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开展教学国际合作项目的实践与研究
2017-01-20李志
李志
(广西南宁技师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技工院校开展教学国际合作项目的实践与研究
李志
(广西南宁技师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培养符合现代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是技工院校的首要任务。要达到这一任务目标,改革原有的技工教育模式,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创新技工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
技工教育;国际合作;模具制造
我国的技工教育的课程体系是从传统高等院校相应专业的课程体系衍生而来。该课程体系是以学科系统为课程体系,强调理论知识的系统性。理论与实训要求的脱节;学校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的脱节是技工教育乃至职业教育陈疾。近年来国家教育部、人社部提出了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和教法改革的要求,一体化课程是改革的方向,国内的很多技工院校先后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教学改革。由于对教学改革的理解不同,实施的条件不同以及传统理念影响,各校的教学改革效果也不同,但总体是效果不如人意。我院与一体化课程的发明地德国合作,引进德国“双元制”模具制造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上,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使学生能在学到工作岗位上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做了有益的尝试。
1 项目建设目标
引入德国模具制造人才培养模式,合作共建模具制造专业教学实施方案、实习实训方案、开展教学科研合作等,以国家模具制造专业职业标准为主,同时参考德国AHK认证标准实施教学,实现中国高级模具工和德国AHK双认证。培养出既获得到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又得到德国认可的职业技能资格的学生。
通过项目建设,形成一套具有国际水平的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育人模式。培养一批具备“模具专业国际水平教学标准”的专业教师团队。提升学院模具制造专业的教学培训水平。
2 项目实施情况
本项目建设合作期从2015年7月至2019年6月止,为期四年。主要合作内容如下:
(1)师资团队
本项目的教师团队由乙方派出的德国专家Günther Weber先生、Kurt Marquardt先生以及具有德方培训师资格认证的首席培训师余敬芬老师和具备双元制模具机械工培训师资格的赵重生老师、黄勇亮老师,我院派出实训教师邓瑞强、李文伟,专业理论老师曾志辉、赵毅,德语翻译许艳妍老师等组成教学团队。覃有奖和张优赞两位年青教师跟班学习,参加项目建设工作。期间,德国专家每学期到我院授课不少于6周。
(2)课程体系建设
合作双方在广泛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借鉴德国专业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结合国家专业教学大钢和我院的实际情况,在保证规定的文化课和基础理论课学时,增加专业课教学与实训学时,经过调整,专业实操课与专业理论课的设置比例为6∶4,初步制定模具制造专业教学大钢,以及每学期授课计划,形成“双元制”本土化的课程体系。
(3)教学场地环境和设备配备建设
教学场地环境和设备配备建设是项目建设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合作协议,乙方派出专家到我院进行实地考察,提出实训车间建设方案,购置设备清单等。结合我院实际,按模具工厂生产车间设置标准,对原有的实训场地进行改造提升,建成能同时满足两个教学班学员的实训教学需求,同时满足德国工商协会AHK中期考试的教学、实训场地和配套设备要求。合作期内还将陆续建设气动液压实训车间、线切割实训车间等。
(4)班级组建方式
按德国双元制培训小班制教学方式(24~30名学生)组建班级。学生入学时,必须通过理论笔试、简单动手操作和面试等三项考核内容,择优录取。在教学管理上实行淘汰制,学生连续三次综合评价不及格、AHK中期考试不及格、一年内累计旷课3次或者累计迟到10次,都将被退出该班,到普通班继续学习。
(5)企业管理元素植入教学过程
技工院校培养学生能力目标应与企业员工能力目标相统一,但在学校里传统教学过程与企业中的工作氛围完全脱节,毕业生到企业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适应企业环境。因此,我们将企业管理文化嵌入教学全过程,使学员在高模仿企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主要是:
(1)上课时间与上班时间合一。实训课每天安排8 h,中午只有一小时就餐和休息时间,晚上不作要求,自主安排。
(2)实训教室与工厂车间合一。将现代企业车间6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引入实训车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执行实训车间的6S管理制度,并列入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考核内容,实训场所的设备、工具、实训材料等按规定位置摆放,放置整齐并加以标识,保持工作场所干净、整洁,重视学员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实训教学全过程的安全。
(3)作品与产品合一。教学过程中,除了部分基础实训课内容外,实训课题都是按一个能完成一定功能的组合件(产品)为课业任务,使学生了解作品的用途,各零部件功能,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在训练过程中,学生的自评,互评和老师的评价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达到教学预期效果。
3 项目建设阶段成果
3.1 初步建成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1)制定出“双元制”本土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借鉴德国专业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共同制定出模具制造工专业教学大纲,以及每学期授课计划,形成双元制本土化的课程体系,并按课程标准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2)建立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成果初现
我们针对原有教学模式的弊端,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进行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探索和实践。
