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木结构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研究

2017-01-24李永平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古建筑文物消防

李永平

(玉溪市消防支队,云南 玉溪 653100)

土木结构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研究

李永平

(玉溪市消防支队,云南 玉溪 653100)

透过文物古建筑的火灾事故分析,以云南通海秀山为例,研究了土木结构文物古建筑存在的自身和管理使用方面的消防安全问题,并提出了应用现代防火新技术、制定专项规划、建设消防基础设施、控制火源等防火措施。同时提出了建立完善消防工作标准和责任体系、建立健全消防网络体系、夯实消防基础、制定应急预案、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力度的消防安全管理对策。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防火措施

在漫长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用勤劳与智慧,创造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其中文物古建筑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然而,2014年,独克宗古城“1·11”火灾,报京侗寨“1·25”火灾,久吉苗寨“12·12”火灾;2015年南诏镇拱辰楼“1·3”火灾;2016年温泉苗寨“2·20”火灾等影响大的火灾事故的发生,足以让人们认识到火灾是威胁文物古建筑安全的最大灾害之一[1]。2009年以来,全国文物古建筑发生火灾1 343起,生活用火不慎引发火灾居首位,占总数的37%,电气原因占总数的21%,其他原因依次为放火、玩火、吸烟、雷击。做好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工作,本文以云南通海秀山为例,探讨土木结构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问题。

一、文物古建筑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云南通海秀山地处云南省玉溪市城南隅,始建于公元前82年,大规模兴建于唐代,现拥有三元宫、普光寺、玉皇阁、清凉台、万寿宫、斗天阁、涌金寺、白龙寺等古建筑群,历史上曾是佛、道、儒三教活动胜地,是玉溪市重要风景区之一,属国家级文物古建筑。辖区面积7.6平方公里,游览面积155万平方米,古建筑群面积5万多平方米,其内遍悬历代名人墨客题写的匾、联、碑、刻共250余块,被誉为“匾山联海”。通海秀山在明朝时曾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的苍山共称云南四大名山,素有“秀甲滇南”的美誉,以小巧玲珑、浓郁青秀闻名,森林覆盖率为94.2%,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至今仍保持着完整的原始群落状态。从云南通海秀山成群成组成规模的古建筑群可以看出,我国文物古建筑多以木结构和砖木结构为主,多位于高山、深谷、森林环抱中,多使用为宗教活动场所、旅游观光景点等,这注定土木结构文物古建筑存在自身和管理使用两大方面的消防安全问题。

(一)自身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1.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2]。我国文物古建筑以全木或砖木结构为主,耐火等级多为四级,其大量采用木材作为建筑材料,建筑所使用的木材经过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吹日晒,含水量仅为12%~8%,甚至达到全干,极易燃烧[3]。文物古建筑的火灾荷载特别大,据统计其火灾荷载约为现代建筑的32倍,像故宫太和殿和山西应县木塔的火灾荷载分别达到现代建筑的62倍和148倍,所以文物古建筑火灾危险性极大,火灾时蔓延快,火场范围容易扩大。

2.布局不合理,无防火分隔,防火间距、消防车道不足。我国大部分文物古建筑历史久远,成组群建设,建筑密度大,因受当时设计规划理念所限,或受建筑风格和地形地势影响,古建筑多为比邻而建,多数采用“四合院”和“廊院”的形式,形成“连体建筑模式”。道路大多狭窄,有的还设有门槛、台阶,建筑组群内通道狭窄,消防车通道无法建设,防火间距不足。古建筑村寨在布局上随意性较大,未设置防火分区,房屋之间间隙狭窄。一旦失火,得不到及时有效控制,毗连的古建筑很快就会出现大面积燃烧,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

3.消防设施匮乏,消防水源缺乏。由于历史的缘故,大部分古建筑在修建之初,没有公共消防给水管网、室内外消火栓、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水池,消防基础设施薄弱。在后来的古建筑修缮改造中,为保留其特有的风格,增设的消防设施只能设在一些较为隐蔽的地方,不能做到全覆盖、无盲区、无死角。古建筑按当时的思维方式设计的“太平缸”或水池,因年久失修,多已失去应有作用。

4.用火用电普遍,火灾隐患多。文物古建筑由于民风民俗,生活用火多使用柴火、炭火,节日祭拜烧香化纸、燃点蜡烛、供龛油灯,甚至燃放烟花爆竹。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电气设备逐年增多,用电负荷增大,加之原有的电气线路老化,电气线路敷设不规范等,致使火灾隐患多。

