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视野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2017-01-23严梦珺
严梦珺
(江西财经大学,南昌 330013)
生态经济视野下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严梦珺
(江西财经大学,南昌 330013)
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在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中,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必须以生态经济平衡为基础,遵循生态经济规律,其目的是在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使生态、社会以及经济三方形成“1+1+1>3”的协同效益。
生态经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土地是人类最基本的生态经济资源,有着可循环再生、可更新的特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指不仅应当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应当满足后代人的需求(即要求土地的数量和质量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和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又不会构成危害的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如果土地利用得当,人们便可循环永续利用下去,如果利用不合理,人们将可能部分或全部丧失利用土地进行生产的特权。例如,乱占滥用耕地,乱砍滥伐森林,超载过牧草地,都会使得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土地沙漠化进一步加重。其导致的结果就是土地人口承载量与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失衡情况越来越严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早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自1990年起,印度、加拿大和泰国分别以土地可持续利用为主题召开了数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人们对于可持续土地利用五大原则——生产性、安全性、保护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达成了共识。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目标是在社会层面上达到公平性和可接受性,在生态环境层面上达到可持续性,在经济层面上达到充分性。
1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
土地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排他性和生命周期性等特点,人们开发与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消耗来实现经济效益的过程。所以,为了实现土地生态系统的持续发展,人们需要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去探寻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路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个综合各种要素的复杂系统,能够协调、规划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结构与功能,在具体的系统分析中,往往会将土地生态系统理论与土地经济系统深度融合。二者的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由土地资源输入与产出关系决定的,土地资源输入能量与物质,经由土地生态系统进入土地经济系统,产生带有土地资源属性的经济产品。因而,二者之间在生态环境中不断实现能量与物质的传递、转换以及价值创造与交换。
由于土地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土地养育功能、土地承载功能与蕴藏非生物资源的功能,土地经济系统在经济产品创造阶段对土地生态系统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而在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中,土地生态系统是处于第一位的,应用当在土地生态系统基础上,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将能量、物质等要素投入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价值创造的过程,所以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实现联系的必要纽带,人类资源开发的需求也是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的根本。在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应当充分把握土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二者之间的协调关系,充分发挥各项功能与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有效利用,并以生态环境高质量与经济价值高效率为主要的目标。
2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平衡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
2.1 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的平衡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平衡是土地经济系统与土地生态系统在功能和结构中实现各项资源要素的有效协调与统一,要求每个系统功能与结构都能够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配合得当、运转良好,并有着较高的质量与效率。土地资源的利用是人类对资源的消耗,其目的是创造经济价值,因而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平衡发展也是不断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改善相协调。从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的目标来看,实现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率和生态环境的有效协调,需要从结构、层次、时间与空间等方面把握。具体来说,土地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在功能结构方面可以相互配合,并在微观结构层次与宏观战略目标层次上实现有机统一。此外,土地资源具有很强的空间属性,需要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在不同地域、不同部门间的空间结构协调,二者的协调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往往呈现出一个系统的周期过程。
土地资源生态经济系统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生态经济平衡的相对性,二是生态经济平衡的动态性。二者充分阐明了土地资源生态经济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因为土地资源的利用以产生经济价值为主要目的,所以不可能实现绝对的土地生态与经济的平衡。高的生态环境质量必然会影响土地资源价值的产出,而一味追求土地经济效益又会忽视土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因而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平衡的问题,人们往往追求二者之间最佳的水平点。另外,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土地资源状况错综复杂,带来的土地资源利用情况也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土地生态经济系统需要人们进行有效的调控,保障其动态平衡性。
2.2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平衡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平衡是实现两个系统要素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协调,而土地资源利用是对土地资源的开发以创造经济价值。土地生态系统平衡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不同步。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土地生态系统平衡的一部分,土地生态系统平衡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条件,也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一系列行动的导向[1]。所以,在土地可持续利用中,要以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平衡为基本理念,与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阀值保持协同。土地生态系统的构建,有助于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有效开发,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
