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抗日根据地军民渠浅谈

2017-01-20杨阳

山西水利 2016年5期
关键词:彭真涉县边区

杨阳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山西抗日根据地军民渠浅谈

杨阳

(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抗战时期太行太岳根据地政权在战争、饥荒和缺衣少粮的不利条件下克服困难,修建了诸如涉县漳南大渠、盂县彭真渠、太岳根据地的涧南渠、西冶渠等山区水利工程。这种不畏艰险,战天斗地的精神,是新中国成立后为国家领导人所大力表彰的“红旗渠精神”的滥觞,也是中国共产党获得人民拥戴,取得抗战胜利的内在动力。

抗日根据地;军民渠;山西

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太岳根据地在经历战争破坏的同时,还遭受了连年严重的水旱灾害,给边区人民的生产与生活带来极大困难。边区政府从人民实际需求出发,组织军民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解决人民生活与生产困难,在此过程中,人民更加拥护共产党,密切了政民、军民关系,并且为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下文试图从中共抗战动员的视角切入,梳理根据地各项水利工程的修建过程,特别是在此过程中的民众参与情况,以此考察中共在根据地的民众动员方式和实际成效。同时通过考察抗日根据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梳理建国后“红旗渠精神”的渊源。

1 涉县漳南大渠

从1940年起,太行区年年遭受旱灾。1942—1943年,水、旱、虫、雹等各种灾害,在太行、太岳区交错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加之日军惨无人道的破坏与摧残,给边区人民生活带来毁灭性的破坏。在此背景下,抗灾救灾与经济重建极其重要,边区政府带领根据地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生产自救运动,其中以工代赈,组织人民兴修水利是救灾的一项重要举措。据统计,太行根据地1941年通过开渠等水利工程,增加水田1966.67hm2。涉县漳南大渠就是根据地军民积极参与修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

1943年春,中共太行分局、一二九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等机关,召集了涉县抗日政府、河南店区政府以及王堡、赤岸、河南店等8个村的干部,共同商议这一问题。在组织技术人员进行实地测算的基础上,商讨决定沿河的上述八村可以开渠,可将226.78hm2旱地变成水田。1943年2月24日,大渠正式开工,由于政府的号召动员和以工代赈的方法,此次修建大渠过程中,人民参与程度很高,积极性很强。在当时条件下,修建漳南大渠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在悬崖绝壁上施工,要开凿几里长的隧洞,还要削去一个山头,这在当时是个极大的考验。根据地军民历时14个月的艰苦奋斗,开凿石洞4个,长52.8m;劈石崖八处,宽2.3m,高4m,总长2495m;建渡槽14座,高1.2m,宽1.3m,总长812m;打土洞7个,长396m,平均宽2.2m,高2.2m。1944年4月5日,漳南大渠通水,渠首起下温村,经王堡、赤岸、会里、沿头、河南店、南庄、茨村,迄于庄上,全长约18.5km,可灌溉耕地240余hm2,解决了涉县人民的农业生产困难,大渠建成通水后,使沿渠村庄粮食产量成倍增长,不仅对当时生产发展、支援抗战起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至今,涉县群众仍深情地把漳南渠称为幸福渠、将军渠。

2 阳泉盂县的彭真渠

“彭真渠”的前身是前清嘉庆年间由蔡家坪、鳌头、独自口三村会商修建的宽不过0.67m、长不过2.5km的“三义渠”。1940年,晋察冀边区第一行政区专署召开了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会上,盂县五区区长郑华璧建议对“三义渠”进行重新勘测规划,为蔡家坪、鳌头、独自口、椿树底、梁家寨、沙湖滩等6村5000多农民解决166.67hm2耕地的灌溉问题。随后“三义渠”扩建的报告上报中共晋察冀华北分局书记彭真。1941年2月17日,彭真在到延安汇报工作时路经距离独自口不远的下社河东村。在该村停留期间,他在接见当时盂县县委书记齐源时,特意问及“三义渠”扩建工程,当他了解到修渠因财力不足停滞,果断召开区党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从边区并不丰盈的税粮收入中,拨出部分用于修渠人工经费。

