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贵州“小精特”农业发展

2017-01-24邓小海吴大华

中国西部 2017年6期
关键词:贵州经营农产品

文/邓小海 吴大华

推进贵州“小精特”农业发展

文/邓小海 吴大华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的重大部署和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线。贵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方向选择由农业发展资源条件、农业发展现状和农业市场需求共同决定。农业发展资源条件是贵州立足“小、精、特”农业发展的基础,农业发展现状是贵州立足“小、精、特”农业发展的现实,农业市场需求是贵州立足“小、精、特”农业发展的导向。为推进“小、精、特”农业发展,贵州要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深化“三权”“三变”改革,加快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从地理阶梯划分来看,贵州省属于我国第二阶梯,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地势西高东低,最高点2901米(赫章韭菜坪),最低点148米(黎平水口河),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贵州92.5%的国土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是名副其实的“山的王国”,被誉为“山地公园省”,在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北低的贵州大地上,崇山峻岭、大箐深谷随处可见。贵州处于我国西南喀斯特核心地区,喀斯特面积占到全省总面积的73.0%,其中出露面积占到全省总面积的61.9%,石漠化面积占到全国的25%。一方面,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贵州“地无三尺平和八山一水一分田”

农业发展资源条件是贵州“小、精、特”农工发展的基础

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使得贵州不太具备发展大规模现代农业的良好自然条件。贵州是典型的山地农业,耕地分散化、破碎化特征明显,连片面积不大,自然灾害频发,石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突出,道路交通、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施工难度大、建设投资成本高,大多数地方生产条件较差。据贵州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显示,贵州耕地呈现“两多两少”的特点,即坡地多、坝地少,中低产地多、高产地少。全省平地只占耕地的5.1%,坡耕地占到耕地总量的94.9%,其中大于15度的坡耕地占到全部耕地的37.3%。另一方面,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贵州同时具备喀斯特农业、高原农业和山地农业的典型特征,多样化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作物资源为贵州发展精品化、特色化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贵州境内具备发展温热农业、温暖农业、温和农业、温凉农业和高寒农业的自然气候条件,也具有能满足不同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类型(包括红壤、黄壤、紫色土、石灰土、水稻土、沼泽土、山地灌丛草甸土等)。此外,贵州生物资源丰富多样,药用植物资源有4419种,居全国第二位,占到全国中草药品种的80%;有工业用植物约600余种;有食用植物约500余种;有可绿化、美化环境的观赏园林植物约200余种;有栽培的农作物近600个品种。

农工发展现状是贵州“小、精、特”农工发展的现实

■ 贵州具备“小、精、特”农业发展基础

近些年来,贵州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业改革系列政策,立足贵州农业发展实际,大力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推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五”时期,贵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122.23亿元,年平均增长6%。贵州出台了《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推动三农新跨越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重点产业突破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贵州“十三五”时期要以“五大发展理念”推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加快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和绿色农业发展,加快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特色农产品有效供给。2016年,贵州第一产业持续增长6%,粮经比稳定在4:6;绿色食品种植面积达到51060亩,绿色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占到32.6%;无害农产品产地4731个,种植面积达到2082.1万亩;有机农产品370个,种植面积达到70.76万亩;获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农产品有146个,其中有35个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经过多年的努力,贵州已经培育了一批有实力的农业企业。2016年,贵州休闲农业经营主体收入达到64.1亿元;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2707亿元,比2015年增长54.6%。贵州形成了一批特色优势农产品品牌,湄潭茶叶、织金竹荪、从江香猪、盘县火腿、罗甸火龙果、修文猕猴桃、长顺高钙苹果等特色农产品深受市场喜爱。贵州以“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建设了一批现代化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截至2016年,贵州有省级农业示范园区431个,实现农业园区产值达到1976亿元。贵州新修了一大批农业基础设施,黔中水利枢纽、马岭河水利枢纽、夹岩水利枢纽等水利工程相继开工和建成,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51万亩。贵州农业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为发展精品化和特色化农业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 贵州农业发展基础更适合走“小、精、特”发展之路

受制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贵州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依然较差,水利建设较为滞后,工程性缺水较为严重,抗旱能力不强;缺乏大型农用设施,农业集中区道路、机耕道不足,农业机械运用率较低;设施农业比重低,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现代农业难以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实施。

