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人新的文化使命

2017-01-24胡宝平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建设

胡宝平

中国共产党人新的文化使命

胡宝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需要担负的三个使命,即新的文化使命、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以及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使命,在文化建设方面,首次提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新的文化使命。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需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提和基础,正因此,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可以说,实现新的文化使命具有基础性、支撑性作用。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担负的新的文化使命就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担负新的文化使命需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及其价值的确信与肯定,是文化繁荣发展的主观必要条件,相较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报告明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在当代中国,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自信。报告科学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内涵,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从空间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统一体;从时间看,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三者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只有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会转化为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缺乏文化自觉,或者容易产生文化自大,或者容易产生文化自卑,难以实现文化自信。做到文化自觉,首先需要树立清醒的文化主体意识,对自身的文化有正确、理性的把握。第一,要清醒认识到中华文化的精神价值。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第二,要清醒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比如,民惟邦本、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等等,都可以为今天治理国家和社会提供重要思想智慧。第三,要清醒认识到中华文化的时代价值。当今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生态恶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中华文化蕴含的天人合一、协和万邦、天下大同、以德服人、和而不同、多元共生等思想观念和价值理念可以为促进世界和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启示和路径。其次需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报告首次提出这一价值理念,表明了共产党人清醒的文化自觉,也是对近代以来文化发展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就是要把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生机和活力、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作为看待中华文化、处理中外文化关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地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既要抵制文化虚无主义又要抵制文化复古主义,既要反对全盘西化又要反对盲目排外,而是要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化的社会主义文化,做到在坚守中发展,在发展中坚守。再次需要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的基本原则。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宗旨,即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文化建设与人民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报告一如既往地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着力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把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视作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重要途径,体现了清醒的文化自觉,并由此提出要“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确保把发展宗旨落到实处;二是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针,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三是要坚持正确的文化传承发展规律,即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文化自强。从历史来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一度失去了文化自信,原因在于国力衰弱、落后挨打,而根源在于文化僵化,没有与时俱进,丧失了生机和活力,所以,坚定文化自信需要文化自觉、文化自强,需要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中华文化繁荣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发展需要着力于五个方面。

一是坚持文化正确方向。方向正确,努力才有成效。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正确阐释了意识形态与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成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要避免文化建设中意识形态的弱化、虚化、边缘化。当代中国,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积极引领整合社会思潮,批判抵制各种错误思潮,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为此,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生态;要注重制度建设,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二是积极培养时代新人。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都需要合格的主体来实现,报告明确提出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且指出培养时代新人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眼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养时代新人就是培养具备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有志于中华民族复兴的爱国主义者。要充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育作用,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丰富内涵,创新形式,把跨越时空、跨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

三是不断加强信仰建设。报告指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信仰是精神家园,是对最高价值的信念和追求,文化自信、文化自强都需要有强大的信仰做支撑。报告从政治信仰、国家信仰、道德信仰、科学信仰等方面着眼,强调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弘扬科学精神等,以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

四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文艺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要从创作导向、创作题材、创作方式、创作品质、创作人才等方面彰显和保证社会主义文艺的本质属性,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提升文艺原创力,推动文艺创新;倡导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等。

五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是文化强大的重要体现。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不仅需要推动国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而且需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注重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同时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和方案,不断提高国际话语权,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作者:南京市委党校哲学与文化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民族建设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