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和警察防暴队装备管理研究

2017-01-24王洪海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任务区维和联合国

王洪海

(武警学院 维和培训部,河北 廊坊 065000)

●国际安全与维和研究

维和警察防暴队装备管理研究

王洪海

(武警学院 维和培训部,河北 廊坊 065000)

维和警察防暴队装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从提高队伍遂行维和任务能力出发,掌握任务特点,遵循装备采购、使用、保养、处置的特有规律,依据联合国规则,加强防暴队装备的标准化建设,构建装备管理标准。

维和警察防暴队;装备管理;标准化

装备是维和警察防暴队在任务区生存和完成各项维和行动的物质基础,是队伍实力和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维和警察防暴队装备管理现状、任务区情况、装备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装备保障工作机制,实现装备采购、配备、使用保养和处置标准化,以期对防暴队增强保障能力、提高战斗力、确保队员顺利完成维和任务有所裨益。

一、我国维和警察防暴队装备管理现状

联合国防暴队被定义为行动一致、武装机动的专业成建制警察队伍。其核心职能为保护联合国人员及财产,参与平民保护,支持需要成建制队伍反应的警务行动,或非单警能胜任的勤务,主要任务包括武装巡逻、人群控制、要人保卫、车队护卫、信息收集、定点驻守等。现代维和行动要求防暴队能够灵活机动派遣,并能适应快速反应行动需要。特定的防暴队可作为快速机动队伍,具备长途开进能力,能够被长期派遣至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该类防暴队将被要求配备相关装备,确保在战术和行动层面能够实现快速派遣和再派遣,并保证行政管理方面的及时到位。防暴队的定义、任务和行动区域决定了防暴队装备的类别、特点,既包括开展警务活动的警用装备,又包括快速机动的运输装备,还包括能够在基础设施薄弱地区进行自我维持的支持性装备。按照《联合国特遣队所属装备手册》中对装备的补偿来分类,可将维和警察防暴队所属装备分为主要装备和自我维持性装备。主要装备直接与行动任务相关,包括集装箱、车辆、净水设备、储水设备、发电机、医疗、武器弹药、警用防暴装备等;自我维持类装备主要有餐饮设施、通信、办公、小土木水电工程、清洁及洗衣设施、帐篷、灭火设备、观察设备、识别设备。除此之外,还有单警装具,主要包括警服、个人生活装备和单警装备。

由于任务区环境和行动危险程度的不确定性,相对于国内其他警察队伍,我国维和警察防暴队装备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更多、更全、更精。总体来说,我国防暴队装备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装备配备精良

1.超标准保障

考虑到各国情况的不同,联合国对防暴队装备标准仅仅在于满足行动和自我维持的需要,而我国防暴队在装备保障方面基本上都是从最坏打算出发,以预防“万一”的情形来考虑,在数量上和质量上远远高于联合国的要求。以常备维和警队防暴一队为例,对比联合国维和待命机制装备要求,联合国对警服、个人装备和警用器材类要求为45项9 100件,而防暴一队配备71项16 620件,项目上多出57.8%,数量上多出82.7%。

2.装备性能优良

结合联合国要求和任务区实际,选择性能相对优良的装备,许多装备物资都是相关领域的一流产品,部分装备为首次配备。如常备维和警队配备的红外微光融合彩色夜视仪,具备彩色热成像功能,能够在-15℃至45℃的环境下持续工作3 h,可识别1.5 km以外的车辆和1 km外的人员,便于夜间观察和侦查。单兵无线图传设备内置锂电池可持续工作5 h,城市传输绕射距离可达2~5 km,可与动中通、车载视频系统等连接,可对单兵进行实时调度,或用于跟踪、侦查、取证等工作,大大提升单兵作战能力。

3.适应实战需求

鉴于任务区的安全局势和风险,为使防暴队具备较强的战场生存能力,配备了许多军用装备。比如,海地防暴队配备的GA06式装甲防暴车,防护性能优越,防弹玻璃45 mm,车体正面、侧面、后面装甲可防100 m距离的5.8 mm普通钢芯弹,其余部分可防炮弹碎片,带有清障铲。2006年12月22日,在海地参与打击武装分子“新森林联合行动”中,两辆装甲防暴车打头阵,突破巨石、疑似爆炸物、沙滩、壕沟等障碍,车体中步枪弹十余发,虽然右后车胎被击穿,但因自动充放气系统未受影响而保证了车队畅行,对于成功抓捕武装分子和解救人质发挥了重要作用[1]。

