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神经麻痹的物理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2017-01-21闫丽娟李伟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13期
关键词:超短波理疗红外线

闫丽娟 李伟强

面神经麻痹的物理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闫丽娟1李伟强2

目的观察面神经麻痹物理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2015年1月—2016年11月到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共226例,采用激光疗法、超短波疗法、红外线理疗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物理治疗治愈的患者为196例,治愈率为86.73%;有效的患者为30例,有效率为13.28%;无效的患者0例,占0%;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物理治疗面神经麻痹效果明显,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面神经麻痹;物理治疗;临床效果

面神经麻痹最显著的症状是面部表情肌瘫痪,发生突然,进展迅速,在7天内达高峰,伴随症状可能有听觉过敏,泪液减少和味觉改变,患者眼睑不能闭合,不能皱眉、鼓腮漏气等,患者可能出现耳痛或耳胀,面部或耳后疼痛,治疗上以改善血液循环,消除炎症水肿为主,本文配合物理治疗,疗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集2015年1月—2016年11月到康复医学科治疗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共226例,男106例,占46.9%,女120例,53.1%,年龄在12~75岁,12~45岁158例,占69.9%,46~75岁68例占30.1%。

1.2 方法

1.2.1 激光疗法 采用科英激光-ZYS型氦-氖激光治疗机,功率为35 mw,激光波长为0~6 328 μm,取2个光斑,一个在患侧耳后乳突,另一个在患侧面部任取一点;每次照射15分钟,每日治疗一次,疗程为2~3个月。

1.2.2 超短波疗法 采用艾尔医用电器有限公司的CD-IACII型智能型五官超短波治疗仪,没有热度,将其中的一个电极放置于患侧耳后的乳突,然后再将另一个电极置于患侧的面部,每次治疗的时间为10分钟,每日治疗一次,每疗程为15天,疗程之间需要间隔至少 7天,患者一般需2~ 4个疗程。

1.2.3 红外线理疗 采用英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红外线理疗仪,温热量照射与患侧耳后及面部,每次30分钟,每日治疗一次,疗程为2~3个月。

1.3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面部肌肉麻痹消失,面神经麻痹引起的症状和体征消失;有效:面部肌肉麻痹减轻;无效:治疗前、后面部肌肉麻痹症状、体征无改变。

2 结果

本次采集的门诊面神经麻痹就诊的患者共226例,经过物理治疗治愈的患者为196例,治愈率为86.73%;有效的患者为30例,有效率为13.28%;无效的患者0例,占0%;总有效率为100%。

3 讨论

面神经麻痹也称为面瘫,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比较多发,可复发,且不受年龄限制。患者往往连最基本的表情动作都不能自主完成,面神经麻痹虽不是不治之症,也无碍于生命,但其临床症状使患者产生恐惧社交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1]。目前临床上面神经麻痹的治疗原则主要是促进局部炎症吸收、减轻水肿、促进患部神经功能的恢复。

本次研究使用的治疗方案结合了激光疗法、超短波疗法、红外线理疗,按照疗程进行理疗。激光可以用于治疗急慢性感染性炎症(面神经炎、外伤感染、外耳道炎等)、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关节炎、腱鞘炎、肌炎、颞颌关节炎)、创伤及溃疡、周围神经损伤、神经炎等。激光对多种组织损伤的修复效果较好[2-4]。激光照射局部具有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达到促进人体组织代谢的目的[5];激光疗法能够增加局部神经组织的营养,促进其代谢过程,提高机体的免疫功力,促使神经功能趋近正常,达到使异常冲动的神经回复正常冲动;激光疗法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提高一些酶的活性。小剂量的超短波能够使感觉神经的兴奋性下降,从而阻滞神经兴奋性的传导。中小剂量的超短波能够使受损周围神经再生能力提高,从而使神经传导速度加快,能够增加机体抗体、内球蛋白、补体等,提高白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白细胞干扰素的效价,增强免疫力。红外线(可见光)就是人眼能够看到的光线。红外线(可见光)的光量子能量较大,具有相应的光化学作用,对人体组织穿透的深度大约为1 cm,可达真皮及皮下组织,其中波长最长的红光穿透最深,可加强糖代谢,促进氧化过程,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使机体的免疫能力提高,促进代谢,加快炎症消散;在促进循环的同时降低了肌肉张力,缓解了肌肉的痉挛,起到了镇痛和表面干燥作用。可见光可在临床广泛应用于损伤和炎症。

近年,治疗面神经麻痹有许多种治疗方案,如微波综合疗法[6],复合物理因子促神经再生[7],中西医综合治疗等[8-11],都具有不同的疗效。本文采用激光疗法、超短波疗法、红外线理疗相结合,治疗的过程无痛苦,无不良反应,收到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与耿宏等的疗效观察一致[12],患者易于接受,依从性好。

[1] 李世亭,王旭辉. 面肌痉挛的诊断与治疗[J].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10(6):481-484.

[2] 王冰冰. 低强度激光疗法促进组织修复的研究进展[J]. 中国康复,2011,18(6):448-450.

[3] Kaviani A,Djavid GE,Ataie-Fashtami L,et al.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n the effect of low-level laser therapy on chronic diabetic foot wound healing:a preliminary report[J]. Photomed Laser Surg,2011,29(2):109-114.

[4] Alghamdi KM,Kumar A,Moussa NA. Low-level laser therapy:a useful technique for enhancing the proliferation of various cultured cells [J]. Lasers Med Sci,2012,27(1):237-249.

[5] Fontana CR,Bagnato VS. Low-Level Laser Therapy in Pediatric Bell’s Palsy:Case Report in a 3-Year Old Child[J]. J Altern Complement Med,2013,19(4):376-382.

[6] 郭江玲. 微波综合治疗面神经麻痹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23):133-134.

[7] 田德虎,赵民,王利民,等. 复合物理因子促大鼠周围神经再生的效果[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2):100-102.

[8] 厉婷,沈东辉,吴秀娟,等. 后天性双侧面神经麻痹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J].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5,32(7):661-663.

[9] 桂柳.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神经麻痹[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7):50.

[10] 徐鸿雁. 面神经麻痹综合治疗的疗效观察[J]. 中外医疗,2013,32(36):116-117.

[11] 高春强,元小东,郑丽坤,等. 无创理疗为主治疗贝尔面瘫[J].实用临床医学,2015,16(3):9-11.

[12] 耿宏,张艳明,胡美华,等. 物理疗法应用于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5,20(12):923-924.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Physical Therapy of Facial Paralysis

YAN Lijuan1LI Weiqiang21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Department, The Fourth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1, China; 2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 Departmen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hysical therapy on facial paralysis.MethodsA total of 226 cases of facial paralysis were treated in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5 to November 2016. The laser therapy, ultrashort wave therapy and infrared physiotherapy were adopted to treat the patients, and the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 was analyzed.ResultsAfter physical therapy, 196 cases were cured, the cure rate was 86.73%. The effective patients were 30 case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13.28%; the invalid 0 cases, accounting for 0%;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ConclusionIt is important and obvious to use physical therapy of facial paralysis.

facial paralysis; physical therapy; clinical effect

R745.1

A

1674-9316(2017)13-0073-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7.13.039

1吉林大学第四医院康复医学科,吉林 长春 130011;2预防保健科

李伟强

猜你喜欢

超短波理疗红外线
基于红外线热成像仪设备在蓄电池充电站中的应用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juliArt觉亚头皮理疗中心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超短波联合穴位按摩治疗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温针灸配合超短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超短波在TMD治疗中的作用分析
物品寻找器
机载超短波电台邻道干扰减敏特性建模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