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措并举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
2017-01-24团宁波市委
文 | 团宁波市委
三措并举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
文 | 团宁波市委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青团做好网络新媒体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团中央的统一部署,团宁波市委立足本地实际,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从网络舆论引导、智慧团建开发、青年之声建设等三方面大力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通过一年以来的实践探索,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网上共青团”是新形势下联系青年密切团青关系的长效机制,是打通服务青年“最后一公里”瓶颈的有效载体。
打造“青年网军”,抢占网络阵地“亮剑发声”
团宁波市委积极发挥“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体系优势、线下服务优势”,引导团员青年将先进性和担当精神延伸到网络空间,积极主动参与网上舆论生态建设,进一步推动宁波共青团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全面深化提升。
深入开展争做“中国青年好网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团中央相关工作要求,团宁波市委积极联合市网信办、市教育局开展“网络文明进校园”活动24场次,直接覆盖青年学生2万余人,邀请知名网络评论员、网络意见领袖、新媒体编辑等网络思想引导领域知名网络界人士为高校、中小学学生讲座,引领学生正确对待互联网,形成良好的互联网信息收集习惯,使网上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拥有更加扎实的基础。进一步加强青年网军建设。以政治过硬、熟悉网络、贴近青年为基本要求,建好用好青年网军队伍,100名核心网评员、350名网宣员网评员、1497名舆论监测员、4.3万余名网络文明志愿者在网络舆论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突破传统的培训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体制外专业力量,以不同层级网宣员为单位,联合“亮剑”“倾听指尖”“悬壶问茶”“墩墩智囊”等本地网络大V开展“新兵训练营”“老兵强化营”以及“特种突击队”等分类培训73次,精准推进各级网评员队伍的工作能力。主动设置议题开展网络舆论引导。聚焦党政关心、青年关注、社会关切的问题开展讨论和引导,以“青春建功十三五”为主题,市县乡三级联动,微博转发、评论量达7000余条;抓住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主题微话题讨论50余次,进一步扩大了社会影响。特别是深入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宣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新成果新面貌,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凝聚最广泛的思想共识。
创新“智慧团建”,让团组织在网上“安家落户”
团宁波市委运用大数据和O2O理念,从“数据库、运行模式、互动终端”三方面,建设覆盖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集组织人员管理、活动项目发布、资源信息对接和工作定量考核系统为一体的“宁波共青团智慧团建”。
构建“组织+人员+项目资源”的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全市10个区县(市)、153个乡镇(街道)团(工)委,4781个“双网互动”网格和市(归口)直属单位团组织、2.7万余名专兼职团干部的基本信息以及实时动态更新的项目资源数据库。每个团组织(网格)在智慧团建平台上设有页面,可通过文字、图片等形式在网上公布组织基本信息,发布活动预告和记录已开展的活动情况。形成“活动发起+资源对接+工作考核”的运行模式。团组织可以通过智慧团建平台的“活动”板块“线上”发布即将开展的活动,团员青年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信息后,“线下”实体参与活动;团组织可以通过智慧团建平台的“资源”板块“线上”发布资源供给信息,也可以发布各类活动、工作的资源需求信息,形成资源对接共享新模式。平台上发布的活动信息连同以上的活动预告和资源发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各个团组织的工作台账和记录。打造“网页端+移动客户端”的终端表现形式。根据表现内容和使用对象的不同,在开发网页版宁波共青团智慧团建平台的基础上,还制做了宁波市团干部(网格负责人)管理APP(“我是团干”APP)。与智慧团建平台的用户主要是团组织和“双网互动”网格等组织用户不同,“我是团干”APP的使用对象主要是团干部和“双网互动”网格负责人。通过“WEB页面+APP客户端”的多类型、便捷式的终端应用,实现工作信息和项目资源的精确推送和实时获取。
用好“青年之声”,倾听服务青年“无缝链接”
团宁波市委全面整合团内外资源,将“青年之声”互动社交平台作为广大青年和团组织之间的连心桥,作为青年提出诉求、团组织提供帮助的互联网O2O平台,直接面向广大青年开展线上线下联系与服务,在推进“青年之声”的平台运行、机制建设、品牌打造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推进,为青年提供了即时有效的“一站式”服务。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平台运行机制。以市本级平台为基础,建立了县(市)区、高校等二级组织28个,支部试点3个。开设并完善“网上共青团·青年之声”页面,做好动态更新和活跃。2016年“青年之声·宁波”浏览量近3300万次,累计提问总数达5.5万余次,累计回答总数4.5万余次,点赞数为4.5万余次。加大制度设计和引导,形成“听、研、答、行、馈”五大工作制度,把“青年之声”平台打造成覆盖青少年核心需求对接的线上线下高度融合的服务生态链。形成线上线下的资源共享机制。通过招募、推荐等多种形式聘请了法律、心理、健康、创业等专家,组建了十大服务联盟纳入全市专家库,目前拥有各类专家400余人。搭建“宁波青年之声全媒体中心”,以“合伙人制度”运行,党政部门、共青团组织、主流媒体、专业机构作为“青媒战略合伙人”,自媒体、青年社会组织作为“青媒项目合伙人”,同时面向青年、在校大学生招募“青媒小伙伴”作为中心运行团队,具体负责“青年之声·宁波”以及下辖各子频道的客服督办工作,通过诉求解答、回访调查、沉淀数据分析等优化平台的使用体验。推进“青年之声”工作形成品牌。创办了“公益有声书”“网上微课程”“公益VR行”“ZZ学子说”等原创栏目,推出有意思又有意义的作品吸引青年。原创脱口秀“ZZ学子说”上线后收看数突破20万人次;“公益有声书”吸引了100余名志愿者参与,超过3万余人收听了节目。同时,进一步加强个案帮扶工作,梳理平台反映的创业创新、困难青少年帮扶、志愿服务等较为集中的问题,推出针对性的服务举措。2016年10月,推出“为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比如县中学3000余名师生解决用水问题”的公益项目,共筹款1228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