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01-20杨永忠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宁都县处方药西医

杨永忠

江西省宁都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西省宁都县 3428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

杨永忠

江西省宁都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江西省宁都县 342800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中所收治的120例患有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结合组与西医组,两组各60例。其中,结合组采用临床中西医结合疗法实施治疗,西医组采用临床单纯西医给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后发现,结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6%,西医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6.66%,两组患者组间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降低病症复发几率,减少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症状,对患者的脑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中西医;缺血性;临床疗效

在临床中,缺血性脑中风的主要发病原理是由脑血栓引起,脑血栓不仅会导致患者脑血管出现阻塞现象,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中风、肢体偏瘫、意识模糊等临床症状,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带来严重影响[1]。缺血性脑中风在临床中多发于老年群体,且临床病情发展较快,发病普遍较急,发病前期往往无明显征兆,导致难以实施预防措施及临床治疗措施,因此临床有效治疗方法是改善患者病症预后的关键所在。当前,缺血性中风在临床中主义西医治疗为主,但因西医药理因素极易引发临床不良反应,因此临床治疗需着重谨慎[2]。对此,为完善这一问题,本文将中西医结合疗法作为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研究方案,现将详细医学报告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中所收治的120例患有缺血性中风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分为结合组与西医组,两组各60例。其中,经患者临床资料显示,结合组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范围在60~80岁;西医组男性患者有3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年龄范围在65~85岁;两组患者经临床诊断主要合并病症有:高血脂37例,高血压48例,心脏病32例。

1.2 方法

西医组采用临床单纯西医给予治疗,主要治疗方式包括:将患者血压水平及血糖水平控制于正常范围内,临床给予脱水治疗及抗凝血治疗,给予12mg长春西汀与100ML生理盐水进行溶合进行静脉滴注治疗,1天1次,治疗疗程为20天,根据患者病症治疗所需还可给予阿司匹林、血塞通等药物进行治疗。结合组采用临床中西医结合疗法实施治疗,主要治疗方式包括:西医治疗参照西医组实施,中医治疗根据中医辨证疗法进行,给予补阳还五汤药处方药剂进行临床治疗,主要处方内容包括:川穹20g、赤芍15g、红花10g、黄芪100g,对合并高血压患者,可增加处方药剂天麻20g、石决明10g;对合并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处方药剂可增加木瓜20g、防己15g;对合并语言障碍患者,处方药剂可增加石菖蒲20g;对出现小便失禁患者,其临床处方药剂可增加益智仁25g;对下肢出现瘫痪患者,其药剂处方可增加牛膝25g、杜仲30g;对存在血瘀阻滞型患者,其药剂处方可增加莪术30g。另外,临床可增加中医穴位针灸治疗法,以此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主要针灸穴位选取:曲池穴、合谷穴、内关穴、太溪穴、三阴交穴,对存在下肢瘫痪患者,针灸可着重增加手三里穴、合谷穴、风市穴、阳陵泉穴。

1.3 疗效观察标准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标准根据病残程度进行临床观察,总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观察标准。显效:缺血性中风偏瘫症状显著改善,生活完全自理,语言及知觉障碍恢复正常;有效:缺血性中风偏瘫症状明显好转,语言交流困难,生活基本自理;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语言障碍及知觉障碍无变化,生活无法自理。

1.4 统计学分析

本文根据所得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所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为SPSS 13.0,计数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值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发现,经临床治疗后发现,结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6 %,西医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6.66 %,两组患者组间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3 讨论

在近几年我国人口进入老龄化发展阶段后,其缺血性中风的病发几率已越来越高。该病症因缺乏特异性因素,其临床治疗普遍以支持治疗为主,无法达到根治的治疗目的[3]。从以往临床治疗经验来看,缺血性中风患者其患病病程普遍较为漫长,且患者临床较常出现语言障碍,严重者会相继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在中医范畴中,缺血性中风属气血亏损病理范畴,因气血不畅引起脉络阻滞,从而引发缺血性中风症状,在中医治疗方式上,其治疗方向主以活血、补血、通经脉为治疗方向[4]。

本文所采用的补阳还五汤是中医临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常见处方药剂,通过黄芪、红花、赤芍等处方达到活血、通络的治疗目的,同时,通过与西医药物结合治疗能够增强临床疗效,降低机体的耐受性,使药效得到充分发挥。另外,中医针灸治疗属临床安全系数较高的治疗方式,改治疗原理在于通过穴位刺激改善机体静脉运行速度,与中药处方配合治疗能够进一步增强临床疗效,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5]。

经本文研究结果得出,结合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66 %,西医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56.66%,两组患者组间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针对缺血性中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降低病症复发几率,减少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症状,对患者的脑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1]雷亚玲.中医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文献计量分析及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8(09):232-235.

[2]喻杉.缺血性中风病中医全程干预方案的临床评价及社区转化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28(11):111-112.

[3]裴宇鹏.中西医结合干预缺血性中风病痰瘀互结兼阴虚证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辽宁:辽宁中医药大学,2013,21(12):107-108.

[4]裴宇鹏,张哲,陈智慧,邱倩,杨关林.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痰瘀互结兼阴虚证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24(07):1555-1557.

杨永忠(1972-8),男,汉族,江西省宁都县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江西省宁都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

猜你喜欢

宁都县处方药西医
国家药监局关于联苯乙酸凝胶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2021年第148号)
国家药监局关于蒲地蓝消炎片、红花逍遥片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的公告(2022年第8号)
宁都县杂交水稻制种产业的困境与思考
宁都县水土保持工程建设以奖代补试点工作成效显著
宁都县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
网购处方药 分情况区别推开
网购处方药与现行法规冲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