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县域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2017-01-20刘玲娅黄晓平

贵州商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县域金融机构信用

刘玲娅,黄晓平

(1.贵州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2.贵州商学院图书馆,贵州 贵阳 550014)

贵州省县域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

刘玲娅1,黄晓平2

(1.贵州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2.贵州商学院图书馆,贵州 贵阳 550014)

贵州省实施大发展战略以来,其县域金融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且导致县域经济发展资金短缺、投入严重不足,针对这一状况,应采取相应对策构建完善的金融体系,以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贵州省;县域金融;发展

金融业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通过投资、储蓄、资源配置等手段推动经济增长。近年来,贵州省县域经济主体在发展过程中融资难,金融支持乏力是重要原因,因此,探讨县级金融发展机制、整合各类金融资源,对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贵州省县域金融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初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

贵州省县域已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初步形成了在人民银行县支行、县银监办和县金融办的调控监管服务下,银行、证券、保险等共同发展的金融机构体系,并且各类金融机构的存贷款规模大幅提高。

(二)存贷增速差距逐年加大

贵州省县域金融业近几年存贷增速差距加大,以贵州省A县资料为例,见表1:

表1 2012年-2015年A县金融机构存贷情况表

年份金融机构存款增长率金融机构贷款增长率存贷增速差2012年20.2%26%-5.802013年1.86%12.55%-10.692014年4.21%13.52%-9.312015年7.6%19.13%-11.53

数据来源:根据A县历年政府工作报告数据计算而得

表1数据显示,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2年至2015年贷款增速大于存款增速,并且贷款增速与存款增速差距逐渐拉大,这表明一方面企业资金需求加大;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放贷能力及意愿不断增强,这是金融机构创新服务、加强管理、不断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的结果。

(三)金融发展程度逐渐深化,但距离国际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现有研究成果表明,金融相关比率能够反映经济金融发展程度。A县金融相关率如下,见表2:

表2 2012年-2014年A县金融相关率

年份2012年2013年2014年FIR0.370.580.82

数据来源:表中数据根据A县各年份政府工作报告计算

表2显示,A县2012年-2014年金融相关率逐渐提高,金融发展程度有所深化,但距离国际水平(1.5)还有很大差距。

二、金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金融机构设置不尽合理,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落后,农村金融服务缺失严重

商业银行网络尚不完善,大部分县域只设置了以工、建、农、中、交通五家商业银行为主的分支机构,政策性银行有农业发展银行,其他银行金融机构,如贵州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作为补充,乡镇大多是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设立的网点,村镇银行极少。

2.农村金融供需不均衡,资金外流严重

一是金融机构对农村贷款的比重较低,且呈下降态势;二是农户在金融机构中的存款大于贷款,存贷差距逐年扩大;三是部分资金经农信社拆借、购买金融产品、向城市优质客户贷款而流出农村,造成农村资金补给不足,不能满足农村信贷需求。

3.金融环境不佳,存在金融安全隐患

一方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力度较小,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非法集资、非法金融、高利贷等活动应运而生,民间借贷风险大,常引发债务纠纷。另一方面,由于受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额、销售面积出现不同程度减少或降低,房开企业出现业主投资信心不足,融资较难,借贷风险加大等问题。

4.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经济主体融资难

县域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发展速度较慢、担保能力较弱。政策性担保机构及商业性担保机构规模较小、担保费用高、反担保条件高、放大倍数低。银行贷前调查过分注重担保物和抵押物,而县域中小型企业多为租赁经营,少有可供抵押的房地产,抵押担保贷款极为困难,只有少数处于成熟期的优质企业才能获得。

5.金融业发展结构不平衡

从金融各业发展来看,银行发展比较迅速,保险发展相对滞后,证券发展严重不足。此外,融资结构不平衡,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比例失调,究其原因在于以银行贷款为主的传统融资模式,面对紧迫的资金需求和偏高的利润,一再扩大贷款规模,从而出现了持续的高存贷比,造成社会融资模式的单一性。银行体系实际上已经满足不了经济快速发展对金融的需求,而且在长期的市场对资金高需求影响下,银行凭借传统贷款业务就能获得比较高的利润,缺乏创新融资模式的动力。

