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7-01-24蒙利香
蒙利香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文化馆,贵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58100)
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思考
蒙利香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文化馆,贵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58100)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建立一支有水平、服务意识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基层文化队伍,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而有力的保障。三都水族自治县不断探索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的路径,在此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系统的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相关措施。
三都;文化队伍建设;问题和困难;对策研究
近年来,三都水族自治县(以下简称“三都县”)作为贵州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试点县之一,通过一系列文化体制制度改革和创新,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目前三都县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主要由文化志愿者、文艺骨干、文化专才、业余文艺团队等组成,随着文化人才的不断引进,队伍也在不断地扩大,从而使三都县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发挥,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人民群众也能够充分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带来的成果。但是,现有的人员队伍数量与结构已无法跟上现代经济文化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所以,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建设好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对于构建三都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试点建设,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在三都县的实践
(一)加强文化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据统计,目前三都县国有文化类单位28家,从业人员320人,现有副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2人,中级职称20人,初级职称80人。在人员管理方面,三都县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制定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加强日常工作纪律和综合素质服务水平,不断激励他们的创造性以及积极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主动性。县文化馆负责馆办文艺团队的管理工作,并对其所开展的工作及活动进行指导和辅导,根据县文化馆对全县各乡镇、社区业余文艺队伍的摸底和所掌握的情况,从全县业余文艺队伍中筛选出14支比较优秀且开展及参与活动较正常的业余文艺团队,作为县文化馆馆办文艺团队。为了提高馆办文艺团队的业务水平,文化馆不仅在资金和设备上给予支持,还组织业务干部在业余文艺团队的建设、辅导、编排、创作上给予帮助,提升馆办团队的演艺水平,指导他们如何利用各种节假日开展活动,让其队伍正规化,使其活动正常化,馆办文艺团队的组建,使三都县群众文化活动走上一个新台阶。
(二)不断壮大人员队伍
三都县通过“绿色通道”的方式引进文化艺术专业人才。全县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的编制都得到应有的保证,同时,鼓励当地爱好文艺、有一定文化艺术专长的人员参与到镇、村群众文化工作中,并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从理论知识、业务水平、职业道德等方面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素质。从而建成一支有水平、服务意识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基层文化队伍。
(三)加强城乡社区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
大力推进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通过招募、报名、注册、培训等流程组建文化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城市扶持农村文化,形成文化志愿服务的常态化、正规化,形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化志愿者服务体系。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文化服务组织、组建群众文艺团队、提供文化产品及服务,推动文化服务高效发展。
(四)明确目标,注重本土人才的培养
县、乡镇以培育一专多能的文化艺术人才和创作文化艺术精品为目的,对全县乡土艺术人才进行摸底,通过激励机制召集人才,注重发挥老文艺人才的优势和作用。奖励和支持年轻的文化艺术人才加入到队伍当中来,充分挖掘和激励农村文化的潜力和活力,维护乡村文化生活的持久生命力。
(五)适时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为广大文艺人才提供展演、交流平台
文化主管部门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力度,转变文化事业人才运用和人员分配机制,拓宽资金扶持渠道,加大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设立文艺人才创作基金;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文艺人才培养。以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为基地,号召和激励农村业余文艺演出队,编排贴近群众生活、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积极开展季节性和阶段性的文艺活动,给予广大文化艺术人才施展才华的平台,提升他们的文化艺术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管理体制陈旧、管理机制不顺
“专职不专用”“占编不在岗”现象依旧存在,专业人才缺乏,现在的队伍年龄结构老化。许多公共文化机构工作人员常年被抽调、借调政府机关工作,疲于应付政府行政工作,没有充分时间和精力进行文艺作品创作、指导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及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服务工作。
(二)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社会作用认识不足
当前,全县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在于同步小康建设、扩大招商引资、抢抓经济建设,相比之下,文化事业发展受重视程度往往偏低,从而形成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滞后,文化的发展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始终存在很大的差距,没有完全认识到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随之,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亦是“边缘人员”,工作不受重视,难以推进,长期受挫,缺乏工作积极性,人才流失严重。
(三)没有充分发挥农村文化队伍的优势来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农村文化队伍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队伍中的人员几乎都是农民,他们的群众基础比较深厚,他们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方式,在村寨中传播文化信息,宣扬社会主旋律和现代先进思想,娱乐广大村民,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然而,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当下,农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困境,逐渐被现代文化所取代,老一辈文化传承人随着年龄和身体状况的原因,对文化事业的热爱和投入已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年轻一辈却不热衷于传承传统文化,他们更多地是追求现代物质和现代文化,农村业余文艺队伍人员相对匮乏,有的甚至难以为继。
(四)激励性资金投入不足,民间文艺队伍建设的稳固性、长期性维持难度大
三都县属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财政自给率较低,文化保护和开发资金严重不足,导致文艺产品升级换代慢,吸引人才力度不足,文艺创作人才积极性不高,无力创造性地开展搜集、整理、挖掘和传承工作。另外,没有激励性资金的土壤,无法将许多民间文化传承人、优秀草根团体培育和建构起来,他们只得进入外出打工的行列,导致了民间文化传承人的断层和流失,进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怪圈。
(五)平台搭建力度不足,文化艺术人才发挥优势的格局有限
原生态民族文化的发光发热需借助平台的搭建才得以实现,三都县传统的文化发展方式导致了群众主体性和参与性不足,仅靠现有的电视、广播、网络或小范围内演出,不能扩大文艺精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平台搭建的单一化和滞后性,难以培育民族文化良好发展的新引擎,导致有人才无舞台,有力度无深度。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财政倾斜力度,确保文化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
“十八大”针对文化事业特别指出:“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各级财政要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设施设备的投入上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各乡镇政府要在文化队伍的组建、管理和使用上,以及优秀乡村文化人才的扶持上下工夫,加大群众文化活动经费投入,繁荣农村文化。
(二)打造贴近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
深入社区、学校、村寨等地方挖掘文化能人,吸取不同领域人才的文化养分,打造贴近群众、乐于服务群众的文化队伍。通过发展编外人员,鼓励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能人到乡镇文化站或村级文化活动室工作,扩大基层文化队伍的规模和实力。
(三)要创新机制选人才,遵循宣传文化工作的特点和规律
当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符合三都县文化事业发展性质与运行特点的人才引进、选拔和使用机制。要多种渠道引进人才,同时要尽力提供相应的条件,提高工资待遇,积极创建拴心留人的良好氛围,增强人才对本单位的归属感,留住文化艺术人才。
(四)通过学习培训和业务指导,逐步提高文化队伍的整体实力
通过定期召开文艺创作会、表演培训班,邀请专家讲课辅导,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文化艺术表演比赛和重大文化艺术汇报演出等方式,加强队伍中每个人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经过千锤百炼铸就一支有规模、有实力、有素质、服务水平强的文化队伍。
[1]汪令江.文化产业与人才队伍建设[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2]金才汉,耿志红.浙江省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
[3]李春林.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路径[J].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4).
[4]郭馨元.加强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措施探究[J].群文天地,2012(20).
[5]谢爱艺.农民自办文化活动的思考[J].大舞台,2010(4).
C9
A
蒙利香(1988-),女,水族,贵州荔波人,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文化馆工作员,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民族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