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易安词反映的女性意识
2017-01-21王玉娇
王玉娇
摘 要: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的美誉。她以敏锐的女性视角、细腻的心理刻画、微妙的情感体验,塑造了一批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使封建时代女性散发出独特的人格魅力。她所表现出的对女性自我的体认,以令男子为之惊叹的精神创造,丰富了中国文坛的女性人文景观。
关键词:李清照 易安词 女性意识 影响
李清照是阴柔与阳刚并存的矛盾统一体,她的词被誉为婉约之宗,却常常显现出士大夫的豪气。李岩的《李清照的自我形象》认为:“作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又温柔又高傲,又热烈又恬静,又深刻又朴素,又微妙又直率。”{1}她既有温柔贤淑的传统女子性格,又有刚毅聪慧的新型女性气质,既是多愁善感的闺阁女子,又是胸怀超脱的豪气丈夫。
一、李清照女性意识形成的渊源及诱因
李清照女性意识的形成与生活的特定时代有关。现今学者都暂将《诗经》作为女性创作的起源,可谓是萌芽期。至汉魏六朝,女性创作有了很大发展。魏晋是一个“人的自觉”时代{2},拉开了人性觉醒的序幕,女性诗歌进入了一个相对繁荣的阶段,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说:“汉、魏妇人,遂与文士并驱”{3},自汉魏始,女性意识大大苏醒,影响着此后的封建社会。到唐代,诗歌最为繁荣,女性创作也随之进入一个辉煌的时代。上至女皇妃子,下至市井娼妓均有诗作流传,鱼玄机、薛涛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女性文学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到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市民审美文化蓬勃发展,《宋史》中说:“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质彬彬矣。”{4}科举改革带动了女性教育的发展,为宋代女性营造了一个温和宽松的社会文化氛围。宋代女性受益于唐代人性觉醒的惠风,审美心态更加独立,不少中下层女子投入社会商业经济的经营和管理,改变了她们从父、从夫的家庭地位,在不同程度上对妇女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影响。仅从诗歌看,据清代厉鄂的《宋诗纪事》和北京大学于1998年出版的《全宋诗》考,宋代共有女性诗人169位,诗作760余首,创作颇丰。虽然在思想领域,理学思想给女性套上了一层沉重的枷锁,但虞蓉在《中国古代妇女的文学批评》一文中提出:“对程、朱理论也应看到其合理的一面”,“程、朱提倡守节的背景……可反映出妇女的地位其实并不低”{5}。李清照生活在这样一个强劲而又自由的文化氛围中,沉睡的女性意识、人格意识被激活,铸就了她反对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的个性。
李清照思想的形成也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关。她生于上层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博通经史,母亲也出身名门,善文章,很有文学修养。在这样一个开明的家庭里,李清照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特别是父亲李格非对其影响最大。她天资聪颖,自幼博览群书,这些丰富的精神养分塑造了她活泼爽朗的性格,使她从小就有着与同时代女子不一样的个性,既不是传统上低眉顺眼的小家碧玉,也不同于上层弱不禁风的贵族名媛。
二、易安词反映的女性意识
吴惠娟在《论〈漱玉词〉的女性意识与情感特征》中写道:“正是李清照真实地反映了作为女性的自我,自然流露了自我的女性生命意识及其与此相适应的情感,从而形成了她作品的艺术魅力。”{6}李清照所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含有她鲜明的个性意识和丰富的内心世界,真实地反映出作为女性的独特自我。
(一)反男尊女卑
李清照是一个思想自觉的人,有胆量有抱负,敢于和男子一争高下,做男子不能做之事,言男子不敢言之情,其言行举止是不符合士大夫的传统价值评判标准的。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李清照没有盲目就范于妇德的约束,而是以自己独立的女性意识主宰着自己的行为,确立独属于自己的生命坐标。
在《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中她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少女,冲破古时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束缚。“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7},景物描写清新明净,壮阔的齐鲁山川陶冶着她的性情,使其摆脱了庸俗事物和财欲名利的沾染,对生活保持着一种最纯真的向往。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她是情深却倔强的思妇。“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8},丈夫即将离家,劝阻未果,但还是不失本真的独立自我和刚毅自尊。在提倡“三从四德”的伦理中,李清照是带有“反动”意识的,她追求的是一种平等的知己意识,一种不存在男尊女卑的新型夫妻关系。
李清照的词作虽不免于男女恋情,但她反封建的观念早已超越了同时代的女子,称得上是闺阁中的“女丈夫”了,这无疑给当时以男性意识为中心的文坛带来不小的震动,大大扭转了男尊女卑的不平等观念。
(二)追求独立高洁的人格
李清照常借咏物词来抒发自己对独立高洁精神的追求。她写梅花:“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9},雪地盛开的梅花是别花所不能攀比的,进一步体现了词人对梅花超尘脱俗的精神品格的倾心,可谓是一往情深。梅花品格高贵,那为梅花所动的人自然也不同凡响。她写菊花:“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10},巧妙地采用正反对比的手法,歌颂菊花的高标逸致、傲岸不屈。首先通过杨贵妃、孙寿等人反衬出菊花品格的端庄稳重,又通过屈原、陶渊明正面的比拟再次赞美了菊花的倔强不屈,寄托了词人强烈的褒贬爱憎之情和洁身自好、不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志向和抱负。她写桂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11},从正面勾勒出桂花清淡高洁、娴静端庄的秉性,从“第一流”三字中可看出李清照对桂花的评价甚高。她反封建礼教,无卑顺之气,敢于对高官严威的公公赵挺之说“炙手可热心可寒”,敢于尖锐批评苏轼等许多文坛大家,何尝不是“压倒须眉”,巾帼中的第一流呢?
