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问题探讨

2017-01-23刘丽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经济管理模式现代企业规范化

刘丽

摘要:近年来,现代化企业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济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水平高低与企业获取的经济效益高低具有直接联系,所以需要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化的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求,有必要对其进行规范和完善。本文首先对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内涵和特点进行了阐述,然后总结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其规范化策略展开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

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主体,既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促进其规范化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基于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内涵和基本特点,对现阶段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了讨论,然后就如何建设规范化的经济管理模式提出了几点个人意见,希望能为提高现代化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一、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概述

(一)内涵阐述

企业的领导者为了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督的活动,即企业的经济管理。由此可知,经济管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企业的管理者对其经济活动的管理过程。企业经济管理内容包括生产经营、人力资源和内部审核等多方面的内容,涵盖内容较为广泛。

(二)基本特点

第一,综合性特点。企业实施经济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获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而且这一目标贯穿于企业的整体管理,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点。第二,相关性特点。企业为了顺利实现最终目标,需要从经济管理的角度考虑,制定出长期有效的战略方针,并以此指导后续工作的开展。只有提高了经济管理水平,才能为企业整体管理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两者属于局部和整体的关系。第三,具有较强的指导性。财务工作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财务指标也是经济管理者制定企业发展规划的主要依据,所以可以将财务目标作为经济管理的指导,而经济管理则能够为企业的经济决策提供重要指导。企业根据经济目标,采取一系列的经济活动,可以促进其持续发展。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观念相对落后

在实际的经济管理工作当中,大多数现代企业没有认识到自身的管理观念已经严重制约了自身经济的发展。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只是把对经济的管理、人员纳入到管理体系当中,忽视了治理、监督环节的经济管理,因为并不能很好地促进自身管理体系的完善。从国外的现代企业应用比较规范的经济模式的成效可以看出,国外企业的产品在本国甚至在全球都占领一部分市场,最大的原因就是国外的企业管理理念比较超前,在对于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上拥有的思维是旁人所无法超越的,这与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文明程度相关。我国的许多企业即使运用了比较规范化的经济管理模式,如果在实际应用的时候没有将先进的管理理念渗透到经济管理行为当中,也无法取得经济管理的最佳效果。同时,经济管理的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也被企业所忽略,企业只是将管理理念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忘记了经济管理理念的可操作性。

(二)管理制度存在漏洞

尽管我国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仍是企业面临的一大问题,尤其是当下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时代大背景下,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企业的首要任务。目前,我国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存在的漏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囊括的内容不够全面,未能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各个方面,缺乏监督与治理环节;二是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缺乏执行有力的经济管理制度,企业的经济活动经费未能得到合理估算,使企业的资金使用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企业面临资金风险。当然,这与企业没有加强对经济管理行为的监督是离不开关系的。另一方面,企业经济管理缺乏制度保障,造成企业的经济管理行为缺乏科学性。

(三)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主体是人,然而在进行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许多企业都忽视了人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的作用,致使企业缺乏一批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为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服务。企业经济管理人员普遍素质不高是企业实施高效的经济管理活动面临的一大难题,经济管理人员素质不高表现在责任意识淡薄和管理知识缺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知识缺乏,在工作不重视对自己专业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是企业的把关工作做得不到位,企业采用素质比较低的管理人员,并在员工上岗以后忽视了对员工管理知识定期培训的工作。另外,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不够,缺乏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大多数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或责任意识不强,对自己工作内容有所疏忽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从而降低工作效率,无法达到经济管理的预期效果。

三、实现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主要方法

(一)积极转变管理理念

企业要立足于本企业各方面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转变落后的管理理念,使经济管理理念与企业的发展相匹配。将经济管理理念充分融入到经济管理活动当中,注重管理理念的可操作性,增强经济管理的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危机意识是指企业面对当前的市场现状以及其他威胁本企业发展的因素是否能够区别出来,是否拥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这些危机,企业只有使自己的管理理念优于传统的管理理念,才能够增强自己对市场危机的敏锐度,使企业管理者具备战略性的发展意识。风险意识反映了一个企业内所有员工的忧患意识,企业只有将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落到实处,才能使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

一个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是实现经济管理规范化的首要条件,企业要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以便及时发现管理漏洞,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针对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内容与实际经济管理活动存在矛盾的问题,要求企业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经济管理制度,使经济管理制度发挥其应有的制约与指导的作用。企业应当增加经济管理模式的监督和治理的环节,监督主要对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实现实时监控,考察管理人员是否存在违法违纪、滥用职权的行为,治理则是针对提升企业业绩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来说的,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价值发挥、企业各方利益的统一都是治理包括的内容。监督和治理环节可以有效促使公司经济管理人员履行其职责,发挥其价值,最终目的还是要回归到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方面。经济管理模式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经济管理模式当然会相应地变化,因为,具备战略性的发展眼光,因时而异制定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经济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长远发展。

(三)加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

企业要全面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管理知识和管理技巧,建设一批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在企业招聘经济管理人员的时候,要对应聘者的职业技能全面考评,为管理队伍的建设创造优良的条件。企业应该为经济管理人员的技能提升创造便利的条件,积极组织经济管理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技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经济管理队伍。企业可以建立人事考察制度和竞争机制,增强管理人员的忧患意识。定期对经济管理人员进行考察,通过企业所有员工的共同监督规范经济管理人员的行为,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在工作的各个方面都提高警惕,认真负责。加强经济管理人员对企业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才能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

[1]丁圣志,陈铭钊.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3(19):142-144.

[2]姜士伟,潘佳煜,黄健.基于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10(12):113-114.

[3]曲歌,李建琳.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27(06):7-8.

[4]王界升,耿晓.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0(13):112-113.

[5]宋翔南.新环境下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研究[J].中国市场,2015,28(46):195-196.

[6]于修权,杨光辉.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J].中外企业家,2013,13(25):15-16.

猜你喜欢

经济管理模式现代企业规范化
浅谈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