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
——提高青年素质、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举措

2017-01-24叶学丽

中国共青团 2017年6期
关键词:全国青联团中央服务团

文 | 叶学丽

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
——提高青年素质、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举措

文 | 叶学丽

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是共青团组织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积极参与科教兴国伟大实践,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在实践中提高青年素质、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团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1995年,党中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举措,把科学技术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部署。按照党中央的要求,1999年2月,在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团中央、全国青联提出了实施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的构想。1999年5月,共青团中央联合科技部下发了《关于共同实施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的意见》,同年12月,共青团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共青团中央关于大力推进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为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贡献的决定》,对进一步大力实施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提出了新的规划和要求。成为指导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的纲领性文件。2000年4月,全国青联与亿阳集团共同设立了中国青年创新行动基金,为行动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实施。

全面实施“金桥计划”,推动青年人才与项目对接

“金桥计划”是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的重点,充分发挥共青团、青联组织广泛联系青年科技人才的优势,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海外学人与国内建设之间,架起人才与项目对接、成果与市场联系的桥梁,为不同领域、不同层次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实践提供服务,促进科研与产业的紧密结合。

团中央、全国青联在实施“金桥计划”过程中主要开展青年专家科技服务团活动、海外学人为国服务活动及“百名博士西部行”活动。

青年专家科技服务团活动是为进一步推动人才与项目的多元对接,探索产学研结合之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2001年7月和10月,青年专家科技服务团青岛创新行动和廊坊创新行动分别举行。来自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机构等领域的200多名青年专家参加了活动。他们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机械制造、新型材料、环境保护、医学研究等领域,通过学术报告、投资信息公布、产业发展论坛、项目成果发布和交流洽谈等形式,与全国各地的100多家相关企业、科技园区及政府部门的有关人士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深入探讨,发表了科研成果267项,介绍了63项高新技术投资信息,青年专家与141个单位建立了包括技术转让、技术合作、投融资等合作关系,签订意向性项目合作协议15项,活动受到了参与者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好评。各级共青团、青联、青科协组织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纷纷组织了不同领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青年专家科技服务团。

2005年12月,团中央、科技部、全国青联联合组织“科技之光”青年专家服务团活动,旨在发挥青年专家尤其是青年农业、教育、医疗专家的优势,发挥共青团、青联组织的网络优势,广泛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努力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实实在在的人才和智力支持。活动开展以来,每年有一大批青年专家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进行科技咨询、医疗服务、技术培训、项目合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大力开发海外人才资源,推动海外学人以多种方式为国服务,团中央、全国青联组织了海外学人为国服务系列活动,为海外学人服务祖国经济建设牵线搭桥。通过举办留日学人为国服务团、海内外青年材料博士服务企业、海外学人为国服务唐山创业行和青年专家科技服务团廊坊创新行动等活动,组织了来自日本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留学人员以项目合作、技术服务和直接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等多种方式为国服务,帮助海外学人与全国16个省(区、市)的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开展合作。

团中央、全国青联、欧美同学会自2001年起连续举办了16届“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已经成为共青团、青联组织开展青年留学人员工作的知名品牌和重要活动载体。

为响应党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号召,团中央、全国青联自2000年1月开始实施“百名博士西部行”活动。按照西部地区提出的人才、技术等方面需求,组织海内外有志于为西部大开发做贡献的青年博士,以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方式到西部地区开展信息咨询、项目论证、产品开发、科研攻关、城市规划等方面的服务。这项活动于2000年1月在陕西正式启动,至9月,先后组织了5批青年博士共199人次赴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开展服务,发布科技成果799项,帮助一些博士与西部地区政府部门和企业结成了帮扶对子,达成了159项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和较好的市场前景的合作项目,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又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自1999年以来,团中央联合中组部共同开展了“博士服务团”工作,先后选派了17批博士赴四川、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青海、重庆等西部10个省(区、市)和江西省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服务。在实践中,博士们发挥了自身的专业优势,为西部地区带去了新的观念、信息和科研成果,发挥了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了技术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服务。

在开展青年科技创新活动中,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依托载体促进人才、技术、项目的多元对接。1999年7月,团中央、全国青联命名了第一批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教育基地和示范基地,各级团组织相继建立了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示范基地和教育基地,为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提供了阵地依托。全国青联依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建立了中国青年科技信息网和青年科技创新在线博览会,向社会提供资讯服务,构筑了实现各类创新资源有效配置、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平台。山西等地充分运用互联网,建立了虚拟的青年科技创业网络园区。北京、吉林还在设立青年科技创新基金、探索新的投融资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开展群众性青年科技创新活动,提高青年的创新能力

在企业,团中央大力开展了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促进了广大青年职工创新意识的增强和创新素质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人才效益。

在农村,团中央实施了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深化培养青年带头人活动。积极推进示范推广科技项目工作,全国有43%的农村团组织动员组织团员青年直接示范推广了1个以上科技项目。这些工作推动了农村青年掌握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提高了科技应用与创新的能力。

在学校,团中央举办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系列竞赛活动。发挥青少年学生潜能,提高了创新索质,涌现出了大批学生优秀学术科技成果。

各地共青团和青联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科技知识的学习传播活动,依托基地开展了科技节、科普广场等活动,对于培养广大青年的科学精神,在全社会推广科技知识发挥了积极作用

探索一系列开发青年力资源的新载体和新模式

团中央和全国青联在开展青年科技创新活动中通过举办“中国青年创新论坛”“中国青年创新论坛·中关村论坛”“中国泰达生物论坛”“中国百名IT青年精英论坛”探讨科技与经济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为青年科技工作者交流科技成果、传播科学思想提供了舞台,成为凝聚人才和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

通过与天津开发区合作,由开发区提供资金,鼓励和支持一批留学人员在开发区创业,成立了天津泰达华生生物园。吸引了一批青年科技人才。

通过开展中国青年科学家奖、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奖、中国软件行业杰出青年评选活动,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勇于进取、奋发创新,也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优化了环境,创造了条件。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保证青年科技创新活动健康发展

在开展青年科技创新行动中,团中央和全国青联注重机制建设,用社会化运作方式吸引大批青年科技人员参与到活动中来。做到工作职能的社会化,工作方式社会化,工作对象社会化。

项目化运作机制,这是青年科技创新行动长期开展,并取得显著社会效益的有效保证。在开展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的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与项目对接为核心,着重抓好需求调查、前期对接、现场发布、参观考察、签订协议、跟踪反馈等六个环节,在人才与项目开始真正对接的时候,共青团、青联组织便开始退出,进入跟踪反馈阶段。这样既推动了项目和成果的转化,又符合了市场规律;既保证了活动的实效,又保持了青年科技创新行动的长期性和持久性。

在开展青年科技创新行动中实现了团内与团外的内外协调机制、团的多条战线内部协调机制和团的各级组织上下协调机制,既形成了开放式的工作格局,广泛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又形成了点面结合、战线结合、全团抓创新的良好局面。几年来,团中央、全国青联先后与中央组织部、国家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国家环保总局等部委开展了合作,共同推动了青年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

中国青年科技创新行动是统领青年科技工作的龙头,是共青团动员、凝聚青年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服务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的广泛开展和深入推进对于青年创新人才的培养、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产生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原副馆长)

猜你喜欢

全国青联团中央服务团
在“试点”上为科技服务团“搭台”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暨纪念全国青联成立70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的重要讲话的思考
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梁家河活动
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安康活动掠影
红手环志愿者服务团欢迎您的加入
再见,团中央
香港全国青联委员赴佛山参访
2013·给力时代梦正圆
团中央、全国学联下发通知 开展向“10·24”英雄集体学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