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新型《土木工程测量》实践模式体系的研究
2017-01-23金芳芳
金芳芳
摘 要: 综合分析《土木工程测量》在相关院校建筑类各专业测量实践性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将实验和集中实习拓展为自主设计的新型实践模式体系,强调颠覆性的测绘技术与跨行业的融合路线,从而提高毕业生在工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土木工程测量》 实践教学 模块化体系
在《土木工程测量》中,测量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例如铁路、公路、隧道在建造之前,为了确定一条最经济、最合理的路线,事先必须进行该地带的测量工作,由测量的成果绘制成带状地形图,设计者根据测量成果在地形图上进行线路设计,然后将设计路线的位置标定在地面上,以便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在线路跨越江湖河流时,需要建造桥梁,在造桥之前必须绘制两岸的地形地貌图,并测定河流的水位高程、水流速、断面流量和桥梁轴线等,为桥梁设计者提供必要的测绘资料等。因此,土木工程测量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讲授的内容为现代测量基础理论、基本技能,是非测绘工程专业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同时由于课程的实践操作性很强,在教学安排中需要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集中测量实习并重安排、有机衔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操作经验和创新能力,以及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的思想品德,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专业的工程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一、土木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现状及需求分析
1.学生对工程测量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1)测量中的点位测设和内业数值计算,不论是实践操作偏差,或是计算结果有错误,最终都会在点位的确定上产生偏差或错误,学生往往不能做到步步有校检核,精度标准不够,从而对各个环节的可靠性产生影响。(2)测量仪器设备是测量工作不可缺少的专业工具,不按规定的步骤和正确的要求进行操作,态度不够认真,对精心检校和科学保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3)测量成果是同学们之间集体合作的结晶,小组与小组之间相互协作不够,没有全局的观念,导致测绘成果图精度达不到要求。
2.外在条件不能满足实践要求。(1)多年来,由于各院校专业大调整,以盐工为例,测量学时数由原来64减为48(32+16)学时,教学内容增加,产生内容增加而学时少的矛盾,教学效果弱化。教师队伍不足,特别是青年教师人数偏少。校内没有建立测量实习场地,盐工主校区占地1800多亩,区内人多,路网复杂,不能适合进行各种工程测量实习,没有工程控制网实习场、曲线测设实习场地,学生不能应对实习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如观测条件不佳、电源和数据链中断等问题等)。(2)实验室仪器设备老旧,台套数量少,不能满足培养人才的要求。继GPS技术后又一技术革命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以及颠覆整个测绘行业的中小型无人机测绘系统,已经成为测绘行业新颖仪器,而现在用的是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为主要实习内容,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
二、创建与专业相结合的新型实践体系
“注重学思结合,注重知行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大学生人才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努力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学生的感受,考虑学生的学习动力,力求满足不同专业学生考取相关资格证书的需求。同时,为了更好地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达到高等学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的要求,本文提出对大土木不同专业进行自助式的实践模块体系。
1.传统测量模块体系:该模块为基础测量部分,按照各专业的教学进程,相应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通过实验巩固和深化理论知识,培养动手技能,主要内容是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测量方法的训练。
2.施工应用模块体系:将学过的理论知识作一次系统的综合,进一步理解、巩固和拓宽测量理论知识,掌握测绘工作的整体概念,熟悉测量三项工作的测量原理、测量过程和成果计算、精度评定的方法,使各项测量知识融会贯通,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各项工程建设的“勘测一设计一施工一竣工”全过程。
3.无人机系统技术及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该模块为现代测绘技术,主要面向对土木工程测量技术有兴趣的学生。3D测量仪器及无人机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让学生在行业领域应用理论和实践研究,逐步增强学生对该系统操作、维护和航测数据处理的能力,为学校提升教学科研实训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带来更多高端人才。
三、建议和结论
模块化课程体系颠覆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但要走得更远,需要强大的内部与外部支撑,建议如下:
1.建立无人机系统和三维激光及移动测量实训室。紧跟测绘前沿科技,起到教学与科研的连贯作用。随着高科技的发展,测绘行业颠覆了旧的传统测绘观念,信息化测绘方法已经引领了整个测绘市场,从模拟化的光学仪器到数字化全站仪、GPS再到信息化测绘的无人机,由人工转智能、点向面的跳跃。建立测绘中心集无人机授课、模拟飞行培训,无人机调试、检修、无人机硬件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无人机实训室,自主完成无人机在工程领域应用的操作流程,同时具备无人机简单故障排除的技能,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的效果。
2.网络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学校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和通信网络设施,自主开发测量教学的多媒体软件、PPT、flash动画片、实践教学录像和网络的课堂教学,在实验、实习时以Excel表格完成测量的记录与计算,适时购置多媒体教学软件CASS等,能较好地处理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科研项目和工程实践,穿插大量工程建设实例,如大型桥梁、隧道、水利枢纽工程、高层建筑、地铁和滑坡变形监测项目等,介绍最新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及测量作业和数据处理的过程,使学生对国家建设更了解,激发他们对课程的学习兴趣。
3.开展测绘技能大赛。每年举行测绘技能大赛,通过完善技能大赛的理论和实践实施细则,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测量仪器构造的了解,掌握其检验和校正的方法;掌握地测绘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包括数字测图)及施工测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在科学严格的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的思想品德和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社会对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所以,要重视土木工程测量实践环节,不断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培养动手能力,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注重实践操作的训练,通过实际训练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余加勇.土木工程测量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测绘教育,2014(1).
[2]陆付民.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5(11).
[3]成军,吴葱,张海伶.本科非测绘专业测量实习科研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测绘通报,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