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番茄发展传播史初探

2017-01-21安志信黄亚杰李素文

中国蔬菜 2017年12期
关键词:番茄栽培蔬菜

肖 瑜 安志信 黄亚杰 李素文 张 斌

(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蔬菜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蔬菜遗传育种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

番茄发展传播史初探

肖 瑜 安志信 黄亚杰 李素文 张 斌*

(天津科润蔬菜研究所,蔬菜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市蔬菜遗传育种企业重点实验室,天津300384)

番茄在不到200年的时间,从不认识以为它有毒,被贬称为“狼桃”,到昵称为“爱情苹果”,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传播历程?

番茄是世界主要蔬菜作物,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年报调查结果,2009年番茄年产量12 443万t,在番茄、西瓜、甘蓝和洋葱四大蔬菜作物中位居第一。人均年消费量希腊居第一位,为130 kg,其次依次为利比亚、埃及、以色列、黎巴嫩和意大利(田渊俊人,2013a)。

番茄的自生地是在太平洋沿岸的安第斯山脉和属于厄瓜多尔的加拉帕戈斯(Galapagos)群岛,一般认为哥伦布(1451~1506年)一行从此处将番茄带回西班牙①诸书多为16世纪前期而无具体年份,但日本星川清亲的著作中称1523年征服墨西哥的西班牙人首先把番茄带回欧洲,这和哥伦布于1492~1502年间前后3次到美洲的时间不符。。后于1544年传播到意大利,1575年传播到美国后并逐步传遍中欧各国(星川清亲,1981)。

1 番茄的原产地

番茄起源于秘鲁,当西班牙征服秘鲁后从秘鲁传入欧洲。其主要依据是:番茄当初在秘鲁被称为Pomiderperu和Malaperuviana;而且在秘鲁分布有野生种,秘鲁附近的安第斯山脉的野生种中有成熟后果实为红色的Lycopersicon pimpinellifolium,此野生种果实直径1 cm,无经济价值。它和栽培种的差别是由于栽培后的改变。但到1948年Sipnkin提出栽培番茄(L. esculentum)有5个变种,其中L. esculentum var. cerasiforme是栽培番茄的祖先,此变种的野生型果实直径2~3 cm,并有2心室,栽培番茄是由它形成的。此变种的野生型在安第斯山脉的秘鲁和墨西哥广泛分布,所以认为秘鲁是发源地值得考虑,而纯正栽培种应起源于墨西哥,因为墨西哥是其具有悠久历史文明的古国。

阿兹特克人(Azteca)系墨西哥中部印第安人的一个部族(梁实秋,1977),其祖先是游牧民族,约在公元前1000年从安第斯(Andes)山地沿墨西哥湾移居到韦拉克鲁斯(Veracruz)盆地后从事农耕不再游牧,大概是以韦拉克鲁斯盆地为中心揭示了野生种向栽培种过渡的典型。Azteca人俚语将番茄叫Tomatl;墨西哥不同部族对var. cerasiforme的称呼不同,而对栽培番茄都叫作Tomatl,这也说明了Azteca人与栽培番茄的渊源。大约在Hernan Corte征服墨西哥的500年前,在墨西哥中部已形成番茄栽培中心。虽然中国目前栽培的番茄来自美洲,但在中国南方和西南山区也有野生番茄分布。有人在川滇交界的渡口山区,不仅采得野生茄还采得过野生番茄。广西地区有一种野生番茄,蔓生、叶小、果小、成串结果。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采种试种,繁殖若干代后野生性状未改变(李璠,1984)。

