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状况评估及展望

2017-01-21杨晓蔚钟亦明高峰莲

中国环保产业 2017年3期
关键词:浙江省发展

杨晓蔚,钟亦明,钟 其,高峰莲,孙 凯

(1.浙江省环保厅,杭州 310012;2.浙江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杭州 310012;3.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杭州 310025;4.浙江省环科院,杭州 310007;5.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北京 100037)

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状况评估及展望

杨晓蔚1,钟亦明2,钟 其3,高峰莲4,孙 凯5

(1.浙江省环保厅,杭州 310012;2.浙江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杭州 310012;3.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杭州 310025;4.浙江省环科院,杭州 310007;5.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北京 100037)

根据浙江省开展的“百家环保企业”调查活动,对浙江省环保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估,从整体发展概况到产业结构、产业集聚,科研支撑等方面,总结了经验和特色,分析了制约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思路、目标、发展重点及对策措施。

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思路

前言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浙江省委提出“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浙江”的规划建议。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浙江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全国和浙江省环保工作会议的精神,浙江省环保厅与省环保产业协会、省环境科学学会、省社科院绿色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了联合课题组,就“环保产业与绿色发展”主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在浙江省开展了“百家环保企业”调查活动。

课题组在充分调研和掌握丰富文献信息资料基础上,对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评估,从整体发展概况到产业结构、产业集聚、科研支撑等分项分析,总结了经验和特色,分析了制约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的问题,提出了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发展重点以及促进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形成以下报告。本文所分析的浙江省环保产业特指“狭义”的环保产业,即在环境污染控制与减排、污染清理以及废物处理等方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行业,其核心内容是环保产品生产及其相关的技术服务。

1 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现状评估

1.1 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是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萌芽期(1949~1985年):环保活动主要集中于化工、轻工、煤炭等行业的“三废”综合利用及供销部门回收利用社会废旧物资等,其产品主要是环保设备的生产,但基本是自用的,市场兼容性小,技术力量也非常薄弱。

第二阶段为成长期(1986~1992年):环保产业逐渐规范起来,并取得良好的发展成绩。环保技术水平和技术含量进一步提高,环保产品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第三阶段为快速发展期(1992年至今):环保产业得到调整,环保产业的概念也由狭义过渡到广义,环保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初步形成了诸暨、天台、玉环等以环保装备产品生产和环保服务等为重点的环保产业集聚区,培育了一批具有较强引领作用的骨干企业和科技研发中心,环保产业整体实力位居全国前列。

根据全国最新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状况公报,在环保产品生产和环保服务业领域,浙江省分别位列全国第二和第四。2015年,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实现总产值5332亿元,占全国的12%。“十二五”期间浙江省环保产业的发展速率远高于同期省内GDP增速,达15%左右,尤其是环保服务业飞速发展,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30%。

1.2 浙江省环保产业地区分布情况

产业布局方面,形成了以杭州、绍兴、宁波、台州等地为中心的环保产业特色发展区域,其中以诸暨市尤为突出,该市的电除尘器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近50%,脱硝除尘装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集成装备等环保装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杭州市目前已形成综合性环保产业集聚区,集聚了浙江省顶尖的环保技术研发高校、科研院所,环保工程设计与施工企业,环保咨询单位等,环保产业产值占浙江省的43.9%;绍兴市以诸暨为龙头,形成电除尘产业集聚区,产值占浙江省的25.3%;宁波以综合性环保产业为布局,依靠当地环保科研院所,其产值占浙江省的6.8%;湖州市环保产业以净水处理为特色,以欧美环境、四通为龙头,其特色为各类膜产品,产值占浙江省的3.4%;台州以天台和玉环等地污水处理设备制造为特色,以天台西南滤布厂和玉环净化控股集团为龙头,形成污水处理填料、曝气设备等生产集聚区,产值占浙江省的6.3%;金华以大气脱硫除尘装备制造业的技术优势为依托,其环保产业产值占浙江省的2.5%。

1.3 浙江省环保产业结构现状

(1)环境保护产品生产经营情况

浙江省的环保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除尘脱硫脱硝及配套设备、水处理相关设备(包括填料、膜、泵、风机、压滤机、曝气装置、净化器、成套装备等)、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固废处理设备等,其中以大气污染治理设备和水污染治理设备为主,这两类设备的产值分别占环境保护产品生产总值的60%和25%左右,其他各类共占15%左右。

