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企业东盟市场进入模式分析

2017-01-23赵莹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国企业

赵莹

摘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已经融为一体,中国加入WTO,也为中国企业进入东盟市场铺平了道路。在“走出去”发展背景下,中国企业进入东盟市场的现有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也成为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文章结合中国—东盟经贸发展状况,分析了中国企业东盟市场进入模式现状、特点,指出了相关的影响因素及问题。

关键词:中国企业;东盟市场;进入模式

1.中国企业东盟市场进入模式现状及特点

1.1中国与东盟

东盟是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简称,已经成为一个囊括东南亚地区、总人口多达5亿的一体化组织,东盟也成为世界区域经济中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东南亚各国是我国的近邻,东盟也是我国对外经贸合作的优先方向。中国与东盟在产品结构、出口市场结构上有着较高的相似性,并且,这种相似性越来越接近,这意味着中国与东盟关于市场、资源的竞争更加激烈。但是,中国与东盟在贸易方面还存在着互补性,并且,中国与东盟这两大经济实体的关系始终以互补关系为主,如中国与东盟在科学技术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互补性,其中,中国的科学技术优势非常明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中国对东盟出口将增加近110亿美元。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不断优化的情况下,把握住“一带一路”的战略先机,与东盟各国开展深入合作,以实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标,就成为中国政府和企业努力的新方向。

1.2中国企业东盟市场进入模式现状及特点

中国企业东盟市场进入模式指中国企业为了更大范围的经营业务,将企业业务发展到海外的市场进入方式。中国企业进入东盟市场是海外市场扩张的结果,我们可以将其看做是中国为了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而做出的企业制度性安排和战略转移。传统的企业东盟市场进入模式有贸易式、契约式和投资式,不管是哪种市场进入模式。在不同的环境下,企业都要有所取舍,企业市场进入模式也有所不同。中国企业东盟市场进入是中国企业国外市场进入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国内市场饱和、国际竞争压力、全球化经营、新市场开发”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初期,企业通常会以出口和合同方式进行市场渗透。后期,许多企业就会采取合资、独资等方式来进入新的市场。

就目前来说,中国企业东盟市场进入模式大致如下:首先,工程承包模式较为成功。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开始时间较晚,但是双方在经济、政治领域的合作一向是非常融洽。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其中,我国在东盟投资流量最多的行业是采矿业、电力、热力和制造业,可以说,中国企业在东盟基础设施建设和通讯、矿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企业在东盟市场进入时都采取了承包工程模式,据统计,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在东盟签订的承包合同金额已经超过18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东盟制造业、农业、桥梁、电力项目中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其次,以货物贸易为龙头,投资水平普遍不高。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之初,双方的开放水平都较低,如今,中国—东盟之间的货物贸易商基本是零关税,双方贸易额虽然不断上升。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利用水平非常低,双边贸易仍旧是以货物贸易、服务、投资为主,双方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化。再次,进入东盟的中国企业中,国有企业比重较大,但是民营企业比例上升。据统计,2013年,中国进入东盟的10大成功企业中,国有企业占了7个,民营企业有3个;2015年,进入东盟的10大成功企业中,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已呈平分秋色之势。由此可知,我国民营企业也加快了东盟市场进入步伐,中国企业外出主体更加多元化,实力也更强。

2.中国企业东盟市场进入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2.1中国企业东盟市场进入模式存在的问题

2.1.1出口贸易方式存在问题。近年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速度较快,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结构也得到完善。与此同时,出口贸易主体日渐壮大,中国的贸易伙伴和对手也不断增多。但是,在东盟出口中,许多企业的规模都较小,实力也较弱,很难形成规模效益,产品的结构不合理,并且产品的竞争力不够。如我国出口东盟的产品几乎涉及了各个行业,但是产品出口额都较小,出口额超过100亿美元的产品非常少。

2.1.2许可证贸易发展滞后。许可证贸易是国际贸易最普遍的形式,近年来,虽说中国企业在东盟市场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企业许可证贸易进入东盟市场的方式发展始终非常落后。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中国企业对许可证贸易认识不足,商标、财务知识和技术管理知识匮乏,技术出口能力较弱。再者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企业的技术竞争力较弱,产品的知名度不高,价值吸引力较低。

