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舞《刘胡兰》的艺术价值及创作特点

2017-01-24邢轶梦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2期
关键词:刘胡兰内心舞蹈

文 华 邢轶梦

(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当代舞《刘胡兰》的艺术价值及创作特点

文 华 邢轶梦

(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舞蹈《刘胡兰》是一部具有革命色彩的当代舞作品,根据英雄人物刘胡兰的事迹改编。本文通过我对舞蹈《刘胡兰》的学习过程和演出经历的体验,对作品的艺术价值、舞蹈结构、技能与创作等方面做出了细致的诠释,从而深层次论述了当代舞的美学特征,使发展中的当代舞的美学价值和艺术取向得到具体论证,并以此唤醒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内心深处的情感,支持党的领导,紧跟党的步伐,永不叛党。

当代舞;刘胡兰;艺术价值;舞蹈创作

一、当代舞《刘胡兰》的艺术价值

当代舞是20世纪50年代后的舞蹈创作和表演形式,注重舞蹈语汇的个性化,强调的是自我、自由和自然,是当今中国舞蹈重要的舞种之一。舞蹈《刘胡兰》则是一部具有革命色彩的当代舞,该舞蹈通过肢体语言,表达了刘胡兰的伟大英雄主义和内心坚定的爱国情感。她的表现形式贴近生活,贴近老百姓,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有着强烈意境感,紧扣时代背景和人们的需求,演出后令不少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舞蹈中围绕现实生活的场景,表现方式也十分生动、鲜明、具体,对动作的捕捉和人物情感的描写也更加准确到位。例如,作品中刘胡兰的人物造型:齐耳的短发,粗布的上衣和裤子,完全根据刘胡兰真实的形象去塑造,也还原了当时刘胡兰英勇就义的场域。舞蹈中人物情感的艺术再现,将刘胡兰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人们的视觉审美和思想情感高度结合。通过对刘胡兰真实生活的描写和精神内质的体现,彰显鲜明的时代性,丰富表现力,增强了感染力,焕发出时代的气息,富含着一种激荡人心的质朴力量。

当代舞《刘胡兰》的创作,也印证了当代舞注重内心世界的细致开掘,在平凡朴实中去升华精神的生动与不凡,追求人物性格的个性化、平民化和生活化。在思维方式与审美思想方面对形、意、静、气、神等艺术理论的运用,着重表现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强调运用各艺术之间横向交叉来重组艺术符号,及时传达当下的各类信息,并且根据内容塑造人物形象。尤其在艺术价值方面对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的张扬是中国当代舞走向“本土化”最重要的因素。

二、当代舞《刘胡兰》的创作特点

(一)题材与体裁特点

现实主义题材特点的作品《刘胡兰》,是根据刘胡兰事迹的真实写照来创编的。刘胡兰是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被分配到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故事发生在1946年12月21日,刘胡兰参与暗杀云周西村村长石佩怀的行动中,刘胡兰以她的高贵品格、革命气节、英雄壮举铸就了光照千秋激励后人的“胡兰精神”。当时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她的精神、她的英明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刑场就是战场,英雄斗志如钢,昂首挺胸迈着矫健的步伐,向着烈士染红的铡刀走去,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困难面前不低头,敌人面前不屈服,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具有当代舞独舞体裁的舞蹈《刘胡兰》,通过独舞的形式,塑造刘胡兰真实的人物形象,把她坚贞不屈、不怕牺牲的伟大革命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还表达了她对祖国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忠贞。从监狱里顽强同敌人拼搏,宁死不屈,再到为了祖国壮烈牺牲的决心,感动着所有人,每观看一次这个舞蹈,都会使我的内心感到震撼。

(二)结构与技能特点

当代舞《刘胡兰》主要是运用了当代舞结构的手段,把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动作结构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从而传递其中的意蕴。《刘胡兰》的舞蹈中,动作多以跳、转、翻为主,并结合地面的匍匐前进,以此来体现刘胡兰被迫害时痛苦的情绪,舞蹈的情感也是分为三段来体现,从受刑到受刑前的美好回忆再到被用铡刀铡死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本作品不仅动作有一定的难度,情感也是发生了三次转变,每一次的转变都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每一段都表达了主人公不同场域下的真实情感。

