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阶梯式教学模式下的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研究
2017-01-23张晓慧
张晓慧
摘 要: 学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启蒙教育,随着幼儿园双语教学的逐渐普及,学前专业的英语教育应紧跟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但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进行改革,以全面提高未来幼儿园双语教师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学前教育 阶梯式教学 双语教学
一、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面临的问题
首先,五年制学前教育的学生主要是初中毕业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基础不牢,有的学生根本达不到普通中学生应具备的英语水平。很多学生本身对英语课程的兴趣就不浓,进校后又忙于对艺术课程的学习,更忽视英语学习。其次,在教学上很多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教学目标和培养途径,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惯性束缚,教法陈旧单一;终结性的评价模式不能对教学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没有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材,让学生觉得学无所用。这样的学生特点,加上教师的教学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挫败感,心生厌倦,老师也会产生失落感,对教学失去信心,从而使教学形成恶性循环。
二、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阶梯式教学模式的确立
考虑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课程进行了阶梯式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梯式教学就是把教学过程进行分段,根据各阶段的培养目标成递进式的教学,各个阶段的教学是逐渐递进的关系,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和前提,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的进步和提升。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分成四个阶段,即基础知识巩固阶段、综合技能培养阶段、专业英语学习阶段和岗前实训阶段。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措施及方法。
(一)基础知识巩固阶段(第1、2学期)
幼儿园的双语教学主要是对英语的启蒙教育,让学生感知英语和汉语的不同,认识英语,喜欢英语,在双语教学中习得简单的词语和短句。语音是英语学习的起点,掌握准确的发音,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是幼教英语的关键。所以,在第一阶段,从最基础的语音出发,给学生补上必要的知识,提高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要让学生掌握英语的正确发音,认识语音现象在交际中的重要性,自己根据音标准确拼读,并根据发音规则记忆单词,培养学生利用读音规则进行单词拼写的能力和根据构词法判断词类和词义的能力。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以交际教学法为主,以学生为中心,创设语言学习的交际环境,通过个体活动、小组活动及集体活动反复进行朗读、对话练习,进而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二)综合技能培养阶段(第3、4、5学期)
学前双语教师与幼儿教师最大的区别在于不但要拥有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水平的英语语言知识,所以,在这一阶段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学生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英语综合水平要能通过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B级考试(PRETCO-B,以下简称B级),这是最起码的要求,最好能达到全国公共英语四级标准。B级考试中对学生的综合技能进行了考查,并注重基础的语法结构和应用能力。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①在听说方面对所听到的问题给出恰当的回答并能理解日常交际和简单的业务交际内容中简短的对话;②可以从一般性阅读材料中了解大意,掌握主要情节和上下文的逻辑关系;③能套写应用性短文和填写英文表格(通知、信函、便条、简历表、申请书等);④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将英文句子和段落翻译成汉语。
教学上,教师根据阶段性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选择性地教授教材内容,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讲练结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英语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促进综合技能的发展。
(三)专业英语学习阶段(第6、7、8学期)
学前双语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从教者要具备特殊的专业能力,如较强的两种语言的语用能力、双语教育内容的整合能力、双语教育环境的创设能力和双语教学的组织能力等。学生要了解幼儿学习英语的特点,掌握幼儿英语教育的理论基础,遵循幼儿英语教育的原则,掌握幼儿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独立设计教案,并熟练掌握日常用语和课堂用语进行教学。
课堂教学以任务型教学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幼儿英语歌谣、故事要更多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示范和讲解,向学生传授学前幼儿英语的教学方法并让学生参与模拟教学,开展各种课堂教学竞赛,如英语儿歌、故事、短剧、朗诵竞赛等强化学生的记忆。在任务后及时给予有效评价,先由学生间互评,再由老师总结评述,有哪些优点和不足,用到了哪些教学理论,遵守了哪些教学原则,进一步巩固教学法和应具备的专业教学能力。
(四)岗前实训阶段(第9学期)
对于幼儿双语教学,学前教育专业的英语课具有实践性、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特点,学以致用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的最后两个学期,应成为深受欢迎的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娴熟的技能和优秀语言能力的毕业生。学生可以提前到幼儿园实习,也可以在学校由老师带领进行专业实践训练课程。如果是提前实习,老师要对学生进行跟踪管理,与实习单位取得联系,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并给予指导。实习结束后,与实习单位的相关老师进行座谈,了解幼儿园发展的新动态,对幼儿教师的要求,有利于教师真正了解专业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和内容。在班级教学方面,采用情景教学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创设幼儿园教学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全身心地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并积极地投入。
学院可以在校外的幼儿园建立实习基地,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积累经验,增强实践能力,改进教学技能,提高教学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素质。学院还可以考虑建立直属幼儿园,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满足社会上对高水平幼儿教师的需要和本院学生学习、实训的需要。
三、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要想培养出优秀的幼儿园双语教师,在实行阶段式培养模式下还要注重教学中教材的使用、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积极引导。①要根据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用教材,但尽量避免单一地使用教材,相对多地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更具时代性和新颖性,同时专业教师要自编更适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学习的校本教材。②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通过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法,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真正目的不是在于分数,而是在于学习立足社会的生存之道,学习将来能够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知识,从而端正学习态度,研究学习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③情感态度与英语语言有密切关系,在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让学生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在教学中老师要以身示范,结合学习内容,及时、正面地引导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拥有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在将来的幼教中才会用爱心和耐心灌溉祖国的小花朵们,胜任幼教工作。
参考文献:
[1]陈雅芳.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指导[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高稳.学前教育专业英语分段式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26.
[3]姜艳敏.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改革实施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2011(5):79-80.
[4]娄沂.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J].教改聚焦,2012(7):176-177.
[5]唐冬梅.改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前教育双语人才的探索.2009(9):304-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