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文化的城市河流修复探讨

2017-01-21顾春雨付保荣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7年2期
关键词:河流文明生态

顾春雨付保荣

(辽宁大学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036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5ZX07202-012)

基于生态文化的城市河流修复探讨

顾春雨付保荣

(辽宁大学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036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5ZX07202-012)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城市河流生态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显现,水生态文化建设作为解决城市河流问题的有效手段被提上日程。本文阐述了河流与城市的关系,水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以及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与政策探讨,以期对的城市河流修复提供参考,为河流的生态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生态文化;城市河流;修复

在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最关键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着城市的生存,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目前城镇化率已超过50%[1],城镇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城市河流造成了一定的损伤,其城镇化质量需要提高。如何使受损的城市河流恢复到健康状态是当前生态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并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系列的举措表明城镇化的目标应是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而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是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之一。

1 河流与城市的关系

1.1 河流在城市文明中的地位

城市中的河流曾经是吸引人类聚集的源泉,它是城市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能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任意破坏或改变城市河流的自然功能,要给予城市河流足够的空间,尤其不能将城市的河流作为垃圾场和下水道。每一条河流都承载着这个城市文明的历史和未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着这个城市的文化风格。人类认识城市河流的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从原始文明的依赖畏惧,到农业文明的开发利用,再到工业文明的征服掠夺,最后到现在的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度阶段——人类与河流和谐发展的阶段[2]。

1.2 河流在城市文明中的功能特征

河流的功能,从开始的灌溉、捕鱼,到后来的航运、纳污,形成由农业、渔业向商业、工业发展的过程,而现在,城市河流的功能逐渐由航运和纳污的工商业功能逐渐向生态环境的功能转变。

1.2.1 河流的安全功能与城市防洪抗旱

城市中的河流不应该仅仅是下水道,它更发挥着防洪抗旱的作用,河流是保证防汛抗旱安全、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一方面河流可以涵养水源、保护植被、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河流有较强的排洪输沙能力、调蓄能力、承载能力。因此城市河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水旱灾害给人类所带来的危害。

1.2.2 河流的自然功能与城市的气候调节

城市人口的积聚、地表下垫面性质的改变等使城市的热岛效应不断加剧,而河流水体与地面相比具有较高的热容性、流动性以及河道风的流畅性,对城市热岛效应具有明显的削减作用,城市中的河流会使城市夏天温度剧烈升高和冬天温度剧烈降低的幅度变得较为温和。

1.2.3 河流的生态功能与城市生物多样性

河流与城市的常见景观有着较大的差异,从而形成城市中特殊的生物生境。河心沙洲和河流两岸的绿地,是动植物栖息、生存和繁衍的场所;同时河流本身又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水生动植物生存的自然环境。保护河流的物种多样性,维持河流的生态功能,对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持续、稳定和发展具有支持作用。

1.2.4 河流的景观功能与人类的亲水特性

河流具有较好的景观,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河流影响和丰富人类精神领域的最突出的表现是其景观效应,河流除作为水源外还是一种活跃情操、平心静气的精神资源。河流及其自然特征,明显有别于以水泥和钢材为主要材料的街道、楼房和汽车等的城市景观,对提高城市景观的多样性,为城市的舒适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1.2.5 河流的文化功能与城市的生态文化

城市河流哺育了灿烂的城市文明,城市河流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是自然要素同时也是一种文化遗产。城市水体周围的滨水区是城市中的特定地段,有着与城市其它地区截然不同的空间特征,它往往积淀了丰富的历史遗存。因此,河流文化作为城市生态文化的一部分,往往是提升整个城市质量的关键所在。

1.3 城市河流的现状

1.3.1 河流水质的恶化。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各种工业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加,更有突发的河流污染事件,使得河流的水质短时间遭到破坏,自净能力衰竭。

1.3.2 河流河道形状的“直线化”、“平面化”现象严重。人们为了防洪,对河道进行裁弯取直,改变了原来河道的天然形状和走向,使得原本属于河流的“曲折蜿蜒”的形状和“深潭”、“浅滩”等许多自然特征消失。

1.3.3 河流生态系统损坏严重。传统的河道治理工作,采用了大量的混凝土作护坡,切断了河流水体与土地、生物之间的有机联系,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降低,河流生态环境恶化。

1.3.4 河道景观缺乏。多数城市河流出于防洪安全的需要,两岸的堤防都修建得笔直高大,造成了河道景观的严重不足。且城市由于具有人口密集、基础设施繁多等特点,增加了城市河流生态修复工作的难度。可以说只有从生态的角度修复和重建生态系统,才能为供水、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等其他功能奠定基础。

2 生态文化在城市河流修复中的内涵

生态文化是建立在先进生产力基础上的文明形态[3]。生态文化在城市河流修复中的内涵精髓是“和谐”,主要包含城市与河流的协调性、人与河流的生态适应性、人与河流和谐的规律性,是研究城市河流在人与自然互动过程中所形成的生态科学与人文科学相融合的复合文化体系,强调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转变人类治水的思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力求营造和维护河流与人类生存之间的能动平衡[4]。

3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与政策探讨

3.1 河流生态修复不能仅靠某种单一的技术手段,要联合物理、生物、化学等多种技术,关注于生态工程技术的同时,在水生生物对河流生境变化以及河流循环过程的响应等生态学过程方面多家研究,同时注重水文学、水力学、景观学等多学科的融合[5]。

3.2 不同的河流有不同的特征,针对不同特征的河流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如南方城市河流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指标:BOD5、CODCr、SS,其值均比北方城市河流污水稍低[6],而且黑臭现象严重。而北方的河流由于干旱缺水,其氮、磷的含量较高,富营养化程度明显。因此,针对南北方不同河流的特点应采取不同治理措施。

3.3 建立应急机制,建立健全各地河流的实时监测系统。人类生产活动的增加,导致河流污染的事件不断增多,各类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比比皆是。因此建立相应的实时监测系统和应急预案,是减少河流污染带来的危害的有效措施。

3.4 政府引导,各个部门协调,企业、公众参与,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政府应该在河流修复治理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带领各个部门共同制定研究河流生态修复的相关政策法规,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参与,要做到企业肩负社会责任,公众从自身做起,全民互相监督,达到治理河流的目的。

3.5 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发挥“产-学-研”的模式优势。随着我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的提出,各个省市也相继编制适合本省市的“水十条”,各个企业相继采取措施整治以往的污染状况,高校应抓住机会,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将研究方向倾向于政府和企业所需,形成良好循互动新形式。

3.6 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并重。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发展,现在的种种现象表明,这种粗放型的发展道路是行不通的,是不利于人民的,我们只有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走绿色发展的道路,以经济发展的带来的结果促进环境保护。

[1]朱杰堂.新型城镇化: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J].河南社会科学,2014,22(3):26-30.

[2]鲍润辽.从原始文明到生态文明的基本识别和系统分析[D].延安大学,2010.

[3]胡惠林.应当树立文化产业发展的生态文明观[J].

[4]潘杰.生态文化与城市河流修复[J].中国水利,2009 (23):41-43.

[5]王文君,黄道明.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J].水生态学杂志,2012,33(4):142-146.

[6]覃佩琛.南方城市河流污染治理工艺的研究[J].江西化工,2010(3):106-109.

顾春雨(1991-),女,河北唐山人,辽宁大学环境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专业:区域生态安全。

付保荣,女,辽宁沈阳人,辽宁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生物学研究。

猜你喜欢

河流文明生态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当河流遇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