大气污染治理设备主要集中在防治烟尘、粉尘、飘尘、SO2、NOx等装备,在国内具有相当优势。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电袋组合除尘器及气力输灰装置,产品的整体水平已达到和接近国际水平。

水污染防治设备主要集中在水处理生物填料、膜材料及技术装备,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主要集中在城市生活垃圾、危险固废、医疗固废等处理技术和装置。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目前产品的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环境污染监测仪器主要集中在水污染监测仪器、空气污染监测仪器、噪声与振动监测仪器和其他仪器。

(2)环境保护服务业经营情况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环保服务业飞速发展,PPP模式与第三方治理市场的开放使一些大型设备企业转型投入BOT服务,也增加了环保服务业的营业收入。2015年,浙江省环保服务业从业人数33,273人,营业收入346.09亿元,其中环境与生态监测24.97亿元,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302.67亿元。

环保服务业发展速度极快,以环保科研院所、监测站服务业为特色的模式进一步加强,同时出现了大量的环境影响评价、环保工程设计与施工、污染设施运营、环保技术开发等服务企业。环境工程设计和设备安装施工服务主要集中在废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与大气(工业废气、除尘脱硫等)治理工程;环境咨询服务主要集中在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方面;污染设施运营服务主要集中在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自动连续监测类治理设施运营。

1.4 浙江省环保科研平台支撑发展情况

截至2015年底,浙江省现有的环保类创新平台共有50个,包括7个国家级45个省级环保科技研发机构和平台。环保类创新平台分别是:国家环境保护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浙江)中心等4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菲达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环境保护辐射环境监测重点实验室等24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平台(总平台、水平台、气平台、固废平台)等2个公共科技创新平台;平湖环保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级)等3个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浙江省盾安环境研究院等16个企业研究院单位。这些平台涵盖了环保科技相关各领域,为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平台。

1.5 浙江省环保产业政策支持情况

浙江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出台发布《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环保产业的意见》(浙政发〔2002〕21号文件)、《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环保产业发展的意见》(浙政发〔2009〕76号文件),以及《关于建立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浙政办发〔2010〕86号文件)等,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环保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有效推动了环保产业的发展。

2011年和2015年,浙江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环保厅联合发布《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了“十二五”“十三五”期间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指明了浙江省环保产业市场的发展前景与方向。

作为环保前端的浙江省环保厅紧紧围绕全省的统一部署,按照职能分工,切实履行环保部门在推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中的任务职责。1)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建立了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多次组织召开由19个厅局单位和相关环保龙头骨干企业参加的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联席会议,谋划产业发展。2)完成产业统计,出台省级统计制度。省环保厅建立健全了浙江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基础数据库,并建立了浙江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统计制度,为及时掌握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状态提供了技术基础。3)发挥环保科技成果驱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组织编制《浙江省环保科技先进实用技术手册汇编》,召开省环保科技服务暨环保技术推广现场会,推动先进适用技术的产业对接,切实加大对环保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力度。4)加强指导和管理,促进环保产业发展。会同省发改委出台《浙江省环保产业示园区认定管理办法》(浙环发〔2011〕54号),并积极指导绍兴市、杭州市、湖州市等开展环保产业重点集聚区创建工作。推动环保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鼓励环保产业集聚做强做大。5)抢抓机遇,推进第三方环保服务业。出台包括《关于推进环境检测市场化工作的意见》(浙环发〔2013〕44号)《浙江省社会环境检测机构能力评估办法(试行)》《浙江省社会环境检测机构能力评估技术要求(试行)》等相关文件,充分引入市场机制,有序放开环境检测市场,调动社会环境检测力量为环境检测管理工作服务。积极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开展《浙江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案例》编制工作,努力促进环保服务业的发展。

2 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环保产业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