6.金融业基础设施落后

(1)缺乏配套齐全的金融集聚区

银行法人和分支机构分布零散,难以发挥金融集聚效应和辐射作用。

(2)农村金融网点偏少,且缺少智能化改造,不能有效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

金融服务作为“三农”薄弱环节还需要改进,县域经济发展滞后,金融服务力度不足是其原因之一,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虽然已基本解决乡镇一级覆盖,但仍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农户小额贷款覆盖面不够广、覆盖强度不够大;对农业产业化、农业企业、新型农村经济组织的信贷投入有限;农村信用社等涉农银行机构普遍存在信贷资金非农化和从农村流出的问题。

(3)产业园区金融服务网点严重不足

截至目前,全县三个产业园区的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入驻情况几乎为零,一方面不能有效满足产业园区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工业园区中企业的信贷支持不够,多数企业还存在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的问题。

7.金融市场发育迟缓

金融业总体规模较小,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低,金融分支机构多、法人机构少,金融市场主体不足,综合实力和带动作用不强,金融发展滞后经济发展。[1]

(1)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不足,制约了县域金融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拓展

期货市场、票据市场还处于空白,市场之间缺乏联动发展机制。证券业基础薄弱,规模和速度远远达不到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的平均水平。

(2)资本市场发展缺乏投资者基础

居民理财过度依赖银行系统,对于银行体系外的投资抱有谨慎态度,县域证券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县域居民接受多元化投资以及风险分散的投资意识不足。

(3)缺乏对金融市场中介的培育

支撑市场发育的中介服务体系薄弱,会计、法律、评级、评估等与金融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中介机构数量不多,发展水平、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8.现代金融产业链缺失

县域金融与初创期企业、小微企业的结合紧密度不高,没有形成有效稳定的投融资渠道,许多小微企业在创立、成长阶段缺乏金融机构的支持,没有围绕企业生命周期形成天使、PE、VC投资、银行风险贷款等一系列的金融产业链条;私募基金、财务公司、资产管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等新的金融业态在县域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未为县域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A县除传统的四大商业银行和邮政银行、农村信用社、贵州银行及交通银行(2013年进入)外,没有一家合资和其他新型银行入驻,使得新金融的发展不能通过新兴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入驻进而影响县域金融市场。缺乏对现代金融业态的孵化和催化,私募、基金公司、信托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发展速度迟缓,促进本区域的金融发展与全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脱节,从而难以吸引县外资金的进入。

(二)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金融机构服务宗旨调整

受经济利益驱使,银行服务的主要目标调整为大城市和优质大客户,农村市场已无国有商业银行服务网点。目前,农村金融机构越来越少,而县域经济发展依托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所需要的金融配套服务供给匮乏的问题日益突出。

2.金融监管体系不健全

金融监管以事后监管为主,对金融机构的风险预警能力较弱,没有真正实现防范于未然。民间金融尚未纳入金融监管体系,在监管体系外自由发展,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3.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引发信贷抑制

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思路趋于谨慎,导致信贷抑制最终弱化县域金融支持力度。为了防范不良贷款的发生,县域各银行实施贷款授权授信管理,严控县域分支机构自有贷款审批权。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逐步上收贷款审批权限;二是加大贷款审查力度,增加贷款审批环节;三是抵押担保制度严格,加大了企业信贷融资的难度;四是信贷人员权利和责任不对等。为了避免不良贷款的产生,各商业银行实施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实行“谁放贷,谁负责收回”的办法,并以约谈、撤职、降级、停职收贷、以工资抵贷等手段作为追究手段,但却没有与之对应的奖励政策,挫伤了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五是在目前普遍推行的贷款责任终生追究制的约束下,县域银行分支机构,如国有商业银行县支行的经营理念极为保守,其吸收的存款大量通过二级准备金的形式上存集中到分行甚至总行一级,既取得稳定的收益,也规避了风险,但却由此导致县域资金大量流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4.社会信用环境欠佳影响县域金融发展

社会信用环境建设滞后,缺乏提供社会化信用服务的中介机构,企业得不到信用管理的技术和信息支持而盲目运作;没有信用的评估机制,使企业的信用状况得不到科学、合理地评估;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提供虚假贷款资质信息等,导致银行对企业投入的信贷资金风险增大。较差的信用环境不仅威胁着金融资产的安全,更严重损害了银企合作的信用基础。

三、促进贵州省县域金融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1.政府应增强服务意识,以一揽子奖励政策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扩大金融机构网点覆盖面