李清照以花自喻来表达对崇高人格的追求,突破了一般封建女子卑弱苍白的性格,具有文人雅士的个性风度,这在封建女子中是很罕见的。
(三)追求爱情,大胆抒发爱情体验
李清照大胆表现女性闺阁生活和男女恋情,冲破了中国近千年描写爱情的禁区。这不仅是直觉上的情感冲动,更是一种自我心灵世界的展示:她不满足于在婚姻和家庭中仅仅作为性对象或传宗接代的工具,而是在婚姻中凸显出女性的光彩和魅力。
《减字木兰花》是李清照婚后所作:“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12},灵巧细腻地刻画出一个俏皮的新婚少女形象,富有生活情趣。从全词看,那只是一个婚后女子的柔媚罢了,远没有到荒唐露骨的程度,何淫之有?《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也是一首动人的言情佳作。“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13},直抒胸臆,明白抒发了热切盼望爱人归来共享幸福欢乐的情怀,这等大胆痴情自然不被封建道学家所容,给李清照戴上了荒淫的帽子。王灼在《碧鸡漫志》中写道:“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14}虽为贬语,但也正反映了她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和对健康爱情的追求。
她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力,成功塑造了一批思妇形象。她将灵魂和肉体完美统一,落落大方、无扭捏之态,唱出了闺情最强音。
(四)爱国忧民,关切民族灾难
虽为女子,却有一颗不能被幽禁的匹夫之心,她不能像朝野之士那样力主抗战,也不能像豪迈男儿一样出战沙场,但她并不只拘泥于女儿姿态,而是把自己的愁思愁绪与家国之痛融为一体,大胆表达她的爱国之情。她的词作通过表现复杂的内心世界,从而揭露出那个战乱年代对黎民百姓的摧残,反映出南渡人民流离失所、盼望返回故里的共同愿望。
《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以流亡者的沉痛心情写道“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15},词人南渡之后,故土沦落的辛酸日夜萦绕于心。最传神的莫过于一个“空”字,通过强烈对比表现出梦境与现实之间无法跨越的距离,收复中原无望,心中充满无限悲痛的同时,也涌现出对投降派强烈的愤恨,爱国之情溢于言表。“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16}也是抒写故国沦落之悲的名句。南国春光正好但终非故土,想起家乡在金兵的铁蹄下早已满目疮痍,怎能不叫人发出如此悲鸣?在封建年代,女子言论实事已是越轨行为,但李清照敢震撼发问,将满腔热忱付诸词作,绝非一般弱女子可为,可见李清照刚毅豪迈的性格和血性大气的风范。
她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悲叹个人遭际的同时,也记录了战争带给人民的心灵创伤,反映出那个动乱年代逃亡人民的共同心声,其意义本身已经超越了个人的身世之感,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三、与其他女性作家的比较
在古代文坛上,有不少女性曾在作品中表露自己的心声,如朱淑真、张玉娘、魏夫人等。本文以鱼玄机为例,做简要对比。鱼玄机是唐代小有成就的女性作家之一,一生情路坎坷,在唐代开放自由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她体内所隐藏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发出了女性强烈的呐喊之声。她的女性意识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我人生价值的追求和才华无处舒展的慨叹;二是对爱人深切的思念和对男女情爱的渴求。从上可以看出,鱼玄机和李清照在情感体现上不无相同之处,但因时代、出身等因素,还是有很大的相异性,在力度和深度上李清照都更胜一筹。
首先,二人都有因是女儿身而人生价值不得实现的遗憾,但鱼玄机缺乏李清照的豪迈大气,思想高度不及李清照。《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一诗中,前两句“云峰满目放春晴,历历银钩指下生”{17}以气吞山河之势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及不甘困囿于礼教束缚的决心,想在科场上与男子一争高低,但后两句“自恨罗衣掩诗句,举头空羡榜中名”话锋猛地一转,情感继而由昂扬转向无奈,最后化为无声。李清照则不同,她的女性意识已经渗透到了思维智慧中,通过自己的作品反映社会变迁和民生疾苦,把词当作抨击黑暗现实的武器,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如果说鱼玄机是局限于小我的话,那李清照就已经上升到大我了。
