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选修课程《中外历史人物评价》教学为例
2017-01-23顾丽红
顾丽红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选修课程《中外历史人物评价》教学为例
顾丽红
(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显然乌申斯基所强调的是一种思维能力,即比较思维能力。比较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为历史现象或事件之间有许多相似性,同时相互区别而形成差异。认识历史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共性与个性,都必须从比较中实现的。著名历史学家吴于谨指出:世界历史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而历史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没有历史的比较就不可能形成完整的历史体系。纵向联系没有“比较”,无法区分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无法认识历史的发展。横向联系没有“比较”,就无法理解时代的本质特征。由此看来,比较法必须贯穿历史学习的始终;历史学习离开比较,就很难实现“三维目标”。
比较思维能力是一种多层次、多形式的认知活动能力,它要求把若干不同的或相似的现象或人物进行对照,找出它们之间存在的差异、真伪及存在差异的原因,并从比较中归纳出具有实质性或有意义的结论。“比较法”的常见类型很多,有同一时代的横向比较、同一区域的纵向比较、点面比较等。当然对于比较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运用,我们必须遵循相关性原则,即所比较的事物之间必须具有可比性,才有说服力;否则就会造成牵强附会、胡乱对比。因此在对历史人物比较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一原则将其分为同一时代的同一性质人物的比较、不同时代同一性质人物的比较等。下面笔者就以选修课程中外历史人物评价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对培养高中学生历史比较思维能力的认识和做法。
一、同一时代的同一性质人物的比较
在选修四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驱》讲授完之后,笔者向学生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样是亚洲觉醒的先驱,孙中山和甘地在领导民族民主革命上有何不同呢?问题一提出,学生都眉头紧锁,感觉手足无措,因为在必修教材的学习中,学生接触的都是专题史,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思路。碰到这样的比较题型,不知道从哪里下手。针对这种情况,我给了他们一个总体思路,要求他们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比较:人物所处的时代、当时的国情、阶级属性、革命目标、主要经历、各自的主张、革命道路、主要活动、作出的贡献、努力的结果、个人品质、阶级局限等方面来着手进行比较。在有了整体框架之后,学生似乎轻松许多,眉头也舒展开来。没过多久,便形成了一张简洁明了的表格(见下表)。
相同点(或相似点)孙中山 甘地个人品质争取民族独立的爱国主义精神、为革命的献身精神、追求“民主”和“自由”的人文情怀、不贪恋权位的高尚品质革命前的个人经历时代 都处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情 中印两国都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阶级属性 两人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奋斗目标 都要求民族独立,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结果 都没有能够实现目标阶级局限 都具有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孙中山的改良道路受阻,转向革命甘地受仁爱等思想的影响指导思想(革命道路)三民主义(采用暴力革命)甘地主义(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不同点主要事迹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促成国共合作同英国政府不合作、手纺车运动抵制英货、绝食祈祷、食盐进军、努力解除教派纷争主要贡献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中国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巨变为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追求印度的民族独立作出了突出贡献
通过以上的比较,帮助学生区分历史人物的个性与共性、历史事件的本质特征与一般规律,从而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不平衡性,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从而加深对各种事物性质、特点的认识,提高分析综合能力。通过这样的比较学习,学生在以后遇到对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的比较,对克伦威尔、华盛顿和拿破仑的比较等类似的比较就能够应付自如了。
二、不同时代同一性质人物的比较
通过以上比较学习法的实践和体验,学生已经知道在碰到历史人物比较时该如何着手。同样对于不同时期同一性质人物的比较也不外乎以上角度,我们不妨就举孙中山和华盛顿比较的例子(同样可以形成以下表格)。
运用能力的训练时间相对要充裕得多。
(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走读写结合的道路,以读促写
从新高考的题型设计上可以明显看出,新高考采用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测试模式。尤其是新增的两种写作题型,概要写作与读后续写,不是单纯的写作题,而是在原有语篇的正确理解和整体把握上的写作。正因为如此,我们要创新和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走读写结合的道路,以读促写。
读写结合是在信息加工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把阅读和写作教学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强调信息的输入,又强调对输入信息的选择、组织、储存和运用。阅读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学生写的过程则是一个模仿的过程。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可以从中学习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技巧。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除了要让学生理解语篇的大意外,还要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该篇文章的写作特点,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篇章结构、名言佳句及词语运用,为他们日后的写作打下基础。高考复习中,我们也要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阅读材料进行相应的读写结合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五)重视对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叙事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的培养
这几种能力是新增题型的考查重点,要引起我们大家的高度重视,要做一些针对性强的训练和指导。比如,读后续写这道题,就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叙事能力。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激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理解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构思续写内容。同时引导学生从人物活动的时间顺序、空间位置变换的顺序、事件发生的顺序或人物的主次性格特征顺序入手,思路清晰,有条有理地叙述故事,不断提高自己的叙事能力。
新的高考毫无疑问会给广大教师带来教学上的极大挑战。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新高考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历史机遇,让我们直接参与了教育教学的改革。我们应该沉下心来,好好研究新高考的要求,对比以往的教学经验,查找自己在教育教学上的不足,努力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成长和深造贡献我们的力量。
[1]薛金星.《考试说明》全解[M].现代教育出版社,2016-01.
[2]刘庆思,陈康.教育部考试中心关于一年两考高考英语试卷中读后续写设计的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6(1).
[3]黄冰新.高中英语教学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实践与探索[J].考试周刊,2013(17).
[4]王初明.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J].外语界,2012(5).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