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精准扶贫提高劳动力素质的研究综述

2017-01-21颜俊学

中国农业信息 2017年17期
关键词:文化素质劳动力素质

颜俊学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基于精准扶贫提高劳动力素质的研究综述

颜俊学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湖北宜昌 443002)

从劳动力素质与贫困户收入的相关性着手,梳理劳动力素质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3个方面的研究文献;提高劳动力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健康素质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对策。

劳动力素质 精准扶贫 综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实施了“区域开发扶贫、攻坚式扶贫、整村推进式扶贫”等扶贫措施,大多数地区的群众解决了温饱问题,取得了扶贫的阶段性成效。但目前我国农村的贫困仍然呈现出向中西部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收缩,贫困群体大体分布在城市近郊区、山区和革命老区。针对这一现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相对于“区域开发扶贫、攻坚式扶贫、整存推进式扶贫”是关于物质资本的而投入,直接针对贫困户的指向性不强,难免会造成贫困群体的遗漏(王丽华,2011),而“精准扶贫”是实行物质投入与劳动力素质提高并重,精准盯户,精准施策,精准脱贫,最终实现脱贫的永久性和后续发展的可持续性。文章围绕“精准扶贫”这一战略,从劳动力素质的角度来分析与收入的相关性,梳理了包括劳动力的思想状况、教育水平、健康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对策的相应文献。

1 劳动力和收入的相关性

精准扶贫绕不开的一个重要判定参数是经济状况,该文选取扶贫对象经济状况中的动态经济流量即收入进行研究。我国实行的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的分配制度决定了居民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按照马克思在《各种收入的及其源泉》中所说的“资本—利润(企业主收入加上利息),土地—地租,劳动—工资,这就是把社会生产过程的一切秘密包括在内的三位一体的公式”[1],故农村居民正常收入的来源无外乎劳动收入、土地流转收入、资本收入,本文仅选取劳动收入进行分析。

1.1 劳动收入

劳动收入主要有劳动力成为商品所取得的收入和劳动力作为非商品使用所获得的产品。劳动力作为非商品使用所取得的主要是指劳动者利用现有的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所得的全部产品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劳动力的维持和繁衍而消费,完成了产品使用价值的实现,没有实现价值的蜕变,不能获得产品的价值而成为劳动收入;另一部分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而进行的生产,但囿于交通的闭塞、市场的扭曲等,产品到商品的“惊险的跳跃”没有实现,而产品只能成为观念的商品,不能转化为劳动收入。故劳动收入的核心是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的价值实现。

1.2 劳动力自我价值的实现

“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是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劳动力的存在必须要有使用价值的维持和价值的实现,使用价值的存在是保持劳动力能够参与劳动过程为前提,价值的实现是劳动力能够实现新增价值。单纯从劳动者的存在来看,要完成劳动者基本生活所需,第一个是归结到劳动力价值的自我维持,“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时间,或者说,劳动力的价值,就是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生活资料的总和应当足以使劳动者个体能够在支撑的生活状况先维持自己”,“由于一个国家的气候和其他自然特点不同,食物、衣服、取暖、居住等等自然需要也就不同。另一方面,所谓必不可少的需要的范围,和满足这些需要的方式一样,本身就是历史的产物,因此多半取决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水平,和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的价值包含着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但是在一定的国家,在一定的时期,必要的生活资料的平均范围是一定的”[3]。马克思明确指出了劳动力的收入也即是劳动力的价值由完成他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同时因历史、地区差异性等因素的影响,劳动力收入的差异性也必然存在。

1.3 劳动力的延续或扩大生产

劳动力的延续或扩大再生产包含种族的繁衍和素质的提高。“生产劳动力所必须的时候资料的总和,要包括工人的补充者即工人子女的生活资料,只有这样,这种特殊的商品所有者的种族才能在商品市场上永远延续下去”,“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而这就得花费或多或少的商品等价物”,“劳动力的教育费随着劳动力性质的复杂程度而不同”[4]。

综上所述,劳动力的价值实现及其延续或扩大生产都与产品转化为商品,实现商品的价值密切相关,而这种价值的实现与历史、道德等方面的因素相关,也与劳动力素质紧密相关。

2 劳动力素质对劳动收入的影响

劳动者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该文选取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基本要素进行梳理,综合了涉及劳动力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对劳动收入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

