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的主要问题及措施

2017-01-23王志雄祁卓娅马小路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7年12期
关键词:资源化利用设备

王志雄,祁卓娅,马小路,侯 觉

(1.机械工业技术发展基金会,北京 100823;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降低能耗、物耗,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为了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要求,人们应有序推进废旧设备的资源化、规模化、规范化和高值化利用。

1 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意义

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数据,发达国家的再生资源回收总值已达到2 500亿美元/年,并且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可以为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的装备,由于其充分提取了蕴含在产品中的附加值,产品销售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1]。例如,再制造发动机,价格约是新发动机的55%,但使用寿命和质量与新发动机完全相同,同时也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行业的蓬勃发展,将带动一批新兴产业的兴起,可实现大量的人口稳定就业。据有关统计,美国资源化利用产业仅2005年就安排就业200多万人,如果我国在2020年能达到美国2005年的水平,至少可创造200多万个就业机会。

废旧设备兼具资源性和环境性。一方面,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可有效减少原生资源的开采和降低能源消耗,减轻我国资源日渐匮乏所带来的压力。国内外专家对废旧发动机产品资源化利用研究的结果一致表明,占总机重量94.5%的零部件都可以再利用或再制造。另一方面,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不仅节约了新品生产的大量能源消耗,也减少了大量原材料冶炼及锻铸成型过程中的有害气体和工业污水排放,可有效减轻环境污染[2]。

2 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废旧设备回收体系不健全

废旧设备回收体系是指报废机械设备、家电、汽车以及废钢废铁等的回收网络。目前,我国废旧设备回收量仅占报废总量的56%,近40%的报废设备经过乡镇企业、个体户拼装,又重新流入生产生活系统。废旧设备回收渠道狭窄,许多设备在报废时直接被回收到钢厂,或者低价流向二手机械拆解企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废旧设备回收物流网络发展滞后,特别是一些机械设备体积大、重量大、运输困难、再利用价值高,在回收、存储、拆卸、再利用等过程中的物流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导致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的“原材料供应”瓶颈愈加凸显。废旧设备回收交易市场亟待规范运作,大部分设备的分类回收还处在随机和无序状态,行业组织化程度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有限。

2.2 行业企业规模小,核心技术缺乏

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企业规模小、集中度低,核心技术数量少、比重低,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空间较低,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提高经济效益、扩大企业规模的需求。行业内没有形成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多数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企业未能与上游生产企业形成资源综合利用链[3],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缺乏对行业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虽然近几年依靠发展循环经济的市场热潮,大量单项技术趋于成熟稳定、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但是核心技术缺乏,尤其缺乏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制造的技术,大部分废旧设备的系统评估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批量技术有待突破。行业主要共性技术,如设备性能失效分析、寿命评估和无损检测技术、材料及表面工程技术、绿色高效清洗、拆解工艺等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论证[4];现有技术主要针对某些零部件的资源化利用,急需形成成套的处理、利用技术。由于核心技术缺乏,大量企业只取下自己可以处理的小部分部件,其余大部分部件被当作垃圾焚烧或填埋处理,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导致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土地,进入水体和空气,变成了新型污染物来源。

2.3 标准不完善、管理不健全

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行业在我国刚刚起步,准入门槛较低,造成了行业队伍良莠不齐,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较大的随意性,缺乏明确的制度和标准约束[5]。目前关于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的标准全部集中在再制造这一领域,缺乏再利用和再循环的相关标准。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是废品回收行业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行业管理部门不明确,管理体系不健全、缺乏相关政策保障,一些专业的评估、检测、认证机构和第三方投资机构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废旧设备的资源化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市场的需求与行业发展的矛盾愈加突出。

2.4 急需相应财税支持政策

目前,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的财税优惠政策基本没有,在市场没有充分形成的情况下,企业没有参与的积极性,产业发展遇到了极大阻碍。特别是现有的税制约束,导致资源再利用产品的增值税比新产品的更高(废旧设备不可抵税),资源化利用企业比新产品制造企业的税负更重,严重打击了市场的积极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相关财税支持政策的鼓励和引导,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行业是新兴发展起来的综合性专业行业,主要技术涉及机械、电器、信息化、资源综合利用等高技术专业,应属于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急需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序列,国家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

3 发展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行业的措施

3.1 发展技术,培育市场

3.1.1 加强技术研发

重点研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废旧设备拆解、清理、检测、分类、回收、再加工、再循环等一体化成套技术装备,加速开发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的拆解生产线、旧部件总成及零部件翻新生产线和废金属、废油液、废塑料、废橡胶回收生产线,研究攻关废旧设备拆解、回收、再利用、再循环中的二次污染控制技术装备和快速拆卸工具及专用拆卸设备,在此基础上形成管理规范的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