浙江省环保产业长期处于以自发性发展为主的态势,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整体引导、扶持还不够,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环保产业宏观调控体系。环保产业管理的职责不够明确,存在多头管理情况,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理顺。如环境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往往涉及经济管理、资源管理、财税管理等部门,具体以哪个部门为主,在具体制定和执行中如何进行责任分配和协同配合均需要进一步明确。有关专项扶持环保产业发展的资金、税收、土地、技改等政策分散于税务、发改、经信、科技等部门制定的政策文件之中,尚没有环保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2.2 环保产业集聚区建设需进一步扶持和培育

浙江省环保产业总量在全国排在前三甲,杭州、诸暨、台州等地的环保产业集聚自发形成,但目前由省政府相关部门批准的环保为主题的集聚区仅有三家,分别为诸暨现代环保装备高新园区、青山湖科技城和牌头环保产业园区,这些园区的环保产业集聚还不明显,影响力不够,政府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大,其他如台州、湖州、宁波等地的环保产业集聚区更处于松散状态,需要进一步引导、扶持和培育。

2.3 技术水平总体不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较弱

以企业为主体的环保技术创新体系不完善,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技术开发投入不足。大多数环保企业属于中小型企业,规模不大,企业资金实力弱,人才缺乏,难以在技术改造和引进等方面有较大投入,导致科研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差。浙江省环保产业总产值中技术研发经费仅占0.92%,投入不够。环保产业的关键和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区域创新体系不够完善,产业整体价值链层次偏低,环保设备制造、技术和产品研发等能力较弱,相当部分关键技术与装备还依赖进口,如电除尘器、电袋除尘器等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水平,但脱硫脱硝等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受制于外方。同时,研究与开发、咨询、设计和营销等服务单位尚不具有足够的经营与市场竞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省环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4 有效的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尚未建立

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浙江省环保产业发挥更大作用,但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制约环保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尽管环保产业多元化、社会化投融资方式正逐步形成,但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渠道不多、效益低下、机制不活等问题。要进一步创新浙江省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形成一个多元、绿色、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从而为绿色投资提供足够的市场激励,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目前浙江省环保资金投入基本上还是依靠政府主导投资,多元化投资体系建立还需要培育。

2.5 环保产业市场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由于环保产业是一个跨行业的产业,环保市场存在特殊性(主管多头、行业交叉),尚未形成成熟、规范、可以良性循环的产业市场,环保产业还处于被动需求阶段,技术含量要求不高,企业进入环保行业门槛低,同行间无序竞争激烈。企业绝大部分较小且分散,真正形成规模进行系列化、标准化生产的产品和品种不多,非标产品多,生产品种随市场定产,产品价值由市场定价。为了争夺用户,企业间相互压价,产品质量、安装质量、售后服务质量都很难保证,环保工程招投标低价竞标,咨询服务业大打价格战。市场过度竞争的后果不仅影响到企业对于技术和研发的投入,而且最终将风险转嫁给用户,许多污染治理用户投入了一轮又一轮的环保投资,但污染治理设施仍然不能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严重影响了产业健康发展,与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需求不适应。

3 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机遇及预测

3.1 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浙江是资源小省,同时是一个资源消耗大省,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约束问题依然十分严峻。“十三五”时期,浙江省正进入经济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发展的新常态,是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环保产业作为污染治理重要平台、经济增长重要支柱和科技创新重要领域,正迎来新的难得发展机遇。

(1)环保产业发展顶层设计基本形成

(2)环保产业发展政策环境正在优化

浙江省委、省政府全面部署“两美”浙江的发展战略,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聚焦突出环境问题,部署打好治水、治气、治土三大战役,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排放许可管理制度,大幅提升排污费征收标准等政策制度的实施,将有效提高违法成本,倒逼企业达标排放,鼓励先进环保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同时,环境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加快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综合服务、环境监测社会化等政策需求不断释放,简政放权改革加快推进,促使市场准入和运行的制度成本大幅降低,“绿色金融”“绿色债券”等有利于环保企业债权融资的政策逐步落地,金融政策支持环保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随着环境执法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环保产业潜在市场需求将加速到来。

(3)环保产业发展市场空间不断扩展

“十三五”期间,浙江省将紧紧围绕改善环境质量这一核心,深入实施《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2017年)》《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即将出台的《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开展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风险管控等目标和大气、水、土壤等重点领域污染防治,大力推动实施重点工程项目。