2.1.3对外直接投资虽然发展快,但是投资额低。新时期,中国对东盟各国直接投资发展较快,但是投资额不高,投资领域和服务的开放性不足,投资分布不均。

2.2中国企业东盟市场进入模式影响因素

选择何种模式进入市场,是企业向国际市场渗透时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由上述可知,当前中国企业东盟市场进入模式主要有三种,即贸易式进入、契约式进入和投资式进入。这三种市场进入模式各有其优缺点,企业在市场进入时势必要综合各种因素做出取舍。那么。影响中国企业东盟市场进入模式的因素有哪些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种,分别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有企业生产因素和企业资源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有目标国家市场因素、环境因素、生产因素和母国因素等。许多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时,并不是只选用了一种模式,更多的企业走的是多种模式相结合的道路。并且,行业不同,影响企业选择不同市场进入模式的因素也是不同的。如温州中小企业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时,都会首先考虑东道国市场规模、销售潜力、市场竞争成本、政治与经济环境等因素。因为温州中小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时,多以出口进入为主,投资进入所占比例较小。工程技术企业在进入东盟市场时,都会将项目的技术服务密集型、国外市场适应性放在首位,因为此类企业在进入东盟市场时,投资规模较大,从事的行业大都是技术和资源密集型行业。

3.中国企业东盟市场进入模式构建策略及改进建议

3.1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明确发展目标

中国企业在国家化经营时,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明确国际化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目标国和最佳市场进入模式,这是确保企业经营扩张的必要步骤。确切来说,企业在制定国际化战略时,要认真分析东盟各国的资源、经济、政治情况,就东盟各国的资源优势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目标国市场。如资源指向型企业(煤炭、木材)要熟悉了解东亚各国的矿产、森林资源状况,选择到矿产资源和林业资源丰富的缅甸、老挝进行国际化经营。电力、医药行业,要对东盟各国的电力、医药生物产业发展情况有所了解,尽量不要去电力发达、医药生物产业发达的菲律宾去与本国企业争夺市场。新加坡投资环境稳定,中国企业在考虑投资目标国时,可以优先考虑新加坡、文莱等国。在充分考虑投资环境的基础上,企业还要选择合适的市场进入模式,即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动机和相关影响因素,考虑选择合适的市场进入模式,排除那些自身能力达不到、无法掌控的进入模式。

3.2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由上述可知,中国企业在东盟市场经营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名牌产品少,企业规模小,产品竞争力不足等。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企业要想在东盟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要想在市场交易、商品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必须要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依靠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改变那种以低价劣质产品、大规模销售取胜的发展模式,以优质高质量产品取代劣质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尽快实现转型升级目标。如在许可贸易中,中小型企业在进入东盟市场时,要认清许可证贸易带来的挑战,权衡技术、权力转让风险,加强生产技术创新与改造,拟定风险补救办法,关注自身品牌和名誉塑造,因优质产品打开产品销路。投资型企业要制定长远发展目标,逐渐使企业由“资金投入”向“技术投入”“智慧投入”方向转变,以促使企业国际市场经营管理实现质的飞跃。

3.3扩大行业选择,加大投资力度

产业选择和投资是企业在国际市场经营中最为关注的两个课题。其中,产业选择是企业重塑国际分工格局的重要举措,也是影响企业产业结构、促进企业经营升级的重要因素。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在东盟市场进入时,要重点支持资源开发型、劳动密集型、成熟实用技术型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并且经营投资以直接经营和工程承包为主。但是,我国企业在进入东盟市场时,要充分利用有关国家的优惠政策,加大承包工程市场力度,同时加大与我国对外企业的合作,争取维护好本国企业的利益,在东盟市场上营造和谐、共赢的发展格局。这就要求政府在中国企业对外发展引导和服务中,要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要求企业加强交流和沟通,与中国企业、当地企业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则要对目标国的潜在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资力度,形成规模效益,并积极通过雇佣地方劳工、公益基建等手段回报当地社会。

3.4兴建海外工业园区

海外工业园区是一种新的市场进入模式,兴建海外工业园区实质上中国企业海外之旅中集群发展模式的一种。这种市场进入模式是中国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新实践,它既为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快速通道,还降低了企业竞争成本,遏制了同类企业恶性竞争、相互干扰等问题。因此,中国企业在进军东盟市场时,要以投资回报、利益共享为根本,争取更多的目标国政府支持,与中国企业、地方政府联手兴建海外工业园区,做好园区整体规划和地方政府协调工作,将企业工程建设和运营、生产和销售都集中在海外工业园区内,打造“专业分工、合作发展”的市场进入新模式,以工业园区为基地,绕过当地政府关税、反倾销、反补贴贸易关卡,拓宽产品的销售路径,以形成集群优势,维护本国企业的利益。

综上所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快速向国际市场渗透,在中国对外投资活动中,市场进入模式无疑是市场战略部署的核心。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进入时,要对影响市场进入模式的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并寻找正确的进入模式,以促进企业海外市场稳步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王艳楠.中国企业东盟市场进入模式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

[2]陈朝阳,李媛媛,王艳楠.中国企业东盟市场进入模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6,15:53-54.

[3]刘佶放.华晨汽车东盟市场进入策略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2.

猜你喜欢

中国企业
中埃跨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探讨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的代理问题与治理机制
中国CI系统战略崛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