3.1.2 组织开展技术评估

构建科学的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对现有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技术进行评估,为技术研发、产业示范和行业管理提供评判标准与决策依据。针对典型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链条配置、资源化利用工艺等特点,分析单项技术之间在用地规模、处理效率、经济成本效益、运行管理、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匹配性,比较各技术工艺的处理效果、整体经济效益和社会发展影响,最终评估出可同时实现环境、经济效益的最佳技术工艺。全面评价环境影响,综合考虑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产业生态系统中污染物在不同生产环节或地区之间的转移,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分析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工业园区的资源消耗与污染排放情况,对各种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特征化,按当量转化系数确定相应的环境负荷评价指标和赋值方法,实现从常规技术经济分析到环境经济分析的转型。

3.1.3 建设企业集群,培育龙头企业

以主导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为主,引入具有稳定合作关系的配套企业,彼此在土地和厂房上仍保持独立状态,合作企业之间形成高度紧凑乃至融合的空间分布格局,发展集群内的专业化分工体系,加强信息沟通,降低合作风险,提高分工水平。积极引导个体企业在改扩建时,通过土地置换等办法,逐步向示范园区集中。在绩效考核、税收返还等方面制订专项政策,保护搬迁企业所在地原有的财税利益关系不受影响。将具有相同类型或上下游性质的企业相对集中起来,可以降低分工协作成本,塑造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

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带动效应和产业示范作用,逐步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降低集聚企业的综合成本,增强竞争优势。鼓励龙头企业逐步将发展重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通过各种合作方式,不断将一些配套的特定生产工艺分离出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以核心竞争优势整合中小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柔性化对待日益复杂的市场需求,带动产业集群在规模和技术两个层面上不断发展。

3.1.4 建立物流网络,发展配套产业

一是强化二手设备市场及回收企业的规范管理,建立废旧设备向二手市场或专业处理商循环的物流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废旧设备的回收、初步分类、储存、包装、运输。人们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物资回收体系和设备的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络,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专门的回收中心。

二是积极发展配套产业。根据产业发展方向,促进中小企业调整生产结构,引导增量投资进入设备资源化利用的关联配套领域,扩展、完善加工链与增值链。积极引导关联产业中“瓶颈”和空白领域(如二次污染控制领域),并给予政策扶持。支持中小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的供应网络,帮助协作配套企业做好与龙头企业相衔接的质量、标准、管理等工作,逐步形成龙头企业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配套生产体系。

3.1.5 构建工业园区

按照发展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的思路,建立具有高效资源共生网络的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生态工业园区,促进园区内资源的梯级利用,使上下游产业通过链接技术形成产业链,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园区应从“设计—运行—控制”三个层面进行产业链接技术研发与示范,整合园区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的系统设计与信息集成,推进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生态园区和循环经济的有序发展。

3.1.6 发展互联网+废旧设备资源利用产业

首先,构建互联网+废旧机械设备回收利用体系。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开展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流向监测,优化逆向物流网点布局。支持利用电子标签、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跟踪废旧设备的流向,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搭建废旧设备回收平台,创新废旧设备回收模式。加快推进汽车保险信息系统、“以旧换再”管理系统和报废车管理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互联互通,加强废旧汽车及零部件的回收利用信息管理,为互联网企业开展业务创新和便民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其次,建立废旧设备在线交易系统。鼓励互联网企业积极参与各类产业园区废旧设备信息平台建设,推动现有骨干交易市场向线上线下结合转型升级,逐步形成行业性、区域性、全国性的废旧设备和再生资源在线交易系统,完善线上信用评价和供应链融资体系,开展在线竞价,发布价格交易指数,提高稳定供给能力,增强主要再生资源品种的定价权。

3.2 提高准入,完善管理

3.2.1 完善准入退出机制

充分借鉴国外已有的先进经验,对我国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产业实施严格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对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生产的产品实行强制性产品认证、强制性标识、信息备案以及售后服务责任等制度,对废旧设备回收企业、资源化利用产品生产企业、检测机构、评估机构等实施生产许可等行政审批或备案,积极开展相关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和行业自律管理。

