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的辐射防护

2017-01-21崔艳玲

中国卫生产业 2017年27期
关键词:植入术放射性粒子

崔艳玲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中心医院肿瘤科,山东冠县 252500

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的辐射防护

崔艳玲

山东省聊城市冠县中心医院肿瘤科,山东冠县 252500

该文通过总结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的治疗特点、治疗流程、治疗优势、相关放射性危害及不同辐射防护措施,提高患者、密切接触者和医务工作者的安全意识,从术前、术中、术后等多层面指导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放射性损害,确保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术的最佳治疗效果及个体化辐射防护,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率,实现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放射性I-125粒子;辐射防护;放射性污染;植入治疗

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术,是一种经皮穿刺通过植入器和植入针将不同规格的放射性I-125粒子按一定规律植入到肿瘤内部的近距离放射治疗技术,该技术通过提高治疗靶区剂量和减轻周围组织的辐射损伤,可达到增加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生存率的目的,并兼具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为肿瘤患者的抗瘤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随着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术的广泛应用,相关的辐射危害及安全防护问题也备受重视[1]。

1 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简介

1.1 放射性I-125粒子放射性物理特性

放射性I-125粒子是由一根附着I-125的银棒及钛合金外壳两部分组成的圆柱形粒子,直径约为0.8 mm,总长约4.5 mm。I-125的半价层为0.025 mmPb,有效放射半径为1.7 cm,半衰期为59.6 d,释放94%剂量时间为240 d,主要通过发射27.4 Kev、31.4 Kev X射线和35.5 Kevγ射线等起作用,属于低能辐射[2]。

1.2 放射性I-125粒子放射生物学机制

①直接作用机制:射线直接作用于细胞增殖周期,影响肿瘤细胞DNA的稳定性,从而起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②间接作用机制:射线导致体内的水分子发生电离作用,由此产生的自由基可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细胞DNA的完整性[3]。这两种作用都可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过程,肿瘤细胞无法完成细胞分裂,从而有效地实现肿瘤局部控制率。

1.3 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流程

首先,依据患者CT或者MRI影像资料,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勾画出治疗靶区,通过系统计算,得出粒子植入针和植入粒子的种类及数目、植入粒子的方式、计划总活度、模拟剂量及具体分布情况。然后,在B超或CT引导下,应用植入针和植入枪等仪器均匀植入肿瘤内部,并使用TPS进行剂量优化,根据实际情况,对植入粒子进行合理调整,以达到粒子均匀分布的同时,保护临近的重要器官。最后,放射性粒子植入结束后,需对粒子及剂量进行质量评估,检查有无气胸、血胸、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如无明显出血等并发症,应给予局部包扎止血,告知患者静卧休息及相关注意事项。术后给予常规心电监护、止血、吸氧、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密切监测病情变化[4-7]。

2 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治疗优势

①治疗靶区高剂量,而对靶区周围组织损伤小[8];②粒子植入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麻醉风险低,属于微创手术治疗,术后患者恢复快,明显缩短住院时间[9]。③该治疗利用先进影像设备为引导,容易实现治疗靶区高度适形,但治疗剂量分布不易控制均匀;④放射性粒子属于持续性低剂量率放射源,初始剂量虽为直线加速器的百分之一,但可持续释放射线,可减轻周围正常组织损伤并能达到处方剂量;⑤手术无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可成为体质较差的无法耐受传统手术治疗的替代治疗,同时可为经传统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后的中晚期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10-12]。

3 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质量的辐射防护

3.1 辐射防护原则

2002年颁布的《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为放射工作人员提出了放射防护三大原则,分为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机体受辐射的剂量随着接触射线时间的缩短而减少,因此尽可能提升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度,尽量缩短接触时间,以实现时间防护。一般来说,机体受辐射的剂量随着放射源距离的增长而减少,所以在进行手术操作时,应用的仪器一般都为长柄设计,通过距离防护,尽可能减少辐射剂量。通过在放射源与机体之间放置不同材质的屏障来减少人体所受辐射剂量,从而实现屏障防护,实际应用过程中,一般采用铅、铁、水泥等材质来进行防护[13]。

3.2 提高辐射防护意识

通过专业授课等多种形式对医护工作者进行定期培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提高辐射防护意识,使其尽快提高防护技能,掌握相关卫生防护标准,并能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科学宣教。相关科室及部门应建立健全制度和诊疗规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危害,确保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规范性及安全性[13-15]。手术病人手术前后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介绍,并提出预防放射性损害的意见及措施。

3.3 术前辐射防护措施

放射性I-125粒子在保存和运输时需装入铅罐中,并进行A类包装,以确保包装表面剂量率小于国家允许的最低辐射水平。放射性粒子的使用、保管、消毒、处理等流程都由专人管理,按照规定进行登记。放射性粒子一般采用高压蒸汽消毒或环氧乙烷消毒,且需达到消毒隔离质量标准。在对放射性粒子进行分装、取用时,需要注意使用长颈镊子等工具,并进行必要的屏障防护,尽量减少放射性粒子对机体的辐射伤害。按照治疗正当化、最优化的原则,利用TPS制定适合的治疗计划,包括放射性粒子的种类及数目、植入粒子的方式、计划总活度、模拟剂量及具体分布情况等。准备适当的防护用品,如铅衣、铅帽、铅围脖、铅手套、护目眼镜、长颈镊子等。参与粒子植入手术的工作人员需正确佩戴个人剂量仪[16]。

