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舞蹈的典型分类及传承路径探究
2017-01-24史浩琳
史浩琳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
羌族舞蹈的典型分类及传承路径探究
史浩琳
(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绵阳 621000)
羌族舞蹈历史悠久,是羌族人民的文化象征,融入到羌族人民生活之中。很多羌族舞蹈演员和民众以羌族舞蹈全方位地体现着自己日常生活,彰显着民族精神。羌族舞蹈有的表现出民族图腾,或者是表现出民族信仰,或者是表达民族对新时代的歌颂赞扬,向人们展现出属于自己民族的中国梦。羌族舞蹈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重点研究羌族舞蹈的分类及特征,针对羌族舞蹈发展现状及趋势,提出科学的发展建议,对羌族舞蹈文化产业发展和传承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羌族舞蹈;典型分类;传承路径
一、羌族舞蹈概述
羌族依山而居,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现如今羌族的聚集地主要分布在四川的石泉县、汶川县、茂县和理县等地区。由于居住地区多数比较偏远,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相比大城市而言存在着诸多不足,羌族村寨之间分布较为分散,信息传递缓慢。羌族作为我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与这个古老民族一同经历千年沧桑的还有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尤其是羌族的传统歌舞文化,更是带着浓厚的民族色彩。随着历史进程不断演变,羌族的传统文化也通过诸多的形式一代一代地流传至今,现在的羌族在重大节日或者是婚丧嫁娶时候,依然会有巫师诵经、群众载舞。羌族舞蹈和音乐具有非常独特的表现形式,在我国民族文化发展进程中有“中国源头性舞蹈文化的性质”。羌族舞蹈作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古老的舞蹈,具有着非凡的文化及历史意义,研究羌族舞蹈对于研究我国传统的民间舞蹈民族文化有深远的意义。
二、羌族舞蹈分类
羌族将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产生的民族舞蹈分为两大类六小类,其中两大类分别是自娱性舞蹈和祭祀性舞蹈,其中自娱性舞蹈多是一些礼仪性舞蹈或者是集会性质的舞蹈,主要有“席步蹴”、“忍木那·耸瓦”、“萨朗”三小类。祭祀性舞蹈主要是用于军事和祭祀性活动,其中有“埃古·日格沙”、“莫恩纳莎”、“克什叽.黑苏得”三种小类。
(一)“席步蹴”舞蹈和动作特点
“席步蹴”主要流行于理县的蒲溪以及汶川龙溪一带,在羌族南部的方言中是办席时跳舞。舞蹈没有固定的表演要求,主要在丧事或者民间祭祀时候进行,是一种民间自发性的舞蹈。舞蹈多以一支歌曲作为配合,参与人数没有限制,男女之间挽臂相连围成圈,围绕中间转圈起舞。男女之间相互唱歌,领舞者带领男女逆时针起舞,舞蹈的动作没有特别要求。
(二)“忍木那·耸瓦”舞蹈和动作特点
“忍木那·耸瓦”是一种礼仪性舞蹈,主要是在欢迎客人时候所跳的一种敬酒舞,表达羌族人民对客人的尊重。一般舞蹈的领舞者都是长辈,欢迎客人的时候是在欢迎快要结束的时候才跳,也在羌族寨内三年没有人凶死的情况下跳舞庆祝,表示吉祥欢庆。舞蹈时,男女舞者要面对客人站成扇形,互相扣住小指,手要靠近舞伴腰带附近。跟随歌声缓慢移动脚步,身体跟随着脚步的节奏律动。当歌声进入高潮时,男舞者不再舞动,转为伴唱。剩下的女舞者则重踏地板并有节奏地扭胯前进,直到舞蹈全部结束。
(三)“萨朗”舞蹈和动作特点
“萨朗”是自娱性舞蹈,主要在羌北地区盛行,有“跳起来、唱起来”的意思。舞蹈简单富有节奏感,身体向侧边顺顶跨,身体躯干轴向转动,脚步轻快跳跃,主要用来表现丰收喜庆的喜悦之情。表演时男前女后站位,逆时针围绕火塘转圈。在舞蹈之前男女依次唱民族传统的颂歌,男女共同起舞,舞步节奏由慢变快。当舞蹈达到最高潮时,领舞者步伐加速移动,舞步交替更换,双腿节奏不断地更换交替,时而旋转中心左右跳步,男女之间载歌载舞。
(四)“埃古·日格沙”舞蹈和动作特点
这种舞蹈是古代羌族的兵舞。古代时候用于两兵对阵时,向对方展示士兵的勇猛和气势,具有强烈的示威作用。也是一种集体舞蹈,跳舞的时候舞者需要配备兵器,兵器多以弓箭以及短刀为主,脚上绑有响铃,脚步发力快速有力。舞者持兵器唱出征歌,并配有踏地有力的舞步,伴随着雄厚的吼声不断地变换舞蹈队形。
(五)“莫恩纳莎”舞蹈和动作特点
“莫恩纳莎”与羌族古代的巫术文化有一定的联系,舞蹈之前是用于求雨,动作中有“商羊步击鼓”,这种动作与《诗经》中所提到的“天降大雨,商羊起步”相似。在早期的祭祀活动中,“释比”主持整个祭祀活动,舞蹈的内容也是围绕着祭祀的环节设置的。在舞蹈过程中,由于需要有大的羊皮鼓,所以舞蹈动作较为缓慢,通过舞者身体的动作带动大鼓转动。建国以后,羌族人民思想认识也发生了转变,现在的“莫恩纳莎”已经不再是用来祭祀求雨,而是一种民众娱乐性的舞蹈,并且配上转鼓以及快速推鼓等动作,在舞蹈跳跃的过程中使舞蹈更加多变,富有观赏性。
(六)“克什叽·黑苏得”舞蹈和动作特点
就是平常所说的铠甲舞,参与者全部为男性,也是古羌族用于祭祀的舞蹈。舞蹈前,人们要戴上牛皮头盔,披上牛皮铠甲,手握兵器。舞蹈的作用是纪念那些因作战牺牲的勇士们。舞蹈脚步铿锵有力,并且跟着节奏晃动兵器,口中发出浑厚雄壮的吼声。舞蹈快要结束时,所有舞者将武器高高举起,抖动双臂,展示出舞蹈雄壮的气势,体现出古代勇士的豪迈。
三、羌族舞蹈的传承路径研究
(一)多途径保证羌族舞蹈传承与发扬
