨的过程中,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声音,而不是像墙头草一样,随风倒,更不能走到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道路上去。倘若理论工作者只是在字面上推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地里却诋毁、否定这24字表述,结果只会削弱培育和践行的效果,授人以柄,贻人口实。

(三)关键时刻敢于“亮剑”,增强理论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绝对真理,它只是我们现阶段的认识成果,是我们目前所能形成的最大共识。这种相对准确性难免会招致一些非议。面对外界的责难、批评与否定,理论工作者不能失语,而要善于“亮剑”,敢于发声,在与反(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话交锋中,“使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原则得到确立,在彻底的理论追问和阐释中赢得话语权。”[7]提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自觉,从而有效地应对各种社会思潮对我国主导价值观的挑战和消解。需要注意的是,理论工作者在“亮剑”时,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对所有的反面声音一棒子打死,而应跳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者”“捍卫者”的角色,认真审视来自反面的观点,在进一步的反思和研究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夯实践行基础。

(四)养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习惯

这是对理论工作者的最高要求。第一,要严于律己,守住法律、政治和道德的底线,不做任何违背宪法法律、抹黑党和国家的事情,不把个人在生活或工作中产生的负面情绪归咎于国家和社会原因。第二,要明晰工作职责,敬重、认同、珍惜所从事的职业,发挥开拓进取的创新创业精神,以扎实的研究,回应社会大众的理论关注和现实困惑,积极承担起宣传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责任与担当,不能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宣扬各种反动言论和思想。第三,要待人诚实守信、友爱和善,以一种谦和的姿态打造多种社会关系,更多渠道地感受干部群众的思想脉动,寻找更接地气的培育路径,引导人们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主动的传播者

如果说理论工作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和模范践行,只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可能条件,那么,理论工作者对“主动的传播者”这一角色的履行,则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更大影响的直接动力,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理论工作者的应然要求。一个理论工作者能否成为主动的传播者,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是看他能否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有意识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力争在与人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建立共同的意识。

(一)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有意识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可否认,任何心智健全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都能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进行不同水平的传播。而理论工作者的传播,则在于传播的深度和方式与普通人存在差异。那么,理论工作者究竟要达到怎样的标准,才能称得上是“主动的传播者”呢?笔者以为,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通过多种媒介,有意图地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换言之,理论工作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不是随意无序的,而应该是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的主动行为。这种主动性,既体现在对最佳传播时机的敏锐捕捉,又体现在对传播内容的多样选择和对传播方法的积极探索等方面。

(二)在与人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建立共同的意识

这种“共同的意识”,其实质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信仰。之所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屡屡强调理论工作者要做“主动的传播者”,而非被动或介于主动和被动之间的一种模糊态度,并不是要对人们进行一种强势的灌输,而是想突出理论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沿着预期方向,在更广的范围内得以散播。所以,理论工作者在履行“主动的传播者”这一角色时,应当以分享者的姿态,把受众置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和能够进行独立思考的平等地位,因时而变,随事而制,在与人双向互动的过程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收集受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反馈,并在进一步反思性研究的基础上,重复开展多次传播,以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基础,使之根深蒂固。

(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主体的层次性与差异性

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有不足之处,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与宣教的失衡现象。在社会上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过度强调对公民的培育和践行。在高校,则片面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仅当成对大学生的要求。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绝对不是简单地指向某一类群体。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最高的价值观层次,它首先是规定我国基本制度的价值属性的,它首先要体现在国家的制度及其运行当中,体现在改革发展的大政方针之中,同时当然体现在每一个公民的思想和言行之中。……它既有规范国家和社会的功能,也有规范个人行为的功能。”[8]

因此,理论工作者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要区分“培育和践行”的不同主体,依据主体的差异性,有重点地展开宣传工作,为实际的培育和践行工作,提供更多更准确的理论支撑和意见参考。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行状态主要是“自上而下”的,这就决定了它的影响力大致是由中心向外辐射扩散的。那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就不仅仅是一般公民的事情,更是广大党员、各级领导干部等“关键少数”必须做的事情。如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为一般公民行为处事不能碰触的底线,那“关键少数”就须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成为社会大众学习的榜样。鉴于此,理论工作者应增加对各类培育和践行主体的研究,摸准他们的思想行为特点和情绪情感偏好等问题,有针对性地设置和传播不同的内容,采取“以点带面”的培育模式,逐步逐层地落实培育和践行工作。

(四)创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传播方法,是理论工作者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工作过程中必须注意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区分“培育和践行”主体的差异性,只是理论工作者有效传播的起始步;行之有效的传播方法,才是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切实落地的有力武器。为此,理论工作者在履行“主动的传播者”这一角色时,要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灵活表达。既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创新传播方法,在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稳定性的前提下进行再创造,又要依据受众多样性的实际需要,设法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形式和叙述方式,多一些人文关怀、平民风格。

当前,要突出地利用好互联网。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普及率达53.2%。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及其不可估量的影响力,推动了网民规模的爆炸性增长,也越来越突显出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思想文化领域的作用。理论工作者要更好地履行和扮演“主动的传播者”,就必须实现宣传方法的战略转移,由单纯的文字宣传、口头讲授等传统传播手段,转向基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介的传播。“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9]因此,理论工作者应主动抢占网络舆论主阵地,积极运用网络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其他反(非)主导价值观念的倡导者进行竞争,及时澄清和批驳错误的网络舆论,营造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网络环境,实现线上线下宣传同步进行。

