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四重辩护

2017-01-21岳婷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马克思

岳婷

摘 要:在过去的理解中,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是在批判国民经济学的基础上形成的理论体系。但是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正义理论并不是用公平正义来诠释分配的,而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阐释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理论体系。因此,现阶段对于马克思正义理论的解读不应该仅仅立足于其对于私有制的批判,而是以更为高阶的概念为社会生产提供有效有效的规范。本文以马克思正义理论为研究视角,试图以人类社会的角度在根本上释义马克思正义理论,旨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马克思;正义理论;四重辩护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对于马克思正义理论的逐步深入化。研究的核心主要在于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是否存在一种一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的差异。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阐述的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和理性是否真正具有历史必然性。围绕国际社会上这一热点话题,笔者从四个角度为马克思正义理论进行辩护。

1 消除私有制是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前提

我们在阅读《共产党宣言》的过程中,会看到这样一段话: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通过这句话的表象看其本质,马克思实际上在构建正义的过程中,将以往不彻底改变生产关系的应得正义理论进行了彻底性的颠覆,告知我们只有真正消除私有制才能肃清不正义,只有肃清不正义才能在根本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1]。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是存在正义理论的,部分人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不存在正义理论是因为其没有充分感知真正意义上的正义一定是公平的环境中构建的这一正义的本真。因此,从理解到认知马克思争议理论如果不能以否定私有财产和私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是没有出路的。

2 人类社会正义观是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基础

所谓人类社会是与社会化社会相对应的一种人类社会模型,社会化社会是一种以交换为基础的客观存在,而人类社会是以人性为基础的客观存在,在此基础之上马克思提出了共产主义的概念与模型——按需分配,这也就是说人类社会实际上是一种超越社会化社会的理想社会形态。也只有在人类社会当中,人性得到最为终极的肯定之后,才能真真正正的消除不正义,从而产生正义。由此可见,马克思理论体系中是存在正义理论的,而这种争议理论必须建立在人类社会的基础之上,诚如柏拉图以理念、美德为基础构建了城邦正义,亚当·斯密以市民社会为基础构建了资本主义正义,马克思以人类社会构建了共产主义正义[2]。

3 马克思以双层次的结构阐释了正义理论

马克思以历史发展视角对社会发展进行科学阐述。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指导之下,马克思指出了人类社会是对社会化社会的扬弃,弘扬的是社会化社会中人们积极进步的主观能动性,摒弃的是社会化社会中是私有财产以及私有制的存在,以人性的角度讲就是私欲的存在。由此可见,马克思正义是一种双层次结构的理论体系,第一层次是对以往正义理论的批判,第二层次是全新社会正义的建构。所以,在认知马克思正义理论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更应该认识其对社会主义正义的构建[3]。

4 马克思正义理论提出了正义更为深刻的内涵

正义理论在传统思想中属于道德理论的一部分。而在马克思的理念中,正义不仅仅是权益与义务之间的关系,而是应该涵盖更多方面的内容与价值诉求,最为关键是应该释义权利与义务关系基础上人性的解放与自由的存在。由此可见,马克思对于正义的理解已经不在拘泥于物质层面,而是将精神层面纳入其中,更加符合现代社会人对正义的价值诉求。所以,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存在着一种超乎物质世界的正义,也就是说马克思正义理论对正义进行了高阶的定义与阐释。

5 结语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更是社会转型的中哟啊时期,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以权利正义为基础的自由主义在指导理念中的作用逐步凸显出来,虽然能够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也暴露出了一定的弊端,那就是马克思争议理论扮演了批判者而不是指导者的角色。希望通过文章的阐述,能够使得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重新认知马克思正义理论,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能够以自由主义为主导,而是应该应该根据中国发展具体实际,立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更加深刻的挖掘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内涵,建构适应中国发展实际情况的正义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玉鹏.政治经济学批判语境中的马克思正义观阐释[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5,03(05):45-50.

[2]陈飞.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分配正义的四重批判[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06(04):49-57+159-160.

[3]曾琰.马克思正义理论的三维向度及其启示[J].理论探索,2014,12(06):35-39.

猜你喜欢

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马克思哲学的“形式指引”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一个半世纪后的卡尔·马克思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习近平:马克思是“千年第一思想家”
广元有条马克思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