由于很多羌文化传承人在汶川地震中不幸逝世,很多羌民族传统文化都遭到破坏,羌文化的传承遭受到重创。虽然国家已经采取多种措施着力保护羌文化,但是由于羌文化具有强烈的地域局限性,所以保护羌文化单纯地依靠外界力量很难实现,每个羌族成员都有义务传承和发扬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将民族的传统文化抛弃,要为民族文化的流传注入新的血液和生命力。凝练羌族舞蹈的文化艺术,提升羌族舞蹈的传播效应,将羌族舞蹈纳入到羌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学中。运用现代设计理念重构羌族舞蹈的服饰以及改善表演形式,使羌族舞蹈得到多方位更全面的发扬推广。保护羌族舞蹈传统服饰,培养新的羌族舞蹈传承人,保证羌族舞蹈发展不出现断层。
(二)释比文化中“羊皮鼓舞”的传承发扬
“羊皮鼓舞”作为释比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可以说是整个羌族文化的主要代表,羌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就用羊皮鼓舞作为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载体,通过舞蹈记录历史展示历史,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意义非凡。随着文化生态的演变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羊皮鼓舞也在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创新形式。新文化的冲击以及更多新羌寨的建立,给羊皮鼓舞带来的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现代化的羌族羊皮鼓舞对于羌族的意义更为重要,不仅肩负着传承历史文化的历史重任,还肩负起对外宣传羌族民族形象的责任。现代的羊皮鼓舞将族群文化与现代舞蹈元素进行融合,有着更为广阔的表演空间。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羊皮鼓舞进行改编的同时,要尊重民族文化生态,宣传羌文化。政府要加大对羊皮鼓舞的宣传和保护,整理归纳羊皮鼓舞最为原始的资料,利用数字化手段将资料转化为可以长期保存的数字资料。
(三)羌族舞蹈文化产业化发展
羌族地区有闻名世界的自然文化遗产。但是如果固步自封,不与时代相结合,不寻求与市场经济同步,就很难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传统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如果想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就必须产业商业化,充分地发掘民族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使民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推动羌族舞蹈商业化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不仅仅是对舞蹈发展有积极作用,更是对羌族整体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是四川省旅游经济的优势资源。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可以借鉴一些成功的商业推广模式进行羌族舞蹈的推广,可以发展地方艺术商业演出以及与旅游业结合,制定系统的羌族文化商业化战略,以羌族舞蹈的商业化发展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实现羌族文化的渊源流传。
(四)紧跟潮流以数字媒体形式推动羌族舞蹈文化发展
现如今,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占据了主导地位,数字化媒体作为主流媒体形式,已经完全融入到我们生活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消遣途径,并且信息的传递速度更快。数字化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主流生活方式。人们已经离不开数字网络和智能移动终端。可以将羌族舞蹈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制造出画面绚丽、制造精良的数字媒体进行推广和宣传,将羌族舞蹈推广到文化消费市场中,可以使羌族舞蹈得到传承和发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1]徐兵.羌族舞蹈艺术形成发展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6).
[2]叶笛,李延浩.论文化环境变迁中的羌族舞蹈——以汶川地震前后差异为关注点[J].当代文坛,2013(2).
[3]李运国.四川地区羌族舞蹈的产业化开发[J].大众文艺,2013(18).
[4]马琳.基于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的羌族舞蹈价值探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3).
J71
A
史浩琳(1981-),女,汉族,四川江油人,本科,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