(二)装备管理规范

1.管理制度健全

防暴队装备管理较好地沿用了公安边防部队装备管理的做法,同时结合任务区实际和联合国相关规定,制定了管理规定。如公安部常备维和警队制定了国内和任务区两种版本的《装备物资管理规定》,对车辆、通信、军警械、水电土木工程等各类装备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规定,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操作流程。

2.台账记录详尽

防暴队根据联合国相关规定,结合国内做法,制作了各类装备的台账记录(如派车单、车辆维修审批单、仓库出入人员登记表、装备物资入出库登记表等),对所有装备登记造册,对使用过程进行记录,记录装备的状态、数量、经手人,用以掌握整体的库存数量、消耗程度和使用人记录,便于对将来装备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和责任倒查。

3.检查督促到位

防暴队每月派出安全工作组对所有分队落实装备管理规定情况进行检查,查看装备摆放、库室设置是否合理,台账记录是否详细,装备状态是否良好,操作流程是否正确,并对存在问题进行通报整改,督促各级人员履行好职责,确保装备管理有序。

(三)装备维护到位

1.建立定期保养制度

为加强装备的维护,防暴队坚持预防为主,维护和检修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武器每周擦拭保养制度,建立车辆装备车场日制度,每周组织驾驶员进行车辆维护保养,做到所有装备均有人负责,定期开展维护保养。

2.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为正确使用装备,防止因操作不当造成装备损坏,防暴队对部分装备制定了操作规程,特别是对于工程车辆、发电机、净化水设备、信息化设备等操作较为复杂的设备,将操作流程打印出来,贴在醒目位置,提示操作人员注意事项。

3.加强使用保养培训

装备采购到位后,防暴队邀请厂家或地方专家来队对装备使用保养进行培训,或派队员到设备厂家和专业培训机构学习,确保装备负责人员或操作人员做到“四懂”“三会”,即:懂设备性能、构造、原理、用途;会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

二、当前派遣防暴队的任务区情况

目前,派遣防暴队的任务区有海地、利比里亚、南苏丹、达尔富尔、科特迪瓦、刚果(金)、马里和中非等8个。除海地任务区在拉丁美洲外,其他7个任务区都在非洲,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自然条件恶劣

任务区大都位于非洲赤道地区,多为平原和丘陵,部分任务区为沙漠地带。如南苏丹地形平坦开阔,多为平原。中非境内多为丘陵。马里北部为撒哈拉沙漠的一部分。达尔富尔北部西部为撒哈拉沙漠延伸带。

(二)基础设施薄弱

1.经济落后

任务区国家因为长期饱受战乱,均属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且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非常薄弱,没有生产能力,所有工业用品均靠进口。如南苏丹除石油开采外,几乎没有规模化工业生产,农业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

2.交通不畅

任务区国家本身交通落后,加上多年内乱,交通设施毁坏严重。如刚果(金)原有公路总长14.5万公里,由于长年战乱破坏和缺乏维护,大部分公路无法正常通行,截至2014年仅剩5万公里的主干道,其中柏油路仅占1.8%。

3.卫生条件恶劣

任务区医疗设施极为落后,医务人员、医疗器械和资金严重匮乏,大部分地区公共和医疗卫生设施处于瘫痪状态,如南苏丹平均每50万居民只有3名医生。2014年,埃博拉疫情在西非爆发,造成7 000多人死亡。截至2013年,中非的艾滋病感染率为13.5%,利比里亚为5.9%,刚果(金)为4.2%,任务区艾滋病感染率位列全球之首。

(三)安全局势堪忧

1.政局不稳

非洲是当今世界上政局最严重动荡的地区之一,所有任务区国家均出现过政变、兵变和内战。如在中非共和国,2012年12月至2016年2月短短3年2个月时间,就经历过4任总统。

2.冲突不断

21世纪初,大部分联合国维和行动都是在冲突后实施和平协议的任务区,如塞拉利昂、布隆迪、利比里亚、苏丹等,当前至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任务部署在冲突中的国家,比如中非、马里、刚果(金)和南苏丹。