(4)环保产业发展新动能逐步增强

浙江省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发展既要有量的增加,更要有质的提升,必然要求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更加绿色低碳环保,这与环保产业属性是一致的,环保产业不仅能够直接拉动GDP增长,又可以增加生态产品供给,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带来更大发展空间,通过提高环境准入门槛,推进绿色生产、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为重点的绿色供应链,促进重大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及清洁循环利用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将从源头上充分释放引领环保产业发展的活力源泉,持续增添环保产业发展动力,对长远的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5)环保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大幅提升

国家和浙江省科技重大专项在项目、经费等方面给予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环保企业较大支持和倾斜,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创新联盟等创新平台,通过不断孵化成长,已成为环保科技成果转化的“领头羊”,科技创新溢出效应逐步显现,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不断深化,全社会践行低碳、环保、绿色生活方式的不断普及,为环保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支撑和土壤。

首先,零工经济的劳动服务的供给方和需求方的法律地位较为清晰:由于双方不再签订劳动合同,而仅仅签订劳务合同,所以并不构成传统的“劳动关系”。但是,劳动服务的供给方和各种企业平台的关系定位存在争议:很多时候,劳动提供方更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经营者或者承包商,和企业平台之间不存在管理关系,因而并不构成“劳动关系”,但是很多时候,企业平台会对劳动提供方进行一定的管理,劳动供给方和企业平台之间存在一定的从属关系,此时两者之间的法律定位比较模糊,目前并没有法律对劳动供给方和企业平台之间的关系作出明确规定。

3.2 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预测

从环保产业细化领域看,在“十一五”“十二五”时期浙江省政府强力推动环保的背景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大规模建设,与之相对应的环保装备和产品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和应用,“十三五”时期这一细分领域将趋于稳定缓和,增速将逐步降低。同时,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由总量控制向质量改善转变,环保服务业将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城镇污水、垃圾、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等重要公共环境服务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区域环境综合服务、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环境领域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环境服务、环境监测社会化、环境金融等新型业态和模式呈快速发展态势,未来环保服务业将会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

从环保企业发展业态看,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等鼓励“走出去”的政策方向,目前环保行业“工程+运营”的PPP模式成为趋势,对资本实力、政府协调能力、综合治理能力的要求逐渐提高,更多的企业为此开启了并购+再融资的模式,以期实现产业链整合以及异地扩张,如巨化集团2015年收购浙江菲达23.7%股权,聚光科技2012年收购荷兰synspec公司。一些骨干企业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燃煤发电机组烟气治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业废水处理和固废处理等领域成套装备和工程服务出口取得积极进展,为未来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竞争优化战略布局,浙江省环保产业的扩张之路已呈现进入“国际化”态势。

从统计数据看,2004~2011年,浙江省环保装备和产品生产年均增长率达到26%,环保服务业达到28.6%,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态势。2011~2015年,由于整体经济放缓,浙江省环保产业增长略有放缓,但环保产品装备和生产年均增长率仍然达到15.3%,环保服务业高达30%,浙江省环保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当中。综合考虑浙江省未来5年环保产业的增速,环保产品装备和生产及环保服务业仍将会保持较高的年均增长速率,尤其是环保服务业正在处于极好的发展机遇和极大的发展空间。经测算两者的年均增长速率预计可分别达18%和25%左右,环保产业总体上发展还受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产品生产这两者的制约,未来5年预计可以保持15%的年均增长速率。

从环保产业投资需求看,节能环保产业是浙江省重点打造的七大万亿级产业之一。据初步测算,“十三五”期间节能环保市场需求量大,浙江省尚有3000万吨标准煤以上的节能潜力待挖掘,可带动投资上千亿元。产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将超过3000亿元。在强调新常态和绿色化的背景之下,环保产业将在拉动投资增长和消费需求、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成为新的增长点。

4 浙江省环保产业绿色发展思路和对策措施

4.1 浙江省环保产业绿色发展的基本思路

环保产业绿色发展要更加强化市场的力量,要通过政府政策的制定对产业发展加以引导,确保市场环境的规范化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十三五”期间,浙江省环保产业发展要以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服务采购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为突破口,以创造市场、释放市场、激活市场、规范市场、强化支撑为重点,拓宽环保产业发展空间,完善环保产业发展环境,推动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4.2 浙江省环保产业绿色发展的目标定位