(二)管理使用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

1.我国文物古建筑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法律、法规对政府、部门以及单位不履行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责任应承担的责任所作的规定,或流于形式,或难于操作,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提及,起不到实效;消防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不科学,抓不住重点,针对性不强。

2.重视不足,组织不力。没有高度重视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组织机构不健全,一些散落村寨中的孤立古建筑,规模较小、文物重点保护级别较低的单位,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导致责任不明确,管理制度不落实,没有建立基层消防组织。

3.联动协调机制不畅,监管不到位。由于多个部门均对文物古建筑有管理权,导致职责相互交叉,主管部门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部门联动协调机制未建立或运行不畅,管理脱节;各部门对涉及文物古建筑建设的意见不统一,对古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督促整改不力,日常消防安全巡查流于形式,出现失控漏管现象。

4.违法违规行为增多。近年来,随着商业、旅游业蓬勃发展,文物古建筑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商业和观光游览胜地。在利益驱动下,利用文物古建筑开设住宿、餐饮、娱乐、工厂、仓库等商业用途,古建筑使用功能的改变,增大了火灾危险性。

5.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人们对火灾的危害性认识不到位,摆不正合法合理经营与消防安全的关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消防安全投入,大部分没有接受过专业消防安全方面的培训,消防安全知识相对匮乏,不能正确使用现有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没有进行过灭火救援疏散演练,缺乏抗御火灾能力和逃生自救能力。

二、做好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对策

鉴于文物古建筑存在以上消防安全问题,笔者认为文物古建筑在防火措施、消防管理等方面应有比一般建筑更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

(一)防火措施

1.应用现代防火新技术,降低火灾危害[4]。针对文物古建筑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的问题,应处理好保持文物古建筑原貌与消防改造的矛盾,提高文物古建筑的耐火等级。对主要木质构件涂敷防火涂料,替换不可修复的木质构件为防火建筑材料;恢复建筑间原有防火山墙,改造文物古建筑的普通外墙为防火墙,增加相邻建筑耐火等级;分隔文物古建筑内易燃可燃物;以建筑群为单位划分防火分区,对不能破坏现有平面布局的连为一体的古建筑群来说,可设置防火墙、防火门、防火窗、防火隔离带、防火水幕等防火分隔措施。对局部划分防火分区困难的,可通过设置局部自动灭火系统解决,或拆除部分耐火等级低、占地面积小、保护性不强且与文物古建筑物相邻的建筑;针对周边森林覆盖较密的古建筑,为防止森林火灾威胁文物古建筑安全,应在其周边开辟防火隔离带,或建设实体高墙配合防火隔离带等技术措施来防范火灾。

2.制定专项规划,合理设置功能区域。本着尊重文物古建筑固有的建筑风格和历史完整性,保护文物古建筑风貌和文化传统的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消防规划,重点解决消防车道、防火间距、防火分区、功能布局等问题。拆除部分保护价值不高的建筑,形成消防车道、扩展疏散宽度,使消防车能直接到达内街。同时根据现有情况,合理布局使用功能,适当控制商业开发强度和经营规模,有计划搬迁文物古建筑内住户。

3.建设消防基础设施,配全设施装备。结合道路、燃气、电网改造等工程,统筹推进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将保护文物古建筑所需的消防站、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消防通信和消防装备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纳入消防规划和建设之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设置室内外消火栓,增加消防水池,保证消防给水;按片设置消防设施器材点,存放水枪、水带、消防斧、消火栓扳手、水桶、干粉灭火器等必备消防器材。结合水源、道路情况,配置一批能深入小街小巷的消防摩托车、机动泵,对于无法设置消火栓且消防车辆、摩托车均无法进入的区域,可在附近制高点处建设消防水池、室外消火栓、消防水炮,以覆盖盲区。对于省级以上重要文物古建筑,充分研讨应用先进的消防科学技术,安装自动报警装置、灭火效率高的固定自动灭火设施和全方位消防监控系统。在雷暴区范围内的高大建筑应安装避雷设施,防止因雷击而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4.严格控制火源,规范用火用电。有效控制火源,在进入文物古建筑前,所有游客均需安全检查,确保游客不携带打火机等用火设备及易燃易爆危险品,在殿堂外集中设置焚香炉并由专人看护,严禁在殿堂内烧香,所有宗教用灯具采用统一规格的灯台,其他类型灯台不再设置,严禁私自点油灯和往供桌上已燃着的油灯内添加油,油灯统一点放,采用专门机构提供的优质灯油作为燃料,周围不布置任何可燃物;同时,以宗教用火点为依据划分多个网格,每个网格定双人负责,离开殿堂前必须认真查看火源、电源情况,清理所有油灯,每日对外参观结束后进行巡查检查,确保火源完全熄灭;生活场所与古建筑分开设置,保证生活用火不在文物古建筑保护范围之内;古建筑内严禁吸烟,严禁在古建筑及周边燃放烟花爆竹。统一投入资金改造古建筑电网,由专业设计、施工单位进行电气线路设计、施工,古建筑内的电线全部穿阻燃管保护,设置灭弧式电气防火保护装置及保护开关,禁止使用热光源灯具,区域用户要定期对电气线路进行自查自检,定期对电线乱拉乱接、没有套管保护、甚至用铜丝或铁丝代替保险丝等进行清理。

