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同寻常的音乐案例
——托斯蒂的室内乐歌曲创作与历史评价
2017-01-24郑园梦
郑园梦
(中国音乐学院,北京 100104)
非同寻常的音乐案例
——托斯蒂的室内乐歌曲创作与历史评价
郑园梦
(中国音乐学院,北京 100104)
托斯蒂是意大利19世纪,唯一不受歌剧形式干扰,而潜心创作其他音乐形式作品的作曲家。他将自己完全投身于室内歌曲的创作(早期创作的部分神圣歌曲除外)。这在19世纪的意大利音乐界的确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情况,当然,这也证明了托斯蒂的才华和天赋。托斯蒂并不是一位开派拓流的大作曲家,但他写的许多室内乐声乐作品,如《再见》《理想佳人》《玛莱卡莱》《小夜曲》等,一直深受世人喜爱。然而在当时,托斯蒂及本人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甚至是尊重,而且这一片面的观点在意大利音乐学界的各个层面一直存在了数十年。因此,把托斯蒂说成“非同寻常的音乐案例”就不难理解了。
托斯蒂;室内乐;歌曲创作
近些年来,在“非同寻常的音乐案例”中,意大利作曲家保罗·托斯蒂算是最具独创性和影响力的。越来越多的歌唱家、歌者将其作品用于独唱曲、安可曲和翻录曲目来演唱,尽管他自己或许从未想过会受到众多歌手和观众的关注。但是,托斯蒂本人却并未因其室内歌曲的成功在当时受到很多尊重。之后,随着人们对通俗音乐学的新认识,部分人开始崇尚意大利一些不出名的作曲家和新颖的音乐体裁,托斯蒂才开始逐渐成为人们研究的对象,并受到了更多的尊重。
但是仍然有人轻视他,有时近乎完全轻蔑的态度,如果有些人无法认可他的音乐而轻视他倒也是可以理解的。一战爆发后,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国王希望扫除旧世界的一切事物,旧世界在它的黄金阶段鸣起了丧钟,意大利评论家们也试图让本国的音乐发展在欧洲占有一席地位。众所周知,在长达数世纪的歌剧熏陶下——歌剧的光辉作用当然是无口厚非的——人们对于意大利本国民间音乐文化和组织的落后认识证明了歌剧已侵蚀了大众的观念。而此时,许多作曲家和音乐体裁得以开始自由流动,这都源自于人们想要促进意大利长期被忽视的音乐体裁和音乐发展的愿望,引导音乐文化作品规范性发展的决心,动乱中欧洲的社会和文化影响以及人们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变化等因素,甚至有些音乐体裁在如今看来似乎都是有争议的,而在当时有可能是很流行的。托斯蒂当然也没有幸免于这场“灾难”。一战时期,两位伟大的意大利音乐学家安德莱(Andrea Della Corte)和圭多(Guido Pannain)匆忙地取消了让托斯蒂参与他们1936年“音乐历史”这本书籍的编写工作,宣称托斯蒂的玛莱卡莱(Marechiare)一首歌曲就与其他所有作品的总和价值相当。这种尖锐、轻蔑的观点在意大利音乐学界的各个层面一直存在了数十年。因此,把托斯蒂说成“非同寻常的音乐案例”就不难理解了。
这样的说法对与托斯蒂本人,以及所有其他意大利近代室内乐作曲家来说,确实是十分严厉的。所以那个时期的大量作品都被人们遗忘了,只有一小部分最流行的曲目保留了下来,但这些曲目竟慢慢渗入了大众的音乐意识。此外,变革后的社会体制、声音复制设备的诞生,电影院和无线电取代了这些作品的接收地:音乐沙龙。因此,这些作品的命运就被新的政治、社会变革的现实以及音乐世界的新发展方向所扼杀。
但对于托斯蒂个人而言,他的命运是与众不同的。他的作品仍然很受欢迎,上至中产阶级和贵族沙龙,下至音乐厅和录音棚,人们都很喜欢他的创作曲目。并且,歌手们演唱的曲目也都是他的作品。这是真正在比例上的巨大成功,正如上文所述,多年前,音乐家本人并没有受到相应足够的重视。这种社会背景造成了一些令人遗憾的现象。例如:评论家的冷漠,他们已经离开了不注重学术的国度;谄媚的传记作家,他们曲解了托斯蒂的历史地位和创作成果,将其描述为一些奇闻轶事的主人公,或是过去美好时期的“游吟诗人”。
因此,“非同寻常的案例”这种说法日渐形成,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作曲家夹在这种长期官方批判声中的辛酸,以及一种经久不衰的成功,然而,由于没有合适的文化环境和必要的历史和音乐学的调查研究,这种成功未能让人们对他的作品一直保持准确的看法。在过去的几年里,暂时性和历史性公正评价的成熟(这种公正对于恰当的给出批判性评价是很有必要的)和托斯蒂民族研究会所做出的努力(托斯蒂民族研究会成立于1982年,地点设在奥托纳市,托斯蒂的出生地)重新确定了托斯蒂全部作品的重要性(包括质量和数量两个层面)和他在意大利音乐史上的重要地位。按照实践及不同语种安排,出版了将近350首艺术歌曲,这些歌曲成为了这位天才意大利作曲家重新证明自己重要地位的关键因素。