2.1 思想素质对劳动收入的影响

从思想素质来看,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能引导人主动思考,积极作为。通过梳理研究文献,发现贫困地区居民依然思想上存在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不思进取的懒惰思想、沉迷于物质享受的堕落思想。大部分贫困农民接受新事物、参与市场竞争、开拓创新的意识较差,对新的生产技术、产业结构及发展模式有不同程度的困惑、疑惑,沉迷于封建迷信,科学种田意识薄弱,从观念上没有很好的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性(高萌,2016)[5]。部分贫困群众思想保守,不愿出外打工,较难融入市场经济;部分农牧民向政府伸手要钱要物、等待救济的依赖思想严重,有钱花光、有肉吃光;部分贫困群由于宗教信仰,对牲畜惜杀惜售,饲养牲畜超载过牧,无法兑现为实际收入(高星、姚予龙、余成群(2016)[6]。部分贫困户有“装穷”、“炫穷”的思想,依赖于政策帮扶,没有脱贫的愿望,不愿意摘掉贫穷的帽子(陈学彬,2017)[7]。部分农村地区形成了攀比习惯,一些农民信奉金钱至上,沉浸在物质享受中,农闲时节聚众打牌赌博,拜金主义盛行。(胡天助、邹婷,2016)[8]。

2.2 文化素质对劳动收入的影响

从文化素质来看,教育水平是影响区域间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对就业、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文化素质对就业的影响,农民工文化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其就业率、就业层次和收入的高低。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面比较窄,大多是只能从事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如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所以劳动者的文化素质成为他们进城后获得公平就业机会和进入主要劳动力的市场的障碍(李怀玉,2014)[9]。寇凤梅史建国常精彩(2013)以欠发达地区甘肃省为例,构建回归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民文化素质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农民文化素质偏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主动获取信息、知识和技术的能力,使得农民收入普遍较低。[10]。汪三贵等(2016)从贫困地区农户的贫困决定分析结果来看,中专和大专以上教育具有显著的脱贫作用[11]。

文化素质对技术应用的影响。一些偏远地区的教育培训不够造成劳动力素质总体不高,特别是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总体偏低,导致高端技术人才引进困难,科学技术创新推动发展力量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产业化扶贫的进程(陈驰,2016)[12]。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与文化素质的高低有直接的关系,没有文化知识则无法提高科技素质,农民文化程度越高,掌握农业科技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科技兴农的意识越强,对科技知识的需求欲望越大,致富门路越宽广,致富速度也就越快(褚琳、劲草,1999)[13]。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规模不断增加,乡村劳动力不仅数量不多,质量也不高,缺乏掌握高知识和技术的熟练劳动力,造成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劳动工具)不成比例,设备和机器利用率低、先进技术的消化率低,在实际工作中不仅造成物质资本的浪费,还造成劳动力与物质设备的异化,要么机器损害严重,要么劳动者伤害多(洪银兴、孙宁华,2016)[14]。

2.3 身体素质对劳动收入的影响

从身体素质来看,劳动力素质的不同决定了收入的差异化。健康状况与劳动供给和家庭收入正相关,健康状况越差,参加工作的概率越低,收入越低,健康水平下降造成劳动供给和家庭收入明显降低(张川川,2011)[15]。中国农村地区农民的身体健康情况对非农就业及其工资有着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进而会影响到农民的家庭收入(魏众,1993)[16];农村居民在非农劳动市场上主要从事劳动强度较大、流动性较高、工作环境较差的职业,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往往“以健康为代价换取收入”(苑会娜,2009)[17];健康对外出劳动力收入的影响十分明显,健康不良对收入有负面影响,健康不良的人收入比健康状况良好的人少(赵小仕、于大川,2015)[18];对于大部分劳动时间较长、体力劳动强度较大的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良好的健康状况是其获得市场收入并在城市中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健康对其具有特殊的意义(俞林伟,2016)[19];外出打工人员从事更多的是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只有健康状况好的人才能获得高收入(惠云 秦立建,2012)[21];营养健康水平与农民工的收入状况存在正相关关系(王志刚,2009)[22]。

