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动态
2017-01-23
变形进行时
上海杜梦堂
日前,分形艺术创始人之一的让-克劳德·梅纳在上海杜梦堂举办其在中国的首次特展“变形记”,艺术家特别为此次展览创作了一系列以动物为主题的作品,而作品的原型都为人形。这些作品基于分形几何的原则上,将人形以不同比例无限复制,最终成为动物形象。因此,所见的动物形象并不完全是动物,而是处在改变进程中的人形。
日常用品有故事
香港世界画廊
日前,香港世界画廊推出“做活”李永庚个展,展览呈现了李永庚多年艺术创作的精品,亦带未了为此次个展而特别创作的全新作品。对艺术家来说,日常用品本身包含了个人历史与叙事。作品极大程度与艺术家在特定时间中生活的环境有关,比如艺术家日常使用的与他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件,它们都为观者讲述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诗意地栖居
北京偏锋新艺术空间
近日,北京偏锋新艺术空间推出“诗意地栖居”艺术群展,在参展作品中,能看到艺术家们从高傲、愤激的批判者退回到真诚而深沉的体验者。借用海德格尔的话说“这种度量一旦发生,人就能根据诗意的本质未作诗。而这种诗意一旦发生,人就能人性地栖居在大地上……”
纪念碑式的绘画
上海泓盛空间
4月23日,何多苓将带着他的连环画作品《雪雁》来到上海泓盛空间。《雪雁》是何多苓根据美国作家保罗·加利科同名小说绘制的,这部小说作为一个诱因触发了他的内心,将他对自然、对人生、对艺术的很多感悟调动了起来。于是,他不只希望他的作品是小说的配图,而且希望这批绘画能获得某种“纪念碑的规模”。这批作品以形象的细腻感人和构图的独特新颖,以及意涵的丰富产生了强烈的动人效果。
图像在移动
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近日,北京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推出刘国强的首个个展“移动的图像”,集中呈现艺术家近几年来创作的录像、摄影以及绘画等作品,构建一个纯粹、理性、极简气质的视觉场域。图像是无辜的,始作俑者将它们置于意义世界的入口,偏离于惯常的审美目的,也不构成何种作者指定的隐喻,转而在图像意识的内容一立义范式中寻找缝隙,将观者对图像的感知引向某些日常难以察觉的幽微之处,依凭观者而非作者的想像力去统摄它们。据悉,展览持续至4月17日。
细腻的感官盛宴
武汉仟僖雅画廊
“TF计划”是仟僖雅画廊关注女性艺术家发展的常规性展览项目。本次展览汇集了王清丽、查赛、崔鹂的作品共30余件,其中包含油画、纸本、版画作品。她们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敏感而呈现出独特的视角以及表达方式。三位艺术家虽同为女性,却在各自的作品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就使得这个展览内容变得微妙而又有趣。
“大地”的艺术
OCAT深圳馆
日前,大型群展“事件的地貌”在OCAT深圳馆开幕,展览呈现了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中与土地相关的大量作品,展现并分析它们和西方主导的美术史中“传统”大地艺术之间的差异,叩问作为文化和行政概念的“土地”在艺术实践中的可能性。展出的作品时间跨度从1994年至今,勾勒“土地”概念隐藏的嬗变轨迹。这类艺术创作并不直接冲击建制,而是顺水推舟地揭露土地的认识论架构,在土地中开辟出外在于其自身的新场域。
即兴表演
香港当代艺术空间
近日,香港当代艺术空间The Empty Gallery隆重呈现“先风·遗骨”展览,展示艺术家Amit Desai的全新作品。艺术家以东方思想的非二元性为框架,引发对于摄影媒介的思考。空间与时间、存在与非存在、虚幻与现实,作品带出的形而上提问,同时强调了概念之间的内在关联。艺术家不时于其工作室内以传统仪式般的“即兴表演”作为形式,使剧场、摄影与心灵治疗糅合不分。
从媒介出发
台湾大未来林舍画廊
日前,台湾大未来林舍画廊推出“媒介”特展,探讨不同的媒介在艺术家各自的运用与诠释中,如何反映其创作的精神理念。当艺术家运用不同的媒材作为工具,其只是材料的变化?又或者透过材料赋予作品更深一层的思考?同时,艺术家透过不同世代的创作采样,探讨如何运用不同的媒材与其时代跟文化呼应。
艺术的“迷宫”
上海香格纳画廊
近日,艺术家赵洋的同名个展“赵洋”在上海香格纳画廊举行,此次展出了超过30件绘画作品,这些作品有一种让人想会心一笑,但表情又似乎有点举棋不定,觉得陷阱重重的感觉,赵洋好似一个“迷宫”建造者,巧妙地把握着失控和未失控的平衡、制造悬疑、散布迷雾、擦拭线索、掩盖痕迹、不露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