(四)后勤供给受限

防暴队装备通常委托出兵国提供,联合国采取干租赁或湿租赁方式给予补偿。中国防暴队装备一般采取湿租赁形式,即中国提供装备并负责维护保养和消耗品补给,联合国给予装备使用及维护费用的补偿,在配件和消耗品方面需要自己补给。防暴队在住宿、餐饮、通信、水电等方面具备一定的自我维持能力,但在食物、营区建设及超出一级医院的医疗服务等方面由联合国提供支持。任务区环境恶劣,条件简陋,装备的毁损和消耗率较大,在这种条件下,后勤保障存在着较多限制:

1.国内供给线过长

中国距离任务区均较远,如中国北京至利比里亚蒙罗维亚距离为20 233 km,至海地太子港距离为13 441 km。所有大型物资均需海运,海运至少需2个月时间,遇到特殊情况时间更长。

2.联合国供应链效率低

联合国外勤支持部负责维和行动的后勤工作,主要为防暴队提供燃料、水、住宿和膳食,存在审批部门多、程序繁琐、时间跨度长等问题。

3.当地市场无法供应

冲突中或冲突后的任务区,国家经济极为落后,大部分商品均靠进口。防暴队所需的车辆、发电机、净化水设备等零配件,在当地市场完全无货;而办公设备配件、生活及医用消耗品,在当地市场能找到一些,但是价格特别昂贵,供货量无法满足防暴队的需要,成本也过高。

三、防暴队装备存在的不足

(一)非致命性武器欠缺

最低限度使用武力为联合国维和行动三原则之一,要求处于冲突不断的任务区的联合国人员更倾向于防御,并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武力。非致命性武器是指对有生目标不会造成致命性伤害的武器,它主要是依靠自身产生的强光、强声、强波以及散发刺激性气体和液体使对象暂时丧失功能[2]。当前,防暴队配备的非致命性武器主要有警棍、盾牌、防暴枪、催泪喷雾器、爆震弹、催泪弹、烟雾弹、抓捕器、网枪等,尚缺乏可运用强光、强声、强波的定向声波驱散器、激光致炫器、紫外致僵器等武器装备。

(二)装备防御性能需要提高

原则上,防暴队不配备重武器和军用装备,当威胁等级上升至超出防暴队能力范围时,应将处理权移交给维和部队。然而,任务区形势瞬息万变,一旦来不及移交处理权发生对抗,武装集团除需要配备基本的步枪、手枪、手榴弹等轻武器外,还需要配备坦克、大炮、武装直升机、火箭弹等装备,在马里等任务区还需要防御恐怖炸弹的袭击。防暴队所配备的装甲运兵车、猛士越野车在防御轻武器、地雷等方面能力较强,但在防御火箭弹、炮弹等方面能力比较薄弱,在南苏丹等使用飞机、坦克、大炮的任务区,战场生存能力相对偏弱,因此还需提高各装备车辆的防御能力。

(三)部分装备不利于快速部署

防暴队当前用于自我维持的设备,种类和数量多,散装配件多,到达后需要拼装,影响快速部署的实施。比如:集装箱板房都是将墙板运过去,然后再进行拼装;净化水设备包括净水器和储水罐,对水源要求高,储水罐数量多且重量大,需要吊装,安装难度大且耗时长;网络机房设备多,对环境要求高,到达后要安装地板、布线、连接各线路、安装空调。以第一支赴利比里亚防暴队为例,营区建设要耗费2至3个月的时间。如果有标准集装箱房屋、集装箱机房、集成式净化水设备乃至集成式办公室等,防暴队的快速部署能力无疑将大大提高。

(四)营区防御能力不强

当前防暴队营区还是传统的土堆、围墙或铁丝网圈起的营地,加装摄像头和营区警戒设备,设置岗哨。在利比里亚等相对安全的任务区,此种防暴队营区可有效防止偷盗等活动,但在南苏丹、马里和中非等营地面临严重袭击威胁的任务区,则须构筑水泥墙、防爆沙墙等防御工事和掩体,配备防止遥控炸弹、汽车炸弹袭击的电子干扰系统和地面雷达系统。此外,防暴队尚缺乏防范无人机到营区进行反侦查的设备和预警系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五)装备保养维护能力不足