任何系统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极限,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阀值即为土地资源的承受力极限。人们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遵循土地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客观规律,以其承载力和恢复能力为基本标准进行有效的开发,避免对生态经济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在具体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于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必须在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内外部相互联系、有效协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整体规划。
3 生态经济视野下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策略
土地生态经济理念要求在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阶段以不破坏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为主要目标,因而在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将生态经济理念融入其中,如生态伦理观、循环经济、整体土地规划等。
3.1 树立土地利用的生态伦理观
生态伦理观要求土地利用要将人与土地关系有效协调统一,避免人地关系的紧张与对立。传统的土地资源利用是粗放的、低效率的开发,建立在以人类需求为基本出发点的发展理念基础上,严重忽视了人地关系的突出矛盾——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土地资源的持续减少。所以,土地伦理观要求坚持人地双赢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重新认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关系。因此,在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贯彻这种生态伦理观,充分重视土地资源的合理有效开发,建立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的协调性。此外,生态伦理观的深入推广,需要在人口规模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人口素质,将这种理念强化为一种基本共识。法律是一切伦理的最好约束,从立法的角度将土地开发与利用行为与生态经济系统规律相结合来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直接而有效的方式。
3.2 基于循环经济的土地可持续利用
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使其变成一种自觉且主动的行为,在土地利用中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是土地循环利用。目前,土地资源匮乏是制约我国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忧患意识必须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政府应该通过制定政策、传媒宣传等手段,加强有关循环经济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宣传,让每个人都参与到增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性的实践中来[2]。
此外,在具体的土地资源循环利用中,需要重视对土地资源的再利用、再循环与再修复,尽可能地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流失。在通过再利用实现复垦、科学耕种的同时,要发展生态乡村与生态城市,避免土地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土地资源再循环要做到生态产业的整体布局,发展生态经济,替代传统产业,减少对土地资源的不可逆损害。再修复是对生态污染的治理与修复,人们可以运用技术手段修复受污染的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重复利用,这是生态经济价值再造的体现[3]。
3.3 树立新的土地规划观念
城市土地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人们应当尽可能地节约土地资源,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使单一的土地资源利用转变为综合的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规划应当以地区实际情况为依据进行合理的布局。
一是在土地开发与利用规划中要坚持协调统一的整体观念,尽可能地节约和集约土地利用。要实现城乡土地布局结构和利用结构的整体布局,降低土地资源的浪费与减少不合理的土地用地形式。土地建设需要不断增加土地利用容积,建筑逐渐向高空发展。强化土地管理和审批管理,可以减少不合理的土地利用,避免其对整体规划产生不良的影响。二是需要协调代内与代际的土地公平问题。土地资源面积的有限性、分布位置的固定性以及地域分布的不协调性,都会造成土地资源规划与利用的时间与空间的不协调,所以土地规划需要切实考虑代际公平。土地资源的代际公平利用是协调稀缺资源的时间分配问题,对于土地资源特别是稀缺的农地资源,人们要运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等方法维持此类公平。
1 王润霞.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探讨[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0,(3):49-52.
2 倪 杰.基于循环经济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J].农村经济,2006,(9):79-81.
3 王全新,王干梅,时正新,等.生态经济学原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4.
Feasibility Analysis of Mixed CFB Boiler Burning Biomass and Urban Solid Waste
Yan Mengjun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chang 330013, China)
Eco-economy refers to the use of eco-economic principles and systems engineering methods to change the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patterns within the scope of carrying capacity of ecosystems, to tap all available resource potentials, to develop some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nd ecologically efficient industries and construction systems Reasonable, social and harmonious culture and ecological health, landscape suitable environment. In the land eco-economic system, the sustainable use of land must be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alance, follow the eco-economic law, the purpose is in the process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the ecological, social and economic triparties form "1 +1 +1 >3 "synergies.
eco-economic; land resourc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F301
A
1008-9500(2017)07-0084-03
2017-05-21
严梦珺(1996-),女,江西吉安人,本科,研究方向:理论会计、管理会计以及公司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