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茶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

2017-01-24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5期
关键词:文人雅士造园品茶

马 飞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 212000)

浅析茶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

马 飞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 镇江 212000)

茶和中国古典园林之间,在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发展中,不论是在生活情境中,还是其相关的文化性质,或人们对其品赏的内容与方式等各方面,它们都具有关联性与统一性,茶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之间是一种互为促进的关系,茶文化影响了中国的造园艺术,反过来园林又为茶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中国古典园林;茶文化;造园

引言

茶,一种作物、饮品,但对于茶文化起源地的中国来说,它更表达着一种文化。自古至今,“琴棋书画诗酒茶”一直是文人雅士生活七件事,其所代表的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而茶文化与园林联系在一起,则很大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文人雅士的营建、推崇与传承。茶者,人在草木之间;园林者,亦人在草木之间。品茶和造园都成为中国古人追求人与自然相融的一种生活方式。中国古典园林讲究一个“意”字,在方寸之地营造自然山水的意境。明代文震亨《长物志》有云:“一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河万里”。茶文化也讲究一个“意”字,杯盏之间,体会人生沉浮;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与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融通交汇,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茶与园境

(一)茶即园境

中国传统造园追求的是对意境的营造,品茶也需要意境。在古代的文人雅士中,品一杯好茶若是没有好的意境,必然少了许多滋味。情境是可以入杯入味的,杯中窥景,看茶叶在杯中沉浮飘散,恰似廊腰缦回,浮于池水之上,又如人生迴转,身世沉浮。此时,杯中茶成了一个园中之园。当然,饮茶的环境也需要被诗化,可以入画的。而园林,自身就是如诗如画,或局促精致,或气势磅礴。风清云淡,流水潺潺,漫步于月下花丛小径,捧一杯淡茶,清风拂衣,花气袭人。造园者不是用围墙,而是用叠山理水的技法,把人所有的感官世界都紧紧拘于一园之间、一杯之中。一抹景色和这一缕茶香便是天地万物。

(二)品茶有境

园林中的轩廊桥阁、亭台楼榭,无一不是饮茶之佳处;彩云追月、清风逐波,无不是品茶之绝境;茶香袅袅、琼杯玉盏,无不是园林之胜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规划营建之初,从叠山理水到亭台楼阁的营建,都要把品茶赏景的需求相互融汇。依照山水的脉络构造园林之景,或引山泉之水,有亭翼然,植梅数支,读书渐倦,招三五至友,清水煮茗,与天地共饮。山水之间,以茶入境,因茶造景。宋徽宗在其著作《大观茶论》中,关于对沏茶之水的选取的论述“水以清轻甘洁为最美,轻甘乃水之自然,独难得也”。饮茶的情境,已经融入中国古典园林的每一个时刻、每一个角落。一年四季,无不有饮茶的绝佳景色。春天,花开烂漫,柳青燕回,漫步于清风微雨之中。夏天,荷叶如盖,蝉声不绝,吟诵于亭轩堂榭之内。秋天,天高云淡,果实累累,徜徉在秋林小道之间。冬天,梅白胜雪,松翠欲滴,豪情于重楼高阁之上。此情此景,品茶渗透到园林,和谐于景观的时间、空间和人的感知。景色入目,茶色入心。

(三)雅境需茶

造园者将茶与园林意境有意识地融合在一起,园林布局宛如杯中散落的茶叶,源于自然,因时随机,也正因如此,其意味无穷。茶文化丰富了园林空间的维度,升华了造园者对园林的情感寄托。从王维的辋川别业开始,中国古典园林也就变成了一副立体的山水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造园者品一杯清茶,以一园山水为笔墨,于庭院之中,挥洒着内心的情感。以造园寄情,以品茶入境;茶文化是对园林艺术的丰富和升华,一个园林因为有茶香而有空灵之气。茶香、墨香及花香等交融交汇,在曲径清幽的园林雅境中平添几分独特韵味。茶文化营造了雅致的园林境界,让园林增添了几分诗画之风、书卷之气。