3.4 术中辐射防护措施

正确佩戴使用防护物品和个人剂量仪,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及相关手术操作规范,植入放射性粒子时,操作动作需准确迅速,尽量缩短接触放射源的时间,减少辐射时间。根据平方反比定律可知,机体受辐射的剂量随着放射源距离的增长而减少,手术医生处于辐射最强位,因而植入时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与放射源至少距离30 cm,放射性粒子植入后需用铅衣覆盖治疗靶区。术中及术后需认真核对粒子使用情况,注意检测有无废弃的放射性粒子,如有废弃粒子,需将其置入放射性废物桶内,以免放射性环境污染[16-18]。

3.5 术后辐射防护措施

手术患者应相对集中于放射性病房,与非放射性病房进行隔离,同一病房的病床之间相距需超过1 m,需对放射性病房及病床进行警示标识,建议手术患者在规定安全区域内进行活动。术后患者需正确穿戴防护物品,尽量与配偶及家属保持1 m以上的距离,应使用专用便器及浴室,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近距离接触。放射性粒子植入2月后可行性生活,但需使用避孕套隔离。需向患者交代必要的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术后避免立即剧烈活动,预防放射性粒子移位或脱落,并给予患者一个带盖的玻璃小瓶,如发现有放射性粒子脱落,用镊子将放射性粒子置入小瓶中,盖紧瓶盖,交给医护人员妥善处理,需回医院进行定期复查。医务人员在放射性病房进行操作时,应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提高操作技能,尽量减少操作时间,减少与术后患者接触的时间,操作时应站在植入粒子部位的对侧[17-19]。

综上所述,放射性I-125粒子植入术在恶性肿瘤近距离放疗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改善患者预后,但应用该项技术时需注意辐射防护问题,医务人员应提高安全防护意识,掌握熟练操作技能,规范管理手术全过程,保证每个环节安全合理,有效预防放射性污染,最大限度降低对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放射性伤害和环境污染,为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1]陆军.~(125)I粒子植入近距离治疗的放射防护[J].肿瘤学杂志,2004(5):363-364.

[2]王琦,陈清凤,熊晓英.~(125)I粒子植入治疗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探讨[J].中国辐射卫生,2012(4):459-461.

[3]严晓军,田丰,徐旭东,等.~(125)I粒子植入治疗辐射防护与安全[J].科技经济导刊,2016(19):93-94.

[4]文鑫,蒲涛,邓泽武,等.局部碘-125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临床优势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43):85.

[5]曹倩倩,姜玉华,李玉亮,等.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与外放疗治疗颈椎转移瘤剂量学对比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7):55-60.

[6]关键,袁振超,刘斌.~(125)I粒子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20):1392-1397.

[7]徐明洲.综合介入治疗在中晚期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临床研究,2014(2):172-173.

[8]韩振东,张忠太,任海,等.胸腔镜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意义[J].中国内镜杂志,2008(9):900-901,905.

[9]韩振东,张中太,任杰远.术中~(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意义[J].肿瘤防治杂志,2005(11):848-849.

[10]冉琳,任伯绪.~(125)I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放射治疗肝癌的现状与进展[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2(10):876-878.

[11]杨文魁,陈勇,薛鹏,等.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24):271-272.

[12]刘小燕,李卫,程静,等.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护理[J].西南国防医药,2011(11):1230-1231.

[13]胡疏,吴鸣,杨红杰,等.肿瘤放射性粒子植入术后病区工作人员辐射防护的再认识[J].同位素,2016(1):30-35.

[14]邵双玲,邵红岩,黄小花.健康教育对~(125)I粒子植入患者防护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9):114.

[15]申静,范超云.医护人员对~(125)I粒子植入辐射防护现状调查与防护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94-95.

[16]赵冬梅,岳志丽,王娜.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密切接触者辐射防护措施[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6(S1):167-169.

[17]冯鸥.125I粒子植入术的防护管理[J].当代护士,2017(4中旬刊):123-125.

[18]周建玲,陈迎霞,魏红卷,等.~(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手术放射防护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刊,2011(7):1283-1285.

[19]赵林红.~(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防护措施[J].家庭护士,2008(2):152.

R144

A

1672-5654(2017)09(c)-0034-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7.27.034

崔艳玲(1979-),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肿瘤放化疗。

2017-06-21)

猜你喜欢

植入术放射性粒子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中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利伐沙班用于股腘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支架植入术后的临床观察
基于膜计算粒子群优化的FastSLAM算法改进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onduit necrosis following esophagectomy:An up-to-date literature review
带虹膜隔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0年角膜内皮失代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