综上而言,劳动力素质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是正向相关关系,劳动力素质高则收入高,而高收入水平则为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素质提供条件,如果相反则形成恶性循环(钱力 2015)[23]。李谷成等(2006)认为,劳动力素质提高与农民收入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双向因果关系,教育、健康投资不足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改善教育水平、医疗条件会极大地促进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提高又会促进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24]。夏庆杰、宋丽娜(2010)认为农民人力资本的水平不仅直接影响收入,也影响非农收入,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增加处于各个收入水平上的收入[25]。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劳动力素质的投入带的收入增加不明显。李实(1994)从要素分析角度出发,认为市场要素是国家行政手段控制的,教育的投入产出效益不明显[26]。钱雪亚(2000)通过对农村劳动力投资的收益率进行分析认为农民的教育投入的收益率低[27]。周逸先(2001)也认为劳动力的文化程度对家庭的收入是有限的,受教育达到一定程度后不仅收益减弱,甚至出现微弱的倒挂现象[28]。刘唐宇(2014)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大于物质资本的收益,但他强调要加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30]。

3 提高劳动力素质的相关对策

提高劳动力素质的研究很多,本节着重于从提高劳动力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几个方面研究,并梳理了相关的文献。

3.1 提高思想素质

李竞(1998)在《区局科技扶贫造福德善村百姓》中指出,要精选科技人员加强对当地居民的培训、参观和学习,开拓视野,做好“换脑筋工程”[29]。 耿小娟 张剑鸣(2015)在《“三农”问题如何解决—农民如何富起来》中指出要通过开阔眼界来提高思想境界,有利于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也有利于技术的获得和运用[30]。张铜会、唐炜(2016)在《精准扶贫中科技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库伦旗扶贫对策与成效》中指出要分层次进行培训,改变传统思想观念,促进发展观念的改变[31]。

3.2 提高文化素质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明确提出了劳动力素质等相关的概念,并且提出了劳动力的素质与教育和训练有关,“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和训练,而这就得花费或多或少的商品等价物。劳动力的教育费用随着劳动力性质的复杂程度而不同。因此,这种教育费用—对于普通的劳动力来说是微乎其微的—包括在生产劳动力所消耗的价值总和中”[32]。褚琳、劲草(1999)指出提高贫困人口文化素质是科技扶贫的根本,要使我国贫困人口长期摆脱贫困,光靠解决外部条件和客观环境是根本不够的,必须要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贫困人口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提高文化素质,使之能够逐步学习、掌握和接受一般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33]。张铜会、唐炜(2016)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库伦旗扶贫后提出扶贫先扶智,通过培训提高新技术新知识传播力度以及促进科技扶贫工作成效的得力措施[34]。耿小娟、张剑鸣(2015)认为通过农村的基础教育和农民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强对政策和信息的解读能力和致富的欲望[35]。辜胜阻、李睿、杨艺贤、庄芹芹(2016)指出劳动者受教育水平是影响个人收入的关键因素,发展教育是减贫脱贫、切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之举,以教育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以科技推广提升贫困地区的生产力,促进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避免贫者从暂时贫困走向长期贫困和跨代贫穷[36]。

郭晓君(2014)提出学习国外农民培训的经验: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科技教育相结合培养知识型的农民,提高农民参与、适应市场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认识能力和信息获得与处理能力,能对周围环境变化作出迅速判断和适应反应,能使其掌握诸如先进农具、化肥、良种、消除病虫害等各种改进耕作方法的技术,能提高农民加工和利用外来信息,以及采用新技术和生产工艺的能力[37]。孙立(2016)认为专业技能的培训具有显著提高劳动力工资水平的作用,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劳动力比未受过培训的劳动力工资水平高出10%[38]。

3.3 改善医疗条件

侯亚景、周云波(2017)研究了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关联性后认为,距离医疗点越远越不利于摆脱贫困[39]。秦立建、苏春江(2014)提出维护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加强对出国务工农村劳动力的健康教育,对其进行必要的健康知识辅导,提高维护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40]。赵小仕、于大川(2017)认为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改善健康状况的宣传及教育,确立起正确的健康观念和健康投资意识;政府应对现有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完善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新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改造就医环境,推进医疗资源更加公平合理地分配;加大农民工购买医疗保险的比例,加大新农保的报销比例[41]。