贵州农业经营主体小散化特征明显。贵州农业龙头企业自身发展水平不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的大型农业企业为数不多。即便是省级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绝大多数的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下。一些农业产品加工企业少,农业产业链条短,严重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如贵州马铃薯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但薯片、淀粉等加工企业不足10家;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50多万亩,而饮片加工企业仅10余家。

贵州农业产业集聚度较低。虽然贵州建立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园区,但由于市场培育、上下游产业配套等因素影响,产业集聚度较低,没能有效形成规模,一些园区入驻的企业依然是“家庭作坊”的生产经营方式。此外,贵州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不足、信息化服务水平较低,尚不具备承担大规模农产品交换的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逐渐增强,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由“吃饱”向“营养、特色、生态、安全、方便”转变。同时,人们外出观光旅游消

农业市场需求是贵州“小、特、精”农业发展的导向

费也进入迸发期,特色农业观光将成为乡村旅游的新宠儿。因此,市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品种、特色等方面的要求将与日俱增,高品质、精品化、特色化的有机、生态农产品将备受市场青睐。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将不断推高高品质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快精品化、特色化农业与现代旅游业相融合,从而为“小、精、特”农业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市场需求环境。

推进贵州“小、特、精”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常被分为五种类型:新农民、自我经营的家庭农业、雇工经营的公司农业、合作经营的农民合作社以及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营理念较为先进、经营水平较高,其能有效利用农业生产要素、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相对于传统小户经营而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能够向社会提供安全、健康、优质的农产品,并能及时把握市场信息,根据市场供需及价格变化进行生产调整。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与创新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至关重要的载体,加快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部署。贵州应以《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为指导,紧密围绕财政税收、金融信贷、农业保险、基础设施、人才支撑、市场营销六个方面积极运用市场的办法促使农业生产要素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配置。通过土地流转、入股、代耕代种、托管等形式扩大经营面积,优化资本、劳动力、土地的要素配置,通过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生产,不断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农业综合效益;通过联合制、合同制、合作制等多种制度创新,形成“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互联网+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推动农业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一体化,密织农业生产环节,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提高农业附加值。

■ 深化“三权”“三变”改革

“三权”是指对农村相关产权的确权、赋权和易权。“三变”是指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权”“三变”是加快农业发展的新引擎,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内容。深化农村“三权”和“三变”改革能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有效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促进生产要素平等交换,实现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推动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推进贵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强宣传力度,使“三权”“三变”深入民心,让农民知其利(益)、社会(企业)知其契(机);要建立健全“三权”监督管理和服务机制,制定和出台配套政策文件,完善确权、易权规则和流程,确保村民和村集体资产权益;要建立“三权”“三变”融资担保机制,出台贷款贴息、鼓励金融产品创新等政策,建立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制定贷款监管政策和措施;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支持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险种,完善农村股权经营监管和财务监管。

■ 加快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

在当今世界,品牌已成为品质的象征和经济竞争的重要手段。对区域而言,区域农产品品牌建设已成为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流趋势。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要满足市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高质量需求,要实现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的生产经营,必须大力加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通过推行地区统一化的运作提升农产品质量。当前,贵州精品化、特色化农业产业整体发展不足,因此需要通过区域品牌建设来增强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潜力。为加快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贵州必须加强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意识,采取有效途径提高各经营主体品牌建设的积极性,通过制定农产品生产标准,严控市场准入,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坚决禁止其使用农产品区域品牌。同时,严厉打击企业盗用本地农产品区域品牌的行为,严厉查处掺杂掺假行为,维护贵州农产品区域品牌声誉和形象。

■ 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农民的劳动力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依托。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贵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是增强贵州精品化、特色化农业竞争力,提高贵州农业生产效益的必然选择。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结合贵州新型职业人才现状,贵州应着力培育专业技能、生产经营、社会服务三种类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建立健全职业培训教育制度,实行全过程、多维度职业培训指导,推行长效化培养和职业技能考评,探索职业培训标准化和流程化体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人才引进机制,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带头人人才库,鼓励社会有志之士参与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返村。采取“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鼓励贵州本土涉农人员外出考察、进修,同时积极聘请国内农业专家入黔授课。(来源:贵州日报)(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毛豆)

邓小海: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吴大华: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贵州经营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