“双元制”模具制造工专业课程是对原有的十几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技能要求进行解构,再根据“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需求重构成专业理论、专业计算、专业制图、专业实训四门课。专业实训课包含了模具制造的十几个典型工作任务,而前三门课是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必需的理论知识。这四门课最后都落脚在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方法能力上,而不是在理论得分上。在教学过程中,专业理论老师、实训老师及班主任集体备课,同步掌握教学任务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要求,共同参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采用融理论与实训为一体,循环往复,滚动式推进的教学步骤,最终达到教学计划中设定的各项要求。
(3)探索出符合国情“双元制”办学模式成果
鉴于国内企业在开展“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条件尚未成熟,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把企业实训教学的“一元”引入到学校开展。在德方的专家指导下,按德国企业“一元”的实训车间布局和设备配置,建设学校的实训车间。按企业管理模式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学校与企业保持“零距离”,使“学生”与“工人”角色实现了“零转换”,使学生在不出校门的情况下,深刻感知企业文化,做到了教室与车间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上课时间与上班时间合一、教学管理与企业管理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实训操作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这种以学校为主导的双元制,解决了国内学校与企业对人才培养的矛盾关系,初步实现了校企的深度融合,为下一步学生走向企业实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建设一支有先进理念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是项目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项目推进两年来,参与项目的教师从中体验到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体会到德方专家对教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也学习到了德方专家的教学、培训方法和技能。老师们都能熟练地采用四步教学法,即讲解、示范、模仿、练习及项目教学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部分老师初步达到德方模具制造机械工培训师的水平,准备参加德方的认证考试。
3.3 学生学习成效明显
经过老师认真指导和学生努力学习,2015级学生完成了钳加工、车加工、铣加工、磨加工和测量技术的基础培训;加工出导向组件、平行夹钳、转盘销钉定位装置、螺母输送装置、十字槽滑块驱动装置、台虎钳等的组合件加工,制作了简易冲裁模、导柱式复合冲裁模、带压印凸模的连续模、带限位柱的导柱式复合模五金模具;在2017年4月中旬,15级高级模具1班,22名学生全部通过德国工商协会AHK模具制造工的中期考试,实训平均分为80.17分,专业理论平均分为77.6分,两项平均分78.8分。2016级学生也按老师的要求,按进度完成教学内容。
“整洁、秩序、仔细”是德国双元制培训教学现场管理基本准则。经过培训,现在学生已经养成进车间实训,自觉穿着整齐统一的工作服;保持车间、设备、工位全方位的干净整洁;工量具,教具使用后,做到整齐、有序归位;下班时,人人行动,按照分配的任务进行清洁、保养,由班级安全员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车间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学生考核内容。现场管理已达到6S管理效果。
在安排的学习和实训强度相对于普通班级高很多的情况下,两年来学员都能保持着饱满、旺盛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不论在理论课还是实训课,学员都在忙碌、有序地学习。由于教学内容安排得很满,没有空玩手机或打瞌睡。学员们的高昂的精神面貌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广西区内的著名企业到学校参观该项目班级的时候,都给予高度的评价。
3.4 亟待解决的问题
该项目推进两年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要固化成果并予以推广,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1)教师的观念有待改变,必须改变过去老师只当“先生”,不当专业“师傅”和技术“能手”的旧思维,应主动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2)学院应制定相关制度,准确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激励教师投入到教学改革中来。
(3)“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另一元在企业。因此,下一步要加强企业的联系,创造条件让学生尽早到企业实习,了解相关岗位的工作情况,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树立职业目标、提高学习兴趣,让学员了解企业对员工的各项要求,企业的管理制度,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也让企业评价学员的学业水平,检验项目最终效果。
从德国引进的一体化课程和“双元制”教学模式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要在各地学校落地生根还要解决许多问题,诸如:教师的观念问题,一体化课程的本地化问题,教师对教学法的运用能力问题,教学场地建设问题,学校与企业的对接问题等等。广西南宁技师学院的尝试及取得的成果,为各学校教学改革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A Study and Research on Develop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Project in Teaching for Vestibule schools
LI Zhi
(Nanning Technician College,Nanning Guangxi 530007,China)
The primary task for vestibule schools is training high-skill men for profession demanded by modern enterprises.To fulfill the task,an efficient way for vestibule schools should be taking the reform in their formal education pattern and make the innovation in the training mechanic men for profession by adopting advanced international philosophy of vocational training.
technical education;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molding.
G718.1
A
1672-545X(2017)06-0252-03
2017-03-24
李志(1959-),男,广西隆安人,工学学士,高级讲师,长期从事职业教育及管理工作。