任务区环境恶劣,天气炎热,雨季潮湿,加上装备动用频繁,装备损耗大。而联合国对于装备性能、数量的大型核查从之前的半年调整为当前的一个季度,每月还要对装备进行抽查,一旦装备损坏未得到及时维修,将无法得到相关装备的补偿。然而,任务区物资匮乏,国内供应不及时,且车辆装备大多不是同一品牌,零件的通用性不强,既影响维护保养能力,又增加了零配件的携带量,给防暴队的装备保养维护提出了很大挑战。

(六)环保理念亟须加强

联合国鼓励派遣国使用更清洁更安全的设备,更高效地使用自然资源,减少污染,并推动新能源、新技术的使用。如2017年联合国装备大会建议按照柴油发电机补偿率的120%~180%对混合动力系统发电机进行补偿,以鼓励派遣国购置使用环保型发电机,减少柴油消耗和环境污染。

四、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防暴队发展历史较短

联合国于1999年开始在维和行动中部署防暴队,截至当前我国分别向海地和利比里亚派遣13支防暴队,加上2016年常备维和警队成立,成批次配备防暴队装备共3次。对于维和防暴队的研究,更多地侧重于对派遣前训练、维和行动的实施、防暴队的指挥控制、各种装备和战术的应用进行深层次研究,而鲜有针对防暴队装备管理进行的研究。同时,因防暴队的特殊性,也无法沿用国内其他公安队伍的装备管理制度,因此装备的标准、管理、使用和维护缺乏完整的机制。

(二)维和行动的发展较快

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发展在近10年间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之前普遍部署到冲突后地区发展为大部分部署到正在冲突的地区。在马里针对联合国人员和营地的恐怖袭击经常发生,南苏丹政府军和反政府军使用大规模重武器长期内战,在中非反政府武装与联合国维和部队频繁交火。然而,当前防暴队装备主要还是参照2004年的海地任务区和2013年之后相对和平的利比里亚任务区进行购置。

(三)缺乏适当的参考标准

防暴队装备基本上参照《联合国特遣队所属装备手册》规定的装备数量和性能标准,参考维和部队和其他防暴队,考察国内市场相关装备的供应,最后结合经费预算和任务区实际来进行采购配备。防暴队作为一支特殊的公安队伍,所处的环境和担负的任务与国内其他队伍不尽相同,其他队伍的配备标准不能完全涵盖维和防暴队。因此,防暴队装备配备实际上参照《联合国特遣队所属装备手册》标准,即能用、够用即可的标准,这个标准同时也对一些不发达国家适用。然而,《联合国特遣队所属装备手册》对装备的标准仅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名称、数量等最低要求,缺乏针对性,不利于提高装备现代化水平,不利于提高保障遂行任务能力。

五、对防暴队装备管理标准化的思考

为应对当前的安全形势,联合国建立了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快速部署等级制度,将成立近4 000人左右的快遣旅,用于快速部署至新开或需要增派力量的任务区,这些任务区较其他任务区的形势更加严峻。我国于2016年成立的公安部常备维和警队中,防暴一队已加入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并达到最高派遣等级(4级),防暴二队2017年下半年也将加入该机制。防暴队是介于维和部队和单警之间的具有整体性和专业技能的队伍,特别是2017年联合国防暴队新政策规定,根据授权其可能具有警犬、近身保护、犯罪分析、法医、调查、公共秩序维护、特警、警卫队、水警等专业能力,将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联合国也需要越来越多的防暴队部署到任务区。我国作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参与者,也将派遣更多的防暴队参与维和行动,因此亟须加强防暴队装备的标准化建设。