2 番茄在欧洲的遭遇

番茄在欧洲是以拉丁语totoneus(音译totoens)命名。据《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蔬菜卷》(朱德蔚,2008)记载,1544年Marthiolus著的《植物志》言称“当时意大利把番茄称金苹果”。1575年圣芳济修会(Franciso)的撒旦神父的著作《努也巴·耶斯巴尼亚汇编》中介绍(梁实秋,1977),Azteca族先住民纳发族女性把aji(红辣椒)、pepitas(小南瓜)、tomatl(番茄)和绿色辣椒混加香料制造调味汁时指出tomatl即是tomato,并指责了西班牙人的罪行,从而惹怒当时西班牙国王Felipe二世(1527~1598年,在位年限为1556~1598年),宣布此书禁止发行,直到1829年再版,使番茄食用拖后约200年,比从新大陆引进的马铃薯晚了约300年。当时西班牙入侵Azteca只重视掠夺金银,而对马铃薯、玉米、可可、番茄没有足够的认知,更不会知道其在以后对欧洲克服饥饿、提高生活水平会发挥重要作用,成为“食品的产业革命”。在欧洲文艺复兴(Renaissan)以前,神父认为番茄是恶魔的化身,视其为禁果,当时只能作为珍奇植物种植在贵族的露台和花园中供观赏。

在意大利西南部当时受西班牙统治的那波利(Napoli)港①世界三大美丽海港之一。从事豪宅庭院管理的技师将番茄种子带回种在自家的菜园中,当时贫困的人民不顾毒性取而食之并未中毒,于是将番茄种子送给熟悉的农民朋友进行种植并改良成为酸味减弱、个头加大的番茄。另一说法是:有一位勇敢的画家拼死吃了番茄,并由法院作证,吃死不怪别人,结果无恙(王子辉,1985)。1710年William Solomon的著作中提到:意大利、西班牙和北非等地中海沿岸国家利用醋、胡椒、橄榄油和红色番茄共煮的料理得到普及。地中海沿岸各国对番茄大量消费的原因和意大利面用番茄做调味汁,以及英国高纬度地区对品种进行改良使果实单果质量达到60~70 g,用来沾盐生食的习惯有关(田渊俊人,2013b)。总之,欧洲到18世纪才正式食用番茄。

3 番茄的学名和别名

1752年英国Miller请林奈(Carl von Linn é)为番茄定名,他认为番茄和茄同类,定名为Solanum lycopersicum。1754年Miller主张确立将番茄定名为Lycopersicum esculentum Miller,此学名中lyco为海龟、persicum为桃、esculentum为可食的,至于为何将番茄称为“海龟桃”并不明了。最近,分子遗传学的研究中有关于番茄的论文认为应将学名定为Solanum lycopersicum,又恢复了林奈的见解。

番茄果实外观鲜艳、多汁、糖酸比平衡,是很好的果菜。意大利将黄色番茄叫作“黄金果实(Pomdoro,golden fruit)”,法国称其为“爱的果实”,英国称其为“爱情苹果”,是由于英国的俄罗达拉里公爵把它从南美带回,作为礼物赠予自己的情人伊丽莎白女王(1558~1603年在位)(张平真,2006)。另有一种说法是:欧洲古代把苹果也列为禁果,所以把颜色鲜红的番茄叫做“爱情苹果”。

番茄最初在南美洲的Azteca族语中被称为Tomatl,由此派生出英语tomato、西班牙语tomnte和意大利语pomodoro。日本早期曾称之为“唐柿”,现普遍称为tomato的字母音译。中国在明万历至晚清曾称其为西番柿、番柿、六月柿、喜报三元和小金瓜等(张平真,2006;藤枝国光,平成5年),目前尚有西红柿、火柿子等俗称,其他别名不再一一列举。现在中国通过颁发国家标准《蔬菜名称(一)》的形式,已将“番茄”的称谓定为正式名称(张平真,2006)。

4 番茄的传播

番茄从美洲传入欧洲不久即传入意大利,欧洲的草本植物学家马希奥勒(Matthiolus)于1554年记述:意大利新近出现“Pomid’oro(金苹果Golden Apple)”番茄。1570年在德国、葡萄牙等也认知番茄。1596年传入英国,1783年传入当时的俄罗斯克里米亚(沈德绪和徐正敏,1957)。1781年美国弗吉尼亚进行试种,又在1789年由法国流亡者自圣多明哥带入费拉德尔菲亚,直到19世纪以后才得到普及。