二、茶与园林

(一)茶与造园思想

提及茶文化,不得不说的是源自于中国茶艺的日本茶道,其极好地传承与发展了中国古代的茶文化。这从另一个角度来反映了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发展和演变。在日本的茶道中,其文化是与园林并存共生的,茶庭,便是这方面的代表。所谓茶庭,在日本是与茶室相配的庭园,是日本庭院艺术中很有民族特色的园林种类。日本高僧千利休曾提出来“和、敬、清、寂”的茶道思想,不仅是日式茶文化的思想精萃,也是茶文化的精神追求。茶庭中的“飞石以步幅而点,茶室据荒原野处。松风笑看落叶无数,茶客有无道缘未知。”便是由造园和品茶共同追求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反映。但不同的是在茶文化中,品茶是外在的,随性而有形的;而思想是内在的,是园境与人精神心灵的交流。

(二)茶与园林文化

1.茶文化与禅宗园林的意境

禅宗园林始于佛教的寺庙园林,后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园林形式。茶与禅的结缘,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彼时社会动荡,官场乱象横生,文人雅士大都选择逃避。同时,伴随着佛教的兴盛,参禅悟道,远离世俗,成为诸多避世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时有不通茶则无以交之说,风雅之士皆以茶为媒,相识相聚,于是品茶参禅流行天下。据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记,开元年中,在泰山灵岩寺曾有一位降魔法师,参禅入道,无食无休,惟余茶饮。茶禅一味的典故便是由此而来。另传,释迦摩尼在做了六年苦行僧后,在毕波罗树下,饮茶打坐七天七夜而得道。而“吃茶去”这一禅语,在饮茶和佛教界中,都是影响千古的,被称做“禅林法语”。赵朴初居士亦曾云:“空持千百偈,不如吃茶去”,由此可见茶禅渊源之深远。禅宗园林是禅学思想的载体与反映。茶因禅而生意,园因禅而成景。茶、园与禅意谁又能分得清呢?

2.茶文化与道法自然的造园理念

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所宣扬的道法自然理念影响了所有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方方面面,中国茶文化所追寻的清静恬雅的思想境界,以及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 “虽有人造,宛自天开”“师法自然”的造园理念。都是道家“致虚守静、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品茶和造园,是两种生活艺术的体现,但都在表达着某种对自然精神的诉求。茶与造园,不论从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还是其中的文化内涵、精神追求都能从道家学说中找到根源。茶道即园道,中国古典园林中一池三山的格局便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3.茶文化与儒家的园林格局

儒学对园林的影响,没有过多地体现在造园的理念与造园的意境之中,而是重点体现于园林格局构造、社会礼制及生活传统等外在表现,几千年的儒学思想,深入到造园者与观赏者的生活习惯、审美心理及行为方式等各个方面。儒学“中庸处事”的思想,成就了社会“和”的理念,园林如此,茶亦如此。

三、品茶与赏园

(一)茶之妙与园之妙

中国古典园林能屹立于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除了其营造之法精妙,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其在发展过程中糅合了各家学说、各种流派,历经朝代更迭,最终完善。中国园林妙就妙在其妙不可言,“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茶亦如此,茶妙于可品却不可尽说。妙不可言不是因为无话可说,而是因为其中糅杂了太多。中国园林和中国诗画有着共同的追求,不求形似,只求神似,跳出表象,追求意境。而这正契合茶文化的茶理与茶道。赏园和品茶是两种被艺术化的生活方式,其中的乐趣和妙处不在所看到的景象、尝到的味道。而是感知之外的思想境界与个人修养,最重要的是品茶的人、赏园的人对表象的再创造的过程。

茶者,在草木间,园林亦在草木之间。这是拆字造字之妙,有趣味又有意境。人们对茶的喜爱,是出于对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渴望。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和茶文化都在追求人融于自然的境界。品茶和赏园都是绝妙的生活艺术,其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寄托,是寄情于清风明月,纵情于山水之间的精神之妙。

(二)茶之美亦园之美

在体味茶文化中,注重的是一个“品”字。品茶是寄情于杯盏之中,领略精神世界的畅快之意。在一日三秋,或闲暇无事之余,泡上一壶清茶,于园林之中,曲水竹林相伴,或抚琴弹唱,或泼墨挥毫,园景入帘,茶香缭绕。《茶岌》在“相宜”一章中有“茶候”一节,列出宜茶的六候是:凉台静室、曲几明窗、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谈把卷。可见,适合品茶的环境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情境,此时,茶的美仿佛带着韵律,如乐声一般飘渺,像溪水一样灵动。品茶与赏园是同时进行,不分前后,不论彼此。无论是高山流水还是花前月下,都为品茶增添了几分诗意和几许感怀。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花草山石皆入茶中,品茶亦变得充满诗意,完全融入到富有诗意的古典园林意境之中。如此,品茶亦为大雅之事,可入诗亦可入画,能与之相配的,唯有如诗如画的中国古典园林了。

