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明末清初时期朝鲜移民的迁入

2017-01-24李园园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7期
关键词:后金朝鲜人边民

李园园

(烟台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5)

浅析明末清初时期朝鲜移民的迁入

李园园

(烟台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5)

明末清初时期辽东地区出现的朝鲜人,是形成当今我国朝鲜族的最早群体,他们对东北的开发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对朝鲜移民的迁入进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从明末清初时期朝鲜移民的迁入类型进行分析,从中展现出这一时期朝鲜移民的迁入原因、概况,以及迁入后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明末清初;朝鲜移民;迁入类型;迁入状况

明末清初时期我国就出现了朝鲜移民,这在国内外许多史料中都得到了印证,如:我国王正雄在《东北的社会组织》一书中指出,大约在明末清初鸭绿江畔已经有朝鲜人移入屯垦;英国学者琼斯著《1931年以后的东北》一书称,朝鲜族迁入东北至少在17世纪前半叶就开始了。明末清初时期迁入中国的朝鲜移民是形成中国朝鲜族的最早来源,通过分析史料可知,此时期朝鲜移民的迁入可分为被迫迁入与自发迁入两种类型。

一、朝鲜移民的被迫迁入

在明末清初时期,被迫迁入的朝鲜移民,大部分是被抓捕来的朝鲜边民以及萨尔浒战役、“丁卯之乱”“丙子之乱”中掳获的朝鲜战俘。

(一)女真统一时期抓捕的朝鲜边民

17世纪前后努尔哈赤为了完成女真各部落的统一,抓捕了大量朝鲜边民做奴隶。例如,1587年,建州女真袭击朝鲜鹿屯岛,朝鲜人“被杀十名,被掳一百六名,马十五匹”。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这种掳掠朝鲜边民的情况更为频繁。据李民寃的《建州见闻录》记载,在努尔哈赤居住的老城外面,居住着三十家朝鲜人,称之为高丽村。1618年,后金为了补充兵员,“对于朝鲜族越境打猎采参者,更用尽威胁利诱手段,迫使归降,使之会说三句满洲话,即送沈阳去充满洲八旗之补充兵”,后金将领布占泰甚至“促使其辖下之瓦尔喀人向南越境,然后以捕盗为名,率众越境捕捉,朝鲜东北部以此人口益稀”。总之,这些被掳来的朝鲜边民,绝大多数成为满洲人的奴隶,从事生产或充军打仗。

(二)萨尔浒战役中俘虏的朝鲜军民

1619年,后金与明在富察之野展开了一场大战,即萨尔浒战役。在这次战役中,李朝政府以姜弘立为元帅,同年4月,明军和朝鲜军合力进攻后金,结果明军大败,朝鲜军左、右两营也被击溃,姜弘立率中营兵五千投降后金。这样,“朝鲜全军被俘,部分被杀害,部分被发配到辽东一带女真贵族庄园当包衣,也有的伺机逃回了朝鲜”。

(三)两次征朝战争中掠夺的朝鲜军民

1.丁卯之役中掳掠朝鲜军民

1623年,朝鲜仁祖王掌权,积极推行“亲明排金”政策,并对率兵退守朝鲜境内的明将毛文龙给予大力支持,划地、免税、供粮。毛文龙在朝鲜支持下,势力大增,经常兵袭后金各地。1627年1月3日,后金皇太极派贝勒阿敏等率领3万余名军队侵入朝鲜,攻占了平壤和光州城等地,史称“丁卯之役”。3月3日,朝鲜与后金在江华岛举行了 “江都会盟”,约定两国永为兄弟之国,并“约定各遵誓约,全封疆域,禁断私越”。第二天开始,后金军队陆续撤回,但其沿途“掠牛马谷物及女人,系驱去”。

2.丙子之役中掳掠朝鲜军民

“丁卯之役”后,后金变本加厉,一味索取岁币,更企图把兄弟之盟改为君臣之约,被朝鲜拒绝。1636年1月9日,皇太极率领12万大军横渡鸭绿江,发动了第二次侵略朝鲜的战争,即“丙子之役”。最终朝鲜被迫同意了向金称臣、朝贡、送质子、助清攻明等无理要求。根据双方规定,清兵带回小显世子、东宫、嫔宫、凤林大君、大臣家室,以及朝鲜主和派头目洪翼汉、尹集、吴济达等192人到沈阳做人质,同时被掳的朝鲜军民更甚。据史料载,清退兵时,“我国(朝鲜)人数百人先行,一二胡跟去,终日不止。后日,沈阳人市六十万,而被掳于蒙古者不在此数”。这场祸乱给朝鲜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清掳夺朝鲜军民达几十万。

二、朝鲜移民的自发迁入

明末清初时期,自发迁入的朝鲜移民也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政客的潜入;另一种是流民潜入。这两种人的迁入,从其迁移的性质来看,均属于个体或小团伙的主动迁入。