根据《浙江省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将成为浙江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以高端化、集聚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核心特征的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保持全国前列,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一是产业发展规模。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1万亿元,其中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值达到9000亿元,节能环保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亿元,成为经济转型升级新的增长点。培育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实现特色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

二是技术装备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节能环保专利技术、装备和产品,培育一批市场影响力大的技术装备,建成一批重要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创新水平显著提升。

三是产业集聚程度。建成一批规模效益显著、专业特色鲜明、综合竞争力较强的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力争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形成布局合理的产业空间格局,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四是产业发展环境。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能力明显提升,产业政策机制逐步健全,行业规范和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新兴业态和模式有效推广,吸纳民间、社会资本环境更加优化,企业“走出去”支持力度显著增强,生态文明理念和绿色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形成有利于节能环保产业健康发展的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4.3 浙江省环保产业绿色发展的重点领域

要紧密围绕绿色化的要求,在持续推进环保产品与装备制造的同时,以支撑生产方式绿色化为重点拓展环保服务业发展领域,以引导生活方式绿色化为重点加快环境友好型产品发展。具体而言,一方面推进环保技术和装备产业化。结合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3大行动计划任务要求,优先实施重大环保专项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推进细微粉尘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污泥处置、布袋除尘器用高端纤维滤料、高效膜材料等新型环保材料、环保产品、环境保护关键技术装备,以及物联网、云监测等环境信息系统相关产品研发与产业化,加强技术创新,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环保装备、产品及产业化基地。另一方面要加强环保服务业发展与模式创新。加强政府环保服务采购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重点发展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综合环境服务,推进重点领域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业发展。积极培育环境咨询、环境金融、认证评估、环境监测等咨询服务。

未来环保产业要逐步从传统的水和大气相关产品和服务占绝对比重的结构,逐步发展为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等相关产品和服务全面发展的产业结构;以产品为主向服务为主的业态转型;环保服务业将从以往单一要素、单一环节的服务逐步发展为环保产业链上下游及横向整合,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环保服务模式;从末端治理型向全过程服务型转变;以政策需求型向供需结合型转变,技术催生市场;以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PPP、资源组合开发、融资服务、环境绩效合同服务)。

4.4 促进浙江省环保产业绿色发展的对策措施

(1)科学规划布局,突出区域特色发展

发挥浙江省已经形成规模的杭州、宁波、绍兴等区域环保产业集聚优势,加强规划引导,重点发展市场需求大、技术含量高、产业化程度高的环保关键技术和产品,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优势产业。在环保布局上,打造“1+3”环保产业集聚基地建设,具体方法如下:

打造一个高端环保服务业集聚基地。杭州市已成为我国服务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0%,杭州市已经基本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杭州市集聚了浙江省顶尖的环保技术研发高校、科研院所,环保工程设计与施工企业,环保咨询单位等。要加大以杭州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研发服务总部基地建设,辐射带动湖州、绍兴、嘉兴、金华等周边地区的环保装备、配件加工业发展,形成产业互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将杭州打造成中国杭州(国际)高端环保服务业集聚基地。

打造三个特色环保产业基地,分别为大气污染防治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水处理设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固废处理处置特色产业基地。1)大气污染防治装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以诸暨现代环保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海宁经编产业园区、金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为核心,发挥诸暨、海宁、金华市大气脱硫除尘装备制造业的技术优势,主要以菲达环保、天洁环保、洁华控股为龙头,大力发展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电袋除尘器、气力输灰设备等大气污染治理装备制造业,分别形成以诸暨、海宁为中心布局的大气污染治理装备生产基地。主要以浙江佳环电子为龙头,形成以金华市为中心配套电除尘器高压电控设备生产基地。2)水处理设备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以余杭水处理装备特色产业基地、湖州水处理膜产业基地、台州水污染治理设备产业基地等为核心,发挥余杭、湖州、台州等地污水处理设备制造和产品已有基础的优势,主要以浙江欧美环境为龙头,形成湖州水处理膜产业特色基地;主要以天台西南滤布厂为龙头,形成台州工业滤布生产基地;主要以玉环净化控股集团为龙头,形成污水处理填料、曝气设备等生产基地。3)固废处理处置特色产业基地。大力推进固废、危废、污泥、生活垃圾集中处置设施建设,以杭州、温州市为重点,各市危废处理中心和部分地区的垃圾、污泥无害化处理工厂(设施)为依托,构建覆盖浙江省的固废、危废处理处置体系,形成区域性的固废、危废处理处置产业基地。以浙江伟明集团、杭州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形成温州、杭州市等固废(危废)处理处置设备制造产业基地。

