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沃尔沃XC60T5 VS 奔驰GLC 260 4MATIC

2017-01-23王苏林

TopGear汽车测试报告 2016年5期
关键词:沃尔沃赛道

王苏林

我自认是一个正统的爵士乐爱好者,Nina Simone、Sarah Vaughan、Tony Bennett等都曾是我的心头好,甚至还不惜为他们去购买黑胶唱片。我并不老,无论在00后还是10后眼中来看,都没到“老”的境地,可年纪轻轻就沉迷起爵士难免会让人起疑。我并不是对着热爱爵士乐的年轻人开无差别“地图炮”,也不是替他们打抱不平,只是一个喜欢爵士的年轻人,难免会让人觉得他要么是经历了什么人生大起大落和沧桑,要么就是未老先衰,身体还没有老,心先衰老70其实这两样都不是,我只是喜欢在繁杂喧嚣的生活中寻找一种平衡,平衡内在的躁动和浮夸,就像太极、阴阳,这样的平衡只会让你的生活更从容。

可是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了,虽然也没听上去那么久,但总觉得自己需要做出一些改变,至少不让人说我老。曾尝试去听一些电子乐,若说乐队,Daft Punk是我的最爱。House听多了有些心烦,Trance听多了耳膜疼,Dubstep简直就像手指甲磨砂纸——总之能够带来短暂快感的东西都不长久。随后我听到了一些Nujazz。可能有人问什么是Nujazz,Nujazz就是电子爵士乐,兴起也是20世纪90年代的事70我直到现在还觉得用电子手法去演绎爵士是一件唯美的事情,一些电子元素的适当介入让原本略显沉闷老旧的tune呈现出鲜活的新生。我并没有忘记我写的是两台车,我若是不啰嗦这些,恐怕有些人会不知我所云为何。

是的,我认为这两台车就好比两首Nujazz。奔驰和沃尔沃两个品牌我觉得没必要再去费口舌介绍它们有多么悠久的历史,更没必要大谈传承,我只想从一个普通人的眼光去看这两台车,我想这就够了。

沃尔沃来自北欧,XC60又同样是品牌下销量很高的一款车型。提到这个品牌,就不得不提及斯堪的纳维亚设计。其实这个风格若是直接提及,是很笼统的,毕竟其中包含了好多种派系,尤其以国家为不同。它的造型自然流畅,简洁实用的设计也同样充满了对自然界的亲和,虽然这一代XC60还并未与新款XC90相融合设计,但经典的造型依然是设计典范。之前提及过斯堪的纳维亚的不同风格,来自瑞典的沃尔沃则充分体现了本国的设计特点。何以见得?中控台可能让第一次看到的人有些头大。没错,我其实也想不通,瑞典人为何要将数字按键一个一个地罗列在中控台?更何况还是实体按键,这种感觉就像在一个用iphone 6s的时代里突然看到一个路人还在使用诺基亚1110。都说瑞典人喜欢将所有功能不求个性地纯粹罗列在一起,旋钮上也要有两个实体按键,中控台一圈按键,放眼望去大片大片的黑色塑料片遍布整车内饰。我觉得这点绝对是受到家居设计的影响,瑞典人就爱将功能或布置层层堆叠,所以若是有机会接触瑞典家居,你难免会看到各种储物空间一叠着一层,这种感觉在XC60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其实这次还有一个小小遗憾,我觉得木质内饰板才是这辆北欧车的精华,不过这台车却没有配备,大片的纯木斜纹装饰更能让人安心,这才是真正的斯堪的纳维亚嘛。

