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2017-01-21夏勇张俊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大学生

夏勇+张俊

摘 要:通过对我市高校学生网络使用现状,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所产生的影响,结合实际,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为高校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使他们拥有享用不尽的网络资源。网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可利用的巨大信息资源,却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正确合理利用网络环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所产生的影响

由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不够成熟,面对庞大的网络信息难免缺乏判断力和自控力,对整个世界的看法容易受到误导,对西化和反动组织的言论轻易接受,影响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养成,严重损害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健康发展。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严重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网络环境对信息的净化和分类是非常困难的。积极、健康的信息连同反动、色情、暴力的信息混同一网,在冲动和刺激的驱动下,身心沉迷于网络的虚拟幸福当中不能自拔,丧失了人生的追求和价值判断标准,严重扭曲了大学生的心灵,致使学生逐渐成为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急功近利、享乐主义的忠诚信奉者。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在网络社会中表现日益突出。由于在网络环境中彼此的真实身份带有很大的隐匿性,他们的真实身份难为人知。因此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往往缺乏道德舆论监督,与陌生人的交往中不用考虑自己在对方心目中的形象,因而降低他们的羞耻感,减低了自我控制水平并且引发道德行为失范BJ。如网络上随处可见的色情、欺诈、攻击、谩骂现象,利用计算机技术制造、传播病毒、充当“黑客”,危害公共信息安全等。

当代大学生网民是属于年轻富有活力,思想活跃,勇于尝新,富有冒险精神的一个新型群体。有资料表明大学生上网行为娱乐性倾向明显,多以交友、游戏为主。主要集中在娱乐、运动、追星、美食及旅游等方面,对时政、新闻和教育信息的关注度不高。信息丰富的网络在给大学生提供无限资源的同时,也占用了大学生很多的学习时间。他们通宵达旦地玩网络游戏,不仅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还影响了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和身心健康。由于沉迷网络游戏而导致荒废学业甚至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增多,对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提出直接的挑战。

2 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当今时代高速的发展,网络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使命又要求它始终站在时代和科技的前沿。如何跟上日新月异的新科技的发展,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的束缚,增强对网络的适应性、操作性,担负起引导潮流的历史使命,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既是压力,又是动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对网络环境带来的挑战,应立足现实,抓住时机,充分发挥网络环境有利的一面,克服其不利的一面,做到扬长避短,开辟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境界。

由于网络世界强大的自由性、开放性和无限制性,人们在网上可自由进行各种活动,使网上的不道德行为比现实更突出。由于大学生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尚弱,容易受新奇、刺激性东西的吸引,网上不健康信息如黄色图片、暴力信息等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当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上获取的快乐比现实世界更多时,他们就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当中,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行为。

近几年的心理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呈上升趋势。现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群体的关照,缺乏完整的人际和沟通的有效体验。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交往完全不同于传统的社会交往,在网上,个人的性别、年龄、身份等可以被掩盖,造成外界对网络的使用者不易实施有效的监督,当大学生在虚拟世界获取的快乐超过现实世界时,就可能陷入其中。大学生长时间的沉迷于网络中,对现实周围事物的注意会大大减少,导致出现认知冲突,情感冲突,人格冲突,进而引发了大学生不良的心理障碍。

3 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有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网络技术的认识比较肤浅,对于计算机的操作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因此高校应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网络素质的培养,使其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网络,运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软件知识的能力,自觉地把网络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使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更深入、更扎实,也更有成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果对这些技术只是闻其名却不知其用,则将直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大学生中的声誉和威信,给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传统高校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使用单一的“灌入”式方法将思想政治理论灌输给大学生,在课堂短短40分钟的时间里大学生往往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论微乎其微,并且缺乏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而网络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手段,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媒介,网络突破了传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凭借其数字化、多媒体方式,使其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覆盖广等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现代化提供了优越的客观条件。在网络环境中它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许多的便利,能够将单一的“灌入”式变为交互式,增加教学的主动性提高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激情及兴趣。

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把思想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时事新闻、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等作为网站的主要内容,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选取积极的、有益的信息充实网站。同时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把思想政治教育板块加入学生感兴趣经常访问的门户网站里面,并结合社会问题、政治形势以专题形式推出,采取网上调查,评论的方式引导学生互动,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随着网络技术在大学校园的普及,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文化的参与者和创建者。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伦理、网络法制的教育,使其具备网络法制意识、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道德观念。我们要教育大学生遵守网上行为规范,控制自己的行为,引导大学生自觉抵制网络垃圾的侵蚀,要做到不抛垃圾、不搞侵权、不看黄毒、不作黑客,做遵纪守法的文明网民,并能自觉维护网络秩序。目前,网络道德失范现象非常严重,网络管理体制也不健全。因此,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制,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是在网络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

网络交往的虚拟性,常常会让大学生的精神得到一时的慰藉和寄托,从而形成更严重的网络依赖症。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服务,适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成为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疏导,首先要帮助大学生转变观念,让大学生认识到心理咨询是疏导个人压力、缓解紧张情绪的科学方法。其次要通过与大学生谈话,了解他们存在的心理及思想问题,帮助他们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而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他们排除疑问、解除心理负担或心理问题,增强自信,减少对网络的心理依赖。

参考文献

[1] 罗湘明.论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青年研究,2013,3:74-76.

作者简介

夏勇,男,汉族,江西赣州人,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及网络。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