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M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同伴干预效果评估
2017-01-23郭洪书
郭洪书
【摘 要】 目的:探索针对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特征的有效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县的200例MSM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核心同伴宣传(POL)干预方案,并结合网络宣传、外展服务等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宣教,应用应答者招募法对MSM人群进行基线期、中期、期终进行评估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干预后艾滋病的总共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升,干预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HIV可以通过胎传、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HIV传播风险、衣原体感染有药可治等,其余知识点的干预前后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MSM人群实施POL干预方案,并结合网络宣传和外展服务等进行健康宣教,可显著提高MSM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提升其健康意识。
【关键词】 核心同伴宣传(POL) 男男性行为者(MSM) 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
近年来,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正在逐渐转变为性传播,我国艾滋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男男性行为者的艾滋病感染率最高[1]。MSM人群因人数众多、多性伴、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安全套使用率低等因素,已经成为艾滋病感染最严重的群体。现对2014年至2015年间我县200例MSM人群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健康教育,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期间我县的200例MSM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全部研究对象均在本县居住满1年以上,其中年龄最大者为46岁,年龄最小者为19岁,平均年龄为(28.9±5.9)岁。入选标准:6个月内至少发生过一次男男性交行为(口交或肛交),全部研究对象均知情并愿意配合收集资料。
1.2 方法 通过与本县预防艾滋病的公益组织合作,在全县范围内招募MSM人群,由工作人员统一筛选出200例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对筛选合格的对象发放统一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性伴人数、性行为模式、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HIV检查情况等,回收调查问卷后,统一由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专业人员采集5ml静脉血,检查研究对象的HIV及梅毒抗体情况。对调查对象实施核心同伴宣传及其他干预方式,期限为12月[2]。干预操作如下:(1)健康宣教 开展健康讲座,面对面向研究对象传达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举办交友会、郊游及健康体检等大型活动,并在本地提供免费的HIV检测活动。(2)外展活动 开展外部活动,结合网络宣传,通过微信、微博、同志网站、QQ群、空间及及其他社交软件,以制作发宣传片、发布健康知识等途径实施网络干预。(3)免费咨询服务 在本县设立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免费提供咨询服务,对有需要检测的人群,可提供免费的检测服务。(4)关怀救助 将HIV患者或携带者纳入终生随访管理中,并对HIV感染者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疏导其焦虑不安的情绪。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双份比对录入,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艾滋病性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比较 实施干预后艾滋病的总共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升,干预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我县因人口众多、流动性大、社会包容度较高,因此拥有数量庞大的MSM人群,MSM是一个相对封闭和敏感的群体,其健康服务需求很难把握,健康干预工作实施面临很多困难。为了更好的为研究对象实施核心同伴宣传,本次研究中开展了健康讲座,结合网络宣传实施网络干预,在本地提供免费的HIV检测活动和免费咨询服务,并对HIV感染者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疏导其焦虑不安的情绪。经过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实施干预后艾滋病的总共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升,干预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实施POL为主的MSM人群综合干预,有助于改善该类人群的健康意识,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连青, 李平, 李季. 利用网络开展MSM人群预防艾滋病行为干预效果评价[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4, 18(12):1232-1234.
[2]郑文彬, 朱秋映, 蓝光华,等. 广西MSM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13, 13(2):17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