第一段表现的是刘胡兰的英勇抗战、宁死不屈的精神。这一段的舞蹈音乐较强,动作比较有力度,完成难度较大,巧妙地结合了跳、转、翻等专业技术技巧。舞蹈中造型性动作较多,造型性的开场,双手背后头看向右上方,来体现宁死不屈的精神;被敌人迫害时,双手抱肩头向后仰,来体现坚定不移的决心。在这段的主题动作中,多为双手握拳和双臂紧握,来体现刘胡兰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例如,动作中,刘胡兰在被敌人按押下弯腰艰难前行,她双手紧握,双臂死死相扣,即使身体被敌人所控制,但她坚定的意志谁都无法抵挡。本段舞蹈中,多用握拳以及造型性的动作为主,表现了刘胡兰遭受伤害时的悲惨情形。动作与音乐的结合,把刘胡兰的爱国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表现刘胡兰同敌人做抗争时,音乐比较激昂,造型性动作与音乐的定点相结合,为表现坚定不屈的意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以及在舞蹈中表现刘胡兰被敌人按压,艰难前行的情景时,音乐较为低沉,节奏较为缓慢,与刘胡兰弯腰前行的动作正好吻合,更加突出了刘胡兰的悲惨遭遇。

第二段讲述了刘胡兰对儿时美好的回忆,音乐减弱、舒缓,舞蹈的动作也优美、伸展,充分表现了刘胡兰儿时的欢快、愉悦,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中国共产党敬爱与仰慕之情,以及对党的崇仰忠贞。动作中含有跳跃、下腰及平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流畅性较强。例如,伴随着舒缓的音乐,舞蹈动作也优美舒展,平转接甩头,再接双手背后昂首挺胸向前走,一连串的动作与音乐相配合,使观众的内心舒畅。再如,腾空跳跃,落地接滚地起,再接双手摊开,单手捂嘴下腰,这一串动作虽没平转等动作流畅,但她的一起一跳,掀起了观众内心的波浪,让观众在这舒缓的一段舞蹈中,不仅仅体会到了流畅,还感受到了内心澎湃。

第三段表现了刘胡兰的壮烈牺牲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音乐舒缓,并伴有歌曲“我祈祷,天边的大雁带我飞向远方,为什么极乐的世界里,也有悲伤,也有悲伤……”这一段也是情感极为丰富的一段,虽然刘胡兰已经被铡刀铡死,但是编导又把作品延伸化了,把刘胡兰未能来得及表达的情感一并延伸,利用地面艰难的爬行,来充分显现出刘胡兰意志的坚定、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段是整个舞蹈的高潮部分,也是最感人的部分,观众欣赏到这里的时候,从揪心的感觉到感动得泪流满面。例如,表现刘胡兰被铡刀铡死的动作,编导用一个快速向后下半腰,并控制半腰,再伴随着音乐中巨大的雷声,动作与音乐相结合,这样的编排直击观众内心,并为之震撼。再如,表现刘胡兰永不放弃,在地面艰难爬行的动作中,加入双手向前延伸,更加突出刘胡兰奋力向前的精神,再加上音乐的低沉悲伤,把观众又带到另外的一个情景中,与刘胡兰感同身受她的悲惨遭遇和不屈不挠的坚定意志。

《刘胡兰》这部作品,不同的情感表达都配有不同的音乐,起到烘托的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作品效果。使观众跟随演员,一同用心去体会刘胡兰为国牺牲的伟大英雄事迹,震撼到人们的内心深处。

(三)人物塑造与服饰设计特点

作品《刘胡兰》,是一部当代舞独舞体裁的作品,该作品不是一个人高难技术的展示,而是个体生命有价值、有个性的存在,同时也是创作者与舞者个体生命的投入,是个体生命内在的自我独白,是作为生命个体的人与世界的对话,从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作品《刘胡兰》是根据人物刘胡兰真实的造型所塑造,齐耳短发,粗布上衣,粗布裤子。我在表演刘胡兰这个作品的时候,在原作造型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原本我是长发,为了表演这个作品剪成齐耳短发,并用红毛线绳在头顶扎了一个小辫,从而更加突出刘胡兰小小的年纪。该作品不仅在形象上真实塑造,还从时代背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查阅有关刘胡兰的英雄事迹,从内心去感受刘胡兰所处环境,所受遭遇时的内心状态。确保在完成整个作品时,更加生动、形象地将人物特点、人物英雄事迹表达得淋漓尽致。