再者,二人都以写女儿心来表达对美好爱情的渴望,但从内容和情感趋向上,李清照都更为广阔向上。鱼玄机的情诗色调哀怨,多为抒发对李亿的思念和爱而不得的绝望。“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18}(鱼玄机《赠邻女》)是她绝望中的欢笑,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对负心儿的怨恨,也成了她人生的分水岭。她一改过去自尊自爱的生活态度,从一个坚贞自守的高洁女子变成了纵情享乐的放荡女人。李清照所不同的是展示了她作为女人的完整的心路历程,色调有明朗也有惆怅,可贵的是即便在后来国破家亡的残酷现实面前,她依然追求高洁人格且终其一生不变,并且在巨大痛苦面前还不忘为国家未来担忧,用词作记录下宋末的黑暗与荒乱,她精神世界的辽阔为其他女子所不能比。
李清照的词作充斥着大胆、叛逆的激荡之音,她反对男尊女卑,毫无卑顺之气,展现的是一个女子由内而外的美。同鱼玄机等其他女性作家比较,李清照的词更富深度和广度,展现出文坛闻所未闻的豪迈大气,一扫女性精神世界的迷失,赋予了易安词高度的文学意义。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中,妇女始终处在社会底层,从精神到肉体都有着严格的清规戒律。而李清照的出现无疑是古代社会令人惊诧的一幕,给毫无生气的女性世界注入了一抹光亮,宛如一轮新日从灰暗的地平线升起,此后便有更多的女性作家活跃在中国文坛上,大大丰富了中国的女性文化。她将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卓尔不凡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婉约派“宗主”的地位,沈谦在《填词杂说》中称道:“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19}李清照当之无愧。
{1} 李岩:《李清照的自我形象》,《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6期,第23页。
{2} 李泽厚:《美的历程》,文物出版社1982年版。
{3} (明)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4} (元)脱脱等撰:《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卷155《选举制一》。
{5} 虞蓉:《中国古代妇女的文学批评》,四川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
{6} 吴惠娟:《论〈漱玉词〉的女性意识与情感特征》,《上海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第5页。
{7}{8}{9}{10}{11}{13}{15}{16} 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4页,第21页,第16页,第26页,第25页,第1页,第32页,第42页。
{12} 陈祖美:《李清照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3页。
{14} 谢桃坊:《论〈碧鸡漫志〉的主旨及其意义》,《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第1期,第2页。
{17}{18} 周道荣:《中国历代女子诗词选》,新华出版社1983年版,第75页,第71页。
{19} 康丽云:《论李清照词的女性特征》,《江西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第150页。
参考文献:
[1] 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9.
[2] 庆振轩.李清照词鉴赏[M].济南:齐鲁书社,1986.
[3] 钱光培.李清照名篇赏析[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
[4] 陈祖美.李清照词[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 徐振邦.古代女子爱情诗选[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6] 周道荣.中国历代女子诗词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7] 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8] 张毅.宋代文学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9] (元)脱脱等撰.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0] 舒红霞.女性审美文化·宋代女性文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1] 李岩.李清照的自我形象[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7(6).
[12] 吴惠娟.论《漱玉词》的女性意识与情感特征[J].上海大学学报,1990(2).
[13] 虞蓉.中国古代妇女的文学批评[J].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14] 谢桃坊.论《碧鸡漫志》的主旨及其意义[J].社会科学研究,2002(1).
[15] 康丽云.论李清照词的女性特征[J].江西社会科学,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