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谷子覆盖渗水地膜穴播高产栽培技术
2017-01-21穆桂花
穆桂花
(山西省浑源县农业委员会,浑源 037400)
旱地谷子覆盖渗水地膜穴播高产栽培技术
穆桂花
(山西省浑源县农业委员会,浑源 037400)
谷子,属禾本科作物。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是很好的抗旱作物。谷子营养全、品质好、价格高,是浑源县主要的特色杂粮之一,可是由于间苗用工多、产量低,种植面积一直不大。随着渗水地膜和与之配套的铺膜播种机的推广应用,实现了谷子免间苗、高产优质。文章从各个技术环节,总结了旱地谷子覆盖渗水地膜穴播高产栽培技术。
旱地谷子 渗水地膜 穴播 栽培谷子,属禾本科作物,古称稷、粟,是我国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耐旱、耐瘠薄,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是很好的抗旱作物;籽粒外壳坚实,能防湿、防热、防霉变,可长期保存。去壳后称小米,含蛋白质11.7%,脂肪4.5%,碳水化合物72.8%,还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钙、磷、铁及维生素A、B1、胡萝卜素等。谷子营养全、品质好、价格高,是浑源县主要的特色杂粮之一,可是由于间苗用工多、产量低,种植面积一直不大。随着渗水地膜和与之配套的铺膜播种机的推广应用,实现了谷子免间苗、高产优质,为谷子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2017年浑源县为了实现产业脱贫,在旱坡地带共推广种植5 024 hm2,平均单产400~500 kg/667 m2,比传统方法种植的谷子每667 m2增产50%以上。现将旱地谷子覆盖渗水地膜穴播高产栽培技术总结介绍如下。
1 选地整地,深施基肥
1.1 选地
谷子耐旱怕涝,地块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中上等肥力、保水保肥、排水良好、地势较为平坦、地块较大、上下坡度小于7°、侧面倾斜不明显的地块,前茬以豆科作物、马铃薯为佳,避免重茬。
1.2 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灭茬,深耕翻土,耕后要及时耙耱保墒,做到土壤细碎,地面平整。
1.3 深施基肥
清除杂草后,结合整地,先在表土撒施完全腐熟达到无公害标准的有机肥,每667 m2施1 000~2 000 kg,或施商品有机肥300~500 kg,然后将肥料耕翻入土壤混匀。
2 种子选择及处理
2.1 种子选择
选择适宜本县种植的晋谷雨3号、晋谷5号、晋谷9号、8311等品种。对种子应进行清选,用簸箕风选,清除瘪谷种、草籽、杂质等,再倒入适量10%的盐水精选,充分搅拌后漂净盐水上层瘦瘪谷种、草籽和杂质等,然后捞出底层饱满谷种,用清水洗2~3遍并晾干。对大型基地,可用谷种清选机清选,并在晴天摊晒 2~3 d。
2.2 种子处理
为了防治谷子主要病害,选用不同药剂拌种进行种子处理。白发病易发地区,可用35%甲霜灵(又名瑞毒霉)拌种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黑穗病易发地区,可用40%福·拌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2%~0.3%拌种。白发病和黑穗病混发地区,可用35%甲霜灵拌种剂和40%福·拌可湿性粉剂,按1∶2或2∶1比例混配,并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或用甲霜灵(35%甲霜灵拌种剂或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和50%g菌丹,按1∶1比例混配,并按种子重量的0.5%拌种。
3 选地膜