3.2.2 明确责任制度和付费制度

责任制度是指废旧设备资源化过程中相关各方的责任划分和确定方式;付费制度是指从消费者或使用者手中回收废旧设备时相关费用的支付方式。目前,发达国家流行的基本原则是“谁污染谁负责”的“消费者付费制度”和“制造企业责任制度”,由制造企业负责实施相关事项,由消费者支付回收费用。我国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行业发展虽然迅速,但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度和付费制度,可学习国际经验逐步确立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的责任制度和付费制度,依托制造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服务渠道,负责其设备报废时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相关事项;而付费制度单由消费者支付很难实现,可采用制造企业、销售企业和消费者共同支付回收费用的方式。

3.2.3 健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国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过程中的责任、义务、知识产权问题和纠纷裁定等。我国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法律体系;研究制定《废旧资源综合利用法》《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等基本法规;完善设备资源化利用行业标准,包括生产标准、检测标准、质量标准、管理标准等,规范产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建立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企业和产品认证体系,及时发布可资源化利用的废旧设备清单,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

3.2.4 健全工作体系

由工业主管部门牵头,联合流通主管部门,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调动研究机构、检测评估机构、生产企业、第三方投资机构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相关技术及政策研究、标准制定、行业自律、行业发展规划、信息平台(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产品数据库)搭建、人才培养等工作。充分发挥非营利性中介组织的作用,引导从业人员、企业、行业机构、政府形成一体,互通信息、调剂余缺,推动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行业的发展,使其逐步走上规范有序的轨道。

3.2.5 加强监督管理

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监督管理,除制定相应奖惩政策外还应明确职责任务,加强监督。工业和信息化部作为工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过程的监督管理,加强政策标准约束,奖惩并重,完善优化生产体系;商务部作为流通管理的主管部门,应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强对废旧设备回收、销售的监督管理,做好制度约束,完善物流网络体系。

3.3 政府引导,政策扶持

3.3.1 加大宣传

目前,国内对资源化利用产品特别是再制造产品的认知度、接受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应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纠正公众对资源化利用产品的错误认识,促进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行业的持续发展。培养和增强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利用新闻媒体加强资源再利用产品的宣传,鼓励公众参与资源再利用产品知识的普及,引导公众遵守相关法律,自觉养成分类回收的习惯。

3.3.2 研究制定财税优惠政策

研究将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产业列入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产业、国家再生资源目录等范围,实施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产品免征产品增值税或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享受国家优惠扶持政策;研究制定废旧设备回收企业、资源化产品生产企业、评估检测机构财政补贴或贴息贷款;建议国家试点项目使用资源化利用产品,或将资源化利用产品纳入政府采购目录。

3.3.3 建立资源化利用基金

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及工艺比较复杂、市场风险较大,研究建立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基金,用于企业研发、回收及售后的支持基金,以降低企业的市场风险。规定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行业相关回收、生产、评估、检测、第三方投资机构均按销售收入的3%计提资源化利用基金,税前计入该企业的成本,基金由政府主管部门监督。

3.3.4 开展试点示范

废旧设备涉及行业广泛,建议先从废旧机床、工程机械、内燃机、电机、变压器等行业开展试点工作,然后逐渐扩展到整个设备行业。试点引入合同能源、合同环境管理模式,引导企业及投资转向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行业。试点建立二手设备市场及废旧件回收流通体系的规范管理,建立认证备案、身份标识化管理的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物流网络体系。试点建立资源化利用企业和产品认证体系。试点建立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产业园区,搭建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产品数据库。

4 结语

人们要充分调研,摸清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行业情况,强化技术创新驱动,实施标准引领,注重政策保障,快速推动我国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行业的发展。目前,世界工业经济发展整体不景气,人们应大力倡导工业绿色发展、工业产品绿色消费的理念,积极引导制造企业开展工业设备可拆解与可再制造设计,探索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发挥废旧设备资源化利用产业利润大、经济效益突出的特性,有效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发展,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

1 谭大鹏,王明新,夏训峰.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技术政策与发展战略[J].生态经济,2008,(11):125-127.

2 徐滨士,朱 胜,姚巨坤.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J].资源与环境,2005,23(6):17-19.

3 刘光富,杨玉鸿.废旧机电产品产业链链接技术研究[J].绿色科技,2013,(2):251-253.

4 徐滨士,刘世参,李仁涵,等.废旧机电产品资源化的基本途径及发展前景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2004,2(65):1-6.

5 罗慧英,胡 浩,曹 旭,等.无规矩不成方圆探析国内外工程机械再制造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J].工程机械与维修,2014,(9):42-47.

猜你喜欢

资源化利用设备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CO2资源化回收技术分析
调试新设备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