四、积极的构建者

(一)理论工作者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捍卫者,承担着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

理论工作者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传播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学习、模范践行和主动传播,无疑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完善。理论工作者虽然散落在不同的岗位上,从事着不完全一样的职业,但归根到底,都是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捍卫者,担任着发展和完善我国主导意识形态的社会责任。为了最大限度地履行这项社会责任,理论工作者决不能徘徊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外围,而应当积极参与其中,以实际行动真正发挥作用。

理论工作者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构建者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一,相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者,即一般的社会大众而言,理论工作者更具理性思维,更有政治敏感性和理论建设的自觉性。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能够比较敏锐地捕捉到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声音,尤其是一些噪音、杂音。理论工作者对这些消极因素的有效处理,就是一种积极的建构。第二,相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发者,即最高的决策者而言,理论工作者更接地气,有更多机会深入实践,与培育对象有直接接触。这些受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反应,能够成为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利窗口。

(二)理论工作者作为积极构建者应有的姿态

1.自觉的构建热情。衡量一个理论工作者能否称得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的构建者”,首先要看他是否具备主动的构建意识和明显的构建热情。即是否从被动的“要我构建”转变为主动的“我要构建”,这是理论工作者的构建热情落到实处的鲜明体现。理论工作者只有具备和不断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冲动、热情与自觉,才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2.主动的构建行为。理论工作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热情终归要落实到行动上才有意义。然而,反观现实可以发现,许多理论工作者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甚至发挥得非常有限,而且,还有个别理论工作者走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反面,不但不对之积极构建,还任意批判和践踏。这当然是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交织起作用的结果。就主观原因来说,理论工作者之所以没有完全发挥自己“构建者”的作用,主要与其思维惯性有关,即简单地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和完善是领导者层面的事情,自己则主要负责宣传与研究。宣传与研究固然也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构建形式,但还太低级,还不能凸显出理论工作者足够的文化自觉。实际上,理论工作者不是单纯的“传声筒”,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也融入了自己的思考、理解和再创造。这一传播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本身就是理论工作者基于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过程。所以,理论工作者应当增强这样的行为自觉,积极作为,重视自己“构建者”的角色定位,并尽量使之发挥作用。这也是衡量理论工作者能否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的构建者”的重要标准。

(三)理论工作者履行好“积极的构建者”的着力点

1.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过程中涉及的主体及理论工作者自身所处的位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传播和践行的过程中,主要涉及源发者、传播者和接受者,且各类主体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发者,也就是中央领导集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起者和构建者。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包括理论工作者在内,承担着培育和践行的主要工作。第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者,主要指一般的社会大众,是源发者和传播者宣传和教育的主要对象。当然,这种划分不是绝对的,三类主体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理论工作者而言,他们可以是传播者,但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从而成为新的“源发者”;而相对于源发者来说,理论工作者又可以被看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者。只有先学习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地传播它。所以,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行过程中涉及的几类主体以及理论工作者自身所处的位置,是理论工作者履行好“积极的构建者”的重要前提。

2.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性发展建言献策。理论工作者要履行好“积极的构建者”,第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运行状况纳入到自己的研究。通过深入分析、理性反思,提炼出能够顺利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运作的方案。第二,要研究社会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实反应。因为,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必须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可与接受。而要想取得社会的一致认同,就得考虑人们的综合需要。理论工作者通过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运行状况以及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反应,把观察到的现象客观地反映在自己的研究中,从而提出具体对策。

3.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思想、新观点反馈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发者那里。如果说理论工作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还是间接的、不明显的,那么,源发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推动则是直接的、显而易见的。然而,源发者的建设经验和发展策略并不是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形成的,而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为重要参考,特别是以众多理论工作者的研究成果为主要依据。因此,第一,理论工作者应找准自己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所处的位置,切实发挥好“积极的构建者”的作用。第二,理论工作者应当深入群众,及时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第一手资料,并对传播过程中遇见的难题进行积极回应,深入研究,再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思想反映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发者那里,或者通过种种途径增加其他同仁和源发者看见的可能,以此增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探讨与争鸣。若此,也是理论工作者充分发挥自己“构建者”作用的体现,将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与完善。

[1]黄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世价值观”之辨[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5(05).

[2][6]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7、29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9-10.

[4]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刷馆,1996:4.

[5]刘建军.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四个步骤[J].思想教育研究,2016(03).

[7]李慎明.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15--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564.

[8]刘建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种区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02).

[9]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83.

责任编辑:马树勋

D 641

A

1671-2994(2017)02-0058-06

2016-12-20

朱小娟(1988-),女,安徽灵璧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集体主义思想。

猜你喜欢

理论工作者传播者培育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深化对新时代理论工作者意识形态责任的思考
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学会的成立
引导者 传播者 担当者——新年寄语《人大建设》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理论大众化视域下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旨趣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当好中国共产党故事的传播者
全党进行新的伟大斗争的政治宣言——四位资深理论工作者谈习近平“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