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家庭是女人最大的事业
2017-01-21撰文柯旎
撰文>>>柯旎
姚晨家庭是女人最大的事业
她曾说过,她这一生可能唯一要演的一个角色就是姚晨,而家庭是她作为女人最大的事业。
撰文>>>柯旎
在电影《一切都好》里,有那么一场戏。
父亲来看望女儿,最后因为种种原因,女儿把父亲骗走。临别送到火车站的时候,父亲对女儿说:“你不用送,我自己进去就行了。”于是,老父亲拖着个小箱子,“哔”的就远去了。扮演女儿的姚晨站在那里,看着“父亲”远去的背影,孤零零的,一下子就没绷住,泪满眶。
其实在剧本里,并没有女儿流泪的这一笔,只不过在这部讲述一个父亲和散落在各地四个儿女之间的故事的电影里,扮演父亲“老管”的张国立老师跟姚晨的父亲年龄相仿,铁路子弟出身的她跟同在铁路长大的“父亲”有着很多共同话题,拍着拍着,一瞬间,姚晨恍惚觉得老管跟自己的父亲就那么“重叠”了。
“那一刻,我就是真的忍不住了,因为我一下子就想我爸了。”这个微博拥有粉丝数量超过英国总人口数的女演员,在她的身上有着许多无比闪耀的标签——“微博女王”、“时尚ICON”、“联合国难民署中国亲善大使”、“全球100位最具权势女性”……她是明星,但是她又不是明星,她给我们的回答无比贴近每一个人,总像我们的家人或者朋友。
她曾说过,她这一生可能唯一要演的一个角色就是姚晨,而家庭是她作为女人最大的事业。
面对家庭我们都一样
年初,姚晨的父母分别住进了北京两家不同的医院。北京城很大,大到让姚晨突然觉得原来从这个医院再跑到那个医院,路程是那么遥远和辛苦。家里还有一个刚开始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的小家伙需要妈妈的陪伴——拍戏,两头医院来回跑,赶忙回家,姚晨突然发现,原来父母已经到了开始需要自己照顾的时刻了。姚晨说,她啊,终于也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阶段了。
14岁起,姚晨就孤身一人来到北京求学,每次父亲来看望她的时候,就如同电影里描写的那个父亲一样,一个人走,遇到任何困难从来不曾开口。然而时间终归是无情的,女儿会长大,父亲也会老去。
“也许你会希望你的父母永远都不要老,你对他们的记忆也停留在年轻的时候,那么充满生命力,你的任何问题都能帮你解决。但有一天你会发现,他们的背越来越弯,头发也越来越白。其实他们心中也曾有过很多特别迷茫和无助的时候。”姚晨语气平静地说道,这一切你很可能没有任何兄弟姐妹可以分享和分担。和那个时代出生的大部分孩子一样,姚晨是家里的独生女儿。在姚晨身上感受到的重担跟所有同时代的人一样,结结实实的重。
担心妈妈一个人住院孤单,都也只能给朋友打电话,麻烦朋友去多陪陪母亲。
“在我的印象里,我爸是身体多么好一人啊。”姚晨感叹道,突然就在老家做了一个大手术,而提起这个手术她更是又好气又心疼,“我爸为了不给我添麻烦,居然拜托朋友帮他签的手术同意书。”
在姚晨及同龄人的中国父母身上,有着太多相似的烙印。他们非常要强,有任何的烦恼、悲伤,不会轻易地在子女面前表示。在他们心中子女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小孩子。“可你说,他就我一个女儿,不麻烦我,他还能麻烦谁?手术的事怎么能是朋友签字呢?”姚晨感叹道。
曾经,姚晨在记者会上说,如果有机会的话,会考虑给孩子添一个弟弟或妹妹。那些看似大家都不那么在意的宗亲关系,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温暖氛围,在姚晨看来却是“像盐,像糖,它给予人力量,是不能忽视也不能失去”的一些东西。而这个机会,真的实现了。
家庭让我改变很多
曾经的姚晨不太重视自己,总是希望能让所有人都高兴,事实上,这世间怎么可能让所有人都高兴,那时候的她小心翼翼,不太愿意表达自己。而现在的她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给她觉得重要的家人和朋友。这些改变来自于她的先生曹郁。“每一段经历都是一个成长吧。”姚晨感叹,“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人、工作等等。”
201 5年1 1月1 9日凌晨,姚晨在微博上写下“结婚三周年纪念日,俩人在不同城市里工作,无法团聚庆祝。曹郁发来一首老歌当作礼物。是你的陪伴,让我不再孤单。”一首《不再让你孤单》在寒冷冬夜更显温暖。
2016年,姚晨又怀孕了。无论这句话的前面是否有一个“又”字,这个在旁人眼中大大咧咧的女子在发现怀孕的时候,也还有些许焦虑和意外。当时的她穿着高跟鞋,忙着新戏的宣传。