GLC是新派中的新派,SUV界的绝对黑马。从设计上说,它是我的选择,也许是XC60太老,但就算是和全NXC90设计相比,我依然会选择GLC,它才是我所比喻的Nujazz之所在。它外观线条太简洁,两三笔就能把轮廓通通收入纸上,但粗中有细,格栅和车灯的层次感又在细节上下足了功夫,大有受包豪斯设计风格影响的痕迹。这款车的内饰真正像我所谓的爵士乐,金属搭配木质装饰所碰撞出的经典感,细节之处也毫不含糊,空调出风口如同一个老式涡轮发动机,简直就像一个工艺品。但这并不妨碍GLC上先进科技施展拳脚,这就仿佛电子元素傍身的爵士乐。虽然中央的显示屏略显突兀,但操作界面人机亲和力极高,你所需要的操作除了导航外基本在三个循环内都能完成,比作是ios都不为过。这里TG极力推荐选装“柏林之声”音响,虽然自带的氛围灯平时也不明显,但音质的提升可不只是量变、质变,甚至聚变、裂变。如果说这台GLC的车内感受能打9分的话,其中3分要归功于“柏林之声”那纯净精准的发声上,原谅我并没有机会停下车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静静去品味这款音箱,但就算在嘈杂的驾驶中,“木耳”也能听得出好坏差别。

车毕竟是用来开的,不光是看和听,所以我还是选择GLC。别看GLC的内饰优雅简洁,XC60的内饰机械重叠,但驾驶感则完完全全地大换位。结果就是这样,XC60开起来飘飘忽忽,转向和悬挂由于过滤掉了大部分路感,开起来根本不像一台北欧车该有的感觉——但沃尔沃就是这样。它们开起来都不累,公平地说,并不存在谁好谁坏,若是你喜欢那种电子味浓的驾驶感,沃尔沃可能更适合你,因为它真的欠缺不少路感。两者转向同样精准,奈何GLC路感更丰富,丰富之余还不会让你手忙脚乱,实感和过滤的平衡拿捏得刚刚好。这两台车我都有一定时间的驾驶,但让我有欲望去驾驶的还是GLC,百分之八十的轻松,百分之二十的乐趣,我可能已经有偏心了。这个对比其实很有趣,因为两台车很相似,空间相似,动力相似,功能也许相差不大。通过性我们还是无需担心的,经过一轮“杂耍”两台车都合格地从烂土路顺利“毕业”,只是毕竟两车都是主要针对公路驾驶,那种短程弹簧虽然能够过滤掉震动的波峰,却依然能让车内起起伏伏,总体来说回弹还是让我很满意的。

曾经的沃尔沃一向以安全性全球第一自居,但随着技术越来越先进,曾经的第一现在也未必稳居宝座,当年那些让人大呼昂贵的安全科技选装包上的功能,也逐渐一点点流进普通车里。GLC就逊色US?当然不,那些安全配置光是看配置表就能让你眼花上好一阵,否则,我怎么会觉得驾驶GLC如此轻松。在市区内开XC60有时候会有点烦,如果所有的辅助功能通通打开,拥堵路段你会一秒钟不停歇地一直在被“嘟嘟”声所骚扰,原因皆是众多传感器为你保驾护航,时刻提醒你周遭其他车辆或物体距离过近,对于“老司机”来说还是关上为妙。虽然我们一直没有机会体验行人防碰撞系统(当然我们也不敢),但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来说,这个配件关键时刻或许真的能救人一命。奔驰也会叮嘱你,但似乎并没有那么喧嚣,无论是车道偏离辅助还是并线辅助都提醒得很柔和。

从动力上来评价其实是我最不愿意做的,毕竟这就有些有失公平了,XC60的车身质量自然不如新技术的GLC来得轻巧,发动机技术也显得老态,好在那一秒或零点几秒并不是我们所追求的。最后,经过多层选拔,这次对比试驾的胜家是GLC,不过这也只是暂时的,毕竟这一代XC60无论是设计还是性能都还停留在过去,相比于不久前上市的全新XC90而言简直就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但你我不必担心,采用全新XC90基因的XC60定不会让我们失望,我们先不要急,若要出手大可等一等下代XC60推出,到时孰胜孰败当下又岂能定论?

