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研究

2017-01-20陈克领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肺热咳喘血常规

陈克领

海南葫芦娃制药有限公司 海南省海口市 570216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研究

陈克领

海南葫芦娃制药有限公司 海南省海口市 570216

目的:研究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方法:急性毒性用LD50法;长期毒性用90d饲喂实验,期间进行一般性观察,末期进行血常规、生化、脏器指数等观察分析。结果:急性毒性实验未见小鼠明显中毒症状,长期毒性表明其对大鼠未引起蓄积性和延迟性毒性。结论: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无明显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临床可安全应用。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急性毒性;长期毒性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中含有金银花、黄芩、连翘、等十一味中药,用于热邪犯于肺卫所致发热、汗出、微恶风寒、咳嗽、痰黄。临床上用于小儿肺热导致的咳喘,通过本实验进行相关毒理学研究。

1 材料

1.1 试药及试剂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海南葫芦娃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4g/袋,批号05002)。各种生化检测试剂盒,均来自北京中生生物工程技术公司。

1.2 仪器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Olympas-au640,血细胞分析仪KX-21N,电子天平AG204(d:0.1mg)。

1.3 动物

小鼠20±2g,昆明种,♂♀各半;大鼠SD纯种100~150g,♂♀各半,广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SCXK(粤)0008和0015)。

2 急性毒性

对7组的小鼠分别给予小儿肺热颗粒梯度浓度药液,连续观察7天,发现小鼠均无出现异常反应和死亡,说明其毒性较小,测不出半数致死量。结论:小儿肺热咳喘颗粒无明显急性毒性。

3 长期毒性

3.1 方法

将80只大鼠随机分4组:对照组(给生理盐水);小儿肺热咳喘颗粒低、中、高剂量组,相当于人用剂量的10,30和100倍。每天灌胃1次,连续90d,并设2周恢复期。给药末期及恢复期解剖40只大鼠。期间进行一般临床观察,给药末期进行血常规、生化检测分析、病理学检查。

3.2 大鼠体重的影响

对大鼠进行体重测定,见表1。

表1: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对大鼠体重的影响(,n=20)

表1: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对大鼠体重的影响(,n=20)

用药时间对照g低剂量g中剂量g高剂量g给药前98.65±4.397.15±4.197.35±6.399.05±6.5 90天295.25±4.2296.45±5.3291.25±7.1298.45±2.3恢复两周335.45±7.3333.15±6.1334.35±7.5336.95±7.3

结果:90天饲喂对大鼠无生理成长影响。

3.3 血常规的影响

用药90d后,其血常规指标,见表2。

表2:小儿止咳颗粒对大鼠血常规指标的影响(,n=20)

表2:小儿止咳颗粒对大鼠血常规指标的影响(,n=20)

结果: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常规指标无明显差异性。

组别对照高剂量中剂量7.17±0.23163.3±5.3775.4±81.411.76±4.376.87±3.62低剂量7.35±0.15167.1±1.5771.2±62.512.53±3.566.91±2.32

3.4 血生化的影响

用药90d后,其生化指标,见表3。

表3: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对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n=20)

表3: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对大鼠生化指标的影响(,n=20)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性。

组别ALT(U/L)TP(g/L)ALB(U/L)GLU(mmol/L)CHO(mmol/L)对照55.81±10.6897.53±10.1440.65±4.225.29±1.162.12±0.42高剂量56.77±11.3398.23±9.8640.75±3.425.49±1.272.09±0.82中剂量56.75±10.9798.73±11.1641.65±1.345.43±1.192.07±0.49低剂量57.57±11.6398.19±10.2640.95±1.335.38±1.442.03±0.43

3.5 对大鼠脏器组织结构影响

90d后各组分别解剖10只大鼠,停药2周后作同样检查,对各脏器进行显微镜观察,同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经自身与组间对比分析,评价药物的蓄积性毒性,确定毒性反应的靶器官,可逆程度,以确定受试药物其有无延迟性毒性反应。

结果:用药90d与停药2周后,各组大鼠的各脏器指数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4 结论

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的急性毒性研究未发现急性毒性,90d饲喂的长期毒性研究也未发现有毒性反应或延迟毒性的反应。本研究为临床上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的科学使用提供了数据支持。

[1]《中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课题研究组,药、天然药物急性毒性试验技术指导原则[M].北京国家食品药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2002.

[2]王北婴、李仪奎,药新药开发技术与方法[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34-386:807-813.

猜你喜欢

肺热咳喘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双叶茶治肺热咳嗽
穴位贴敷可治小儿肺热咳喘
天冷肺热令人咳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浅谈老年咳喘病的临床护理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儿科呼吸道感染38例
红枣治疗咳喘之古法今用
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