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2017-01-21杨彦荣
杨彦荣,刘 敏
(1.天水市秦州区植保植检站,甘肃天水 741000;2.天水市秦州区农产品质检站,甘肃天水 741000)
秦州区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杨彦荣1,刘 敏2
(1.天水市秦州区植保植检站,甘肃天水 741000;2.天水市秦州区农产品质检站,甘肃天水 741000)
随着马铃薯主食化步伐的推进,马铃薯生产环节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近年来秦州区马铃薯生产现状,针对当地主要病害晚疫病提出推广抗病品种、改进栽培方式、加强管理与药剂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以期为提高当地马铃薯产量与品质提供参考。
马铃薯晚疫病 综合防治 秦州区
马铃薯作为秦州区主要农作物,近年来随着种植面积扩大、品种老化以及夏季降雨增多等因素,晚疫病已成为当地主要病害。马铃薯晚疫病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从而直接影响农户种植的经济效益。
1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在秦州区偏重发生月份为7月中旬至9月中旬。该月份有效降水较多,田间湿度大,雨露日较多,气象条件有利于马铃薯晚疫病的扩散流行。流行扩散规律为中早熟品种(地膜栽培)出现在7月中下旬,晚熟品种出现在8月上旬。在7月中旬时,部分早播田块已开始全田扩散,危害较重。如不及时做好防治,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严重影响收成。
2 推广抗病品种及种薯处理
2.1 推广抗病品种
选用产量高、品质好、结薯集中、中早熟等特性的脱毒品种。目前秦州区可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克新2号、天薯10、陇薯6号等。
2.2 切种
把种薯从窖藏中取出平摊在土质场上(忌在水泥地上),晒种2~3 d,并剔除病、烂、伤薯。切种前,把切刀(至少备用2把)浸泡在配制好的消毒液(如75%酒精或0.1%高锰酸钾)中进行消毒。有条件的,用消毒柜消毒。把种薯切成大于40 g带2个芽眼薯块。如切到病薯(或可疑病薯)、烂薯时,换备用切刀交替进行。
2.3 拌种
把切块置于闲房地面上,每50 kg切块用2 kg草木灰和58%甲霜灵锰加水2 kg进行拌种,拌种后不堆积,不装袋,24~48 h后即可播种。
3 改进栽培方式
在秦州区马铃薯栽培模式有2种:一种是小拱棚栽培,另一种是大田露天栽培。小拱棚和川道田间栽培时,一定要注意开沟排水,以降低田间湿度,抑制病害发展。提倡高垄栽培(大小垄),以改善田间小气候,扩大边缘效应,降低田间湿度。也可适期早播。大田露天栽培,应多采用全膜双垄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
前期工作:(1)马铃薯喜肥且病害较多,所以不宜连作。最好选豆类、小麦茬口轮作。不宜在坡度15℃以上地块作业,应选地势较为平坦、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力中上的地块。在农作物收获后、耕地灭茬前,对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块,施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7.5 kg/hm2加细沙土225 kg/hm2,制成毒土后撒施,然后耕深达25 cm以上。冬季来临封冻前耙耱镇压保墒。起垄前应浅耕,并一次性施足底肥,以农家肥为主,合理配施化肥。施农肥4.5万kg/hm2,尿素150~225 kg/hm2、硫酸钾150 kg/hm2。(2)近年来,冬季干旱春季少雨,所以因地制宜选择覆膜的时间尤为重要。建议秋覆膜或顶凌覆膜。覆膜前,距地边25 cm处先起1个大垄和1个小垄,小垄40 cm,大垄70 cm。后用整垄器,使垄面平整、紧实、无坷垃,垄面呈弓形。然后可选择宽幅120 cm、厚0.008 mm的地膜进行覆膜。覆膜要达到平、紧,两边用土压严压实,同时每隔2 m横压土腰。
4 加强管理与药剂防治
4.1 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苗期管理的重点是保全苗,应及时放苗,出苗期要随时查看,发现缺苗断垄要及时补苗,力求全苗。放苗后将膜孔用土封严。(2)中后期管理。在现蕾期叶面喷施硼、锌微量元素、磷酸二氢钾或尿素。施用0.1%~0.3%的硼砂或硫酸锌、0.5%磷酸二氢钾、尿素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一般每隔7 d喷1次,共喷2~3次,用量为750~1 050 kg/hm2。开花期将花蕾摘去,减少养分消耗。
4.2 药剂防治
常用药剂有波尔多液、代森锌、58%甲霜灵锰锌等保护剂和内吸杀菌剂银法利、克露、嘧菌酯、百菌清、瑞毒霉等;生物药剂有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枯草芽孢杆菌等。发现中心病株时,病株周围30~50 m范围内喷施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发病初期开始喷洒药剂,隔7~10 d 1次,连续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