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铸孤魂镇兴平

2017-01-23蒙桃叶刘晓华

中国收藏 2016年4期
关键词:铭文百姓

蒙桃叶 刘晓华

旧时,民间多奉孤魂,俗称“孤魂爷”,即道教所敬奉的“鬼王”,其全称为“沃焦山下幽冥教主,冥司面燃电王大士”,称其为救苦天尊化身。但自佛教在中国本土化后,有说孤魂乃菩萨化身,点化超度受苦受灾的孤魂野电,因“孤魂爷”在民间被喻为阴间亡魂的统领,掌管阴间诸事,故被做成古人想像中的鬼混形象。

陕西省兴平市博物馆内现藏有一尊铸铁“孤魂爷”的造像,造型独特,且有明确纪年的造像铭文,最能展现古人心中的电王形象。更为珍贵的是,此造像的左右两侧、正面均铸有竖行楷书凸起铭文,笔法凝练有力,古拙苍劲,大多清晰尚能辨识,仅有少部分因氧化锈蚀严重无法识别。

从铭文可知,此尊造像铸于明代“万历七年”,即公元1579年。当时,兴平县归属“陕西西安府”,等备并实施铸造此像的是兴平灵宝乡百口里定觉寺的众信士,捐资人主要以贾氏家族为主,并有其他当地的信士。

当时铸造此像的金火匠人,是薛进山和薛让俩位师傅,但他们二人是距兴平县较近的礼泉县人。与“孤魂爷”造像同时铸造的还应有香炉,合计共用铁料干余斤。因此造像质地为铁质,铭文中有“孤魂爷”三字,俗称“铁孤魂”。

另依铭文推测,“铁孤魂”造像很有可能原供奉于兴平县定觉寺的孤魂堂内。再据有关档案记载,因“文革”期间孤魂堂被毁,该造像于20世纪80年代迁移至兴平市博物馆,现藏于文庙大成殿内。

兴平地处西北关中一隅,有着浓郁特色的地域文化。古时因灾害饥荒、战乱匪患和瘟疫诸病时常发生,以至尸骨遍地的惨状常让百姓心惊胆战、不寒而栗;尤其实在雨后夜晚,更是流萤四野,电火粼粼,此景会更令人毛骨悚然。当时的百姓为使一些所谓“无助的孤魂”不出来扰民,并减少百姓在路边、田头、树下随便拜祭的风气,民间信士便自发组织起来修建“孤魂庙”,以安抚魂魄,算是在精神上为百姓减负、造福。但祭拜“孤魂爷”的风俗启于何时,还需民俗学者深入研究。

关于定觉寺初建于何时?笔者曾多方查询,发现历代的史志鲜有记述;但民间传说在唐太宗贞观年间(627年至649年)玄奘法师西天取经路过此地,后人为纪念他而修定觉寺。

据《民国咸阳县志》载:“定觉寺,在县西二十里南寨村,元至正间圆聪建”。由此推断,定觉寺确切的建造年代距今至少已有650年的历史。听闻乡邑耄老闲而慨谈:昔日该寺占地七十余亩,三进庙宇,规模宏大,香火旺盛,信僧云集;逢每岁冬月十五庙会日,秦、陇、宁,青、新、晋、豫之富商巨贾、信男善女、妇孺老幼、纷至沓来。盛时竞达数万之众,足见当年庙会之盛。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四月,陕西爆发回民起义,定觉寺内佛像被毁,大殿被焚,寺内主持僧人纷纷逃命。后虽经重修,但又因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关中遭遇饥荒,定觉寺的庙院被盗贼大肆劫掠,寺庙几为废墟。

20世纪50年代末,由于寺庙破败不堪,政府下令将其拆除,砖瓦木料悉做它用,重达两吨的大钟也被大锤击碎而送进了时兴“大炼钢铁”的熔炉。当年的香火盛地也随之被夷为平地,此尊孤魂爷造像逃过数次劫难而保存至今,实属幸事。

就造像艺术而言,采用范铸工艺的此尊铁铸孤魂像,造型硕大,刻画逼真,既展现其面燃鬼王的狰狞,又表现了只为普度诸鬼众生的佛心,风格独特,还为研究明代的民俗信仰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猜你喜欢

铭文百姓
《文心雕龙》与《文选》铭文研究
无所不为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百姓看家“风”
百姓腰包更鼓了
三国演义
西周时期文字浅说
新见所谓“鱼匕”铭文再考
百姓闲趣
和县馆藏铜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