番茄在亚洲的传播是由西班牙人于17世纪将其传入菲律宾,1650年在马来西亚的东部才有种植(星川清亲,1981)。日本狩野探幽在《草木花写生图卷》中描述,1668年在长崎开始引进名为“唐柿”而加以描述(青叶高,1993;藤枝国光,平成5年),1708年出版的贝原益轩著《大和本草》也有“唐柿”的记载,另外,毗留全那谷著《东莠南亩识》有六月柿之珊瑚珠茄子的记载(田渊俊人,2013c)。此后在明治(1881~1911年)初期从欧美引进8、9个番茄品种进行试种,因有特殊异味而未普及,加工专用品种始于明治36年(1903年)(清水茂监修,1977)。直到明治42年(1909年)以后,全日本栽培面积约39.07 hm2,到大正时代(1911~1924年)以北海道和爱知县为中心,以樱桃番茄和梨形番茄为主逐渐发展,进入昭和年代番茄栽培面积大约为1 487.4 hm2。二战后昭和50年(1975年)番茄栽培面积达到每年1.9万hm2,生产量约100万t(青叶高,1993)。

中国关于番茄的来历,据叶静渊和张平真两位先生的考证,可能是由欧洲至中南亚再传入中国。明神宗万历41年(1913年)《山西狩氏县志-物产·果实》中“记有西番柿,但该书中只存一名,并无性状描述”(叶静渊,1983;张平真,2006)。万历45年(1617年)问世的《植品》记载了番茄是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由西方传教士引入的相关信息,赵崡撰写的《植品》中记有西方传教士传入的向日菊和西番柿(叶静渊,1983;张平真,2006)。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付梓的《群芳谱》(明王象晋撰)及清初重修的《广群芳谱》两书都在柿子条的后面收录了“番柿,名六月柿,茎似蒿,高四、五尺,叶似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树二三十花。缚作架,最堪观。火伞火珠,未足为喻,草本也。来自西番故名。”①清康熙47年即1708年命汪灏改编《群芳谱》为《广群芳谱》。(叶静渊,1983;张平真,2006)。另据叶静渊先生研究认为,《植物名实图考》中的小金瓜即番茄②此书系道光28年即1848年作者去世后两年由陆应谷校订。,并提到了此书中指出“其青脆时以盐、醋炀之可食,长沙国中多植之”(叶静渊,1983)。另外同治10年(1871年)《上海县志》中记载“茄子……一种色白而小,又有如柿者谓之番茄。柿……一种草本,实似柿,瓤、子如茄名番柿。”(叶静渊,1983)。清光绪34年(1908年)北京建立的农事试验场向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上报奏折中提到从俄罗斯引进番茄的情况(张平真,2006)。中国历史上早期番茄多作观赏,抗日战争(1937年)前稍早一些的时候农民已少量栽培作为经济生产,但也极不普遍,直到抗日战争期间才逐渐兴旺。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到建国前农民开始普遍栽培(沈德绪和徐正敏,1957)。

5 番茄的品种选育

在欧洲,意大利最早栽培番茄,当时北部主要以大果型、扁圆的品种为主,主要用于生食和作为意大利面的调味汁,南部则以圆筒形和卵形品种为主。当时仅以果实的颜色加以区别(田渊俊人,2013d),并无具体名称。19世纪主要是进行单株选择,直到1870年海恩特(Hand)博士将大红品种和早红平品种杂交(Large Red × Early Red Smooth)而得到新品种战利(Trophy),这是番茄有性杂交选种的最初记录(沈德绪和徐正敏,1957)。1910年美国Livington Seed Co.公布的最初有价值的品种名录有石东、圆球、安林娜、早雀钻、磅大洛沙、真善美等21个番茄品种。

适于远途运输和加工用的番茄品种选育较晚,是1914~1920年间,美国考普尔(C’ooper C D)于1914年育成C’ooper Special,美国约翰贝尔(John Baer)于1915年从真善美中分系育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John Baer品种,海湾州市场(Gulf State Market)是美国康倍尔公司(Campbell Soup Co.)从Early Detriot分系选出的(沈德绪和徐正敏,1957)。至于抗病育种可能最早始于美国,Essary和Edgerten于1910年发表:在发病的田间用混合选择的方法育成的红台耐西(Tennessee Red)(Atherton & Rudich,1988)。