政府应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积极推动企业对接资本大市场。可通过奖励机制优化金融系统布局,如出台《引进金融机构奖励试行办法》等。除商业银行和农村地区合作社及村镇银行,其他的金融系统(比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租赁公司、担保公司等)的构建也要积极引进和成立。

2.优化县域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机制,加大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

金融机构应开展适合县域经济特点的信贷产品,并简化信贷审批环节,不断开拓县域信贷市场,扩大信贷投放领域。

3.建立信用担保机制,创建良好的金融运行环境

信用是金融机构生存发展的根本,为进一步改善县域金融支持现状,政府部门要营造县域经济发展良好的外部金融环境,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县域信用担保体系,以缓解县域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压力。

4.建立新型贷款保险机制,完善金融信贷体制,打造县域金融发展新生态

为规避贷款风险,县域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设置了诸多条件。要推动县域金融机构积极向中小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1)启动贷款保险制度,完善贷款担保体制

县域金融机构在对县域中小企业贷款时,应该进行投保,以降低风险;应完善县域中小企业提供时的担保体制;县域金融机构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对担保的资金和信用状况进行了解,降低贷款的风险。

(2)组建抵押物销售市场

抵押担保贷款是现代商业银行为了最大程度降低信贷风险,保障信贷资产安全而普遍推行的一种贷款方式。若县域中小型企业出现无力偿还县域金融组织的贷款,那么可通过二次售卖中小企业贷款时所抵押的物品,减少其无力贷款所造成的损失。

(3)深化结构调整,释放县域金融发展新活力。

在调结构中释放金融发展新活力,一方面,坚决化解过度信贷,以传统产业为主导的县域要强化信贷投放的生态约束和科技约束,发展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另一方面,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培育新型的市场主体,加大新的投资能力,挖掘新的消费潜力,构筑经济新常态的动力基础。

(4)改善融资模式,进一步拓展县域金融市场

改善社会融资模式。首先,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支持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特别是四板和新三板,更贴近县域诸多成长期企业实际,应成为重点发展方向,促进其股权的流动与融资[2];其次,大力推进企业债务融资,支持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债融资,开辟融资新通道;另外,积极规范民间借贷行为,逐步开放民间金融市场。一方面,打破金融垄断,开放民间资金进入的领域,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拓展民间投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及时建立和完善规范民间借贷的法律法规,为民间借贷融资构筑合法平台,加大对非法民间借贷打击力度,严厉打击高利贷行为,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

(5)升级信用建设,打造县域金融发展新生态

当前县域实际用信主要存在两方面约束:其一是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落后于经营生产的互联互能。网络经济的发展在深刻影响着各个经济主体的行为,金融业也在改变其业态,但相关信用信息建设远为滞后,制约了消费金融以及依赖信用评判的金融业务发展。其二是企业信用不足,县域经济中小企业是绝对主体,但多数因成长期问题,自身信用不足,难以充分用信。

5.完善金融中介服务机构

培育和引进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服务、信用评级、投资咨询和保险经纪等中介服务机构,鼓励发展金融数据处理、金融软件开发、客户服务等金融服务外包业态。支持金融专业服务机构创新经营模式和服务方式,形成各类金融服务中介机构积聚、功能完善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

[1]张志元,李东霖.金融资源优化配置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27):9-13.

[2]米媛媛.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石家庄:河北大学,2015.

[责任编辑:毛会晶]

Problems and solu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finance in Guizhou province

Liu Ling-ya1, Huang Xiao-ping2

(1.School of Finance, Guizhou University of Commerce;2.Guizhou University of Commerce Library, Guiyang, Guizhou 550014)

County finance in Guizhou province have made some progresses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great development strategies. However, there still are many problems, which cause inadequate funding and investment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finance system to facilitate the rapid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county finance in Guizhou province.

Guizhou province; County finance; Development

2016-10-12

2016年贵州省科技厅软科学基金项目“促进贵州县域经济稳定发展的财税政策及金融支持研究”(黔科合基础[2016]1517-1号)。

1.刘玲娅(1962-),女,贵州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区域经济、财政金融。2.黄晓平(1959-),男,贵州商学院图书馆馆长,教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财政金融。

F832.7

A

1671-9549(2016)04-0032-05

猜你喜欢

县域金融机构信用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