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针刺联合刺络拔罐应用于面瘫恢复期患者的效果分析
2017-01-23姬海棠
姬海棠
【摘 要】 目的: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比常规针刺疗法和常规疗法配合刺络拔罐对面瘫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成效,以探究常规疗法配合刺络拔罐在临床上对面瘫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挑选2015年至2016年在医院看病的76位面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挂号单双号将76位患者分为的平均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目前临床上最常规的针刺疗法,而对实验组患者除同样进行常规针刺疗法外,还同时辅助以刺络拔罐疗法进行治疗。于一定治疗期后,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常规针刺联合刺络拔罐的疗法显然在各方面都优于单一常规针刺疗法对患者的治疗。结论:通过本次研究,能明显发现常规针刺联合刺络拔罐的疗法对患者的治疗更加积极全面,值得进行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针刺 刺络拔罐 面瘫恢复期
面瘫,这是一种具有肌肉运动障碍的常见病症,突发性较强,有面部表情僵化表现[1]。据有关数据调查,在发病率中农村比城市要高,且发病人群中性别与年龄无特异性区分。就现如今医学数据调查看来,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但收效甚微,甚至对病人身体产生副作用的影响[2]。然而利用常规针刺联合刺络拔罐技术,经过数次临床试验表明此方法对病人面瘫恢复期间有明显缓解作用,且无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影响。而究其疗效与病愈过程的时间是对病人有大大促进作用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挑选2015年至2016年在医院看病的76位面瘫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挂号单双号将76位患者分为了平均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男女不均,年龄不限。要求诊断标准为:病发突然并伴有呼吸道感染;茎乳突疼痛;额部皮肤特异,眉毛眼睛不协调,五官不对称,眼睑红肿,结膜有炎症;有耳鸣、耳闷现象;鼻唇沟变浅、消失或加深;口角不对称、下垂、上提或抽搐;口唇肿胀,人中偏斜;味觉受累等。需要排除的标准为多次患面瘫;有其他疾病并发的周围性面瘫;有全身重大疾病及精神病人。
1.2 方法
1.2.1 运用单一的针刺疗法,对对照组进行实验。两组均用针刺治疗。取地仓、合谷、翳风为主要穴位,使用平刺或斜刺加上中等或较强的刺激量,并随机配穴。加电针于多处地方,施以刺激,通电约一刻钟。其中有疗效显著者可适当减小强度与时间。
1.2.2 观察组使用常规针扎及结合刺络拔罐治疗。刺络拔罐是指罐与皮肤接触形成压力差与刺激,具有调节经络,恢复肌肉神经功能的特点。在常规针刺疗法以后,再选用患者风池、大椎,风门等穴位,用医用碘酒棉签对皮肤先进行消毒处理,再在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与中指将被针刺部位的穴位夹紧,然后需用针来一一刺破,有一定的出血量即可。使用火苗在口径较小的透明玻璃罐中擦拭使之与大气形成压力差,再吸于点刺皮肤上,要求出血量达四毫升左右,十分钟后轻轻揭开玻璃罐,擦拭血迹后酒精进行彻底消毒,每周有两到三次的恢复疗程。拔罐当天谨慎对待伤口,勿有风与水的侵袭。若疗效显著,体征大为改善,说明病人再逐渐好转,拔罐疗法的效果在临床得以考证。
2 结果
两组患者由于畏惧刺血治疗等原因各剔除3例病例。剩余大多数病患体征表现下降率大于约等于百分之九十五。效治疗果显示:症状表现与体征表现基本消失,外貌特征大致保持正常水平,病患说话与微笑时略微有些歪扭, 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表现积分整体下降值为75%~94%。好转表现:症状特征和体征表现有所改善,患者表情肌肉活动较之前有较大进步,患者的临床特征与体征表现积分整体下降值 为3 0%~7 4%。无效表现:患者症状表现与体征表现改善效果不明显,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与体征表现积分整体下降值小于 3 0%。 治疗结果中观察组恢复患者为8位,正在恢复患者为10位,病情好转病患4位,治疗无效病患 1 例,治疗总体好转率为 6 0 . 0 0%,治疗总体率 97.14%。对照组中完全恢复病患5位,正在恢复患者为8位,治疗恢复好转病患共有5位,治疗无效病患共有 2位,总体治疗好转率为51.42 %,治疗总体率为91.42%。这两者对比之下愈显率有明显差别特征( P<0 . 0 5), 两者的总体效率无明显差别 ( P> 0 . 0 5 )。
3 讨论
在中医研究中,面瘫本是由气血不通,正气不足,经络溃散所致[3]。在恢复期间,由于淤血堵塞,体液潴留,使身体不易痊愈;在治疗时应采取活血化瘀,治本的方式[4]。刺络即是络刺,在刺络拔罐时,罐与皮肤接触形成压力差与刺激,具有调节经络,恢复肌肉神经功能的特点。随血液排出给身体带来温润,可除湿,使经络顺畅,肌肉放松,祛除恶血,排毒养颜,还能调节兴奋性,促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畅通,提升新陈代谢,使恢复期痊愈可能性加大。通过本次研究,能明显发现常规针刺联合刺络拔罐的疗法对患者的治疗更加积极全面,值得进行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维,李梦,谢文雅. 周围性面神经炎针灸研究进展[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03:431-434.
[2]李树娟,李晶.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概况[J].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5,04:197-200.
[3]王超兰,潘虹,代宇,文超,朱天民. 应用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J]. 社区医学杂志,2016,13:80-84.
[4]刘娜,王鸿章,王玲玲. 面瘫治疗中放血部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科学,2015,20: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