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视内心在高中生自我觉察中的运用研究

2017-01-20王叶婷

成才之路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中生学生

王叶婷

摘 要:从学生对“自我”的迷茫、冥想的运用、为何需要抚慰内在小孩、每个人都需要抚慰四方面,研究审视内心在高中生自我觉察中的运用。

关键词:学生;审视内心;高中生;自我觉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3-0097-01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明确提出青少年时期的发展任务是克服角色混乱,获得自我同一性。本文论述了审视内心在高中生自我觉察中的运用。

一、学生对“自我”的迷茫

咨询中,总能遇到这样的问题:“老师,你说我该怎么办呢?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我讨厌这样的自己。”一些学生在平时的交往中,看见别的同学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表现,就感觉特别烦躁,觉得别人很虚假,对自己讨厌的人甚至感到厌恶。他们通常在厌恶别人的时候也在厌恶着那样的自己,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内在到底是什么样的,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同的面。作为学生,有学生的社会角色,作为子女,有子女的社会角色……在这个大社会中,每个人随时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因此学生经常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有的人不断地去发现成功的自我,完善不足的自我,有的人沉浸在不足的自我中不能自拔。走在路上,能看到昂首挺胸大步向前的自信的阳光少年,也能看到低头不知所措的、有点自卑的少年。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差距,是因为有人懂“我”,有人不懂“我”。

二、冥想的运用

“闭上眼睛,深呼吸,你做得很好,就这样,慢慢地呼气……吸气……呼气……吸气……你的内心很平静,你看见了一个小孩,他离你越来越近了,看着他的眼睛,感受他,感受他。好的,你真的很棒,你看见了他的内心,他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呢?慢慢地感受他……(2分钟~3分钟)慢慢地睁开你的眼睛。”这样的冥想可以让学生看清他们的内在,平静下来,然后去感受。每一个人看见的自己的内在小孩都不同,有看见哭的,有看见笑的,有看见侧面的,也有看见正脸的,各不相同,但每个人和她的内在小孩对视后,内心的感受都是震撼的。有的来访者对视后,发觉了自己的脆弱,选择了逃避,咨询一两次就不来了;有的选择了勇敢面对,让内在的小孩更加坚强。

三、为何需要抚慰内在小孩

两三岁的孩子开始说“我”,他们特别期待得到父母的认可,开始有了自我的概念。一些父母不能很敏锐地觉察孩子的需求,他们会认为孩子无理取闹,然后去反对、去否定。青春期的时候,孩子期望从父母那里获得“我”的权利,可中国的家长又总在这个时候不把权利还给孩子,一些孩子就通过叛逆(上网、打架、斗殴等)来追求自己的权利。从小被不停地否定,使得部分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最先想到的不是我怎么去做,而是这件事我做不了,我哪有能力做呢?咨询中,一些学生会说:我以前不是这样的,那为什么现在这么自卑,这么喜欢逃避呢?这是因为学生内在的小孩退缩了,他每次成功完成了任务,家长没有夸奖他,但只要他失败了,家长就埋怨他,所以这个努力的小孩越来越懒了,越来越不愿意抬起头了。一些学生从小就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中,因此,他们看不见自己的善良、看不见自己的努力、更看不见自己的大气,从小他们的缺点被过多评论,却没有人夸赞他们的优点。

四、每个人都需要抚慰

在平时的压力下,一些学生很难静下心来感受自己,有时候看见什么都生气,这是很正常的。但有些学生觉得这是不道德的,认为自己思想不正确,然后就去责怪自己的内在小孩。内在小孩受了伤害时,学生不但没有抚慰他的创伤,反而给了他二次伤害,并没有闭上眼睛和他一起感受情绪的变化。性格内向、内心怯懦的学生倾向于压抑自己的内在小孩,不管别人如何欺负自己都忍着,在自己选择容忍后,这个愤怒的情绪如何排解呢?他就去鄙视他的内在小孩,把责任都推卸到内在小孩身上,责备内在小孩无能。他在日常生活中会越来越发现自己有双重人格,从而苦恼、悲愤。他的内在小孩充满了创伤,只有人们真正去拥抱他、抚慰他,给他力量,他才能重新站起来,重新获得欢笑,正确认识自我。性格外向的、充满攻击性的学生也需要抚慰。一个人有多强的自尊心,他就有多自卑。每个孩子出生时都带着自己的气质,在成长的过程中,周围的环境会让他们拥有不同的性格。如果从小就拥有足够的安全感,学生的内在小孩一直很安全、很欢乐,这时的学生就是一个平和的、让人舒服的人。但从小到大总受到周围环境有意无意的伤害,让学生的内在小孩不知所措,在迷茫中学会了适应环境,开始扮演不同的角色,就忘记了自己是谁。

五、结束语

每个人都有现实我和理想我,只有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内心,才能够合理整合现实我和理想我,达到自我同一性。而青少年需要不时地与自己的内在小孩去对视,去真正理解、抚慰内在小孩,然后自然而然地获得自我同一。

参考文献:

[1]王梅.自我认同迷失:成长中的烦恼[J].中国青年研究,2003(11).

[2]杨青.论依恋模式对个体发展的影响[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3).

[3]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4]黄旭.倾听内心的声音:青少年自我认识的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03(06).

猜你喜欢

高中生学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快把我哥带走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