选择符合GB 13735 聚乙烯吹塑农用地膜覆盖薄膜质量标准的渗水地膜。渗水地膜是在聚乙烯材料中填加了渗水助剂后经过特定工艺形成的具有微米级双层小孔结构的新型地膜产品。渗水地膜不但保留了普通地膜具有增温保墒的功能,而且增加了渗水、微通气等功能。据浑源县气象部门统计,该县干旱地区小雨(<10 mm/次)发生频率为70%~75%,小雨年内累积量为年降水总量的28%~35%,在150 mm左右。小雨多为无效降水,渗水地膜覆盖后小雨能充分渗透到土壤中被作物吸收利用,对小雨资源利用率高。还具有调节膜下最高温度和利于作物根系呼吸生长等特性,为作物生长创造了比普通地膜更适宜的近地面微生态环境。也能提高0~20 cm土壤耕作层氮、磷、钾和有机质的转化率。当一膜种植2行时选择幅宽800 mm的渗水地膜;当一膜种植4行时选择幅宽1 650 mm的渗水地膜。
4 选择铺膜播种机
选择能够完成谷子精量穴播并形成微波浪地形的谷子铺膜播种机。采用一膜2行种植模式,选择与模式相配套的2MB-1/2铺膜播种机,由18~24马力四轮拖拉机牵引,拖拉机内轮距应大于80 cm。采用一膜4行种植模式,选择与模式相配套的2MB-1/4铺膜播种机,由30~40马力四轮拖拉机牵引。
5 覆膜播种
5.1 播种时期
当5~10 cm地温稳定通过10℃时,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播期原则是旱地抢墒重于抢时。生育期长的品种宜早播,生育期短的品种宜晚播;当遇到持续干旱5 cm土壤含水量小于9%时,可采取不旋耕干种法寄籽播种等雨。
5.2 播种方法
每667 m2渗水地膜用量3.5~4.5 kg,膜间距控制在30~40 cm。播种器的穴距选用20 cm、23 cm、27 cm和行距35~45 cm,条带间距40~50 cm。肥力条件较好的旱地每667 m2种植密度达7 000~7 500穴,每穴播种7~10粒(按照可发芽种子数计算);中等肥力旱地每667 m2种植密度达6 000~6 500穴;地力较差的旱地5 000~6 500穴。由四轮拖拉机牵引,悬挂2MB-1/4(或2MB-1/2)铺膜播种机,用拖拉机后输出轴连接播种机的取土装置,播种机前部的4(或2)个开沟铲再出4(或2)个较小的V型播种沟,覆盖幅宽1 650 mm(或800 mm)渗水地膜后,播种器在膜上自动打孔播种,后面的2个翻土盘将两边土刮回压住两个膜边,取土装置在播种孔处自动覆土并且4(或2)镇压轮自动镇压完成整个播种程序。
6 田间管理
6.1 中耕除草
谷子中耕除草要锄3遍,头遍在苗期进行,2遍在拔节期进行,第3遍在谷子抽穗前进行。人工和化学除草相结合。化学除草剂应根据田间草相、 土壤类型和有机质量、土壤墒情、杂草和作物叶齡、种植品种等情况,选择安全、高效、环境友好的除草方式、除草剂配方,适时适量用药。谷子播后出苗前,土表喷雾。播种后每667 m250%扑草净可湿性粉剂50 g,对水30 kg,土表喷雾,可防除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尤其对刚萌发的杂草防治效果最好。谷子3~4叶期,每667 m2用72% 2,4滴丁酯乳油40~50 mL,对水35 kg,对杂草茎叶喷雾除阔叶杂草。
6.2 根外追肥
谷子拔节后开花前,如长势偏弱可叶面均匀喷施0.3%磷酸二钾,促进谷子开花和灌浆。
6.3 病虫害防治
选用抗病虫品种,捡挣谷茬烧掉,及时拔除中心病株和枯心苗,带出田间外深埋或烧掉;做好田间和地埂杂草防除;适期播种,保证土壤墒情,促进谷种萌发出土。采用频掁式杀虫灯、黑光灯诱杀趋光性害虫。谷子锈病采用1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进行防治;白发病可采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粟灰螟(钻心虫)可撒毒土防治,谷苗在4~5叶期,每667 m2用辛硫磷0.2 kg或呋喃丹0.75 kg加10~20 kg细土或细沙,顺垄撒在谷苗基部。
7 适时收获
谷子适时收获是保证丰收的重要环节,谷子成熟的标准是谷子中下部籽粒外壳呈灰白色(俗称谷子挂灰)籽粒完全变硬时,为谷子最佳收割期。过早收获不但影响产量,而且影响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