早在2013年,姚晨就已经生下了自己第一个儿子——“小土豆”。而第一次怀着孩子的时候,她也在工作。正在剧组里,拍着一场大雨滂沱的戏。整整一宿,姚晨的靴子里全都是水,就那样踩了一宿,从晚上7点到第二天早上7点。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怀孕的姚晨还在犯嘀咕,作为演员习惯拍夜戏的她几乎是刚坐在那里就倒过去睡着了。
知道自己怀孕后,姚晨惊喜大过于惊吓,一下从二人世界就过度到了三人世界,努力习惯适应着自己的新身份。
转眼间,姚晨已经适应母亲这个身份好几年了。姚晨坦言,每一天都感觉有很多新的变化,而每天都在变化的,还有经常出现在姚晨微博上的“小土豆”:一会儿坐在“两百平米”的大床上独自过“双十一”,过了一会儿又躲在自己的小帐篷里安然温馨地看书,万圣节来临的时候,还和妈妈姚晨在脸上玩起了涂鸦。
姚晨觉得孩子的天性应该得到自然的释放。希望孩子能有一个兴趣,在将来万一陷入人生困境的时候,有兴趣陪伴。姚晨并没有过早把小土豆送进各种特长班,更希望孩子能在自己的真正兴趣爱好上得到释放,等再大点才会考虑去找老师。“什么都会,可能变成什么都不会。”姚晨认为在目前阶段里,父母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
小土豆最近迷上了小汽车。于是姚晨去纽约的时候,专门准备了一个箱子,用来给儿子装特地收集而来的小汽车。
这一点爱好还真是像足了姚晨的老公。
“我觉得我儿子将来长大了可能也真的会是个技术男,别的什么都不玩,就玩小汽车。”姚晨笑言,“他现在能玩出各种花儿来,玩越野,自己还用小毛绒玩具设置各种障碍。”
于是,经常拍戏晚归的姚晨被这个迷上了小汽车的儿子又在回家之后安排了例行节目——把他的各种小车开出来给姚晨看。即便姚晨回家晚,儿子已经躺下了,听见她开门的声音也会立马醒来,开始例行节目。
而另一方面,小土豆的行为又十足像妈妈。出门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很有意识地会与自己的小伙伴分享一切并照顾身边的人,拿到东西先给别的小朋友。“这一点还真的很像我(笑)。”在姚晨眼中,这无疑是她当下生活中最幸福的细节:跟自己爱的家人和朋友在一块儿,最放松,最自由,“我可以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地见他们,他们也不嫌弃我。”
我其实就是个平凡人
2015年11月30日,在伦敦的2016倍耐力年历(Pirelli Calendar)发布会上,姚晨作为唯一一个入选的中国女星,与世界其他12位活跃在不同社会领域的、富有全球影响力的女性——如小野洋子、塞雷娜·威廉姆斯、帕蒂·史密斯等共同登上年历。
在作为联合国难民署中国区代言人的第三年,姚晨去埃塞俄比亚探访了几个难民营。她在微博上发了所见所闻,感慨万千。
从人们问她什么是难民,你为什么关心难民那一刻开始,姚晨就在做一件直面内心而没有金钱收益的事,她同样面对很多质疑,很多挑战。很多行业规范她需要一点点学习,很多问题她需要一一回答,很多从未见过的景象,她要一一面对,并给予难民们最真诚灿烂的笑容和帮助。
一转眼难民署的工作就进行到了第六年。
2015年12月,她再次履行自己联合国难民署中国亲善大使的职责,随难民署前去巴基斯坦探访阿富汗难民,那只是260万流落异国的阿富汗难民中的一部分,姚晨在那里见到2015年“南森难民奖”的获奖者——49岁的阿富汗难民女教师艾琪拉·阿斯菲。
近6年的难民署工作,真正让姚晨开始思考以前从没想过的问题,让她在认识自我之外又开始了对世界、人类、生命、战争、死亡的思考。从一开始困惑“我能做什么”到发现“吃力不讨好”的过程,从相互不理解到终于有一天在网络搜索上看到“联合国难民署”的关键词排到第四位,从每一次“生死自负、没有保险”甚至死里逃生后怕到脊梁发冷的探访经历中,姚晨开始意识到自己做这件事的价值与意义。“最初我做这件事时没有想过要拿这件事来拓宽自己的格局。更多的时候像是命运选择了你,它要让你做这件事,那你必须得去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我并不是时刻激情澎湃的,相反,我更多是有一颗平常心,我一直觉得我是一个很平凡的人。”
如果没有这些经历,她不会变成现在的自己,不会说出“慈善需要一份信仰,需要科学的管理”,也许,也不会说出,“看到这一切,我就读懂了世界,也读懂了我自己。”她知道了上世纪80年代的埃塞俄比亚经历过非洲史最严重的饥荒,饿死过100万人,现在依然贫穷,却接收了索马里、南苏丹和苏丹的30万难民……
看着她包着头巾坐在非洲女性面前的照片,已经俨然是一个真正的亲善大使,不施脂粉,平等对人。而关注她微博的那7900万粉丝,已经有人对着新来者解释,什么是难民,我们为什么要关注难民,该为难民做哪些事,而不是质疑和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