当时的盂县县委书记齐源、五区区长郑华璧等迅速发动蔡家坪、鳌头、独自口、椿树底、梁家寨、沙湖滩等6村民众迅即选出修渠水利委员会,聘请技术人员,组织起一支由200多名精壮劳力组成的开渠队伍,不分春夏秋冬战斗在修渠工程一线。该渠源头从蔡家坪村滹沱河取水开始到沙湖滩村火神堂沟口全线开工,准备扩出一条长渠,彻底改变当地石多土少、水低田高、一遇天旱、禾苗枯萎的面貌。1941年以后长达数年的日军大规模扫荡,让梁家寨人民兴渠治水的美好愿望暂时冻结。直到1944年秋天八路军将这一地区的日寇驱逐,被搁置了3年的工程才再次上马。六村民众投工8万个,奋战300d,起动土石600多万m3,终于在1945年3月24日建成一座全长12.5km、堰高1.5m、底宽2m的山间盘山大渠。在修渠过程中,彭真无论走到哪里,都挂念着引水工程,询问工程进展情况,解决开渠过程中遇到的占地纠纷。滹沱河水就这样穿过了一道道梁、跨过了一道道沟,使166.67hm2旱地变成了水田。

解放后,彭真渠数度扩建,到1963年,渠尾已经延至寺平安村,全渠长30km,水田面积进一步扩大,单位面积产量达500多kg。

3 太岳根据地的军民渠

除大渠之外,太岳根据地的军民还修建了规模不等的众多水利工程。其中,沁水县南阳村的涧南渠和阳城县的西冶渠最具代表性。沁水县南阳村是抗战时期沁南县政府所在地,也是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驻地。1943年3月,抗大学员利用课余时间为当地群众修建一条12km长的水渠,名为涧南渠。全渠共用工4788个,解决了3村240户1140人的饮水问题,同时解决了223头牛55匹马143只羊的饮水困难,96.8hm2旱地变成水田。至今当地民众仍称该渠为“救星渠”。

1945年秋,八路军129师386旅某部奉命驻扎太岳革命根据地的阳城县西冶村,为了解决当地军民饮水困难,全力服务战争前线,同时改变西冶十年九旱的落后生产条件。在战争间隙,军民共同修筑了一条长达2.5km的自流灌渠,这项工程不仅使西冶人民告别了吃水难的历史,而且使40hm2旱田变成了高产稳产的水田。该渠也成为太岳根据地水利建设史上的一座历史丰碑。负责水利勘察设计的八路军水利技师张汉三和李盛林在1947年牺牲后,西冶村干部群众专门在该渠畔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安葬仪式,纪念他们的石碑“勋劳播世”至今仍矗立在西冶渠畔。不难发现,在太岳区修建的这些水利工程中,人民参与的积极性与程度都非常高,究其原因:一是政府的号召与动员,并且用以工代赈等方法发动人民积极参与水利工程的修建当中;二是这些水利工程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与生产息息相关,且在水旱灾害背景下,粮食欠收,只有修渠灌溉才能保证粮食生产。在战争年代和灾荒背景下修建的这些水利工程对缓解灾情、支持抗战起到了重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带领根据地军民在根据地一面坚持抗战,一面坚持生产建设,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且在生产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诚如论者所言:“可以说,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等各方面,很多是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根据地继承和发展下来的。”从后来的历史发展来看,人民群众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不畏艰险、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的创业精神,与建国后出现的“红旗渠精神”也是一脉相承的,是根据地时代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同时,在修建水渠的过程中,军民密切配合,人民因为共产党能解决实际困难而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水利工程建设当中。边区人民在战胜灾荒的同时,边区经济建设又得到了推进,更加密切了政民、军民关系。这种以人为本,以人民利益为首为出发点的原则,是中国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政权,获得民众支持的重要精神财富。

[1]李庆.涉县漳南大渠总结[M].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7): 77-83.

[2]张海慧.抗战时期的水利工程彭真渠[J].盂县文史资料,1985(2):10-11.

[3]王奎.太岳革命根据地水利建设史上的丰碑——八路军129师386旅修筑西冶水渠追记[J].党史文汇,2003(8):35.

[4]李金铮.抗日根据地社会史研究的构想[J].抗日战争研究,1996(1):189-199.

K269.5

C

1004-7042(2016)05-0051-02

杨阳(1980-),女,2013年毕业于山西大学文学院民俗学研究专业,助教。

2016-03-16;

2016-04-27

猜你喜欢

彭真涉县边区
彭真关于从严治党的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彭真:细微之处见真知
加强地标产品保护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河北省涉县市场监管局推进地理标志工作发展纪实
涉县“差评被拘”是法治中国的反面典型
真爱不必门当户对
邯郸涉县方言的“子”尾研究
“纪念彭真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
抗日战争时期的鄂皖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