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语
2017-01-21《中国洗涤用品工业》编辑部
卷首语
最近,总是听到一些老板抱怨,现在的年轻员工不好管,上午还在上班呢,下午就不辞而别了。老板打电话问年轻员工,为什么不上班,为什么不请示就辞职?年轻员工的回复十分有趣而且在理,“我都不干了,你凭什么管我!你对我来说就是路人甲!”工资给得再高,也没用!什么社保、医保、商业保险……通通拉不回员工的心。据说,这种现象还十分普遍。
面对价值观与老一辈迥异的年青一代,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管理方式呢?这无疑是许多管理者心中的疑问。最近,笔者看到一本书,说的是心理学家丹・艾瑞里应以色列英特尔工厂之邀去做个实验,看看什么激励最能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最后得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他把156个工人随机分为四组。第一组是现金激励组,保留此前的激励方式。第二组为披萨激励组,工厂送一份可随时兑现的披萨代金券。第三组为语言赞扬组,直属上司给达到目标的工人发短信,“亲爱的××,感谢你昨天的勤勉和工作成果,我非常认可!”第四组则是对照组,没有现金,没有披萨,没有短信,什么也没有。
结果,在有奖励发放的第一天,披萨组提升效率6.7%,位居第一。语言组提升6.6%,可谓惠而不费。现金组提升4.9%,对照组排在最后。
问题出在接下来的三天。从第二天开始,现金组的表现出现断崖式急跌,第三、第四天工作状态略有回升,但整个周期下来,平均工作效率下降了6.5%。披萨组的表现类似现金组,整个周期的平均工作效率下降了2.1%。相较来说,总体表现最好的反而是语言表扬组,其次是对照组,第三名是披萨组,最差的竟然是现金激励组。
为什么最符合直觉的“给钱”竟然不起效?其实不是不管用,而是仅仅“在发钱那一刻管用”。艾瑞里猜测,发钱强化了“工作就是为钱”的信念,只要一跟钱脱钩,效率就会直线下降,除非严格监管,将每点工作都记录在案,发的奖金再跟绩效严格挂钩。否则长久下来,必然是日常懒洋洋,偶尔打鸡血。管理者钱发多了,获益却少了。
语言表扬之所以没起反作用,可能缘于这些称赞并未强调“你出钱,我卖力”,而是表达了上司的认可和感激,这些都是暗示长久互惠合作的社交线索。披萨代金券介于现金和表扬之间,既体现市场价值,又带点人情味。艾瑞里猜测,如果在给披萨券时强调现金价值,结果会更接近现金组;如果换成直属上司亲自送美味披萨上门,会更接近语言表扬组。
艾瑞里在其他研究中还发现,工作的意义非常重要。人们需要得到认可——哪怕极短暂,哪怕只是别人看一眼、点个头,说一声“啊哈”,都会大受鼓励。而要摧毁一个人的动力也非常简单,只要当面将他的工作成果毁掉即可。另外,漠视与粉碎的破坏力几乎相当,想让一个人干劲全无吗?看也不看他一眼,让他觉得工作无人在意即可。
总之,激励这件事,远比“回报越大,动力越大”要复杂。面对“什么都无所谓”的年青一代员工,适当的调整激励机制或许是个好办法。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