弗朗西斯科·保罗·托斯蒂,1846年4月9日出生于意大利基耶蒂省的奥托纳市,他最初受到的音乐训练是来自奥托纳市(San Tommaso)大教堂的古老的唱诗班。受到那不列颠波旁国王奖学金的资助后,托斯蒂开始于1858年在圣多梅尼科马焦雷教堂(San Pietro a Majella)的那不列颠音乐学院学习,跟随平托(Pinto)学习小提琴,并跟随考斯特(Costa)学习对位法和和声,跟随肯迪(Conti)和梅尔卡丹特(Mercadante)学习作曲。这期间,他对意大利民间音乐进行了研究,创作了一批带有那不勒斯风格的歌曲。1866年,他取得了小提琴专业方向的毕业证书。也就是在同一年,他回到了奥托纳,成为了小教堂唱诗班的指挥,他为唱诗班创作了一部分神圣的乐曲,这些乐曲是除了室内音乐外,他留下的另一种音乐体裁。托斯蒂在奥托纳居住了将近3年,他一直在教堂工作,有时也指导一些歌剧的创作。1870年,他到达了罗马。在这个意大利的新首都,他与乔瓦尼·斯甘巴蒂(Giovanni Sgambati)邂逅,这场邂逅为他打开了通往罗马音乐界和贵族阶层的大门。在那里,他以其室内乐歌曲而出名,被人们认为是优雅的作曲家和声乐老师,因为他经常弹奏钢琴为自己的室内乐歌曲伴奏。
1875年,他带着尊贵的荣耀,尤其是作为一名声乐教授,首次来到英国。他的成功使其进入了宫廷,成为了玛格丽塔(Margherita of Savoy)公主的声乐老师。此后,他很长一个时期都在英国王室和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教授声乐。那时候,他创作了许多英语的“客厅歌曲”(又译“沙龙歌曲”),但人们仍可以从其出生地阿勃鲁奇和那不勒斯民间音乐的土壤中找出与之相同的“根须”,因为不难看出,这些歌曲在风格上仍受到那不勒斯民间音乐的影响。托斯蒂很快就在英国最有名的沙龙里证实了自己的实力。1906年,托斯蒂在60岁时加入了英国国籍。由于他在作曲上的成就和声乐教学上的贡献,被英国女王授予了爵士称号。但是,年过花甲的托斯蒂仍心系祖国,终于在1912年落叶归根回到罗马,并于四年后与世长辞。
托斯蒂并不是一位开派拓流的大作曲家,但他写的许多室内乐声乐作品,如《再见》《理想佳人》《玛莱卡莱》《小夜曲》等,一直深受世人喜爱。也许由于他自己也是一位声乐教授的缘故,他创作的歌曲易于歌唱者的发声及表演,他声乐化的作品也非常有益于声乐训练和歌唱技术的发挥。总的看来,托斯蒂的室内乐歌曲,充分显示了意大利人善于创作歌唱性旋律的特质,而且具有他的特有风格。除了旋律,托斯蒂为自己歌曲创作的钢琴伴奏也写得十分贴切,和声平稳,在看似简单的织体中恰如其分地衬托出了音乐形象。
其次,托斯蒂还具备扎实的声乐技能知识、本能的音乐敏感度、完美的旋律感、在音乐和字符间,对主旋律和节奏平衡度的敏锐把握能力以及对诗歌文本的细心选择的能力。正是这些知识与能力,使其作品的独创性达到了很高的高度,其独创性不仅体现在创作方法上,也体现在音乐的欢快风格上。托斯蒂创作的歌曲采用了大量的诗歌文本,例如Gabriele D’Annunzio、Victor Hugo、Alfred de Musset和Salvatore Di Giacomo的诗歌作品,另外,他还采用了大量不太出名的诗人的作品,如Stecchetti、Mazzola、和Errico的作品,还有那些引用了部分诗歌文本的诗人,如Ada Negri, Emilio Praga,和Ugo Flores等。最终,他还采用了大量Weatherly和Sowerby创作的英语文本的作品——总之,托斯蒂的歌曲创作大概采用了100名诗人的诗歌作品。托斯蒂展示了一种非传统的文字创作形式;他十分关注欧洲音乐界所发生的事情,关注这个没有喧嚣,能够让他安心生活、工作、热情地参与其中的音乐界。
在托斯蒂所生活的时代及社会背景下,他是当时音乐沙龙里的主要角色,在意大利也是一样。在那种十分特殊的环境下,托斯蒂坚持其固有的价值观,创作了很多启发性很强的作品,他的价值观使其所创作的作品穿越了传统的界限,进入了一个崭新而与众不同的世界,并且不失其作品本身的魅力。
[1][美]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M].贵州:贵阳人民出版社,2001
[2] 钱亦平,王丹丹.西方音乐体裁及形式的演进[M].上海:上海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 杜振溶.托斯蒂艺术歌曲的演唱实践研究[M].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4.
J6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