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不灭

2017-01-23何亦红

户外探险 2017年1期
关键词:尔巴珠峰尼泊尔

何亦红

2016年12月,编辑部迎来了三名来自尼泊尔的客人—珠峰攀登的夏尔巴高山向导—明玛·G·夏尔巴、尼玛·丹增·夏尔巴、普鲁巴·丹增·夏尔巴。他们多年来以夏尔巴人天生的登山能力,“以身犯险”地创造了一个个攀登奇迹。我们这几年每年都有关于珠峰的报道,普鲁巴准确地在书架上2015年的杂志《珠峰生死季》一刊中找出了自己的照片。

2017年这期专题就来自办公室里的这次采访,之后我们还组织了北京站的线下分享会,并请来户外圈著名的攀岩摄影师张睿隆重地棚拍了他们的肖像。在面对面的交流中,也更新了我对夏尔巴的一些认识。夏尔巴并不是所有时间都在服务商业客户,近年来作为尼泊尔的优秀攀登者,他们也在尝试自主攀登一些未登峰,明玛分享了他独自攀登家乡附近的一座山峰被困山上53小时的经历。

开年第一期的杂志主题看起来有些沉重,尼泊尔的夏尔巴高山向导、昆仑山的驼工以及巴基斯坦的徒步背夫,都透着苦难与沧桑,但这些朴素的人在每一次艰苦的行程中,忠实地陪在户外人的左右,保证着每一个人的安全。

杂志具备深度解读世界的能力。我们2017年的选题都将注重人文因素以及态度观点的深度表达。从多个维度,具有逻辑性地去拓展一个主题,算是杂志这种媒介的一种特有属性。

新媒体是手掌中炫酷的方寸,杂志却带着人的气息,还有时间的痕迹,它不需要担负起传递信息的速度,它要传递讲述的乐趣,是你放在案头的形体,是积存下来可以随时拿起的故事。

新媒体从出现到风光无限,并没有把优秀的杂志取代,如同那句老话:尺有所短,寸有所长。2016年,我们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新媒体探索,搭建起包括微信、微博、活动、培训、FM等一系列全媒体新模式构架,2017年以及再往后的往后,我们相信经过纷纷扰扰的时光,在周围流光飞舞的炫目中,一切都会在颠簸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我们思考怎样去做一本杂志,或者怎样去做新媒体,相信新媒体不会取代杂志,杂志的功能在新的时代会有着它自有的价值,就如同自行车以设计概念化的形象以及从交通工具转身为生活方式而重获亲睐,就如同爱情从来都不曾被相亲快餐所取代,人们即使有了kindle还是有满架子的书籍。这世间万物都有存在的理由,新生不代表必须有消亡,共存才是这个宽容的时代的特点,我们接受转瞬即逝的网络信息,它们促使印刷的媒体更加沉稳,更加注意自己应有的态度和要争取的尊重。

猜你喜欢

尔巴珠峰尼泊尔
咦?珠峰“身高”在变?
寻找珠峰的“脚”
珠峰上架起世界最高气象站
珠峰八大争议焦点
看好了!
尼泊尔的忧伤
尼泊尔的印象
尼泊尔 震后的日常生活
有多少只乌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