(一)成立防暴队装备标准化管理机构

防暴队装备管理的标准化是包括规划、采购、储备、训练、使用、维护、更新、淘汰等内容的一整套机制,为推进装备标准化建设,要制定总体规划。一是要成立专门机构。专门机构人员主要由公安部装财局、边防管理局、国际合作局、武警学院维和培训部、常备维和警队构成,由他们进行标准化的顶层设计。二是要建立工作制度。在该机构中,建立标准化机构周期性的例会制度,到生产厂家、防暴队实地勘察的调研制度,到其他部队或警察队伍的考察制度,装备标准化培训制度,加强标准化人才建设,不断提高标准化工作机构水平。三是要建立统一标准。参考《联合国特遣队所属装备手册》和任务区实际,综合各防暴队训练和装备使用及市场调研情况,对主要装备和大型的自我维持类装备,逐项逐条列出包含性能参数在内的所有装备指标,并每1~2年对装备标准进行审核更新,以保持装备适应技术发展和任务区实际。四是要建立数据库。装备标准的信息化非常重要,要开发以装备库、专家库、供应商库、商品信息库和代理机构库为主要结构的装备标准化系统数据库,便于检索、查询和更新。

(二)实现装备采购标准化

采购的标准化是装备管理标准化的基础,没有完善的采购制度,不可能采购到价廉质优的装备。一是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建立严格有效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其基本途径就是要建立装备供应商信息库,以保证采购装备和服务质量。基于装备价格、质量、信誉以及该供应商的资质、履约记录、售后服务等因素,将信誉好的供应商列入供应商信息库,采购时优先考虑,同时建立黑名单,对于诚信度差、不履约的一票否决。二是建立采购绩效评价体系。加强对采购需求合理性和采购结果影响的评估,在对采购装备的价格、质量、实用性进行考核的基础上,研究可量化、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和管理方式,建立采购绩效评价机制,对采购进行量化,促使采购各方努力做到最大限度地实现物有所值。

(三)实现装备配备标准化

防暴队装备配备的标准化包括装备配备的种类、数量、性能和参数的标准化,基本以《联合国特遣队所属装备手册》为基础,以前几批防暴队和常备维和警队购置装备为参考,以上述成立的装备标准化机构人员为主体,对所有装备进行梳理研究,并经市场调研,结合任务区实际,制定出装备配备的标准化手册。一是符合联合国标准。防暴队所配备的装备必须要达到联合国标准,这也是最低标准,既关系到联合国对装备的补偿,也关系到维和任务的完成和防暴队在任务区的维持能力。二是做最坏的打算。联合国任务区只有相对安全,局势瞬息万变,因此在行动能力的主要装备配备上,如武器弹药、警用器械、各类车辆、医疗设施等,要以最高标准来配置。如在提高自我防御能力方面,提高车辆装备、防弹衣、防弹头盔的防弹等级,购置应对遥控炸弹的车载或移动电子干扰系统,或雷达系统等装备。医疗设施和急救包等装备要按照不同任务的不同标准来进行配置,可分为一般危险、中级危险和高度危险任务,按等级进行配备。三是重视装备的通用性。任务区距离遥远,后勤供应链长,良好的装备通用性有利于设备之间的零配件通用互换。四是数量性能参数的具体化。在制定装备标准时,对装备数量性能参数越具体,装备的标准化越容易实现,比如对发电机功率和油耗的参数,对净化水设备的功率、出水量的参数,储水袋的厚度、容积、材质的参数,数据越具体,越利于装备的采购和达到联合国的标准。五是关注维和行动的发展。联合国维和行动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如联合国维和行动由冲突后向冲突中任务区转移、联合国人员面临的恐怖袭击、联合国维和能力待命机制快速部署等级制度的建立,防暴队的授权也在不断变化,平民保护成为核心职能之一,防暴队需具有特警、警犬、刑侦等特殊技能。随着任务发展,装备的配备也随之变化,如常备维和警队购置了40人特警队装备和刑事侦查、法医检验设备,以增加防暴队特殊技能。六是紧跟科技的发展步伐。装备配备标准出台后,每年要进行一次更新,对于新技术的应用,要保持敏锐性,比如应用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3D技术、VR的装备。赴利比里亚第四支防暴队在信息化驱动勤务、远程医疗保障等方面,主要使用了网络技术,在任务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联合国总部的肯定。常备维和警队采购的无人机、单兵图传系统便于搜集信息、掌握现场动态,定向声波驱散器有效使用声波无伤害驱散人群,这些都是新技术应用的范例。七是注重环境保护。联合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性组织,一直提倡建设绿色地球,在每个任务区均设置了环境保护处,每季度的装备大核查均有环境保护处人员参加。因此,在装备配备上,要秉承环保理念,在保证装备作业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配备环保型装备,比如太阳能设备、混合动力发电机、LED灯等。