[1]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004.4

[2]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004.4

[3]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004.4

[4]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004.4

[5] 高萌.穆棱市农民素质问题研究.吉林大学,2016

[6] 高星,姚予龙,余成群.西藏农牧民贫困特征、类型、成因及精准扶贫对策.中国科学院,2016,(03)

[7] 陈学彬.完善结对帮扶 助力扶贫攻坚.公共论坛,2017,(04)

[8] 胡天助,邹婷.试论新型职业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继续教育研究,2016,(05)

[9] 李怀玉.新生代农民工贫困待机传承问题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1

[10] 寇凤梅,史建国,常精彩.农民文化素质对收入水平影响的定量分析—以甘肃省为例.财经理论研究,2013,(04)

[11] 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贵州社会科学,2015,(05)

[12] 陈驰.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及其在毕节试验区的实践研究.西南大学,2016

[13] 褚琳,劲草.科技扶贫是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科学·经济·社会,1999,(02)

[14] 洪银兴,孙宁华.中国经济发展:理论、实践、趋势.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4

[15] 张川川.健康变化对劳动供给和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经济评论,2011,(07)

[16] 魏众.健康对非农就业及其工资决定的影响.经济研究,2004,(02)

[17] 苑会娜.进城农民工的健康与收入—来自北京市农民工调查的证据.管理世界,2009,(05)

[18] 赵小仕,于大川.健康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基于广东省335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当代经济管理,2017,(07)

[19] 俞林伟.居住条件、工作环境对新生代农民工健康的影响.浙江社会科学,2016,(05)

[20] 惠云,秦立建.健康人力资本对农村劳动力务工区域的影响.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5,(04)

[21] 王志刚,金京淑,许晓源.营养健康水平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的调查研究.人口学刊,2009,(05)

[22] 钱力.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区域差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2

[23] 李谷成,冯中朝,范丽霞.教育、健康与农民收入增长—来自转型期湖北省农村的证据.中国农村经济,2016,(03)

[24] 夏庆杰 宋丽娜.经济增长与农村反贫困.经济学,2010,(04)

[25] 李实.中国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农村经济与社会,1994,(03)

[26] 钱雪亚,张小蒂.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及其收益特征.中国农村经济,2000,(03)

[27] 周逸先,崔玉平.农村劳动力受教育与就业及家庭收入的相关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1,(04)

[28] 刘唐宇.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的效应、现状及路径选择.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01)

[29] 李竞.区局科技扶贫造福德善村百姓──内蒙古气象局近3年来扶贫工作综述.内蒙古气象,1998,(12)

[30] 耿小娟,张剑鸣.“三农”问题如何解决—农民如何富起来.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5.12

[31] 张铜会,唐炜.精准扶贫中科技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库伦旗扶贫对策与成效.中国科学院,2016,(03)

[32]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2004.4

[33] 褚琳,劲草.科技扶贫是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科学·经济·社会,1999,(02)

[34] 张铜会,唐炜.精准扶贫中科技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库伦旗扶贫对策与成效.中国科学院,2016,(03)

[35] 耿小娟,张剑鸣.“三农”问题如何解决—农民如何富起来.甘肃文化出版社,2015.12

[36] 辜胜阻,李睿,杨艺贤,等.推进“十三五”脱贫攻坚的对策思考.财政研究,2016,(02)

[37] 郭晓君.农业转型与知识农民的培养.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01)

[38] 赵小仕,于大川.健康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基于广东省335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当代经济管理,2017,(07)

[39] 侯亚景,周云波.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视角下中国农村家庭致贫机理研究.当代经济科学,2017,(02)

[40] 秦立建,苏春江.健康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技术经济,2014,(12)

[41] 赵小仕,于大川.健康对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力市场表现的影响—基于广东省335份调查问卷的实证分析.当代经济管理,2017,(07)

猜你喜欢

文化素质劳动力素质
艺术类高职院校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招考形式改革探索与研究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论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独联体各国的劳动力成本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