我们在葡萄牙著名的Estoril赛道旁的一间密室里进行了一次内容在我看来颇为诡异的采访。四面黑墙,一个长到仿佛没有尽头的桌子,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梅赛德斯一奔驰研发的韦伯博士坐在桌子的尽头,灯光颇为犀利地照在他和每一个在坐中国媒体记者的脸上,门外来自其它国家的媒体同行们正在享用香喷喷的蒜蓉大虾和各种好喝的冰镇特饮,浑然不知小黑屋子里正在进行的这场专门安排的会面。

之所以说内容诡异,现场问了11个问题,其中8个与智能驾驶和汽车电子相关,仿佛让人置身于拉斯维加斯CES(消费电子展)一样。全新E级车不是奔驰推出的第一款具备智能驾驶功能的汽车了,然而大家对智能驾驶的兴趣在这款E级车发布之际似乎叉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潮。比如摆在面前最现实的一个问题:“电子产品半年一更新,奔驰车五到七年一更新,我们可能在设计一款新车的时候用的是最新的电子设备,然而到上市发布的时候它已经过时了,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问。

“解决这个问题一开始就要在车辆上尽可能装备最高级别的硬件”韦伯博士说,“例如我们采用两块12.3英寸分辨率达到1920×720的显示屏……以及最高配置的芯片。”事后我们了解到韦伯博士提到的最高配置的芯片是一个性能远超最高配Macbook Pro的四核芯片,而它的任务仅仅是用来驱动这两块高清显示屏。这种看上去难以想象的大材小用,是韦伯博士眼里解决汽车研发与电子产品更新周期之间差异巨大的良方,他轻轻挥动着戴着运动边一个按钮,总之很不起眼也不太顺手便是了。我曾经认识过一个开了好几年SLK的车主,直到有一天我上他的车,帮他按下那个“C-S-M”方钮,他才知道自己的车还有运动模式可以用。我一直怀疑这是奔驰设计师故意的,他们有火爆一把的能力,但就是希望他们的车主永远优雅,永远不要发现那个运动模式按钮。当我快速杀到一个急弯前,连拨三下降挡拨动,排气管悠然发出噼啪回火声的时候,更加深信奔驰的工程师一定是人格分裂到天上了的双子座。

常亮的远光灯把周围的视线照得非常透亮,连远处树丛里正准备洗洗睡的鸟儿也被照醒。只是这盏智能大灯实在敏感,周遭环境在极快的车速下迅速变换,大灯也随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地转动,车灯能这样动,就让人感觉它像活的一样。对向有来车,它也能及时顺着来车的轨迹切暗那一小块区域。这项科技实在太适合献给中国每一个爱乱打远光灯的车主了。

插一句。第二天我偷开了TE 350 d,是的,柴油版。虽然也有sport+,但力道和噼啪回火声都不见了,而且还能感觉到一丝柴油发动机特有的“柴柴的”味道。好了,反正中国市场和TG一向都反对柴油车,如果不介意价格的话,我还是推荐大家E 400 4MATIC,它能让你感觉到舒适以外的另一种爽。

大约10km开着sport+和智能远光灯的羊肠夜路夜路之后,我们回到里斯本外围繁忙的高速公路上,刚好是周末,进城的车流也是格外汹涌。一路都定速巡航在140km/h(这样能确保不跟丢那些临时加速超车的好手)。听着车里的靡靡之音,我开始有些迷茫,我想就让智能驾驶自己去跟着前车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会儿拐弯一会儿变道吧。如果没有刚才那段夜路,我甚至想放弃写这篇试车报告了,反正都是这台全新E级一路自嗨,没我什么事儿。突然想起密室里韦伯博士在访谈最后不经意间冒出来的一句话他说:“就目前奔驰在这台E级上装备的硬件已经完全可以满足自动驾驶的所有需求,只是……”好了别说了,我预感到以后试车编辑这份工作恐怕要黄。E级的氛围灯也是越做越好看越高级了,仿佛抚慰了我此刻特别不爽的心情。方向盘上首次出现了触摸式按钮,左右各一个,分别控制着那两块硕大的高清屏幕,摸上去滑溜溜的,仿佛在努力地告诉你:“哥,你摸我,你触碰我吧,你还可以控制我啊……”