(三)品茶之理与造园之理

中国的历代文人雅士们,不仅是品茶的主体,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营建者。他们通晓音律,善于诗词绘画,在造园时,把诗画之理运用其中,使园林变成为具像化了的诗词。中国文化向来讲究过犹不及,“万绿丛中一点红”要远远胜过春色满园的心灵震撼,同样,在中国绘画的表现上,留白是艺术的需要,是一幅画的出气口,画得太满,画就没了灵气,也就入了俗了。这些诗画之理,是文人雅士们的造园之理。也指导着他们的品茶之理。在《红楼梦》一书中,曾多次提及大观园中饮茶的场景,其中在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一回中,妙玉对饮茶有一段精彩的描述“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了,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这是品茶之理,又和造园之理相呼应。

茶文化与造园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论是从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还是内在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诉求,茶文化和园林文化都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人、茶、景,三者缺一则神韵不在。这些即是茶与园林的内在精神形式之间的关系了。

(四)品茶和赏园的情怀

品茶与赏园在内在的文化内涵和精神追求这一层面上有着共同点,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两者相互关联,彼此互为依托,经过数千年的交融,已经达到相融相通的境界。苏州拙政园内十八曼陀罗花馆中,原来有一副对联:小径四时花,随分逍遥,真闲却香车风马;一池千古月,称情欢笑,好商量酒政茶经”。有山有水、清池映月、曲径通幽、落英缤纷,这应该才是品茶赏园的情境。饮茶不仅充满着对自然世界的向往和亲近,同时也承载着造园者意味深长的表达 ,造园者对饮茶环境的营造,包括对整个园林的建造都遵从茶境自然的设计理念,品茶之处,皆赏景之佳处。因茶境的需求贯穿整个园林的空间脉络,仿佛是杯中的茶叶,自然飘逸 、随性高雅。茶境与园林中的一景一物相融合,使造园者或赏园者在悠闲中获得更多的意味。

文人雅士大都追求安逸,逃避喧嚣,他们三五成群,至溪畔林间,品茶饮酒,挥毫泼墨,琴瑟合鸣。竹林七贤便是其中的代表。酒、茶、竹成了他们沉溺于山水的三大要素。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宋代,苏轼也因爱茶爱酒爱竹,有了“如茶”的名号。“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这是他对竹的喜爱,也反映着他对饮茶之境的诉求。

四、结语

茶文化和中国古典园林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园林的清幽雅致, 营造了品茶所需的物质与精神空间。反过来,茶所独有的文化和品味升华了园林的意境 。随着文人雅士生活与心理追求的推动,茶文化与园林艺术就像是诗与画的关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代社会,随着中国古典园林的蜕变以及现代园林的发展,茶如何在满足大众生活需求的同时,展现出其独有的特色文化,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1]陈从周.说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4.

[2]宋佶.大观茶论[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周向频,刘源源.晚明尚茶之风对江南文人园林的影响[J].同济大学学报,2012(5):40-47.

[4]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

[5]屠隆.娑罗馆清言 [M].北京:中华书局,2008.

[6]司马迁.史记•封禅书[M].长沙:岳麓书社,2012.

[7]计成,陈植注释,杨超伯校订,陈从周校阅.园冶注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8]王玲.中国茶文化[M].北京:中国书店,1998.

[9]林治.中国茶道[M].北京:中国工商联合出版社,2000.

TU986

A

马飞(1975-),安徽固镇人,江苏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景观规划与设计。

2015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方法与推广方式研究》(项目编号:2015SJB848)。

猜你喜欢

文人雅士造园品茶
在最美的四月天跟着老苏州品茶、赏花、做美食……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品茶养生 千年万亩古茶林——普洱景迈山
冬品茶梅
壹 造园·纳瑞集祥
歲朝图 文人雅士篇
古代文人雅士的合称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现代园林植物造景意境初探
关于“园理”研究的点滴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