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搞科研意义何在

2017-01-20本刊

发明与创新 2017年1期
关键词:深圳市探究性课题

中小学生搞科研意义何在

中小学生做课题可以申请科研经费,想不想来试试?最近,深圳市教育局公示了2016年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评审结果,600个中小学生小课题获得批准立项,将按小学每项1.5万元、中学每项2万元的标准获得研究经费资助。

此举引发社会热议。深圳市一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中小学生课题研究堪称大手笔。虽然学生做科研可能达不到像成人一样的深度,有些问题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不过业内人士认为,此举的价值和意义在于长远,在于未来,在于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学生们的问题意识、探索兴趣、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图/摄图网

学生每年获“科研经费”逾千万元

深圳市教育局2015年首次开展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申报评审活动,最终有600多个学生课题立项,共获得1000多万元的研究经费资助。2016年,共有1317份学生申报材料加入小课题的角逐,最终确定立项了600个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分别为高中200项、初中240项、小学160项。

深圳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小课题”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基于以问题为中心所开展的研究性小课题,重在让学生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研讨等方式解决问题。

在公示的《2016年深圳市中小学生探究性小课题拟立项名单》中可以看出,小课题研究方向主要分为科技发明类、人文综合类及社会生活综合类。其中,小学学段的小课题有“如何面对学校门口的路边摊和广告宣传?”“小学生使用电话手表好吗?”“小学生对二胎的态度研究”“深圳回南天小霉点的研究”等,据统计,小学学段的社会生活类小课题达到60%以上。

中学生的小课题则更有思想,像“宝安区第六届人大代表换届选举选民心态和选举行为调查”“黑臭水净化中氨氮的去除研究”“深圳市摇号政策的实施与私家车价格波动间的关系研究”“设计洋流运动的基本模型”等。不仅有深入的调研思考,还有自己实操的小发明。

▲设置小课题的目的旨在锻炼学生们的科学思维(孙卿摄)

经费仅用于课题研究

1.5万元至2万元的经费,对于学生而言并非小数目,他们能花好这笔钱吗?

对此,深圳市教科院做了明确要求:小课题评审结果正式发布后,课题经费由相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与程序拨到课题负责人(学生)所在学校,并由所在学校统一管理。课题负责人(学生)在本校课题指导教师、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下,按计划支配使用课题经费,课题经费专款专用。

课题经费的使用范围限于课题研究直接需要的费用,主要包括资料费、数据采集费、材料购置费、印刷费、管理费等8项。

课题完成后,将按照类别进行验收,中学学段可提交调研报告或小论文,小学学段可提交研究心得、研究记录等,也可提交小发明、小制作的成果。

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15年11月,深圳市第二实验中学教师吴兆斌和他的3名学生申请的小课题“无链条自行车的设计及探究”获得2万元经费资助。从搜集市场上现存的自行车案例到设计自己喜欢的自行车外形,再到亲自动手实践组装与不断推翻,3名高一学生将这款无链条自行车产品迭代了三次。第三代产品不仅没有链条,还同时实现了电动助力和可折叠功能。吴兆斌坦言,虽然第三代产品并不完美,但学生们获得的显然不止于此。

“设置小课题的目的并不是要多大的科研成果,最重要的是锻炼学生们的科学思维。”在吴兆斌看来,3名学生对小课题的探索事实上就是一次很好的科研实践课程。指导老师在学生构思改进的过程中,能参与评判可行性、对其思路进行建议等方面,但课题研究还是以学生为主体,“他们的思路、出发点和角度还是比较灵活的。”

吴兆斌觉得,这笔小课题经费起了很大作用,对像自行车项目这种成本较高的课题无疑是雪中送炭。“以前没经费时,学校一直鼓励学生做类似的项目,但做社科类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面成本比较低的项目还行,如果做创意科技类项目经费就比较紧张了。”

虽说中小学生未必能像专业科研人员一样做课题,但深圳市育才教育集团第四小学校长陈显平对这种做法非常认可:“小课题研究突破了校园的壁垒,学生们可以走出校园,走进社区去开展项目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阅读、分析、探究、提出观点,不仅促进了思考,激发了学习与研究的热情,对他们的创新思维、科学态度、探究精神的培养也非常有意义。”

要给一线指导老师适当激励

从中央到地方,从科研院所到高校所出台的相关改革,针对科研经费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僵化、碎片化、不规范等问题制定了相应措施,科研人员有了更大的经费支配权,科研经费管理也变得更加灵活,更好地适应了科研活动规律和实际需求。对此,吴兆斌也希望小课题科研资金可以往这个方向发展。

以小课题“无链条自行车的设计及探究”为例,目前2万元经费已经花完。如果他们想再对自行车进行升级改造,只能靠申请学校经费或自掏腰包。吴兆斌希望经费数额方面可以更加灵活,比如按小课题申请时计划的资金投入来确定经费支持标准,从而更合理地调配资源。

“用经费支持的方式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政策和想法是好的,但关键要看这笔钱能否真正用到学生课题研究上去。”深圳某市属学校一位科技老师指出,在鼓励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方面,相比给予课题经费支持,还亟需鼓励、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老师如果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谁带领、引导、指导学生去进行研究?”他呼吁给一线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的教师一些激励机制,从而带动整所学校的探究性学习氛围。

吴兆斌也建议,除了经费支持,深圳中小学还亟需补充科学知识及创客教育方面的专职师资力量。(本刊综合)※

不以成果论得失

文/晏扬

中小学生会搞科研吗?能搞出什么名堂吗?一年1000多万元的政府投入合不合算?人们难免有各种各样的疑问。笔者认为,切莫以功利眼光看待深圳市此举。与大学和科研院所相比,中小学生课题研究不应以成果论英雄,更不能以成果论得失。

正如人们无数次论及的中国的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课本上怎么写老师就怎么教,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背。质疑精神和探索精神的欠缺使得中国学生走上社会后创造能力不足。深圳市开展中小学生课题研究就是鼓励孩子们在日常学习中发现问题、勇于质疑、大胆探索、小心求证,从而得出自己的答案。他们的答案也许并不正确,但发现问题以及质疑、探索、求证本身就是一次学习过程,一次思维训练,一次科学素养的培育。

此外,深圳市开展中小学生课题研究并不局限于课本和课堂,更鼓励他们调查、研究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许在成年人看来,有些问题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有些问题是孩子们难以深入研究的,但他们能走出校园去观察社会、了解社会、探究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本身就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过程远比结果重要。

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中小学生课题研究不以成果论得失,而是着眼于未来论短长。从眼前看,深圳市此举是高投入、低产出,但长远看将是低投入、高产出,结出累累硕果,这个钱不仅花得值,而且功德无量。※

猜你喜欢

深圳市探究性课题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论高中英语探究性学习模式的开展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