不知是不是奔驰读懂了我昨晚这份失落的心,第二天回到Estoril赛道,他们真的给安排了赛道驾驶,还是用这台245kW,0-100km/h加速5 3s,手动降挡会噼里啪啦作响的E 400 4MATIC。其实我是感觉让一台全长4923mm的E级车跑赛道是有种莫名的违和感的,一台已经完全具备自己驾驶自己的行政级大轿车如今摆在我的面前跟我说:“哥,你测我吧,使劲测,测我的极限。”我也是有种反被霸王上弓的感觉。

出pit lane,慢慢加速,热身,一整圈,柔顺,来到大直道,使劲加油,地板油,200km/h!一号弯前,刹车,降两个挡,嗡嗡,霹雳啪,完美!准备爽脆地劈过去……等等有急促的警报声,特别响的那种滴滴滴,紧接着一个猛刹,谁给我刹的?略噔!安全带勒紧,胸闷,不是指心情,胸真的闷。不可否认,这一脚刹车是精准的,我刚才刹车没给够,车子自己给补了一脚。带着一点胎叫划过弯去,然后二号弯我就不敢给力了。三号弯老子不信,继续燥,加速是真快,轮胎也很快来到抓地的极限,甚至咬着路肩腾腾地过,又是滴滴!心想完了,果然紧接着车子自己给自己来了一脚不容置疑的急刹,等你人还没来得及前仰,安全带又是一个sm级的自动捆绑,只有我胸口的脂肪还在往前扑,这次我心里有所准备,所以嘴上只轻轻骂了一小口。就这样我怀着一种被调教过的心情,完成了宛如炼狱版的三圈赛道试驾。下车后,教练问我感觉怎么样々我说:“爽!”我问教练,我怎么才能把车上的某些主动安全系统关闭,教练说:“你不能,没有门。”

是的,我承认在赛道上我的刹车是迟疑的,施加的力度也过于温柔,这些娘炮的驾驶风格都被这台E级车主动识别了,它在以一种悬崖勒马的方式自动补救自己。才不去管悬崖前面还有路肩,路肩外面还有草地,也不去相信你会自己去修正。总之,你只要让他发现你答错了一道题,后面的题你不用回答了,全部由他给你包办了。外人看来你,完美,一百分!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时候我被安全带绑在座椅上,正学藿微信里的那个动画表情:放我出去,我要装……

这就是我眼中的全新E级车,它好得让我无地自容,黯然神伤。

来最后让我们预告一下,你看到这篇试车稿的时候,北京奔驰全新E级长轴距版也已经在北京车展上亮相了。加长版和我们试的这款短轴距版有一个天壤之别,那就是它会更长一些……对不起,开个玩笑。加长版的亮点主要在后座,它有着自己独有的私密三角窗,后座中央扶手上的控制按钮也是我见过最丰富的,一点不输S级,而后座的座椅调节幅度和空间更是大到让人想在里面大睡一觉。或者一句话讲完,看完E级长轴距版以后,也许很多人会深深地感到奥迪A6L和宝马5系长轴距版简直没戏了。

对了,还有一大堆高科技没有介绍呢,比如你可以不用带车钥匙了,带着手机就行;你可以不用停车了,人站在外面在手机屏幕上转啊转啊转,车就自己停进车库里去了;智能驾驶期间你可以不用嫌弃跟着的前面那台车太肉了,奔驰E级现在自己知道如何超车干掉前面的慢货。等等,总得有点什么缺憾吧?对,这项自动超车功能国内市场暂时欠奉,其它的,完美!

猜你喜欢

沃尔沃赛道
沃尔沃EX90
当代青年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
不够格 沃尔沃XC40
跃马新姿 赛道试驾法拉利296 GTB
自制冰墩墩不能滑出“法律赛道”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沃尔沃XC40 RECHARGE
沃尔沃C40
征服蒙特卡洛赛道
无人驾驶,先上赛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