(四)实现装备使用保养标准化

装备的保养和使用寿命及作业能力的保持息息相关,只有建立标准化的装备使用保养制度,按规程操作、精心维护、及时维修,才能使装备时刻处于良好状态,为执行维和任务提供保障。一是建立装备操作标准作业程序。为保证装备的正确使用,规范装备使用程序,针对不同的装备,制定专门的操作流程,提出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将该操作程序张贴至合适处,用于提醒操作人员,并定期开展考核,检验操作人员的熟练程度。二是建立装备保养的标准作业程序。根据装备的不同种类和特点,参照地方企业或服务行业的做法,制定装备保养的标准作业程序,落实日常保养、定期或定程保养、专门保养、保养登记制度,特别是针对车辆、净化水设备、发电机、网络机房、通信设施等大型设备,梳理装备保养流程规范,绘制流程图,明确保养任务,规范保养步骤。

(五)实现装备处置标准化

防暴队装备处置包括装备的报废、遣返、赠送、拍卖等,它作为装备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不仅仅是使装备退出维和任务,还需要对装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为后续装备的配备和使用提供借鉴和科学依据。一是掌握装备处置政策。装备的处置一般在防暴队撤出任务区时进行。装备的处置有专门的文件规定,分为遣返、赠送、出售、交任务区特派团处理等几种方式,同时涉及到运输费用、环境保护、任务区安全及关税等问题,其处置程序包括防暴队的申请和派遣国、任务区及驻在国相关部门的审批等。防暴队装备处置要在遵循联合国规则的基础上进行。二是建立科学的装备处置机制。针对不同的装备及其状况,要采取不同的装备处置办法,同时建立相应的处置制度及程序,要做好报批、登记和回执等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比如:对于超过使用年限或失去作业能力,无法修复或无修复价值的装备,可参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申请报废;对于运兵车、水炮车等车辆可遣返至国内后,用于训练或执勤用途;对于警棍、盾牌、手铐等常规警械,可赠送给当地警察等。三是做好后续的研究总结。防暴队装备到达处置阶段的最后环节,需要对之前装备服役情况进行总结,找出其保障任务时存在的优缺点和改进之处,为今后配备和改进装备配备提供参考。

防暴队装备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防暴队工作的各个方面,既要遵循装备管理的一般规律,也要掌握其自身特点。防暴队装备管理必须以公安部领导关于防暴队一系列论述为指导,根据《联合国特遣队所属装备手册》和各装备标准作业程序,结合公安边防部队装备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以完成防暴队任务为目标,科学统筹规划,建立防暴队装备管理标准,提高装备保障能力。

[1]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实战方见真利器:GA06式装甲防暴车海地维和行动纪实[J].现代兵器,2007(3):19-20.

[2] 白小川.对国内反恐防暴武器的几点思考[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07(1):81-82.

StudyonEquipmentManagementofChinaFPU

WANG Honghai

(PeacekeepingTrainingDepartment,TheArmedPoliceAcademy,Langfang,HebeiProvince065000,China)

The FPU’s equipment management is a systematic task. In order to provide effective support for the fulfillment of UN peacekeeping missions, efforts shall be made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PU mission and study the special regularity of equipment procurement, usage, maintenance and disposal, and ultimately enh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andardization of FPU equipment and forming the standard of FPU equipment management in accordance with UN regulations and the FPU reality.

peacekeeping FPU; equipment management; standardization

2017-06-18

2016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战略选择研究”(16ZDA094)子课题“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风险管控与安全治理”阶段性成果

王洪海(1975— ),男,山东临朐人,副教授。

D631.1

A

1008-2077(2017)09-0027-06

(责任编辑李献惠)

猜你喜欢

任务区维和联合国
联合国呼吁提供55亿美元以免3400万人陷入饥荒
维和亲历记
寻味利比里亚任务区
联合国维和任务区 公车管理系统
联合国恩德培基地
维和女兵
海外维和
联合国提议2015年召开第五届世界妇女大会等5则
朝韩“打到”联合国
海地大地震重创维和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