番茄的一代杂种选育是目前的主要育种方式。雄性不育机理相关研究由美国Larson(1948年)首先开展,日本的芹沢1970年育成番茄雄性不育系(清水茂监修,1977),但在此之前昭和11年(1936年)开始研究杂交一代育种,大阪府农事试验场用Delicious×June Pink培育出福寿2号和福寿1号(Fruit×June Pink)、福寿3号(New Globe×June Pink)。另据日本《蔬菜园芸大事典》记载:昭和7、8年(1932、1933年)引进Globe和Fruit等粉色品种;昭和10~15年(1935~1940年)广泛进行杂交育种,相继育成成功(1937年)、丰玉(1940年)、清州1号(1940年)、松岛粉(1940年)、极光(1948年)等品种,从而构成日本以自家品种为主的生产局面(清水茂监修,1977)。

中国在全国解放之前主要以引种为主,仅知武魁2号是育成品种。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大量配给了迈球、罗脱格、石东、真善美、潘里加、皮尔生、大贝尔铁木等品种,此外中国农业院校及科研机构也纷纷从国外(主要是美国)引种(沈德绪和徐正敏,1957)。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至解放建国前,城郊农民已开始零星种植。解放后由于工矿区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国家非常重视蔬菜产业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末番茄栽培已遍布全国,以引种为主。80年代尤其菜篮子工程的启动促使蔬菜科研工作取得长足进展。1983年番茄抗病育种列入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针对番茄因病害而减产问题制定全国统一研究规划。同年启动全国番茄品种区域试验,80年代以系统选育稳定品种为主;1990年制定“八五”番茄抗病育种攻关研究计划,除抗病外将品质育种、保护地番茄育种也列入计划,90年代则全为一代杂种。杂交一代育种研究始于“六五”期间,“六五”期间验收8个新品种,“七五”期间验收19个新品种(李树德,1995)。“八五”又验收19个新品种,基本取代了国外品种(高振华 等,1997,2014)。目前国内的科研生产单位正使蔬菜育种工作与时俱进、经久不衰。

Atherton J G,Rudich J.1988.番茄.郑光华,沈征言,译.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68.

高振华,李树德,徐悌维,沈延松.1997.“八五”国家科技攻关番茄新品种选育技术研究专题育成的新品种(系)简介.园艺学报,24(1):57-62.

高振华,孙世贤,张力,高建昌,赵青春,陈应志,廖琴,徐鹤林.2014.中国番茄区域试验30年.中国蔬菜,(6):57-62.

李璠.1984.中国栽培植物发展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15.

李树德.1995.中国主要蔬菜抗病育种进展.北京:科学出版社:299.

梁实秋.1977.远东英汉大词典.台北:远东图书公司:159.

青叶髙.1993.日本の野菜.东京:八坂书屋:33,36.

清水茂监修.1977.蔬菜园芸大事典.东京:养贤堂:215,878.

沈德绪,徐正敏.1957.番茄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5-7.

藤枝国光.平成5年.野菜の起源と分化.日本九州:九州大学出版会:53.

田渊俊人.2013a.トマト履历书第一回栽培トマトの起源.农耕と园艺1月号:100-103.

田渊俊人.2013b.トマト履历书第二回マンドレクとの混同.农耕と园艺2月号:100-103.

田渊俊人.2013c.トマト履历书第三回わが国へのトマトの来历.农耕と园艺.3月号:100.

田渊俊人.2013d.トマト履历书第十回世界番茄(1)南ヨーロッパで发达·分化した赤色系品种.农耕と园艺10月号:106-108.

王子辉.1985.素食纵横谈.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51-53.

星川清亲.1981.栽培植物的起源与传播.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74-75.

叶静渊.1983.我国茄果类蔬菜引种栽培史略.中国农史,(2):37-39.

张平真.2006.中国蔬菜名称考释.北京:北京燕山出版:108.

朱德蔚.2008.中国作物及其野生近缘植物.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625.

肖瑜,女,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蔬菜科研管理工作,E-mail:tjvri@126.com

*通讯作者:张斌,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蔬菜育种研究,E-mail:zhangbin65@126.com

2017-05-18;接受日期:2017-09-10

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23-G07),天津市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ITTVRS2017031),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201703010)

猜你喜欢

番茄栽培蔬菜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奇怪的蔬菜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蔬菜
HOME家系列
大豆要高产,该如何栽培?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