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生生物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2017-01-21贾怡平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年12期
关键词:水生水体污染物

贾怡平

(寿阳县环境监测站 山西晋中 045400)

水生生物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贾怡平

(寿阳县环境监测站 山西晋中 045400)

水生生物是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质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物监测作为水质监测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是通过水生生物在受污染的水环境下生物特性发生的信息来判断水体受污染及污染程度的一种技术手段。本文介绍了水生生物在水质监测中的相关应用及现实存在的问题,并就完善水生生物监测技术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水生生物;水质监测;应用

1 概述

近年来,随着水质监测研究的不断深入,利用水生生物的反应评价水质变化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质监测中。2015年,在“水十条”中明确提出要“完善水环境监测网络,提升水生生物监测等能力”。利用水生生物对水质进行污染检测是生物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检测,因其具有监测过程的直接性和监测结构的有效性而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监测中。其中,尤其以对水体敏感性较强的微型水生生物(如细菌、真菌、轮虫等)应用最广。1.1水生生物监测概念

根据联合国环境桂花树(UNEP)关于水生生物监测的定义是:测量活着的生物体对人为压力的灵敏度。水体作为地表被水所覆盖的自然综合体,不仅包含水,还包括水体中的各种悬浮物、水生生物以及底质等。对水质体系的监测和分析就是包括生物相(水生生物)、固相(悬浮物、底质)以及水相(水溶液自身),通过对这些体系的全面监测和分析,才能准确而全面的了解水质状况。

1.2 水生生物监测原理

水生生物监测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当待测水体受到污染后,水环境中的生物群落结构、数量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使敏感生物出现消亡,而抗性生物则因其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旺盛的生长,最终水体中的生物群落结构呈现出单一性特征。利用水生生物来监测评价水体的目的就是通过定量分析水生生物在水体中的变化,掌握水质的动态变化,为保护水资源、加强水环境管理提供现实依据。

1.3 水生生物监测优势

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监测水质不同的是,水生生物监测水质具有其优点:1)监测受污染时间长。与物理或化学监测代表的是采样时的水体受污染状况不同的是,水生生物监测能够反映水体受污染的长期性影响。2)监测敏感度更强。物理或化学监测往往对剂量低或慢性毒性效应难以及时监测,而水生生物监测则能够实现。3)监测结果更全面。水体环境中的污染物较多,各种污染物的混合产生协同效应会加剧水体受污染程度,单一依靠物理或化学监测难以全面分析,而水生生物监测则是反映水体中的污染物对生物综合影响的有效手段。4)监测功能多样化。由于一种生物能够对不同种的污染物表现出不同的监测结果,因此,水生生物监测水体的灵活多样是其他监测技术难以比拟的。

2 水生生物在水质监测中的方法

水生生物是水体中各种生物的总称,包括藻类、微生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以及水生高等植物等。通过监测水生生物与自然水体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对水体受污染状况的监测分析。

2.1 种类多样性指数法

水生生物的群落结构与水体环境互相适应,通过数理统计法来计算出水体中的不同生物,如微生物、动物、植物的群落种类和数量,并根据监测的年际或一定阶段的数量变化,从而判断出水体的质量变化。

2.2 生物毒性试验法

生物毒性试验主要监测水体中鱼类和藻类等水生生物的变化,从而判断水体的受污染状况。当鱼类或藻类等水生生物受到污染的水体毒害后会在水生生物体内外发生生理反应,比如运用暴露实验,能够得到这样的一个结论:有机污染物或者重金属对水生物体内部分酶类的影响程度。通过这种毒性试验,评价出水体的受污染程度,从而监测出水处理的效果与水质的合规情况,为相关部门制定科学的水质标准提供依据。

2.3 野外现场调查法

运用水生生物监测水体水质时,可以采用野外现场调查法,即通过在野外选择现场调查试验,确定水体中的特有生物物种和敏感生物物种,从而判断水体是否受到污染,以及受污染的程度。具体来说,就是要先对被监测的水源环境及其污染物成分进行分析,采集具有共性的水体中的水生物种种群和相应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对比分析,确定敏感物种,以及受污染水环境的特有物种,从而分析出水体的受污染情况。

2.4 生物残毒测定法

自然水体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污染物,通过物理或化学等常规的监测方法难以准确监测水质受污染状况,水生生物在受污染的水体中长期生存,会吸收污染物,并在体内不断富集后,再通过对生物体残存的污染物进行监测从而得出生物所生活的水质受污染状况。

3 结语

水生生物监测水质有其自身的优势,尤其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将水生生物水质监测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数学分析技术相结合,能够更为准确、全面的检测出水体受污染的状况,也是当前水质监测的发展新方向。其中,选择建立涵盖生物群落结构、功能等参数的数学模型,从而实现水质监测的精准化和科学化,也有利于水生生物在水体监测中作用的发挥。

[1]崔志松,栾晓,高伟,李倩,杨官品,郑立.发光细菌法在环渤海污水样品遗传毒性检测中的应用 [J].海洋与湖沼.2015(01)

[2]王星星.水生生物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分析[J]青海农林科技,2015(3):84-85

贾怡平(1983.12-),汉族,研究生,女,山西寿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研究。

猜你喜欢

水生水体污染物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新污染物治理》专刊征稿启事
你能找出污染物吗?
互助
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