(2)推进环保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环保产业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提高产业的技术和服务水平,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围绕环保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提升环保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大环保技术的试点推广,加快示范工程建设,推动环保产业有序发展。鼓励环保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参与省环保建设的重大专项课题,充分发挥产学研的协同优势,加速优秀环保科技项目的转化和产业化。加大政府科技资源对环保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相关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扶持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采用“先期贷款、后期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环保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研发和引进。加强区域和国家科技合作,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加快建立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参与的环保产业创新战略联盟。

(3)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探索和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体制

坚持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与探讨,通过学术交流探索环保产业与金融的结合,联合浙江省投融资协会等金融机构,开展对环保产业基金、财政引导基金、PPP+EPC模式、BOT+EPC模式、绿色债券、龙头企业并购基金等模式的深化研究和推进。鼓励和支持金融创新,推动优质企业组建实施投资环保产业基金试点项目,对开展环境基础设施等优质资产证券化,试行排污权、收费权、购买服务协议质(抵)押等担保贷款模式的金融创新模式给予支持和鼓励,完善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重点用于环保设施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设施建设。选择若干资质条件较好的环保企业,开展非公开发行企业债券试点。支持符合条件的环保企业上市融资。研究设立环保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和外资进入节能环保产业领域,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建设。

(4)加强环保产业市场监管,规范环保市场秩序

发挥政府宏观管理职能,建立监督管理考核机制,有效规范环保产业市场。同时,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加强环境管理监督体系,改变目前部分排污企业对自身治理只讲究形式的观念。在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三同时”、限期治理等环境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力度,使得与治理污染有关的环境保护产业,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设备生产、信息服务和工程承包等市场进一步加大;强化环境项目信息公开,建立完善的多方监督体系,确保各方权益接受公平监督。加强环保企业项目绩效评价,建立健全评价体系和方式方法,形成评价结果付费机制。推进环保企业信用评价,建立环保企业黑名单,定期向社会公开评价结果,让环保企业接受社会舆论监督。积极开展环保产业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认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工作。

(5)强化产业发展基础支撑,助力环保产业发展

推进和完善环境服务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加强环保产业统计调查、服务信息平台建设。建设环保投融资与产业信息服务交流平台,为环保企业提供行业政策、投融资和市场信息。充分利用省环境学会、环保产业协会的平台作用,搭建环保技术、产品需求方和供应方的对接平台,以环博会、专家对接会等方式,宣传环保企业、推广环保技术产品。加强国际合作,支持环保产业走出去、引进来,培育建设环保产业国际合作示范基地。搭建环保产业国际合作的公共服务平台,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援外项目、境外经贸合作区等途径,实施环保产业“走出去”战略,提升我国环保产业国际竞争实力,推动环保产业快速发展。■

Evaluation and Prospect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Zhejiang Province

YANG Xiao-wei1, ZHONG Yi-ming2, ZHONG Qi3, GAO Feng-lian4, SUN Kai5

(1.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of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12; 2.Zhejiang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Hangzhou 310012; 3.Green Development & Research Center of Zhejia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25; 4.Zhejiang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Hangzhou 310007; 5.China Associ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Beijing 100037, China)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vestigation activities of “One Hundr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terprises” carried out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paper carries through the whol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Zhe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From the fields of the whole development situation to the industry structure, industry convergency and support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paper sums up the experiences and characteristics; analyzes the problems that restrict the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thoughts, goals, developing key point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Zhe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Zhejiang provin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thought

X324

A

1006-5377(2017)03-0011-07

猜你喜欢

浙江省发展
浙江省武义第一中学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浙江省结核病诊断治疗中心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结核科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