作品《刘胡兰》的服饰既不漂亮,也不华丽,原创作品中选用粗布,而我表演的服装上有所创新,上衣选用棉麻料子,裤子选用棉布料子,这样更能与刘胡兰的时代背景相符合,对作品的表演有巨大的作用。在服装的设计中,上衣的袖子稍作改动,把原来的直筒袖改为七分袖,这样的修改增强舞台上的肢体效果,例如伸胳膊等动作,七分袖把胳膊修饰得特别纤长。并在上衣别襟部分加入小碎花的布片,缝成补丁状,这样也能体现出当时人们生活的状态。服装的裤子上也稍作改动,用红色的记号笔在裤子上画出血一样的印记,还原刘胡兰遭敌人迫害的情形,突出展现刘胡兰不畏困难、不屈不挠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创作技法和创作理念

创作技法采用当代舞独舞的表现方式,表现手法为“真实再现”,或视为一种“准确地展现生活”的基本创作倾向。该作品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人物情感的追溯,多界面、多层次地展现,贴近普通百姓的生活,表达了当代人民的生活和平凡的人物,体现了精神的不凡和生动,最大限度地丰富表现力,增强了感染力,焕发出时代的气息,容易理解,注重内心世界的细致开掘,在平凡朴实中去升华精神的生动与不凡,它追求人物性格的个性化、平民化和生活化。

该作品从点、线、面的技法入手,加入了跳、转、翻的技术技巧,更加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舞蹈开端,运用面的创作技法来体现,激昂的音乐、铿锵有力的动作,使观众一下子进入到情景中来,几个代表性的动作,弯腰双手背后,艰难前行,形象地再现了刘胡兰被敌人虐待的真实场景,使观众特别直观地去理解人物内心的情感。抒情部分采用线的创作技法,整套动作干净连贯,与优美的音乐相结合,让观众跟随舞者一同进入舞蹈中,去感受内心的那种感动。高潮部分运用点的创作技法,再伴随着音乐里边的雷声,使观众视觉和听觉达到统一,深层次地将情感传达到观众的内心。

该作品的创作理念是根据刘胡兰英雄事迹的真实写照来创编的。一方面缅怀小小年纪的刘胡兰这一壮举,另一方面通过当代舞《刘胡兰》这种表现方式,直观再现了刘胡兰当时所处的环境、所承受的痛苦。使观众内心感到敬佩并有所反思,感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感恩祖国的伟大,人民才能富强。为了祖国的发展,新一代的我们要心怀感恩之心,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坚定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终身的决心。

三、结语

《刘胡兰》是一部具有革命色彩的当代舞独舞作品,整个作品表现的是少年英雄刘胡兰英勇对敌、壮烈牺牲的故事,我一直有一颗对英雄崇拜的心,在选择毕业剧目时,毅然决然定下这支舞蹈。《刘胡兰》舞蹈的服装既不漂亮,也不华丽,但是我喜欢它动作的洒脱,以及情感饱满的体现,这些都深深打动我的内心,每一次看这个舞蹈,都有不同的感受。为了更好地从形象上表现刘胡兰形象,我把头发剪成了短发,这样更能与刘胡兰的体貌特征相似,更好地塑造人物的形象,从而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

《刘胡兰》这个剧目,那种抑扬顿挫、洒脱的情感转换也可以使我自身舞蹈素养的积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刘胡兰》动作洒脱,不受束缚,情感表现丰富,是一种抽象的美,也是极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但是,这种表面呈现的美并不能满足人们对内在灵魂的追求。舞蹈《刘胡兰》不同于其他当代舞,是红色革命年代的题材,表现的更多地是内心释放出来的内在情感和给人们内心震撼的感受,并且具有一种独特的感染力,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人们在创造现在美好生活时受苦受累、忠贞不屈的精神,让人们从内心真正感受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主人公刘胡兰那颗对党和国家坚贞不屈的心,和她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深地敬佩和学习。如果没有像刘胡兰这样的英雄存在,就不会有我们的现在,更没有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正在享受着英雄们胜利的果实。通过对《刘胡兰》这个剧目的艺术价值和创作特点的分析与阐述,更深层次了解作为党员所应表现的革命精神,并且努力学习她的精神,激励自己前进,为党和人民做贡献,并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1]王克芬.中国近代当代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2]叶进.当代舞蹈精品聚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江东.中国当代舞[M]. 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4]慕羽.中国当代舞创造与研究[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5]林君桓.当代舞蹈美学[M].福州:海峡文艺,2003.

J722

A

文华(1967-),女,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舞蹈教育学与民族舞蹈研究;邢轶梦(1992-),女,齐齐哈尔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舞蹈教育学研究。

猜你喜欢

刘胡兰内心舞蹈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唱起歌儿想念她
——献给刘胡兰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学舞蹈的男孩子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乐谱:刘胡兰颂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在刘胡兰像前
让“卫子夫”为“刘胡兰”让路有何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