(一)政客的潜入

政客的潜入多是朝鲜军政阶层中的一些人,由于某些原因离开朝鲜而投归于清朝,其中有一定专长的还会受到清政府的重用,如“韩泣兄弟变姓投奴,老汗极其厚待,即以胡女嫁之云”。17世纪初期,李氏朝鲜统治阶级内部十分混乱,尤其是从宣祖到光海君“暴政”,以及仁祖返政期间,朝鲜统治阶级内部的党争与“士祸”,迫使一些上层人士逃亡到后金。据《宁安县志》记载:“考清室受命之初,朝鲜人来归化列入满洲籍者如朴氏、金氏、王氏、李氏,皆著在氏族通普。”再如金新达理,在天聪年间率子弟投顺清朝,清太宗让他统领俘获的高丽人,后因“从征松山有功,任内务府三旗火器营总管”。政客潜入者虽为数不多,但却在清朝的军事、文化等方面留下了很深的印记。

(二)流民潜入

明末清初时期,自发迁入的朝鲜移民绝大部分是因为贫困所迫而冒禁迁入中国的流民。由于朝鲜半岛北部的贫民忍受不了李朝封建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压迫、恶劣的自然条件和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以及后金的不断侵略,他们只好离开故土偷偷潜入到我国东北地区。据《东三省纪略》卷六,朝鲜族先是“春夏过江,聚族开垦,收获后裹粮南渡,仍栖旧居”,后“因刈获丰收,转运烦劳,乃伐木建屋,与华人杂处”。约过一百年后的18世纪初,迁入鸭绿江以北地区的朝鲜族人数更多。据《李朝实录》英宗九年(1733年,清雍正11年)七月条记载:在朝鲜江界府高山里镇对面的“细洞中有我国人八人”,“又有赵永三弟、崔成业、千都令辈,往来潜商,今为七八年。”等到李朝英宗十年(1734年)时,“沿边人之逃罪越匿者,其数殆不胜计”。

三、明末清初时期朝鲜移民的发展状况

明末清初时期的朝鲜移民绝大部分为被掳掠的边民、战俘、流民,这些人社会地位较低,除了被杀、赎还、逃亡者之外,其他人都被束缚在王公贵族的庄园或被编入到八旗兵。

清朝军队每次都成批地杀害被掳的朝鲜人,“当初被陷军卒,几至四千名,两次屠杀可五六百名,今闻前后走回者一千七百余名”。此外,清朝将掳掠的朝鲜人当成高价交易品,甚至“一人之价牛马十头,绸锻布木水银纸束之价,几至千两,赎者落胆痛苦。”由于朝鲜百姓十分贫困,大部分朝鲜人未能赎还,沦为清朝王公贵族的奴隶。此外,清朝将部分被掳的朝鲜人强行编入八旗军,强迫他们参加对明战争。随着被掳掠朝鲜人的增加,清朝还建立朝鲜人兵营,任用朝鲜人进行管理。当然,也有一些人不堪重负,不到半年的时间,就有一千四百余人逃回故国,而且“至今不绝”“逃逐相继”。对于逃回朝鲜的被掳朝鲜人,清朝不断向朝鲜施加压力,朝鲜被迫搜捕逃回的朝鲜人并将其遣送清朝。据昭显世子的《沈阳日记》记载,仅仁祖19年(1641)年2月就遣送了544人,当年10月遣送了14人。

明末清初时期来中国的朝鲜移民大部分定居,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他们的后裔同满汉等族杂居、通婚,最终渐被同化。只有极少数后裔仍然保持着朝鲜民族的风俗和强烈的民族意识,构成了当今中国朝鲜族的一部分。

[1]冠岳隅居.朝鲜王朝实录(宣祖篇)[M].浙江:林昌出版社,1984.

[2]周远康.清朝开国史研究[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

[3]朴福兰.清朝封禁时期朝鲜人犯越事例研究[D].延边大学,2012.

[4]辛圣凤.朝鲜人的满洲移民史研究[D].延边大学出版社,2013.

[5]潘哲.清入关史前料选集(第2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6]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M].北京:中华书局,1980.

[7]高永一.中国朝鲜族历史研究参考资料汇编(第一辑)[M].吉林:延边大学出版社,1989.

[8]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十一辑)[M].北京:中华书局,1980.

[9]孙春日.中国朝鲜族移民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9.

[10]潘喆,李鸿彬,孙方明.清入关史前料选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K312

A

李园园(1991-),女,河北衡水人,烟台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史。

猜你喜欢

后金朝鲜人边民
西藏边境地区边民居留稳定性调查与分析*
美国对日占领时期“在日朝鲜人”政策研究(1945-1952)
滇西南边民通婚对社会秩序的影响——以普洱市为例
清河堡考略——明朝防御建州女真及后金的前沿堡城
略论明末辽东地区战争中后金军进攻时间
清末民初东北地区朝鲜人移民情况概述赵
详解袁崇焕卖粮于蒙古
19世纪中叶朝鲜人向俄国远东移民原因探析
近代在津朝鲜人概述
后金的军事统帅努尔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