(二)消防管理对策

1.建立完善消防工作标准和责任体系,强化责任落地。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完善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法律法规、技术标准,明确职责,规范台账。建立定期会商、联合执法、定期交换通报信息等联动机制,各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共同制定古建筑规章制度和防范措施,为推动古建筑消防安全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如云南省消防总队就结合实际,会同省文物局制定了《云南省文物建筑消防安全一项一策整治标准》。层层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政府加大对各部门行业履行消防工作职责的督导力度,落实消防安全“一岗双责”,将古建筑消防安全纳入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以及政府目标责任考评,自上而下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消防责任体系,强化责任落地。

2.建立健全消防网络体系,实行网格管理常态化。将古建筑划分为网格,明确各“网格”消防责任人,形成分级消防管理模式,进行常态化监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网格内的单位、场所、居民楼院、古建筑实施动态管理,做到隐患排查没有漏项,完善台账管理,做到巡查检查有记录,全面落实隐患排查和自查自纠的网络体系建设。

3.夯实基层基础,增强消防力量。强化消防队伍建设,夯实群众性消防组织基础,积极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重要古建筑或古建筑群应分片整合保安、重点岗位员工、物业管理人员、治安联防队员、工作人员、网格管理员、消防志愿者以及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等多种力量资源,合理进行编组,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微型消防站。微型消防站内配置消防摩托、手抬机动泵、灭火器、消防桶、水带、水枪、消防扳手等基本消防设施,依托微型消防站建立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参与消防巡查和检查,分片对古建筑群实行保护,担负24 h值班和快速响应扑救初期火灾任务。

4.建立评估预警机制,实施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建立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评估预警机制,定期开展古建筑消防安全评估及隐患上报,厘清古建筑存在的火灾隐患和安全管理问题,提出全面可行的整改建设方案措施,生成评估报告,形成预警并上报政府,政府部门列出计划,分项目、分阶段进行整改落实。

5.制定火灾应急预案,加大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力度。应针对人员疏散、古建筑火灾扑救,建立完整的人员安全疏散和火灾扑救预案。古建筑消防宣传要融入旅游文化、融入传统文化,选择固定的宣传场所、人员和时间,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定期进行消防业务培训,定期实施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提高单位“四个能力”水平和全社会对古建筑消防安全保护的意识。

三、结束语

总之,文物古建筑的防火保护是古建筑保护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定要做到尊重客观事实,勇于探索,不断尝试,求实创新,敢于应用先进的、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才能确保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

[1] 苗慧燕.古建筑火灾特点分析及扑救对策[J].中国应急救援,2016(1):47-49.

[2] 赵新文.古建筑消防安全对策研究[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4(12):7-9.

[3] 李彦军.中国消防手册:第六卷 古建筑[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4] 李元庆.三晋古文化源流[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 李 蕾)

Fire Safety Problems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with Civil Structure

LI Yongping

(YuxiMunicipalFireBrigade,YunnanProvince653100,Chin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building fires in Xiushan, Tonghai of Yunnan province, this paper studies fire safety problems of the historical buildings themselves and the management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puts forward fire prevention measures to apply modern fire prevention technology, develop targeted plans, build fire safety infrastructure, control sources of fires, and proposes fire safet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to establish and improve fire safety standards, responsibility system and firefighting network system, lay solid foundation at the grass-root level, make emergency response plans, intensify fire safety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and training.

historical building; fire safety; fire prevention measure

2016-07-18

李永平(1973— ),男,云南玉溪人,工程师。

TU998.12

A

1008-2077(2017)02-0054-04

猜你喜欢

古建筑文物消防
《消防界》征稿启事
文物的栖息之地
全国消防日11月9日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文物的逝去
漫画说消防
古建筑保护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中国古建筑
消防也幽默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